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三年级 > 语文

部编版第3课不懂就要问练习题

试卷简介

这份试卷主要考察学生对于汉字的正确使用、近义词的理解以及对孙中山和孔子故事的理解。通过选择题的形式,要求学生选出正确的汉字、理解词语含义,并根据短文内容回答相关问题。此外,还考察了学生对“问”在获取知识中的重要性的认识。

所涉及的知识点

通过选择题和阅读理解题,考察学生对汉字、近义词、词语含义的理解及对历史人物故事的掌握情况。

3 不懂就要问

基础再现

选择括号里正确的字,打“√”。

背(涌 诵) 照(例 列) (胡 糊)涂 (厉 历)声

(攻 功)课 (既 即)然 (道 到)理 (断 段)落

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

(1)“糊里糊涂”的瓜义词是()。A.清清楚楚 B.一知半解

(2)联系加点词语我们可以知道,孙中山是一个 的人。

3.问往往是打开知识之门的钥匙。下列名方没有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

A.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B.读书子问,一问不得,不妨再三问。——郑燮

C.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孔子 D.问号是开辟一切科学的钥匙。——巴尔扎克

阅读提高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的孔子

孔子年轻的时候,对周礼的知识已经很熟悉了,可是他仍旧不断地努力钻研。

有一回,他去参加太庙里的祭祀典礼,由于是第一次碰上,什么都觉得新奇有趣,见到每一项礼节、每一件祭物,都虚心地向内行人打听。有人嘲笑他:“谁说这个陬邑大夫(孔子的父亲做过的官职)的后代懂得礼呢?瞧他这没完没了地问,大概什么也不懂。”孔子听了却很坦然:“不懂就问,这正是礼呢!”

祭祀结束后,人们要回家了,可他还抓住人家的袖子不放,非要问个明白才行,弄得大家都些不耐烦了,便称他是“每事问”。孔子听见了心里还挺高兴哩。“每事问”怎么不好?难道不学不问还能从天上掉下知识来不成?就这样,执着的孔子很快对周礼达到了精通的地步。在他30岁的时候便有人专门向他学习周礼了。

(1)在文前横线上加一个合适的形容词,最恰当的是( )。

A.努力钻研 B.虚心打听 C.勤学好问

(2)根据短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孔子认为“每事问”是非常必要的,这样才能获得更多的知识。( )

孔子知道“每事问”让人不耐烦的,就不再抓着别人问问题了。( )

孔子坚持“每事问”,后来才成为一个对周礼精通的人。( )

(3)这篇短文主要写了什么事?读了短文,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无限免费下载试卷
Word文档没有任何密码等限制使用的方式,方便收藏和打印
已有人下载。
×
扫码关注公众号
二维码
扫描公众号,私信暗号:10341 获取网盘提取码
前往网盘下载
点击下载文档
还需要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