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年级 > 数学

2023-2024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达标检测卷

试卷简介

这份试卷针对四年级学生的数学知识进行考察,内容涵盖了几何图形的识别、小数性质的应用、简单的计算题(包括加减乘除)、单位换算、逻辑推理以及一些实际应用题。题目设计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程度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所涉及的知识点

这份试卷主要考察学生对小数的理解、几何图形的认知、简单的计算能力、单位换算、逻辑思维及实际问题解决能力。重点在于基础数学概念的应用和实际问题的解决策略。

2023-2024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达标检测卷

一、选择题

1.小云用四个小正方体搭了一个立体图形,从正面、右面、上面看到的形状都是,这个立体图形是(    )。

A. B. C. D.

2.下面各数中,去掉所有的0,大小不变的是(    )。

A.0.904 B.0.074 C.8.020 D.1.700

3.下面右侧的四个图形中,可以与下面左侧梯形拼成平行四边形的只有(    )。

A.③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4.如图:给一个长,宽的长方形宣传栏刷油漆,刷油漆的面有多大?(    )

A. B. C. D.

5.某市出租车收费标准:2.5km以内6元;超过2.5km的部分,每千米1.6元(不足1km按1km计算)。行驶7km要(    )元。

A.16.8 B.14 C.12.5 D.13.2

二、填空题

6.王佳写了一组有规律的数:3.12,3.12,6.24,9.36,15.6,24.96…接下来的两个数分别是( )和( )。

7.已知减数是1.26,差是4.57,被减数是( )。

8.在括号均上合适的效。

(1)2.61+9.88+5.39=( + )+9.88

(2)7.86×5.3+4.7×7.86=( + )×7.86

9.如图所示,用两把完全相同的三角尺拼成四边形,内角和是( );拼成三角形内角和是( )。

10.妈妈到超市买了一些商品(如下图所示),付款时准备30元够吗?( )(填“够”或“不够”)。你估算的方法是( )。

11.两个乘数的积是2.68,其中一个乘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为使积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另一个乘数的小数点应向( )移动( )位。

三、判断题

12.小数最大的计数单位是,整数最小的计数单位是一。( )

13.把2.020里的“0”全部去掉,原数的大小不变。( )

14.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大于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 )

15.0.85×0.64的积大于0.64而小于0.85。( )

16.7.16×3.2的积是两位小数。( )

四、计算题

17.直接写出得数。

3.6+4.8=        10-6.7=          4.6×2=        2.5×0.4=

9.65-7.6=       2.04+0.86=       1.2×3=        12.5×0=

18.竖式计算。

①10.2-5.38=        ②9.9×6.1=

19.计算下面各题,能简算的要简算。

8.6-4.6×1.5              7.88+99×7.88

5.64×3.6-0.6×5.64        2.5×0.32×12.5

五、作图题

20.画出图中立体图形从正面、上面、左面看到的的形状。

六、解答题

21.爸爸用两条长度分别是1.57米、1.56米的绳子打结接起来捆扎报纸。接口处共用去绳子0.34米,接好后的绳子有多长?

22.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的长度分别为4厘米和9厘米,另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的长度分别为2厘米和5厘米,并且这两个三角形的第三边一样长,且长度是整厘米数。聪明的你想一想它们的第三条边是多少厘米呢?

23.以下是某商店出售的两种笔和橡皮擦的价格。

(1)买3支2B铅笔需要多少钱?

(2)买2支0.5毫米的签字笔需要多少钱?

(3)买5个橡皮擦需要多少钱?

24.学校规定,月用电量超过25千瓦时,超过部分按0.65元/千瓦时计费,25千瓦时以下(含25千瓦时)按0.45元/千瓦时计费。请你算出下表中三位老师上月应付的电费。

25.六一儿童节,四(1)班的同学们用红色丝带做蝴蝶结绑头发,一个女生需要0.8米长的丝带,全班共有23名女生,一盘丝带用完后还剩0.5米,这盘丝带原来有多少米?

参考答案:

1.C

【分析】分别画出4个立体图形从正面、右面、上面看到的图形,再据此图形来选择。

【详解】A.从正面看到的是,从右面看到的是,从上面看到的是;

B.从正面看到的是,从右面看到的是,从上面看到的是;

C.从正面、右面、上面看到的都是;

D.从正面看到的是,从右面看到的是,从上面看到的是;

故答案为:C

【点睛】考查学生对几何体三视图的掌握情况。

2.D

【分析】

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据此解答。

【详解】A.0.904去掉所有的0后变为94,0.904≠94,大小发生变化,不符合题意;

B.0.074去掉所有的0后变为74,0.074≠74,大小发生变化,不符合题意;

C.8.020去掉所有的0后变为8.2,8.020≠8.2,大小发生变化,不符合题意;

D.1.700去掉所有的0后变为1.7,1.700=1.7,大小不变,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3.B

【分析】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一定能拼成平行四边形,据此解答。

【详解】①与左侧梯形可以拼成平行四边形;

②④与梯形不能拼成平行四边形;

③与左侧梯形完全相同,可以拼成平行四边形;

因此,右侧的四个图形中,可以与下面左侧梯形拼成平行四边形的只有①③;

故答案为:B

4.C

【分析】长方形面积长宽,代入数据计算求出长方形宣传栏的面积。

【详解】(m2),刷漆的面积是1.92m2。

故答案为:C

5.B

【分析】7千米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是2.5千米,需要6元,第二部分是剩下7-2.5=4.5≈5千米,这部分按照每千米1.6元计算,用1.6乘5求出这部分需要的钱数,再加上第一部分需要的钱数即可求解。

【详解】7-2.5=4.5≈5(千米)

1.6×5+6

=8+6

=14(元)

行驶7km要14元。

故答案为:B

【点睛】解答此题需要明确题目中所给数量属于哪一种情况,由此选择正确的解题方法;注意理解“不足1km按1km计算”的含义。

6. 40.56 65.52

【分析】从第三个数开始,后面的一个数等于前面两个数的和。

【详解】15.6+24.96=40.56

24.96+40.56=65.52

故接下来的两个数分别是40.56和65.52。

7.5.83

【分析】根据差+减数=被减数,代入数值即可解答。

【详解】1.26+4.57=5.83

故被减数是5.83。

8.(1) 2.61 5.39

(2) 5.3 4.7

【分析】(1)加法交换律是在两个数的加法运算中,在从左往右计算的顺序,两个加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据此填空即可。

(2)乘法分配律是指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 可以先把它们分别与这个数相乘, 再相加,据此填空即可。

【详解】(1)2.61+9.88+5.39=(2.61+5.39)+9.88

(2)7.86×5.3+4.7×7.86=(5.3+4.7)×7.86

9. 360° 180°

【分析】四边形内角和是三角形内角和的2倍,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则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拼成三角形内角和仍然是180°。

【详解】180°×2=360°

用两把完全相同的三角尺拼成四边形,内角和是360°;拼成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和多边形内角和的计算,n边形内角和是(n-2)×180°。

10. 够 四舍五入法

【分析】酸奶是2.8元/袋,饮料是4.6元/瓶,纸巾是3.7元/盒,采用四舍五入法估算,分别按照3元/袋、5元/瓶、4元/盒计算总钱数,再与30元比较即可。

【详解】2.8×2≈3×2=6(元)

4.6元≈5元

3.7×4≈4×4=16(元)

6+5+16

=11+16

=27(元)

27<30 付款时准备30元够。估算方法是四舍五入法。

【点睛】考查用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数。

11. 左 一/1

【分析】两个乘数的积是2.68,其中一个乘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如果另一个乘数不变,则积的小数点也要向右移动两位,现在要使积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则另一个乘数的小数点应向左移动一位,据此即可解答。

【详解】两个乘数的积是2.68,其中一个乘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为使积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另一个乘数的小数点应向左移动一位。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和积的变化规律的掌握。

12.√

【分析】整数的最低位是个位,计数单位是个或一,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是纯小数,小数部分最高位是十分位,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或0.1。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小数最大的计数单位是,整数最小的计数单位是一。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13.×

【分析】小数的性质是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详解】把2.020里末尾的“0”去掉,原数的大小不变。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14.×

【分析】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据此解答。

【详解】三角形按角可以分成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这几种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15.×

【分析】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数大;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数小,据此分析。

【详解】0.85×0.64=0.544,0.64<1,因此0.85×0.64<0.85,又因为0.85<1,因此0.85×0.64<0.64,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16.×

【分析】小数乘法法则:(1)按整数乘法的法则先求出积;(2)看因数中一个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据此分析题干算式因数中的小数位数即可。

【详解】7.16×3.2的因数中一共有三位小数,积是三位小数,所以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17.8.4;3.3;9.2;1

2.05;2.9;3.6;0

【详解】略

18.①4.82;②60.39

【分析】竖式计算小数减法:小数点对齐,从末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要先从前一位上退1,在本位上加10再减;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

计算小数乘法: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乘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得数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

【详解】                

19.1.7;788;

16.92;10

【分析】(1)乘减混合运算,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2)把7.88化成7.88×1,利用乘法分配律a×c+b×c=(a+b)×c,进行简便计算;

(3)利用乘法分配律a×c-b×c=(a-b)×c,进行简算计算;

(4)把0.32拆成0.4×0.8,再利用乘法结合律简算。

【详解】(1)8.6-4.6×1.5

=8.6-6.9

=1.7

(2)7.88+99×7.88

=7.88×1+99×7.88

=7.88×(1+99)

=7.88×100

=788

(3)5.64×3.6-0.6×5.64

=5.64×(3.6-0.6)

=5.64×3

=16.92

(4)2.5×0.32×12.5

=2.5×(0.4×0.8)×12.5

=(2.5×0.4)×(0.8×12.5)

=1×10

=10

20.见详解

【分析】根据图中可得:从正面看能看到上下两层,上面一层有一个小正方形,下面一层有2个小正方形;从上面看能看到前后两层,前面一层有3个小正方形,后面一层有1个小正方形;从左面看能看到有上下两层,上层有1个小正方形且靠左,下层有3个小正方形。据此可得出答案。

【详解】画出如图:

21.2.79米

【分析】把两条长度分别是1.57米、1.56米的绳子打结接起来捆扎报纸,可以先用加法算出理论上绳子一共的长度。接口处共用去绳子0.34米,用总长度减去接口处的长度,即可求出接好后的绳子有多长。

【详解】1.57+1.56-0.34

=3.13-0.34

=2.79(米)

答:接好后的绳子长2.79米。

22.6厘米

【分析】

要确定第三边的长度,就要根据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即: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根据题目可知第一个三角形的其中两条边是4厘米和9厘米,4+9=13,9-4=5,从而得到第三边长的取值范围在5厘米和13厘米之间;同样的方法,2+5=7,5-2=3,得到第二个三角形的第三边长的取值范围在3厘米和7厘米之间;接下来根据这两个三角形的第三条边一样长,且是整厘米数,即可确定第三边的长度。

【详解】4+9=13(厘米)

9-4=5(厘米)

5厘米<第三边<13厘米(不包括5厘米和13厘米);

所以第一个三角形的第三边长可能为6厘米、7厘米、8厘米、9厘米、10厘米、11厘米、12厘米;

2+5=7(厘米)

5-2=3(厘米)

3厘米<第三边<7厘米(不包括3厘米和7厘米);

所以第二个三角形的第三边长可能为4厘米、5厘米、6厘米。

答:它们的第三条边是6厘米。

23.(1)2.4元;(2)1.8元;(3)2.5元

【分析】

(1)1支2B铅笔0.8元,0.8乘3即可求出3支2B铅笔的总价。

(2)1支0.5毫米签字笔0.9元,0.9乘2可以求出2支0.5毫米签字笔的总价。

(3)1个橡皮0.5元,0.5乘5可以求出5个橡皮的总价。

【详解】

(1)(元)

答:买3支2B铅笔需要2.4元。

(2)(元)

答:买2支0.5毫米的签字笔需要1.8元。

(3)(元)

答:买5个橡皮擦需要2.5元。

24.见详解

【分析】张老师:用电量24千瓦时;24<25,张老师用电量小于25千瓦时,张老师按0.45元/千瓦时付费,用0.45×24,求出张老师应付电费;

王老师:用电量是29千瓦时;29>25,王老师用电量大于25千瓦时,付费分两部分,一部分是25千瓦时的付费,一部分是超出25千瓦时的付费,用29-25,求出超出部分的用电量,再乘0.65,求出超出部分应付费的钱数,再加上25千瓦时应付费的钱数,即可求出王老师应付的电费;

李老师:用电量是32千瓦时;32>25,李老师用电量大于25千瓦时,付费分两部分;一部分是25千瓦时应付钱数,一部分是超出25千瓦时应付钱数,用32-25,求出超出部分用电量,再乘0.65,求出超出部分应付钱数,再加上25千瓦时应付钱数,即可解答。

【详解】张老师:0.45×24=10.8(元)

王老师:29>25;

0.45×25+0.65×(29-25)

=11.25+0.65×4

=11.25+2.6

=13.85(元)

李老师:32>25

0.45×25+0.65×(32-25)

=11.25+0.65×7

=11.25+4.55

=15.8(元)

【点睛】本题考查分段付费问题的解题方法,解题关键是找准收费标准,然后明确怎样进行分段付费的,再把各段的费用分别计算出来,再相加。

25.18.9米

【分析】根据题意,用0.8乘23,求出23名女生共用去多少米的丝带,再加上0.5,求出这盘丝带原来有多少米。

【详解】0.8×23+0.5

=18.4+0.5

=18.9(米)

答:这盘丝带原来有18.9米。

【点睛】本题的关键是读懂题意,理清题中的数量关系,再确定先算什么,最后再算什么。

无限免费下载试卷
Word文档没有任何密码等限制使用的方式,方便收藏和打印
已有人下载。
×
扫码关注公众号
二维码
扫描公众号,私信暗号:58937 获取网盘提取码
前往网盘下载
点击下载文档
还需要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