当前位置:首页 > 二年级 > 语文

类文阅读—18 刘胡兰

试卷简介

这份试卷包含了两篇红色经典故事的阅读理解——《刘胡兰》中的《鸡毛信》和《小兵张嘎》。通过这两篇文章,学生可以了解抗日战争时期少年英雄们机智勇敢的故事,同时也能学习到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题目要求学生根据文本回答问题,涉及对文章细节的理解、人物性格的分析以及简单的写作任务。

所涉及的知识点

这篇阅读理解主要考察学生的文本细节提取能力和人物性格分析能力,同时要求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简单的写作练习。

类文阅读—18 刘胡兰

鸡毛信(节选)

海娃14岁,是龙门村的儿童团团长。

  一天傍晚,海娃的爸爸交给他一封信,要他马上到三王庄去,送给指挥部的张连长。

  海娃接过信一看,信角上插着三根鸡毛,知道这是一封顶重要顶紧急的鸡毛信。海娃揣好信,赶着羊群转过山崖,忽然看见西山顶上的“消息树”倒了。糟糕!山那边准是发现鬼子了。海娃想,这条小路不能走了,那就走大路吧。可是回头一看,大山口外面来了一队抢粮的鬼子。

鬼子越来越近。海娃着急了。把鸡毛信往哪里藏呢?他看着胖乎乎的羊尾巴,心头一动,就抢到前面抱着那只带头的老绵羊,把它尾巴根的长毛拧成两根细毛绳,把鸡毛信折起来,绑在尾巴底下。藏好以后,海娃把羊鞭甩得响响的,朝着鬼子赶过去。

1.这封信为什么叫鸡毛信呢?用“____”在原文中画出来。

2.鬼子来了,海娃把鸡毛信藏在了哪里?用“ ”在原文中画出来。从这里我们能看出海娃是一个( )的少年。

A.机智 B.爱祖国

3.海娃与鬼子相遇了,他是怎么成功脱险的?想一想,写下来。

鸡毛信(节选)

1. 信角上插着三根鸡毛 2. 他看着胖乎乎的羊尾巴,心头一动,就抢到前面抱着那只带头的老绵羊,把它尾巴根的长毛拧成两根细毛绳,把鸡毛信折起来,绑在尾巴底下。 3.提示:情节合理即可。

小兵张嘎(节选)

几天来,小嘎子那股高兴劲,简直没法形容。他又是跳,又是笑,又是打滚儿,又是竖在炕上"拿大顶";假若办得到,他早为自己唱一台戏了!

  不几天,战士们都成了他的好朋友。他有的叫“哥”,有的叫“叔”,好象同宗连族,其实全是同志。大家原本喜欢他的聪明鬼仗,再加上他年纪小,天性快活,就愈发待他赤诚亲热,真个亲弟弟似的。正应了那句老话:“四海之内皆兄弟。”小家伙一进入这个大家庭,立即就扎了根了。

特别使小嘎子称心满意的,是他真的当了小侦察员!每到一个宿营地,部队刚一隐蔽好,他就先去村边上放哨巡风了。小小一个新战士,居然成了保障部队安全的眼睛。这使他在同志们面前,够多么显赫呀!这可实在是一件了不起的光荣!

1.从画“____”的句子中,我们能感受到小嘎子______的心情。

2.联系上下文,这里的“显赫”大体能用( )代替。

A.威风 B.权势滔天 C.成果丰富

小兵张嘎(节选)

1.高兴 2. A

无限免费下载试卷
Word文档没有任何密码等限制使用的方式,方便收藏和打印
已有人下载。
×
扫码关注公众号
二维码
扫描公众号,私信暗号:6754 获取网盘提取码
前往网盘下载
点击下载文档
还需要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