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江苏省盐城市部编版四年级上册期末调研测试语文试卷
一、书写
1. 请把下面一段话正确、工整地抄写在横线上。 如今在海上,每晚和繁星相对,我把它们认得很熟了。我躺在舱面上,仰望天空。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船在动,星也在动,它们是这样低,真是摇摇欲坠呢! ________。
二、填空题
2. 看拼音,写词语。 lǒnɡ zhào zhǎng cháo chóng dié dàng yàng kòng x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zhuānɡ jià niǎo cháo bó dòu wán pí kuì bài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填写成语,并选词填空。 (________)心(________)胆 大(________)失(________) 文质(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死如(________) (________)清(________)秀 (________)发(________)颜 (________)(________)无畏 (________)存(________)远 1.戴眼镜的年轻人________,看上去很谦和。 2.对面走来一老一少,爷爷________,精气神很好;小姑娘________。 3.看到巫婆被西门豹下令投进漳河,官绅们都________,不由地________,生怕自己也被投进漳河。 4.共产党员刘胡兰在敌人的铡刀面前________,令人佩服不已。
4.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读了《将相和》,我学会了两个成语故事________和________。 2.《搭石》这篇课文引用了一句俗语:“________。” 我还能写出一句俗语:________。 3.《落花生》的作者是________。通过这篇课文我领悟到的做人的道理是:________。 4.________,不拘一格降人才。 5.莫等闲,________,空悲切。 6.默写《示儿》。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三、判断题
5. 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告诉我们:一个人要谦虚谨慎,不能骄傲。(________)
(2)“《鹿柴》这首诗的作者是王维写的。”这句话没有语病。(________)
(3)“我仿佛听见星星在小声说话。”这句话不是比喻句。(________)
(4)“这未尝不是一个好建议”中的“尝”与“尝与诸小儿游”中的“尝”,意思一样。(________)
(5)“顾名思意”“重整旗鼓”“半明半味”这几个词中有三个错别字。(________)
6. 经典诵读(课外阅读知识考查。)(对的打“√”,错的打“×”)
(1)金玲是白果林小学六年级学生。(________)
(2)妈妈给金玲报名上数学强化班,准备让她沖刺育才中学。(________)
(3)《狼王梦》所展示的是一只母狼幻想着狼群最高统治者的梦。(________)
(4)金玲捡来的小妹妹幸幸最终跟外婆生活在一起。(________)
(5)金玲喜欢小动物,在家养了很多只猫。(________)
(6)《时代广场的蟋蟀》告诉我们:自由的快乐是真正的快乐。(________)
(7)玛利欧的朋友保罗是一辆班车上的售票员。(________)
(8)蟋蟀柴斯特是靠翅膀来演奏乐曲的。(________)
(9)旺达每天都穿着一条洗得发白,晾得走了形的红裙子。(________)
(10)史麦德利先生给《纽约时报》编辑写了一封信,让柴斯特大出风头。(________)
四、选择题
7. 选择合适的答案。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商量 精疲力竭 B.敬佩 无可耐何 C.惨败 鸦鹊无声 D.曲辱 若有所思
(2)下列选项中,既有一对反义词,又有一对近义词的一项是( )。
A.牢固—坚固 慎重—郑重 B.依旧—照旧 模糊—糊涂 C.搜索—搜查 轻率—慎重 D.吩咐—嘱咐 滋润—滋养
(3)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声鼎沸(古代煮东西用的器物) B.昼夜不息(停止) C.斩钉截铁(量词,段) D.梅须逊雪三分白(不及,比不上)
(4)下列句子中,不是同一类型的是( )
A.靠什么来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B.是谁来呼风唤雨的呢?当然是人类。
C.这难道不是强人所难么?
D.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是怎么做到安全飞行的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
(5)下列人类从动物身上学得的知识错误的是( )
A.鸟儿—飞机 B.蝙蝠—雷达 C.海豚—潜水 D.狗—防毒面具
(6)“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句中“美好的愿望”指的是( )。
A.想成为神仙 B.看得很远听得很远的人 C.人们想象中的超脱自然的能力
(7)《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一文作者是来自丹麦的( )。
A.安徒生 B.格林兄弟 C.曹文轩
(8)古诗《题西林壁》中的后两句诗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
A.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B.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C.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D.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9)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蟋蟀的住宅》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篇观察笔记。
B.《出塞》是宋代诗人王昌龄写的一首边塞诗。
C.《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是安徒生的作品。文中第五粒豌豆给生病的小女孩带来了愉快和生机。
D.飞机能在夜间安全飞行是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
五、连线题
8. 连一连。 千里黄云白日曛 欲饮琵琶马上催 高适 但使龙城飞将在 长河渐落晓星沉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不教胡马度阴山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 北风吹雁雪纷纷 王昌龄
六、现代文阅读
9.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片段 从租借地回来后,同学们常常看到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谁也不知道他在想什么。直到在一次修身课上,听了周恩来的发言才解开了这个谜。 那天修身课上,魏校长向同学们提出了一个问题;“请问诸生为什么读书?” 同学们踊跃回答,有的说:“为做官而读书。”也有的说;“为挣钱而读书。”“为明理而读书”…… 周恩来一直静静地坐在那里,没有抢着发言。魏校长注意到了,打手势让大家静下来,点名让他回答。周恩来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的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有如此的抱负和胸怀!他睁大眼睛又追问了一句;“你再说一遍,为什么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铿锵有力的话语,博得了魏校长的喝彩;“好啊!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周生啊!” 是的,少年周恩来在那时就已经认识到,中国人要想不受到帝国主义的欺凌,就要振兴中华。读书,就要以此为目标。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 ①“有志者当效周生”的意思是 。 ②“静静地”看出周恩来 。 ③“铿锵有力”是指 。
(2)本文中的第1自然段在全文中是 段,起到 的作用。
(3)周恩来为什么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4)朗读第7自然段是,应该这样读
A.魏校长吃惊,要读出惊讶和疑惑的语气。
B.魏校长受到感染,读出佩服和赞叹的语气。
(5)作为青少年一代的我们,读书的目的又是为了什么?写下来。
(6)周恩来小小年纪就立下了这样远大志向,后来为此而努力,并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理想,这真是 。(格言)
10. 课外阅读。 童年笨事——追屁(节选) 赵丽宏 如果回想一下,每个人儿时都会做过一些笨事,但做笨事并不一定是笨人,聪明人和笨人的区别在于:聪明人做了笨事之后会改,并且从中悟出一些道理,而笨人则屡错屡做,永远笨头笨脑地错下去。 我小时候笨事也做得不少,现在想起来还会忍不住发笑。 五六岁的时候,我有个奇怪的嗜好:喜欢闻汽油的气味。而汽油味中,我最喜欢闻汽车排出的废气。有一次跟哥哥出去,他发现我不停地用鼻子吸气,便问:“你在做什么?”我回答:“我在追汽车放出来的气。”哥哥大笑道:“这是汽车在放屁呀,你追屁干吗?”哥哥和我一起在马路边前俯后仰地大笑了好一阵。 笑归笑,可我的怪嗜好依旧未变,还是爱闻汽车排出来的气。一次,一辆摩托车停在我家弄堂口。我想,如果离那排气管近一点,一定可以闻得很过瘾。当摩托车的主人准备发动时,我动作敏捷地趴到地上,将鼻子凑近排气管的出口处等着。摩托车的主人当然没有发现身后有个小孩在地上趴着,只见他的脚用力踩动了几下,摩托车呼啸着箭一般蹿了出去。而我呢,趴在路边几乎昏倒。 那一瞬间的感觉,我永远不会忘记——随着那机器的发动声轰然而起,一团黑色的烟雾扑面而来,把我整个儿包裹起来。根本没有什么美妙的气味,只有一股刺鼻的、几乎使人窒息的怪味从我的眼睛、鼻孔、嘴巴里钻进来,钻进我的脑子,钻进我的五脏六腑。我又是流泪,又是咳嗽,只感到头晕眼花、天昏地黑,恨不得把肚皮里的一切东西都呕出来…… (选自《中国作家人生历程 童年》)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嗜好: 窒息:
(2)作者认为聪明人和笨人的区别是什么?
(3)找出文中的比喻句。
(4)“我”的嗜好是 ,短文围绕“我”的嗜好写了 件事,分别是 。
htt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