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三年级 > 语文

类文阅读-5守株待兔

试卷简介

这份试卷包含了两个古代寓言故事的阅读理解题,分别是《守株待兔》和《鹬蚌相争》。学生需要通过解释文中加点词语、填空以及总结寓意等方式来展示对这两个故事的理解。

所涉及的知识点

这篇试卷考察了学生对于古代寓言故事的理解能力,重点在于词汇解释、内容理解和寓意概括。

类文阅读-5守 株 待 兔

争 雁

昔人有睹雁翔者,将援弓射之,曰:“获则烹。”其弟争曰:“舒雁烹宜,翔雁燔宜。”竟斗而讼於社伯。社伯请剖雁烹、燔半焉。已而索雁,则凌空远矣。

1.解释下面加点词。

(1)将援弓射之 ( )

(2)竟斗而讼於社伯 ( )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哥哥的意见是 ;弟弟的意见是

;社伯的意见是 。

3.从一个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

1.拉 争吵

2.把大雁煮着吃 把大雁烤着吃 把大雁分成两半,一半煮,一半烤

3.事情要分清本末主次和轻重缓急,否则将一事无成。

鹬 蚌 相 争

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①方出②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③箝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④禽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⑤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夫也。故愿王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释义:①方:刚刚。②曝:晒。③箝:同“钳”,把东西夹住的意思。④禽:同“擒”,捕捉,抓住。⑤弊:弊病;害处,这里指疲弊的意思。

1.试着翻译下面的句子。

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苏代把 国和 国比成了故事中的鹬和蚌,把 国比成了渔者。

3.苏代讲这个故事的目的是什么?

1.鹬和蚌都不肯相让,渔夫看到了,就把它俩一齐捉去了。

2.燕 赵 秦

3.劝赵国不要攻打燕国。

http: //

无限免费下载试卷
Word文档没有任何密码等限制使用的方式,方便收藏和打印
已有人下载。
×
扫码关注公众号
二维码
扫描公众号,私信暗号:10451 获取网盘提取码
前往网盘下载
点击下载文档
还需要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