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五年级 > 语文

部编版小学语文2022-2023学年上期五年级期末试题

试卷简介

这份试卷主要考察五年级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和阅读理解能力。试卷分为三部分:积累与运用、阅读理解和习作表达。积累与运用部分主要考察学生的词语运用、句子构造、成语理解以及古诗词背诵等;阅读理解部分包含一篇关于故乡烤红薯的短文和一篇关于可燃冰的科普文章,要求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并回答相关问题;习作表达部分要求学生通过具体事例刻画一位朋友的形象。

所涉及的知识点

这套试卷主要考察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涉及词语拼写、句子构造、成语理解、古诗词背诵、短文理解、说明方法和写作技巧等方面。

部编版小学语文2022-2023学年上期五年级期末试题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30分)

一、词语检验站。(14分)

1.读拼音,写词语,把这段话补充完整。(5分)

书本是镜头,让我们看到了世界的多姿多彩:翠绿明亮的rónɡ shù________,精巧如诗的bái lù________,建筑hónɡ wěi________的圆明园;行人xié tiáo yǒu xù________走搭石,冰心jīn jīn yǒu wèi________忆读书……

2.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更(gēng)衣 逃逸(yì) B. 待(dāi)会儿 侵略(liè)

C. 强(qiǎng)大 魂魄(pò) D. 直奔(bēn) 悄(qiǎo)然

3.同组中的两个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盼星星盼月亮  望眼欲穿

B. 这山望着那山高 气急败坏

C. 打开天窗说亮话 直言不讳

D. 吃水不忘挖井人 饮水思源

3.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2分)

A.乃(你的)翁 干将(古代宝剑名)发硎 国泰(安定)民安

B.王孙(指诗人自己)自可留 不拘(限制)一格 默而识之(知识)

C.几时休(停止) 流离(转徙离散)失所 心到最急(重要)

5. 把下列语句连成一段意思连贯的话,正确排序是( )(3分)

①醉心阅读也大大扩展了我的想象力。

②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③醉心阅读,使我的作文从小学三年级开始,便常常居全班之冠。

④对像我这样如饥似渴阅读少年来说,它的功用更是不言而喻。

A. ①④③② B. ②④③① C. ②③①④ D. ②③④①

二、按要求写句子。(6分)

1. 书,被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运用相同手法写句子)(2分)

2.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请模仿句子运用顿号写句子)(2分)

3.七八十台破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缩句)(2分)

三、根据情境提示填写合适的内容。(10分)

1.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__________。一万年太久,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

2.居安思危,____________________。(魏征)

3.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直把杭州作汴州。(林升)

4.……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__________,地__________。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梁启超)

5.《山居秋暝》的作者是唐代诗人____________。他的诗被苏轼称赞为“诗中有画,____________”,如诗中名句“明月松间照,____________”。《长相思》中“风一更,雪一更,_______________,故园无此声”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第二部分 阅读理解(40分)

四、认真阅读短文,按要求做题。(20分)

故乡的烤红薯(节选)

每到冬天,我便要回忆在故乡那种围炉烤红薯的快乐。一个最清晰的记忆,永远映在我脑海中的,是有一次晚上外面正下着大雪,二哥和三哥从书房里回来,看着我在烤红薯,他们也要吃。

“来,我们三个人同时来烤红薯,不许烤焦,也不许有一点儿生硬的,要把皮烤成金黄色,里面的肉放出香喷喷的气味。”

我说完,立刻找了三个大小差不多的红薯来,二哥把炉子里的红煤渣用竹棍子撬 开,把红薯埋得很深,上面还盖了一层薄薄的热灰,他这样做是希望红薯快点烤熟: 三哥也仿照他的方法: 只有我,把红薯摆在火炉下面那个通风的地方,火力 ( ) 很大,( ) 不会损伤红薯的皮。不久,红薯开始熟了一小部分,三个人同时留心变更靠火那面的位置,慢慢地闻到香味了,快到成熟的时候,由红薯的一端突然冒出几点酱色的糖浆出来,并且还吐着一缕缕热气。

“你们闻到香味了没有?这是我的红薯发出来的。”二哥夸耀地说。

“不!是我的红薯放出来的。”我首先抢着回答。

“哪里,都不是,是我的红薯放出来的清香。”三哥一面说,一面用手指着他的红薯上面那几个糖点。

“凡是红薯,一到烤熟了,都有香味的,你们吵吵闹闹的争什么?看谁的红薯烤得又快又好,谁就第一。”母亲的几句话,把我们争吵的问题转移了目标三个人同时都静下来了。

半小时以后,三个人的红薯都熟了,结果是二哥得了第一,三哥第二,我是倒数第一,我几乎哭起来。母亲见形势紧张,连忙出来调解,要他们每人分给我一半吃,并且要他们承认方才那股清香是由我那个红薯上面发出来的,这才使我停止吵闹。

(选自《掌心里的故乡 味是故乡浓》北方文艺出版社)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快活--( ) 炫耀一-( ) 调和一-( )

2.文中括号里应该填的关联词语是 ( )

A.因为……所以…… B.虽然……但是…… C.只要……就……

3.作者描写烤红薯的比赛,兄妹三人个是怎样做的?他们的成绩如何?

4.你觉得作者为什么“每到冬天,我便要回忆在故乡那种围炉烤红薯的快乐”呢?此文和课文《落花生》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相同点?

5. 用新眼光去看习以为常的事物会有新的发现,写一写你类似的经历。

五、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做题。(20分)

二十一世纪潜在的新能源——可燃冰

①可燃冰一直被认为具有巨大的潜在价值。虽然多个国家努力研究,但是因为各种原因,大规模开采可燃冰尚不可行。2017年5月18日,中国成功试采可燃冰,让世界看到了希望。

②可燃冰是一种由天然气(主要是甲烷)和水组成的外形像冰的白色固体物质。由于它含有大量甲烷气体,可以直接燃烧,因而俗称可燃冰。可燃冰通常存在于岩石的孔隙或裂隙中,呈分散状、结核状、层状或块状产出,其颜色随分子结构的不同而有白色、淡黄色、琥珀色和暗褐色等多种。

③形成可燃冰,第一是低温,一般要求温度低于10℃;第二是高压,一般要求压力大于10兆帕;第三是地层中要有充足的天然气供给;第四是地层中要有充足的孔隙空间。

④可燃冰有的分布在极地地区,即高纬度的永久冻土带或大陆架上的永久冻土带,它们主要是在低温和较低压力条件下形成的。已发现的极地可燃冰主要分布于北极圈内,例如加拿大北部、阿拉斯加和俄罗斯西伯利亚北部的永久冻土带。另一种则广泛分布于海洋中的海底,主要蕴藏于大陆边缘水深较大的大陆坡、海山、边缘海深水盆地以及内陆海中。据透露,中国已在南海海底发现了巨大的“可燃冰”带。由于海洋的面积大于永久冻土带面积,而且气源供给更为充分,因此海底可燃冰的资源总量大于极地可燃冰资源量。

⑤可燃冰里蕴藏丰富的甲烷。中国科学家从水深1.2千米的海底提取出样品,计算出1立方米的可燃冰等同于160立方米的气态天然气。汽车加100升天然气能够行驶300公里,而加入100升“可燃冰”理论上则可跑5万公里。显然,该技术完全可能使世界油气价格“崩溃”。全球可燃冰中蕴藏着大约280万亿到2800万亿立方米甲烷。这意味着,以目前的消费速度,可燃冰储量可以满足80至800年的全球天然气需求。

⑥然而,专家担心可燃冰产业化开采,会造成甲烷泄露。甲烷可能造成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25倍。海底可燃冰的分解可能造成海底地质灾害,给人类带来巨大危害。同时,可燃冰分解引起的海底地质灾害还会导致海底生态环境恶化而殃及海洋生物。

⑦但这样一种新能源并不会因此就远离我们。科学家预计,大约用十年时间,人类有望解决好“可燃冰”的开采和清洁燃烧的技术问题,届时大量的“可燃冰”便能用于应付能源危机。

(根据2017年5月25日《中国产经新闻报》等资料改编)

1. 2017年5月18日,中国成功试采__________,让世界看到了希望。

2.写出文章第②-⑥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给下面句子选择正确的说明方法,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A打比方 B下定义 C列数字 D作比较

(1)可燃冰是一种由天然气(主要是甲烷)和水组成的外形像冰的白色固体物质。( )

(2)甲烷可能造成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25倍。

(3)全球可燃冰中蕴藏着大约280万亿到2800万亿立方米甲烷。

(4)汽车加100升天然气能够行驶300公里,而加入100升“可燃冰”理论上则可跑5万公里。( )( )

4.可燃冰形成需要具备什么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各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由天然气(主要是甲烷)形成的像冰的魄固体物质就是可燃冰。

B.可燃冰大部分分布在极地地区,还有少部分分布在海洋中的海底。

C.全球可燃冰中蕴藏着大约280万亿到2800万亿立方米甲烷。这意味着,可燃冰储量可以满足80至800年的全球天然气需求。

D.可燃冰这种新能源的产业化开采,可能会给人类带来巨大危害,但人类有可能解决好它的开采和清洁燃烧的技术问题。

不一样的金字塔

提起“金字塔”,你可能最先想到的是埃及金字塔。其实,在很多领域,人们把研究出来的数据进行整理,呈现出了很有趣的不一样的“金字塔”。

【材料一】学习金字塔

这是一项对人们学习效果的研究,研究者让学生们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学习,两周后看看他们还能记住多少学习内容。然后,把测试结果按照由少到多排列,呈现了如金字塔一样的形状。

在塔尖上的是第一种学习方式——“听讲”,也就是老师讲,学生听,两周以后,学习的内容只能留下5%。

第二种,通过自己阅读学到的内容,可以保留10%。

第三种,借助声音、图片进行学习,可以达到20%。

第四种是“示范”,采用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记住30%。

第五种,经常进行小组讨论,可以记住50%的内容。

第六种,在做的过程中学,或进行实际演练,可以达到75%。

最后一种在金字塔基座位置的学习方式是“教别人”或者“马上应用”,可以记住90%的学习内容。

【材料二】营养金字塔

为了指导人们健康饮食,营养学家提出了饮食指南,并形象地称之为“营养金字塔”。它按我们每天应该科学合理地摄取食物量的多少,在“金字塔”上排列。

第一层塔基是最重要的粮谷类食物,占每天饮食中很大的比重,约30%。第二层是蔬菜,约占25%。第三层是水果,约占20%。第四层是鱼、肉、蛋、奶,它们可以补充优质蛋白质和钙,约占15%。第五层是“金字塔”的塔尖,包括高糖、油炸食品等,约占10%,应该尽量少吃或者不吃。

【材料三】生态金字塔

科学家考查了生物世界的食物链,整理后发现它恰似一座金字塔,便把这叫作“生态金字塔”。

“生态金字塔”的最底层是绿色植物,它们是一切生物的能量基础,在食物链中处于第一营养级。绿色植物往上,便是草食动物,是第二营养级。肉食动物则处于第三营养级上。在“金字塔”的营养级序列中,上一个营养级总是依赖于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而存在。“生态金字塔”告诉人们,大自然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绝不可能超过这个承载能力去供养金字塔顶端的人类。人类的活动必须遵循这个自然法则,否则,人类自己将会遭到大自然的惩罚。

1.以上材料分别介绍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种不一样的“金字塔”。

2.“生态金字塔”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自然法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课上,李老师经常让同学们当小老师,把自己理解的内容教给其他同学。你觉得李老师的做法好吗?为什么?

我觉得李老师的做法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依据“营养金字塔”,把下面的食物排序。

①鸡蛋  ②米饭③菠菜  ④牛肉⑤苹果  ⑥玉米⑦胡萝卜 ⑧炸薯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小明的妈妈为了减肥,每顿饭只吃蔬菜。她这样做是很不健康的。如果你是小明,你会怎样劝说妈妈呢?请结合材料二的内容,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 习作表达(30分)

六、我手写我心。(30分)

请以“‘漫画’朋友”为题,用文字给自己的某位朋友“画像”。

要求:1.通过一两件具体的事例,突出人物鲜明的特点。

2.通过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把朋友的形象写得鲜活、有趣。

3.文中不要出现朋友的真实姓名。(可自拟姓名)

参考答案

1.榕树 白鹭 宏伟 协调有序 津津有味

2.A 3.B 4.B 5.B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果园里有各种各样的水果,如苹果、桃子、梨等等。

噪声震耳欲聋

光阴迫 只争朝夕

戒奢以简

暖风熏得游人醉

戴其苍 履其黄

王维 画中有诗 清泉石上流 聒碎乡心梦不成

1.快乐  夸耀   调解

2.B

3.二哥把红薯埋得很深,上面还盖了一层薄薄的热灰;三哥也仿照他的方法;“我”把红薯摆在火炉下面那个通风的地方。结果是二哥得了第一,三哥第二,“我”是倒数第一。

4.因为在故乡那种围炉烤红薯时,“我”还是个小孩子,不仅享受了美食,还享受着母亲的宠爱与哥哥们的呵护。都运用了融情于景的写作手法。

5.略(言之有理即可)。

阅读一

可燃冰 2. 可燃冰的物理性质;可燃冰的形成条件;可燃冰的分布地区(分布情况);可燃冰

的价值和储量;可燃冰的产业化开采可能带来的危害

3.(1)B (2)C (3)C (4)CD 解析:(4)运用了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用汽车加100升天然气能够行驶300公里,与加100升可燃冰理论上可跑5万公里作比较,突出说明可燃冰的开采价值很大。

4.答案:形成可燃冰,第一是低温,一般要求温度低于10℃;第二是高压,一般要求压力大于10兆帕;第三是地层中要有充足的天然气供给;第四是地层中要有充足的孔隙空间。 解析:结合第三自然段回答。

5.D

阅读二

1.学习金字塔 营养金字塔 生态金字塔

2. 大自然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绝不可能超过这个承载能力去供养金字塔顶端的人类。

3.示例:好 根据学习金字塔的特点,通过“教别人”或者“马上应用”的这一学习方法,可以记住的学习内容更多。

4.从下往上第一层:②⑥;第二层:③⑦;第三层:⑤;第四层:①④;第五层:⑧

5.略(言之有理即可)。

无限免费下载试卷
Word文档没有任何密码等限制使用的方式,方便收藏和打印
已有人下载。
×
扫码关注公众号
二维码
扫描公众号,私信暗号:59252 获取网盘提取码
前往网盘下载
点击下载文档
还需要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