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年级 > 数学

2014新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分类复习卷(一)

试卷简介

这份试卷涵盖了四年级学生在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所学习的数学内容,包括“升和毫升”、“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观察物体”、“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解决问题的策略”、“可能性”、“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以及“垂线与平行线”等八个单元。通过具体的错题分析,揭示了学生在各单元学习过程中常见的错误类型及原因。

所涉及的知识点

本试卷考察了四年级学生对多个数学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特别是关于单位换算、除法运算、几何观察、数据统计、问题解决策略等方面的知识。

收集教师:王春燕、江平

教 龄: 19 、17

任教学科: 数学

班 级: 四年级

学生人数: 52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

小学数学第七册《错题集》

目 录

第一单元《升和毫升》 - 3 -

第二单元:《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 3 -

第三单元:《观察物体》 - 3 -

第四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 3 -

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 3 -

第六单元:《可能性》 - 3 -

第七单元:《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 3 -

第八单元:《垂线与平行线》 - 3 -

第九单元:《整理与复习》 - 3 -

第一单元《升和毫升》

题目1:填空:把水倒入500毫升的量杯,可以倒 杯。

错因:用4000除以500,学生计算有难度。

题目2: 一瓶果汁有250毫升,( )瓶这样的果汁正好是。

一瓶酱油有500毫升,( )瓶这样的果汁正好是。

错因:学生审题不够仔细,把后边的和都习惯性的当成。

题目3:=( )ml 2/4L=( )ml

1/4L=( )ml 3/4L=( )ml

错因:学生不能正确的理解1/4L的含义。就是要把1升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最好是能用瓶子动手做一做。

[返回目录]

第二单元:《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题目1:一节火车车厢限载60吨货物。要运走500吨货物,至少需要多少节这样的车厢?

错因:学生会把余数写错。

题目2:做一个中国结要用丝带。小星买了长的丝带,最多可以做多少个这样的中国结?

错因:学生会把余数上少写一个0。

题目3:手工小组的同学一共制作了280面小红旗、150面小黄旗和110面小绿旗。如果每班要分30面,这些小彩旗一共可以分给多少个班?

错因:有些学生没有先求彩旗的总数,而是分别去除以30,有余数。

题目4:小芳读一本182页的故事书,已经读了40页。剩下的每天读30页,至少还需要多少天才能读完?

错因: 最后的结果要采用“进一法”。

题目5:选择合适的条件解答。

六年级4个班举行跳绳比赛,每班派2组选手参加,一共有120名选手。

六年级一共有多少组选手 ?( )

平均每班有多少人?(            )

错因:多数学生会定势在求每组有多少人上。

题目6:选择合适的条件解答。

    720个零件装了30箱,每箱有6盒。

     平均每箱有多少个零件?

     一共有多少盒零件?

错因:学生不能正确的找到解决问题的条件。

题目7: 根据乘法算式,在括号里写出每道除法算式应该商几?

41×7=287 52×8=416

300÷41=( ) 430÷52=( )

283÷41=( ) 403÷52=( )

错因:学生不能理解题意,且不会转化,应把上面的乘法算式转化成除法,比较容易理解。

题目8:在下面的○里填上“>”“<”或“=”。

720÷(8×9)○720÷8÷9

错因:学生还不能理解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一个数除以两个数的积。需要用计算的方式去比较。

题目9:□÷☆=23……9, ☆最小时, □是( )。

□÷23=9……☆, ☆最大时, □是( )。

错因:学生没能仔细审题,在括号中填的是除数或余数。

题目10:按照给定的运算顺序填括号。

加 乘 290+168×15

错因:学生没能理解题目的意思。

题目11:每两段绳子打1个结(如下图),像这样用10段绳子连起来变成一根长绳,这根长绳上有( )个结。

错因:属于“栽树问题”的延伸题目,学生没有系统的学。就不能理解段数和结之间的关系。

错因:好多学生没有写制表日期和在统计图上标明数据。

题目12:.在一条长的隧道一侧,从头到尾共安装了16盏节能灯(两头都安装),平均每隔多少米安装一盏灯?

错因:属于“栽树问题”类题目,学生没有学过没能掌握此类问题的方法。就不能理解段数和灯之间的关系。

[返回目录]

第三单元:《观察物体》

题目1:补充习题第29页,第5题。

错因:学生观察右面时,没有对准右面,而是从前面去观察,导致感觉两个正方体是竖着的。

题目2:补充习题第31页,第4题。

用2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一个长方体。

(1)从右面看到的是□,先摆一摆,再画出从前面和上面看到的图形,看看它们是否相同。

(2)从前面看到的是□,先摆一摆,再画出从右面和上面看到的图形,看看它们是否相同。

错因:学生没有审清题目,没有实际操作一下,真实的感受,画右面时,没有对准右面,而是从前面去观察,导致横竖不分。

题目3:补充习题第33页,第4题。

用3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成右边的物体,从前面、右面和上面看到的分别是什么图形?在方格纸上画一画。

错因:还有个别学生画右面时,没有对准右面,而是从前面去观察,导致横竖不分。

题目4:补充习题第35页,第5题。

用4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成右边的物体,从前面、右面和上面看到的分别是什么图形?在方格纸上画一画。

错因:个别学生画右面时,没有对准右面,而是从前面去观察,导致横竖不分。

[返回目录]

第四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题目1:补充习题第37页,第4题。

错因:学生有遗漏日期和遗漏直条上面的数据。

题目2:

错因:学生在数据分段整理时有遗漏现象,导致填写表格中的数据错误。

题目3:补充习题第42页,第2题。

错因:第一张表格分六段整理,然后合并成第二张分四段整理,学生在合并时还不够明确要求导致错误。还有遗漏日期和遗漏直条上面的数据现象。

题目4:补充习题第45页,第7题。

4名同学进行1分钟仰卧起坐练习,张小华做了38个,李娟做了26个,孙芳芳做了45个,王朝辉做了35个。

(1)平均每人做了多少个?

(2)做的个数比平均数多的同学有 。

做的个数比平均数少的同学有 。

错因:(1)平均数的计算掌握比较扎实,(2)填空部分学生没有正真理解题意,部分学生写了数字,而不是学生的姓名。

题目5: 制作统计表

某地2013年九月份天气情况统计表

某地2013年九月份天气情况统计图

单位:天 年 月

[返回目录]

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题目1:补充习题第49页,第3题.。

商店运来32盒皮球,每盒6个,还运来28袋乒乓球,每袋5个。运来的皮球和乒乓球一共有多少个?

错因:没有像1、2两题一样进行整理条件,导致数据没有对应起来,在解答时,只求出了皮球和乒乓球的个数,而没有联系问题,求出一共的量。

题目2:补充习题第49页,第5题.。

同学们在小农场种了4行黄瓜,每行12棵;还种了8行番茄,每行18棵。种的番茄的棵树是黄瓜的多少倍?

错因:1.导致数据没有对应起来;2.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时,有的学生不知道用除法来计算。3.个别学生还把倍作为单位名称。

题目3:补充习题第50页,第1题.。

解题要求:先利用表格整理条件和问题,再解答。

错因:整理条件有何问题时,学生条件与问题分不清楚,他们都写了数字,问题没有用?表示。

题目4:补充习题第51页,第4题.。

解题要求:选择一种你喜欢的方法解答下面的两个问题,再用另一种方法检验结果是否正确。

错因:学生在检验时没有用另一种方法进行检验,而是用代入的方法进行检验。不符合解题的要求。

题目5:补充习题第53页,第6(2)题.。

如果每天安装10根,这批电线杆一共要安装60天。如果每天安装15根呢?你能把下表填写完整吗?

错因:学生在填写时没有充分利用已有的条件,应先求出总量600根,然后用总量除以每天的量就求出天数,用总量除以天数就求出每天安装的量。部分学生受制于第一题填表的情况,不经思考随意的模仿第一题的做法,导致错误。

题目6:补充习题第54页,第4题.。

河西村要修一条540米长的水渠,前3天已经修了108米。照这样计算,修完这条水渠一共要用多少天?

错因:学生在审题时看见已经修了108米,不去联系问题,直接就列出的算式求出了还剩的量,导致最后求出了还要修的天数,而不是问题所指向的一共的天数。但也有个别学生还能再加上3,绕回到求出一共的天数。

[返回目录]

第六单元:《可能性》

题目:

错因:

题目:

错因:

题目:

错因:

题目:

错因:

[返回目录]

第七单元:《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题目:

错因:

题目:

错因:

题目:

错因:

题目:

错因:

[返回目录]

第八单元:《垂线与平行线》

题目:

错因:

题目:

错因:

题目:

错因:

题目:

错因:

第九单元:《整理与复习》

题目:

错因:

题目:

错因:

题目:

错因:

题目:

错因:

无限免费下载试卷
Word文档没有任何密码等限制使用的方式,方便收藏和打印
已有人下载。
×
扫码关注公众号
二维码
扫描公众号,私信暗号:26111 获取网盘提取码
前往网盘下载
点击下载文档
还需要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