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
第一课文言文两则( 一)学弈
1、译文:弈秋,是( )的人。让弈秋( ),其中一个人( ),只听( );(另)一个人,虽然( ),却一心( ),想拉( ) 。虽然( ),却不如( )。说是( )吗?说:( )
2、孟子名( ),字( )。( )时期( )国人。是古代的( )家、( )育家。被称为( ),与孔子合称为( )。
3、本文道理:学习要( ),不要( )。
(二)两小儿辩日
1、译文:孔子到( ),看见( ),询问( )。一个小孩子说:“我认为( ),而( )。”一个小孩认为太阳( ),而( )。一个小孩子说:“太阳( ),大得( ),到了中午就( ),这不是(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 ),等到了中午( ),这不是( )吗?”孔子不能( )。两个小孩笑着说:“( )”
2、孔子名( )字( ),( )时( )国人,他一生的言行被他的弟子编为《( )》,是著名的( )家、( )家、( )家。
3、本文写了两个孩子的( ),写了孔子的( ),( )。
第二课《匆匆》
1、朱自清:现代著名作家,( )家。代表作有《 》、《 》。毛泽东曾称赞他的( ),说他:一身( ),宁可( ),不领( )。
2、本文作者的思想感想:表达了作者对( )的感慨和对( )的无奈。
第三课《桃花心木》
1、林清玄是( )最高产的一位作家,他的代表作有:《 》、《 》、《 》等,他的名言有:( )。
2、本文重点: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 ),会( )出一颗( )的心。在不确定中,就能学会把很少的( )转化为巨大的( ),( )生长。
第四课《顶碗少年》
1、作者参考作者是( ),当代作家。上学期曾学过《 》就是她的作品。
2、本文一共写了少年( )次顶碗。少年成功的原因:主观:( )客观:( )
第五课《手指》
1、作者:( )。浙江人。现代作家名( ),字( )。代表作有《 》。
2、本文中所讲五指的特点:它们各有不同的( ),各具不同的( ),各有( ),各有( )。五根手指如能( ),成为一个( ),那就根根( ),根根有( ),不再有什么( )、( )之分了。
第六课《北京的春节》
1、作者老舍,原名( ),字( ),( )人。被称为( ) 家。代表作有:《 》《 》《 》等。
2、本文按( )、( )、( )的顺序写,也是时间顺序。
第七课《藏戏》藏戏的鼻祖是( )
第八课《各具特色的民居》本文介绍了( )和( )民居。
第九课《和田的维吾尔》
1、地域介绍:维吾尔人生活在( ),( )是我国最大的省,面积160万平方公里,占我国面积的六分之一。
2、总之和田的维吾尔人是( )的。
第十课《十六年前的回忆》
1、作者( )是李大钊的女儿。课文于一九四三年写于( ),当时正值李大钊去世( )周年,所以命名为《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于( )年四月二十八日被军阀( )杀害。
2、本文写法上的特点是:( )。
3、本文体现李大钊的精神是:( )
4、本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了( )、( )、( )、( )5、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
第十一课《灯光》
1、作者是( ),曾是随军记者。代表作有:《 》。
2、本文的线索是( )和( )
第十二课《为人民服务》
1、张思德:( )年参加红军,曾参加过( )。后来成为中央警备团的战士。( )年九月五日在陕北( )县烧炭时,因( )而牺牲,为他举行了( ),( )做了《为人民服务》的演讲。他一生只参加过张思德和( )的追悼会。
2、议论文三要素为( )、( )、( )论点是( )。
3、本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 1、( )。2、( )。3、为人民的利益,( )。
4、本课重点:司马迁:西汉( )家、( )家、( )家。代表作是《 》第一部(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固:( )。或:( )。于:( )。泰山:比喻( )。鸿毛:大雁的毛,比喻( )。本句的意思是:(
)。、精兵简政:( )。( )提出来的。、五湖四海:( )。、死得其所:( )。
、完全:( )。、彻底:( )
第十三课《一夜的工作》
1、作者是( ):著名( )。诗作有《 》本文主要讲了周总理的( )和( )本文采用( )手法。动作:( )、( )、( )、( )
第十四课《卖火柴的小女柴》
1、安徒生:( )作家。被称为( )。代表作有:《 》《 》《 》《 》
2、本文要点。1、五次幻想:( )、( )、( )、( )、( )。说明现实中她:( )、( )、( )、( )、( )。也说明她渴望:( )、( )、( )、( )、( )。
3、“飞到那没有寒冷、饥饿、痛苦的地方去了。”含义是:(
)。
4、两个幸福的含义:1是( ),是幸福的;2她死了,( )幸福了。
第十五课《凡卡》
1、作者:( )国的( )。本文写于( )年,当时正是( )统治最黑暗的时期,人民过着( )的生活。
2、本文讲法。、围绕( )和( )来写的。、乐表现在一、( );二、( )和( )。苦表现在( )、( )、( )上。、文章以( )结尾,说明这不过是梦,( )。
第十八课《跨越百年的美丽》
1、关于居里夫人居里夫人:( )物理学家,两次获得( )奖。
2、本文主要讲了居里夫人的( )和( )
第十九课《千年梦圆在今朝》
1、神五、神天。飞行员是:神五:( )时间:( )年1月15日神六:( )、( )时间:( )年10月12日。载人航天梦想的实现,让富有( )与( )的炎黄子孙有了更高远更绚丽的梦想,( )月球、探索火星、遨游于( )、( )的太空。
第二十课《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1、第二自然段:从( )的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 ),不断( ),追根求源,最后把“ ”拉直变成“ ”,找到了真理。
2、文中举了( )、( )、( )三个例子。
3 、见微知著的含义是:( )。
第二十一课《我最好的老师》
1、让我们养成独立( )和独立( )的能力,同时具有( )的能力。
2、终身受益的道理:不要迷信( ),也不要迷信( )
阅读材料:1难忘的启蒙
1、作者:( )教我们做( )的人。
2、四件事:( )、( )、( )、( )这四课的重点
2老师领进门十年树木,( );( ),终身不忘。
3忘不了的笑声有哪些笑声:( )、( )、( )
古诗词七步诗
1、译文 锅里( ),是为了把( ),留下( )。豆秸( ),豆子( )。豆秸和豆子( ),豆秸( )呢?
2、作者:( )之子,( )之弟。
3、情感:( )心情。
鸟鸣涧
1、译文 夜晚,在( )里,( )轻轻地飘落。春天的( )。月亮升起( ),鸟儿在( )鸣叫。涧:( )。时:( )。
2、作者情感( )。
芙蓉楼送辛渐
1、译文 在( )来到吴地,清晨,为你( )。
( )我的情况,你就说,( )。
2、作者思想:与友人( ),表白自己( ),保持( )思想感情。
江畔独步寻花
1、译文 黄四娘家的小路上( ),( )枝条。恋花的蝴蝶( ),美丽的( )。
2、作者思想感情( ),( )。
3、解题作者在江边( ),( )。
石灰吟
1、解题吟:( )。是一首( )诗。
2、译文 ( )出来的石头,把( )
的事。即使( ),也要把( )在人间。
3、作者:( ):( )代政治家、诗人。
4、思想感情:不怕( ),不怕( ),在人生道路上( )思想感情
竹石
1、作者:( ),( )朝乾隆年间人,诗人、画家。又名( ),擅长画竹。
2、解题。这是一首( )诗。
3、译文。竹子( ),它的根( )。千种( ),仍然( ),任凭( )。
4、作者思想。( )、坚韧,不怕( ),不畏任何( )精神。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1、作者:( ),人称( ),又称为( )。这首诗是他生平( )。
全诗突出一个( )字,喜之狂。闻:( )
2、译文 收复( )传扬,刚刚( ),涕泪( )。再看( ),胡乱地( ),高兴( )。在( )饮酒。在春天( ),我正好( )。放舟( ),顺流而下( )。
3、作者思想:对( )和( )心情。
已亥杂诗
1、作者:( ),( )朝人。本诗是第二百二十首。写于( )年而得名。
2、译文:只有( ),才能( )。社会( ),朝野( ),终究( )。我劝( ),不拘( )。
3、作者思想。( )。
浣溪沙
1、关于序:( ),溪水西流。(寺、溪二字顶针)
2、译文:山脚下( ),松林间的( )。傍晚,( )。谁说人老了,( )?门前的( ),不必到老了( )。
3、作者思想。热爱生活,乐观旷达,感慨( )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1、关于作者( ):北宋词人,代表作有《 》
2译文 水像( ),山如( )。要问( )?去那( )。才刚刚送走春天,( )。要是到( ),千万( )。
3、思想:和友人( )和( )。
综合复习
《养花》
1、作者:( )。选入小学课本的还有《 》《 》《 》
2、第五方面可分为( )花、( )花、( )花三部分。
3、有 有 ,有 有 ,有 有 ,有 有 ,既须( ),又长( ),这就是( )。
生活是多么广阔作者:( )写过《 》
狱中联欢作者:( )、( ):他们是( )的幸存者。选自《 》
四个节目是:( )、( )、( )、( )。重点写了( )
名碑荟萃本课重点:
1、碑林收藏了从( )至( )历代的作品。
2、在( )省( )市。
3、东晋王羲之字特点是:薄酒清秀代表作是《 》
唐初欧阳询字特点是:骨气劲峭,法度严整。代表作《 》
盛唐颜真卿字特点是:楷书端庄雄伟,行书遒劲郁勃。代表作《 》
盛唐柳公权字特点是:骨力遒劝,结构严谨。代表作《 》
琥珀
1、作者( )国的作家( )
2、两个动物:( )和( )正好包在里面。价值是:在远古时代,世界上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