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六年级 > 语文

六年级语文复习归类资料17

试卷简介

这份试卷包含多方面的小学语文知识,包括拼音、汉字书写、标点符号、成语、阅读理解、文学常识、以及简单的语法转换。此外,还包括一些语言运用题,如修改句子、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等。这份试卷旨在全面评估学生的语文基础能力,并培养他们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所涉及的知识点

这套试卷主要涵盖了拼音、汉字、成语、标点符号、语法转换、阅读理解及文学常识等基础知识。

六年级语文复习归类资料17

作者:不详 来源:转载

六年级语文练习卷    姓名___

  1.依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不但要写对,还要写好。

    Hongjun bu pa yuanzheng nan, Wan shi qian shan zhi dengxian。

  2.依据句子用拼音写出读法,在句子中该怎么读就怎么标。

    写字不能马马虎虎的。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横线上填上相应的汉字.

    __ 烛夜游 __不经心 白__(ni)的泡沫 戒骄戒__

  4.先生曾经写了一本回忆往事的散文集,本来书名叫“旧事重提”,后来改作“朝花夕。这里的“朝”字读___,意思是___。与“朝”相对应的反义词除“夕”之外还有____。

  5.“山洞很深很深。手电光很微弱,朦朦胧胧,气氛有点神秘兮兮的……突然,出口到了。出了洞,在明亮的阳光下,大家都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佳佳说:“我感到天空更加蓝了,树木更加绿了,阳光更加温暖了。”越越说:“我听到鸟的呜叫和游人们的喧嚷,觉得格外亲切,好像几年没有听见了似的。”

  小确说:“我好比婴儿第一次来到美好的人间!”

  请用一个成语,把佳佳他们的共同感受表达出来。 [答]________

  6.选词填空

    奶奶用手___(按、盖、压、遮)住糖罐,说:“乖孩子,还有几颗留在明天吃吧。再吃,你就会更___(发福、肥、胖、壮)了呀,怎么得了?”

  7.把下面文字中用错的标点符号圈出来,不必改正。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广场上的三、四千人齐声唱起了《国歌》:“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8.把下面的句子改成反问句,不要改变原意。

  原句:小明,希望你稍微少看一点电视,帮妈妈做点家务。

  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宋代诗人____的绝句《_____》中有两句“_______,_______ ”说的就是“当局者迷”这么一个意思。

  12.在公路边的多家修车铺前,人们发现广告有4种写法,说出你认为最好的是哪一种并简述理由。

   A.充 补   B.补 充   C.充 气   D.补 胎

    气 胎    胎 气    补 胎    充 气

   [答]最好的是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

  10.写完谚语并指出这个谚语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良药苦口利于病,___________。 修辞方法:__和__。

  11.“良药苦口利于病”的“于”字,用法相当于

    A.在 B.向 C.给 D.对,对于 E.自,从 F.表示比较 E.表示被动 [答]_____

  13.同“铅笔、文具”表示的关系最一致的一组词语是。

    A.学生、学校 B.初中、学校 C.教室、学校 D.教务处、学校 [答]__

  阅读下文回答14一17题。

                       水

  (1)⑦自然乔里有很多水。②江、河、湖、海里有水;天空中、地底下有水;动植物体内也有水。③地球上几乎找不到没有水的地方。④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财富。⑤我们每天要喝水、用水;农业上利用水来灌溉农田、发展渔业;工业上造纸、印染、制糖等都需要大量的水。⑥水对于人来说,是不可缺少的。

  (2)水是一种什么样的东西呢?

  (3)水和铁块不同。铁块有一定形状,无论放在什么地方,它的形状不会改变;而水却不是这样,它会流动,没有一定的形状,装在瓶子里就是瓶子的形状,盛在杯子里就是杯子的形状。但是铁块和水也有相同的地方,它们的大小是固定的,就是说都有一定的体积。像铁块那样,有一定形状,有一定体积的物体,叫做固体。铁块、石块等,都是固体。像水那样,会流动,没有一定形状,有一定体积的物体,叫做液体。水、酒精、烧酒等,都是液体。

  (4)水是什么颜色的?有人说水是白色的,不对,豆浆、牛奶才是白色的,水什么颜色也没有,水是无色的。透过水能看到水中的东西,就是说,水是透明的;牛奶和豆浆是不透明的。

  (5)烧酒也是无色、透明的液体。怎样区别烧酒和水呢?闻一闻,烧酒有洒的气味,尝一尝,烧酒有酒的味道,而水却什么气味和味道都没有。水是天臭无味的。

  (6)现在,我们通过眼、鼻、舌的感觉,可以知道,水是无色、无臭、无味、透明的液体。

  练习:

  14.第(1)节共六句,有两层意思。下面是相应句子的序号,用短斜线把它们分为 两层。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15.用一句话写出第(3)节的大意,不超过六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第(5)节中“无臭无味”的“臭”读____,意思是________。

  17.本文的结构是。

    [答]_____

  阅读下文,回答18—26题。

                   赶 路

  雾,越来越浓的雾……

  我打开了雾灯,启动了防雨刷的小开关,可是透过车窗,远处还是模模糊糊,什么都看不清楚。

  一辆,又一辆,各种牌号的车子都停下来,等着浓雾消散。这时候还在驱动车轮朝前滚的,也许只有我了。

  这也是没法子。昨天星期日,我把一位朋友的全套家具送到了郊外梅坞新村,晚上就在他那里喝了几杯。今天,我特地起了个大早,因为必须在七点半以前赶到厂里,否则给调度知道了,不但会扣奖金,还得挨批评。可是,偏偏碰上这该死的雾……

  我接连不断地鸣着喇叭,但不敢开快。随着车子的颠簸,驾驶室里挂着的那只工具包一会儿会晃过来,一会儿晃过去。那里面是朋友送的一包进口饼干和一条“红塔山”,得送给管油的老赵。咱常常要做一点“助人为乐”的事儿,没有油可是一步也挪不动。

  啊呀,不好,我忘了鸣喇叭了!

  我下意识地猛踩了一下刹车。尽管原来车速并不快,这时车头却已经顶着一个人的屁股了。他踉跄了一下,赶紧闪到路边。

  “不要命啦 !”我打开车门咋呼道。在这种情况下最要紧的是先发制人。

  “噢,跑,跑到路中间来了,真,真对不起!”原来是个老人,讲起话来气喘吁吁,一头白发湿漉漉的。

  我这个人,从来没有讲过“对不起”。但人家一讲“对不起”,我就想不出词儿来了。他却还在解释:“这大雾天,不好戴眼镜,眼又不管用了,我就跟着一辆自行车购,跑着跑着......”那口气,就像是他撞了我似的。

  “这种天,早锻炼也可以暂停一下么 !”不知怎么的,我对这位老人有了点好感。

  “哪里是早锻炼,我这是赶着去上班哪!”

  “那──上车吧,我带上你。”那么大年级的人还要上班,公共汽车不开,就跟自行车赛跑,真是怪可怜的。

  这老头小个子,坐着比我矮一头,不只是头发全白,胡子茬也是花白的了,上面还挂着完晶晶的细水殊,那布满皱纹的额头上冒着热气,手里的一只塑料包,许多地方已经磨得发白了,里面装着一个纸包和一个大的搪瓷口杯。

  我轻轻地踩了一下油门:“老同志,你家在哪儿?”

  “姚巷。”

  好家伙,他跑了十几里地啦!

  “其实,这种天,公交车都停开了,只要向领导说明……”

  “我不行,我是教师,头一堂有我的课。”

  “特殊情况么……”

  “不,如果迟到了,我会一辈子放在心上,不舒服的。我教了四十年书....”他掏出一副眼睛来,擦着。

  “你该退休了吧?”

  “按年龄早该退了,但我只要有一天耳朵边没有了课间那叽叽喳喳的声浪,心里就象缺少什么似的。”

  “领导应该关心你。”

  “领导找我谈,我就把这个给他们看。”

  他从上衣口袋掏出一个透明的票夹,里面有一张从报刊上剪下来的照片。照的是周总理在十三陵水库工地上劳动的镜头,他老人家敞开着外衣的衣襟,英姿勃勃地拉着一辆小车。

  我诧异地望了望老人。他有点黯然地解释:“这时1958年,总理正好六十岁。”

  这以后,我一直默默地开车,没有再说话。

  七点二十五分,我的车停在学校的门口。老人赶紧向我道了谢,边匆匆地下车了,我把那塑料包递给他时,动作急了些,搪瓷口杯的盖子给碰开了。里面是清一色的酱菜,这大约是他一星期的早晚菜吧。

  老人消失在浓雾中。我突然想起他吃过早饭了没有;即使吃过,十几里地一跑,也早该饿了。我用最快的动作,取出那包饼干,跳下车。

  但是,跑了两步就站住了。我总于没有把它送给老师。因为我觉得把这样的东西给他,是不大合适的。

  练习:

  [说明:简答题的答案要简单扼要,不要超过横线规定的篇幅,否则扣分。]

  18.这篇小说写了什么,用一句话概括出来,要说到环境、人物和事件。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不,如果迟到了,我会一辈子放在心上,不舒服的。我教了四十年书……”

  省略号表示老人的话没说完。老人没说完的是什么话呢?不把这话说完,反 映了老人怎样的思想性格?

  答: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这以后,我一直默默地开车,没有再说话。”这是什么原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搪瓷口杯“里面是清一色的酱菜”,这对刻画人物起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22.搬家的朋友送给“我”一包饼干。在小说的结尾,“我”原想把它送给老教师,但后来又“觉得把这样的东西给他,是不大合适的”,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3.根据小说中的事实,简要说说“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答: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24.关于这篇小说的思想内容,以下哪个说法最好。

  A.年轻人要讲究精神文明,尊敬老人,特别是像老教师那样的人。

  B.周总理永远活在人民心中,年轻的一代人也不能忘怀周总理。

  C.赞扬了老一代人可贵的撤业精神,批评了以“我”为代表的年轻人的某些不足。

  D.赞扬了老一代人可贵的敬业精神,侧重于提倡年轻人要学习这种精神。

  [答]____

  25.这篇小说的题目“赶路”,除了点明故事的中心事件外,还有什么含义?

  [答]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写出这篇小说的一个写作特点,并简要解说。

  [答]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音序.音节.部首.隔音号.轻声.变音”练习卷

  A 音序.音节

  一. 写出下列字的“音序”与“音节”

    宝 蝉 章 气 门 难 而 房 奔 实 柴

    共 毛 老 过 曾 湿 盘 交 脚 根 鸭

    跑 跳 虚 心 脏 枚 常 刀 少 韧 等

    考 你 冷 擦 散 容 扫 腾 应 吊 海

    缕 欧 审 为 咳 航 室 兵 浮 广 角

  二.按音序前后排列下列字

   A 1.吃 2死 3干 4齿 5门 6赶7走 8毛————————

   B 1.至 2宋 3搁 4涂 5生 6军7甚—————————

   C 1辅 2甘 3赶 4刚 5规 6顾 7夫———————————

   D 1末 2欧 3母 4安 5俺 6暗7亨———————————

   E 1倚 2医 3其 4 西 5片 6提 7吉————————————

  B部首、笔画

  一、 部首(一)写出下列字的部首③p11

   1恭()2尚()3乞()4爬()5老()6告()7雀()9飞()

   10兔()11爱()12牺()13光()14川()15欲()16劣()

   17骛()18释()19拳()20袁()21坠()22扑()④p12

   1岗()2货()3草()4烫()5剃()6病()7鲨()8氢()

   9篷()10吐()11召()12好()13孟()14吊()15扣()

   16宇()17孩()18字()19闷()20回()21生()22禁()

   23渠()24飘()25甸()26匠()27贺()28头()29努()

   30勉()31磨()32怨()33屈()34顾()35穷()36全()

   37图()38临()

  二、 写出下列字的笔画数

   1工()2乃()3原()4丐()5中()6丑()7册()

   8凸()9弗()10丝()11丧()12事()13夹()14成()

   15再()16兆()17尽()18丞()19柬()20拜()

   21幽()22我()23束()24串()25离()26艳()

   27弱()28啬()30爽()31鸟()32考()

  C 隔音号

  给下列字注音

   1皮袄( ) 2酷爱( ) 3亲爱( )4挤奶( )

   5方案( ) 6激昂( ) 7提案( )8饥饿( )

   9堤岸( )10心爱( )11海鸥( )12黑暗( )

  D轻声、变音

  给下列字注音

  一、1姐姐( )2好吗( )3木头( )4人呢( )

    5看看( )6走来( )7说着( )8试一试( )

    9唱得好( )10来了( )11萝卜( )12桌子( )

    13读过( )14葡萄( )15耳朵( )16女儿( )

    17好哇( )1吐血( )

  二、整理句序成段

  1、( )在革命烽火的岁月里,有许多共产党的优秀和革命人士,在雨花台英勇就义,惨遭杀害。

    ( )到过南京的人,都熟悉雨花台的雨花石。

    ( )敬爱的周总理和邓颖超同志,常在百忙中,登上雨花台,凭吊烈士,捡来雨花是放在清水瓷碗中,寄托哀思……

    ( )它是一种非常美丽的小卵石。

    ( )它的颜色有红的、清绿的、浅黄的,还有环花纹的。

    ( )有的像晶莹的珍珠,有的像玲珑的翡翠。

    ( )烈士们的鲜血流进地下,染红了雨花台上的雨花石。

  2、( )廖连其爷爷住的村子里有条小河,把村子隔成两半。

    ( )廖爷爷早就想在河上架座桥了,这两年,农村形势好,他家收入增加不少。

    ( )他们全家老少九口人一齐出动,起早贪黑干了两个月,终于造好了一座三孔桥,给全村人带来了方便。

    ( )人们办事要绕很远的路,一些孩子为了抄近路上学,常常淌水过河。

    ( )廖爷爷高兴地说:“要不是党的政策好,咱哪能办成这件好事呢!”

    ( )廖爷爷就拿出一千八百元钱,买了造桥材料,又请来了造桥师傅。

  3、( )同志们劝他不要去了,董老爷爷还是上了车。

    ( )董必武老爷爷年纪虽大,但对学习从不放松。

    ( )三小时过去了,直到汽车停下来,有人催他下车,董老爷爷才知道已到了目的地。这时,疼痛也被赶跑了。

    ( )车子开动后,董老爷爷立即打开手提包,拿出早已准备好的英文学习卡片学了起来。

    ( )他高兴地告诉大家,一路上按计划又温习、熟记了三十多个英文单词和词组。

    ( )一九七O年的一天,董必武老爷爷乘汽车从广州到从化。

    ( )同行的人说:“学习,真是董老治病的一张最有效的药方啊!”

    ( )上车前,他的三叉神经突然又剧痛起来。

    ( )他左手压迫着三叉神经,右手不停地在腿上写划着,眼睛盯着英文卡片。

  4、( )教授是一位自学成功的、知名的数学家。

    ( )二十岁那年,他得了伤寒病,一躺就是半年,病好后, 一条腿残废了,但他毫不泄气,继续向科学城堡进攻。

    ( )他十四岁开始自学数学,每天坚持自学十小时,从不间断。

    ( )由于他肯下苦功,进步很快,二十五岁时,华罗庚 就成了世界著名的数学家。

    ( )在清华大学,他看到更多的数学书,并开始学外文。

    ( )从十九岁起,华罗庚开始写数学论文。

    ( )一九三二年,二十二岁的华罗庚应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的邀请,到清华大学工作。

  5、( )一九一五年,十九岁的贺龙领导农民搞湘西暴动,反对袁世凯当皇帝。

    ( )一九二七年六月,贺龙同志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军长,不久,领导了“八一”南昌起义,任起义军总指挥。

    ( )抗日战争时期,贺龙同志指挥八路军与日寇浴血奋战,立下辉煌的战功。

    ( )贺龙同志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的家里,少年时代就敢于为阶级兄弟打抱不平。

    ( )一九二六年,党中央派周逸群同志到贺龙同志的队伍中工作,从此,贺龙的部队在党的带动下,作战很勇猛。

    ( )解放后,贺龙同志担任党和政府的领导工作,为祖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作出了新的贡献。

    ( )贺龙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光辉的一生,人民永远怀念他。

    ( )贺龙同志是卓越的无产阶级政治家、军事家,他为党、为人民、为革命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 )解放战争时期,贺龙同志率领人民解放军转战南北,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6、( )整个大地好象盖上了一条白绒毯。

    ( )雪停了,小青和小刚拿着扫帚去扫雪。

    ( )雪花象鹅毛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

    ( )北风吹,雪花飘。

    ( )慢慢地,树变白了,房子变白了,马路也变白了。

  7、( )“+”、“—”是五百多年前德国数学家魏德美第一个使用的,在一横上加上一竖表示增加的意思,从加号去掉一竖,表示减少的 意思。

    ( )“=”是四百多年前英国学者列科尔德制定的,他巧妙又科学地用两根横线表示相同、相等的意思。

    ( )“+-×÷=”这几个符号是哪儿来的?说来,这几个符号也是前人刻苦钻研、创造发明出来的。

    ( )“×”是三百多年前英国数学家欧德莱第一个使用的。它表示增加的另一种方式,就把加号斜过来。

    ( )有了这些符号,计算就简便多了。

    ( )“÷”是三百多年前瑞士人哈纳研究出来的,它的意思是分解,就用一根短线把两个圆点分开。

  8、( )这个地球吸引力的发现,对人类是个很大的贡献。

    ( ) “那一定是因为它太熟了。”他自言自语地说。

    ( )“可是,为什么苹果只向地上落下,却不向天上去,也不向左或右抛开呢?”

    ( )牛顿是世界上著名的科学家。

    ( )一天傍晚,他坐在苹果树下,忽然有一个苹果从树上掉下来,落在他身边。

    ( )牛顿发现了这个问题,便专心地研究起来。

    ( )牛顿看见了,觉得很奇怪,他想:“这个苹果为什么会掉下来呢?”

    ( )后来,他终于发现苹果向下落的秘密,是因为地球有吸引力。

  9、( )盛夏,成片的荔枝树充满着生命的活力,累累的果实挂满了枝头。

    ( )要是你仔细观察荔枝的形状,就会发现它大而圆,浑身起“疙瘩”。 可是一剥开皮,就可见瓤肉莹白似冰雪,圆滑鲜润。

    ( )荔枝的果实先是青绿色,逐渐的变成青里透红,最后变成深红色。

    ( )荔枝是一种人们所喜爱的水果。

    ( )阳春三月,荔枝树贪婪地吸着甘露,绿叶如同翡翠,花朵小巧玲珑。

    ( )荔枝的滋味,初熟时较酸,甜津津的。

无限免费下载试卷
Word文档没有任何密码等限制使用的方式,方便收藏和打印
已有人下载。
×
扫码关注公众号
二维码
扫描公众号,私信暗号:12619 获取网盘提取码
前往网盘下载
点击下载文档
还需要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