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表内乘法(二)
【例1】有一篮橘子,比40个多,比50少,分给一组小朋友。小朋友的人数和每人分到橘子的个数正好同样多。这篮橘子有多少个?
思路分析:由题意知,有一篮橘子,比40个多,比50少,分给一组小朋友。小朋友的人数和每人分到橘子的个数正好同样多,就想哪两个相同的乘数的积在40和50之间,只有“七七四十九”,符合题意,说明有7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7个橘子。
解答:7×7=49(个)
答:这篮橘子有49个。
【例2】它们分别代表几?
思路分析:解决这类问题时,先根据乘法算式的得数想出相应的乘法口诀,根据乘法口诀以及减法算式两个乘数的关系,推算出每种图形分别代表几。如:
第一组:△×○=24,想得数是24的乘法口诀,即“四六二十四”、“三八二十四”,在口诀“四六二十四”中,乘数分别是4和6,6-4=2,与○-△=5不符,舍去;在口诀“三八二十四”中,乘数分别是8和3,8-3=5,与○-△=5相符,所以△=8,○=3。
第二组:☆×□=56,想得数是56的乘法口诀,即“七八五十六”,乘数分别是7和8,8-7=1,与☆-□=1相符,所以☆=8,□=7。
解答:8 3 8 7
【例3】一根绳子对折三次后,每段长9分米,这根绳子有多长?
思路分析:我们先折一折。如下图所示,图一表示对折一次后一根绳子变成了两段,图二表示再对折一次(对折两次)后变成了四段,图三表示再对折一次(对折三次)后变成了八段。
题中要求这根绳子一共有多长,就是求对折三次后的八段共有多长,由题干已知对折三次后每段长9分米,所以将这八段绳子的长度加起来就是这根绳子的总长度,用加法或乘法计算,列乘法算式为9×8,计算时可以列竖式计算。
解答:9×8=72(分米)
答:这根绳子长72分米。
【例4】明明在做一道乘法算式时,把其中一个乘数2看成了5,结果积是35。正确的积是多少?
思路分析:要求正确的积是多少,需要知道正确的两个乘数分别是多少。由题意可知,其中的一个乘数是2,另一个乘数可根据“错误”的结果求出,即由( )×5=35,可以推算出( )里应该填7,也就是另一个乘数是7,正确的积是2×7=14或7×2=14。
解答: (7)×5=35 2×7=14或7×2=14
【例5】找规律填数。
思路分析:要仔细分析给出的已知数据,从已知数据中找出隐含的规律。通过观察前两组数据可以发现,2×4=8,8×7=56;3×2=6,6×5=30;也就是上面三个数的乘积正好等于下面三角形里面的数。根据发现的规律,算出后面应填的数,即2×3=6,6×7=42;1×8=8,8×6=48。
解答:42 48
【例6】实验小学六年级的同学排成长方形的队伍举行军训会演,无论是从前往后数,还是从后往前数,红红都排第3;她的左边有2人,右边有3人。这支长方形队伍共有多少人?
思路分析:在这支长方形队伍中,无论是从前往后数,还是从后往前数, 红红都排第3,就是说每一竖行都是5人。她左边有2人,右边有3人,就是说每一横行都是6人,如右图:
解答:3+3-1=5(排) 2+3+1=6(人)
5×6=30(人)或6×5=30(人)
口答:这支长方形队伍共有30人。
【例7】明明有8张卡片,文文的张数比明明的2倍多3张。文文有多少张卡片?
思路分析:由题意知,文文的张数比明明的2倍多3张,可以把明明的8张看作1份数,文文的张数是这样的2份还多3张,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要求文文的张数,就是求比2个8多3的数是多少,列乘加算式解答,列式为2×8+3=19(张)或8×2+3=19(张)。
解答:2×8+3=19(张)或8×2+3=19(张)
口答:文文有19张卡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