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培优第四讲
如何阅读通话
理解童话中的幻想内容。
把握童话中的比拟特征。
弄清故事情节,跟着主人公进入童话世界。
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重视童话的现实意义。
阅读材料:
松树与梧桐树
在很久很久以前,一片草地上有两棵树,一棵是松树,一棵是梧桐树。
春天来到了,梧桐树慢慢地清醒了。他伸了伸懒腰后,看了看身边的松树,又看了看自己,心想,如果松树要和我比美的话,那他就会对“自不量力”这个成语理解得更深刻。松树的枝叶是那样稀疏,又没有娇贵的花朵,样子真是不堪入目!相反,自己的枝叶可以形成浓荫,花朵也已经是含苞欲放了!梧桐树心里想。
于是,梧桐树把正在睡梦中的松树叫醒,大声嚷道:“快起来,你这个贪睡的家伙!”
松树揉揉疲倦的眼睛,问:“什么事呀?”“什么事?你看你,这么丑陋!苍天无眼,( )把你和我安排在同一片草地上!”
“( )是这样,你( )不要咄咄逼人嘛!”
“算了,算了,松树老兄,依我看,梧桐大哥说的也没错,就你那样,也确实惹人嫌。”
在梧桐树下乘凉的小草也忍不住说了两句。松树听了小草的话,觉得很委屈。可是除了忍气吞声,他又能做什么呢?
不知过了多少日子,天气冷起来了。有天晚上,一阵北风刮过,呼!呼!呼!已经掉光了叶子的梧桐树瑟瑟发抖了。后来,下起了大雪,梧桐树的枝干也被厚厚的积雪给压断了。而一直长在树下的小草,由于没有了大树的荫蔽早就枯死了。( )那忍辱负重的松树( )挺立在那儿。
将“依然”“居然”两个词分别填入( )内。
在( )内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文章第二自然段中加点的词用得正确吗?如果不正确,你能换一个吗?
读文章中画“-----”的句子,回答问题。
(1)“自不量力”这个词语的意思是
(2)这句话的意思是
(3)松树和梧桐树到底谁自不量力?请谈谈你的理解。
文章第四自然段中,有两个“什么事”,分别是谁说的?应该以怎样的语气来读?
面对梧桐树的嘲讽和小草的附和,松树有什么反应?他们最后的结局怎样?
中国的传统节日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 清明:阳历每年4月4日或4月5日
端午:农历五月初五 中秋:农历八月十五
重阳:农历九月九日 七夕:农历七月初七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 除夕: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
蚂蚁和蝉
一阵秋风过后,天上下起了哗哗的秋雨。随着秋雨的飘洒,绿色的树叶,青青的草,都被洗成了黄色。 太阳出来了,蚂蚁兄弟们便忙了起来。他们先来到树下,将树上落下的果子用刀切成小块然后整整齐齐地摆在树下,晒成干,最后一点点地运回到自己的家中。此时,草籽已成熟,在草下铺了一层,这是多么好的事物啊,蚂蚁兄弟收起好多草籽,运回家里,随时都可以吃。 啊,蚂蚁家的粮仓真大啊,那里存了许许多多好吃的东西。但蚂蚁兄弟仍然一心一意地四处寻找食物,让自己的粮仓满些,再满些。汗水沿着蚂蚁兄弟们的脸往下淌,他们的衣服都被汗水浸透了,但他们还不休息。 这时,玩了一夏天的蝉飞过来。他看到蚂蚁累得那副模样,便对他们说:“傻瓜,又在自讨苦吃啊!看看我,们什么时候才能与我一样潇洒呢!夏天我唱歌,秋天还唱歌......” 说着,蝉飞到蚂蚁的身边,抬起脚,展开翅膀,多美的一个舞姿,他自己欣赏着。但忙碌的蚂蚁兄弟却无心理他。 秋天一过去,冬天就来了。 漫天的大雪将一切都掩盖了。好冷的天啊,树枝被冻得裂开缝隙。天冻了,地冻了,一切都冻了。 这一天,冬天的太阳升上了天空。太阳将无限的金光洒在雪地上,远远看去宛如一片金色的海洋。 冬天也会有欢乐的日子。蚂蚁兄弟抓住这大好时机,运出粮仓里有些受潮的粮食,仔细地晾晒着。 这时,秋天曾见到蚂蚁兄弟运粮的那只蝉飞了过来。再看这只蝉,他不是秋天那么神气了,翅膀软了,脚没有力气了。原来他已经好多天没吃东西了。 他有气无力地对蚂蚁兄弟说:“好兄弟们,给我点东西吃吧,不然就过不了这个冬天了,也就不会看到春光的来临!” 蚂蚁兄弟们对他说:“为什么不在夏天存点粮食呢?” 蝉回答说:“那时在唱悦耳的歌曲!” “那为什么不在秋天存点粮呢?” “那时顾着嘲笑们了!” 蚂蚁兄弟们笑笑说:“如果只会在夏天唱歌,秋天嘲笑人,总是没有预先准备的话,冬天就只能饿得发抖。”
请你写出几个含有数字的成语。
一心一意
蝉在冬天来临前和冬天来临后的态度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请你指出下面的句子分别是什么描写?
汗水沿着蚂蚁兄弟们的脸往下淌,他们的衣服都被汗水浸透了,但他们还不休息。 ( )
说着,蝉飞到蚂蚁的身边,抬起脚,展开翅膀,多美的一个舞姿,他自己欣赏着。 ( )
蚂蚁兄弟们笑笑说:“如果你只会在夏天唱歌、在秋天嘲笑人,总是没有预先准备的话,冬天就只能饿得发抖。” ( )
从这篇文章中,你得到了哪些有益的启示?
想一想,蝉听了蚂蚁兄弟的话以后是什么反应?又会怎么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