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年级 > 数学

2015年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课堂练习题

试卷简介

这份试卷涵盖了小学数学中关于加减法、乘除法的意义和关系,以及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等内容。它从基础的加减法意义及其各部分间的关系入手,逐步深入到更复杂的四则混合运算和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此外,还涉及到了0的运算规则和实际问题解决,如租船问题,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所涉及的知识点

掌握加减法、乘除法的意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并能够灵活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中。理解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特别是含有小括号和中括号的运算规则,并能熟练进行计算和应用。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从实例中归纳加减法的意义和关系,初步理解加法与减法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互逆关系。

2.初步学会利用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解加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3.培养学生发现数学知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

掌握四则运算的计算方法和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学习。

【活动方案】

活动一:看图提问

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一列火车从西宁经过格尔木开往拉萨。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 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 km。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问:根据这道题你收集到了哪些信息?

(让学生尝试用线段图表示) 

请学生根据线段图写出加法算式。

(2)根据图中提出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解决?

(3)小组内交流各自的想法。

(4)全班交流。

活动二:寻找“法宝”

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出示加法的意义)说明加法各部分名称。

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出示)

加数 + 加数 = 和

被减数 - 减数 = 差

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检测反馈】

做一做

根据2468+575=3043,直接写出下面两道题的得数。

3043-2468=

3043-575=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进一步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并会在实际中应用.

2.  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学习重难点】

掌握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对乘、除法进行验算,理解乘、除法的互逆关系,以及用除法意义说明一些题为什么用除法解答,培养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掌握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进行分析的能力。

【活动方案】

活动一:巩固旧知

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

( )+554=985

477+( )=902

( )+269=730

196+( )=324

用竖式计算并验算。

347+275= 65+347=

914-508= 400-245=

活动二:解决实际问题

【检测反馈】

完成教科书第6页“做一做”第1题。

完成教科书第7页第2、4题。

0的运算(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

2.熟练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3.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学习重难点】

0不能做除数及原因。

【活动方案】

活动名称:思维对对碰

活动任务:探究0能不能做除数

活动分工:1号记录员    2号发言人    3号声控员    4号组长 

活动时间:8分钟 

活动步骤: 

①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想法 (1分钟) 

在没有余数的除法中,除数×商=被除数 可以通过举例的方法说明 

②按1--4号的顺序说自己的想法,组内归纳有几种不同的方法。(5分钟)

 ③小组展示,激励评级 

每小组展示本组的合作结果,其他同学认真听,比一比看哪一组自主学习效果好。

 ④思考交流              

引导举例说明(在没有余数的除法中,除数×商=被除数) 

5÷0,从除法的意义上说,5是两个因数的积。一个因数是0,求另一个因数是多少?也就是谁乘0得5?找不到同0 相乘得5 的数,所以5÷0不可能得到商,0作为除数没有意义。   

  0÷0,从除法的意义上说,第一个0是两个因数的积。第二个0是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是多少?也就是谁乘0得0?这样的商太多了,所以得不到确定的商,0作为除数没有意义。

【检测反馈】

1.计算:  45+45×0    0÷18+9 

2.判断 

0除以任何数都得0。(    )

0不能作被除数。(    ) 

如果被减数与减数相等,差是0.(    ) 

在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中,一定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 

带括号的四则运算(第四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实际问题,总结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通过观察分析积累知识。

3.培养积累分析能力

【学习重难点】

掌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理解带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活动方案】

活动一:学与教大比武

出示  60+240÷[(30-10)×2] 

区分会与不会

⑵开始学与教大比武 

汇报学与教的情况 

自己学会了吗?教会了几个徒弟? 

2、考核(过五关) 

请徒弟们接受老师的提问,同学们当评委,指出讲的不好的地方,和精彩之处。

提问: [  ] 是什么括号? 

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 )里面的,再算[  ]里面的。 

划运算顺序 

118+1536÷[12×(63-59)]       

[60+240÷(30-10)]×2

(60+240)÷[(30-10)×2]

⑶下面的运算对不对?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700-(600+300÷15)]×2 第一步运算顺序错误

=[700-(900÷15)]×2   

=[700-60]×2  

  =640×2  

=1280

 ⑷实力比拼 用递等式计算 

[514-(123+217)]÷(29×6) 

⑸评选 先秀师傅   出色徒弟

活动二:尝试计算

1.试着算一算

(1)270÷30-180÷30

==

==

==

(2)(270-180)÷30

==

==

==

2.小组交流说说每步算式表示的意思。

3.小组交流算法,统一想法:算式里有小括号,先算 ;小括号里面的,先算 。

4.引导学生观察两个算式的不同点,以及运算顺序的不同。

5.学生进行小结,全班交流。

【检测反馈】

计算

(48+96)÷(25-13)

(65+35×4)÷5

35×(11+512÷32)

8×56-(128+47)

租船问题(第五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2.通过合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成功的喜悦。

3.通过观察,总结,培养细心的情感。

【学习重难点】

发展应用意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会倾听,并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方案】

活动一:温故知新 

师生共44人去公园,他们要租船游玩,已知每条船限乘6人,至少需要几条船?

活动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自学教材的例题,分析并解答:

图中有师生共32人,他们要租船游玩,已知租一条大船要30元,租一条小船要24元,大船每条可以坐6人,小船每条可以坐4人,怎么租船最省钱? 理解题意并思考:  方案一:全租小船

方案二:全租大船

方案三:大船和小船结合

三、交流展示 1、学生交流展示。 2、我明白了:在解决租船类的实际问题时,可以先假设,再调整,从而找出最优方案。 四、过关检测:

    1、大巴车限乘30人,中巴车限乘20人,有80人郊游,其中租一辆大巴车要50元,租一辆中巴车要35元,怎样租车合算?

京华旅行社推出两种优惠方案,第一种:团体5人以上(含5人)每位300元。第二种:成人每位400元,小孩每位200元。有10位家长带5名孩子,怎样买票省钱?

练习课(第六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

2.能用三步计算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学习重难点】

熟练计算三步计算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活动方案】

活动一:巩固混合运算的顺序

1.看谁做的又对又快

540÷3+6×2 180÷(36÷12)+6

540÷(3+6×2) 180÷(36÷12+6)

540÷[(3+6)×2] 180÷[36÷(12+6)]

2.小组内交流每一题的结果及运算顺序。

活动二:自我挑战

完成练习三第3题

独立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计算结果。

【检测反馈】

1.少先队员采集标本,第一小组12人,共采集了96件;第二小组11人,共采集了77件,第一小组比第二小组平均每人多采集多少件标本?

2.甲、乙两车同时从上海开往北京,甲车每小时行12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90千米,6小时后,两车相距多少千米?

无限免费下载试卷
Word文档没有任何密码等限制使用的方式,方便收藏和打印
已有人下载。
×
扫码关注公众号
二维码
扫描公众号,私信暗号:26160 获取网盘提取码
前往网盘下载
点击下载文档
还需要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