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五年级 > 语文

15 自相矛盾课时练

试卷简介

这份试卷主要围绕《自相矛盾》这一课文展开,内容涵盖了拼音、词语解释、古文阅读理解和寓意理解等几个方面。通过注音、连线、文言文释义以及寓意分析等多种题型,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并深入理解课文所传达的道理。

所涉及的知识点

这篇课文主要讲解了古文中“自相矛盾”的概念,强调了说话做事要符合逻辑,不能自相抵触。

15 自相矛盾课时练

第一课时

一、给加的字注音。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二、把下列词语和相应的意思用线连起来。

楚人卖。

鬻称赞,这里有夸耀,吹嘘的意思。

誉楚国人。

陷锋利。

利刺破,这里有“穿透”“刺穿”的意思。

以回答。

弗用。

应不。

【答案】

一、yù dùn máo wú xiàn fú

二、楚人:楚国人。

鬻:卖。

誉:称赞,这里有夸耀,吹嘘的意思。

陷:刺破,这里有“穿透”“刺穿”的意思。

利:锋利。

以:用。

弗:不。

应:回答。

第二课时

一、说说下列“之”“其”是什么意思。

(1)誉之曰之:

(2)又誉其矛曰其:

(3)吾盾之坚之:

(4)其人弗能应也其:

(5)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之:

二、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1.这则寓言名叫《》,选自《》作者是时期家。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楚人有鬻盾与矛者

(2)物莫能陷也

(3)以子之矛,陷子之盾

(4)其人弗能应也

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1)誉之曰。

译文:

(2)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译文:

4.这则寓言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1)我们说话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能盲目夸大,否则会出现无法自圆其说的局面。

(2)不要自己夸要自己。

(3)同伙间不要相互争吵或冲突。

(4)同学之间要互相团结,不要发生矛盾。

【答案】

一、(1)代指他的盾。(2)代指他(卖盾又卖矛的人)。(3)的。

(4)卖盾又卖矛的人(5)的。

二、1.自相矛盾韩非子•难一战国思想韩非子

2.(1)……的人。(2)穿透。(3)用。(4)不。

3.(1)他首先夸耀自己的盾。(2)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会怎么样?

4. (1)

http: //

无限免费下载试卷
Word文档没有任何密码等限制使用的方式,方便收藏和打印
已有人下载。
×
扫码关注公众号
二维码
扫描公众号,私信暗号:12069 获取网盘提取码
前往网盘下载
点击下载文档
还需要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