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五年级 > 语文

2016年西师大版31五年级上册31古诗两首第一课时练习题及答案

试卷简介

这份试卷包含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要求学生填写成语,测试学生的成语积累情况。第二部分要求学生将主动句改为被动句,考察学生对句子结构的理解和转换能力。第三部分是阅读理解题,针对一首唐代诗人王昌龄的《出塞》进行分析,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修辞手法及主题思想的理解。

所涉及的知识点

通过成语填空、被动句改写和诗歌阅读理解,综合考查学生的语文基础、语法应用及文学鉴赏能力。

31 古诗两首第一课时

一、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三( )茅( ) 铁( )成( ) 望( )止( ) 完( )璧归( )  

四( )楚( ) 负( )请( ) 精( )报( ) 手( )释( ) 

  悬( )刺( ) 凿( )偷( ) 妙( )连( )  口( )悬( )

二、把下列句子改成被子句。

1. 蔺相如击败了秦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的言行感动了廉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诸葛亮借来了十万支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答题。

出 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注释]①这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②飞将:指汉朝名将李广,匈奴畏惧他的神勇,特称他为“飞将军”。

1.解释词语。

但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怎样理解“秦时明月汉时关”一句的意思?这句诗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歌的主题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人推奖此诗是唐人七绝压卷之作,乃是平凡之中见妙处,而妙就妙在“秦时明月汉时关”,试分析这句诗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三顾茅庐  铁杵成针  望梅止渴  完璧归赵  四面楚歌  负荆请罪  、

精忠报国  手不释卷  悬梁刺股  凿壁偷光 妙语连珠  口若悬河

二、1. 秦王被蔺相如击败了。

2.廉颇被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的言行感动了

3.十万支箭被诸葛亮借来了。

三、1.只要

2.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 互文。

3.希望平息胡乱,安定边防。

4.“明月”和“关”平凡普通,但增加了“秦”、“汉”两个时间性的限制词,自然形成了一种雄浑苍茫的独特意境;该句运用互文手法,将秦汉两个时代联为一体,引发读者抚今思昔,与下句联系起来,表达出古往今来人们向往和平的共同愿望。

无限免费下载试卷
Word文档没有任何密码等限制使用的方式,方便收藏和打印
已有人下载。
×
扫码关注公众号
二维码
扫描公众号,私信暗号:10803 获取网盘提取码
前往网盘下载
点击下载文档
还需要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