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三年级 > 语文

类文阅读-14 小狗学叫

试卷简介

这份试卷包含两个阅读理解篇章:《小狗学叫》和《偷睡眠者》。前者讲述了一只胖头鱼被猫咪钓上岸后,通过坚持不懈地呼救最终被放回水中的故事,强调了善待生命、感恩的重要性。后者则是泰戈尔的一篇童话,描述了一个好奇的孩子被“偷睡眠者”盗走了睡眠,从而揭示了孩子好奇心旺盛和自然美景对孩子吸引力的主题。试题涉及拼音、选择题以及开放式问答题,旨在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所涉及的知识点

这篇试卷主要考查学生对于童话故事的理解、拼音拼写能力以及对文本主题的归纳总结能力。同时,它还考察了学生对修辞手法(如排比、反复)的认知和应用。

类文阅读-14 小狗学叫

大喊大叫的鱼头

金 波

你听过《小猫钓鱼》的故事吗?

那只贪玩的猫咪咪,后来真的钓上来一条大鱼。这鱼的脑袋又大又圆,人们叫他胖头鱼。鱼头刚一出水,就张开大嘴嚷起来:“快放了我!我要回水里去!”

咪咪吓了一跳,他还从来没听过鱼说话呢!

可是,他想:反正我把你钓住了,你想跑也跑不了啦!

胖头鱼真有劲儿,身子一弓一挺,竟跳起好高好高。咪咪赶紧把他装进鱼篓,带回家去。

一路上,胖头鱼摇头摆尾,大喊大叫:“快放了我!我要回水里去!”惹得过路人都围过来观看。

咪咪回到家里,胖头鱼还在叫……猫妈妈想了想,就拿出个主意:“快把他的尾巴去掉,这样他就没劲了。”

谁知道去掉尾巴后胖头鱼还是大喊大叫:“快放了我!我要回水里去!”

咪咪见他挺可怜的样子,就问他:“放回水里,你还能活吗?”

胖头鱼喊得更急了:“快放了我!我要回水里去!”

咪咪就把又大又圆的胖头鱼送回水里去了。

第二年春天,咪咪又到河边钓鱼,忽然游来一条鱼,探出水面大喊大叫:“谢谢你,谢谢你,我又回到水里了!”

咪咪一看,原来他就是去年的那个胖头鱼,不过他现在已经长出大尾巴了。

你说怪不怪?

(选自《火狐狸》北京教育出版社)

1.写出文中加点字的拼音。

嚷( ) 篓( ) 惹( ) 劲( ) 探( )

2. 胖头鱼长得( )。

A. 脑袋又大又圆

B. 嘴边又大又圆

C.脑袋胖胖的

3. 你认为咪咪是( ),胖头鱼是( )。

A. 可爱的,善良的

B. 善良的,厉害的

C. 善良的,感恩的

4. 读完文章,你受到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rǎng lǒu rě jìn tàn

2.A

3. C

4.应该像咪咪学习,善待生命,没准会受到意外的感谢。

偷睡眠者

泰戈尔

谁从孩子的眼里把睡眠偷去了呢?我一定要知道。

妈妈把她的水罐挟(xié jiā)在腰间,走到近村汲(jí jī)水去了。

这是正午的时候,孩子们游戏的时间已经过去了;池中的鸭子沉默无声。

牧童躺在榕树荫下睡着了。

白鹤庄重而安静地立在檬果树边的泥泽里。

就在这个时候,偷睡眠者跑来从孩子的两眼里捉住睡眠,便飞去了。

当妈妈回来时,她看见孩子四肢着地地在屋里爬着。

谁从孩子的眼里把睡眠偷去了呢?我一定要知道。我一定要找到她,把她锁起来。

我一定要向那个黑洞里张望,在这个洞里,有一道小泉从圆的和有皱纹的石上滴下来。

我一定到醉花林中的沉寂的树影里搜寻,在这林中,鸽子在它们住的地方咕咕地叫着,仙女的脚环在繁星满天的静夜里叮当地响着。

我要在黄昏时,向静静的萧萧的竹林里窥望,在这林中,萤火虫闪闪地耗费它们的光明,只要遇见一个人,我便要问他:“谁能告诉我偷睡眠者住在什么地方?”

谁从孩子的眼里把睡眠偷去了呢?我一定要知道。

只要我能捉住她,怕不会给她一顿好教训!

我要闯入她的(窠 巢)穴,看她把所有偷来的睡眠藏在什么地方。

我要把它都夺来,带回家去。

我要把她的双翼(缚 傅)得紧紧的,把她放在河边,然后叫她拿一根芦苇在灯心草和睡莲间钓鱼为戏。

黄昏,街上已经收了市,村里的孩子们都坐在妈妈的膝上时,夜鸟便会(叽 讥)笑地在她耳边说:

“你现在还想偷谁的睡眠呢?”

(选自《外国新童话》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1.画去文中括号内错误的读音和汉字。

2. 反义词连连看

安静 轻浮

沉寂 热闹

庄重 吵闹

沉默 鼎沸

3. 本文每节开头的一句话采用了相同的语句,这种修辞手法是( )。

A.排比 B.间隔反复 C.连续反复

4. 你认为是谁从孩子的眼里把睡眠偷去了呢?

5. “你现在还想偷谁的睡眠呢?”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参考答案】

1. xié jī 窠 傅 叽

2. 安静—热闹 沉寂—鼎沸 庄重—轻浮 沉默—吵闹

3.B

4.是孩子的好奇心偷走了他们的睡眠。本文看似找“偷睡眠者”,实则写景色的优美,孩子的困意并非谁窃走,而是石洞里的小泉、飞鸣的鸽子等吸引了他。

5.慈母对不愿睡觉的孩子不忍苛责,便巧妙地将不满发泄在“偷睡眠者”身上,表达出母亲对孩子深深的爱。

无限免费下载试卷
Word文档没有任何密码等限制使用的方式,方便收藏和打印
已有人下载。
×
扫码关注公众号
二维码
扫描公众号,私信暗号:10406 获取网盘提取码
前往网盘下载
点击下载文档
还需要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