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辽宁省铁岭市中考地理试卷
一、选择题(下面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选择的字母代号填入相对应的答题栏中,每小题2分,共60分)
1.下列关于我国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导致我国大多数河流自西向东流
B.我国幅员辽阔,年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增
C.我国幅员辽阔,地形类型多样,气候类型单一
D.我国地势东高西低,利于海洋水汽深入内陆,形成降水
2.《晏子使楚》中“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味不同”。这种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淮南、淮北的地形不同 B.淮南、淮北的气候不同
C.淮南、淮北的栽培技术不同 D.淮南、淮北的耕作制度不同
3.科学研究发现,温暖湿润地区的青蒿中青蒿素的含量较高,而在寒冷干旱地区的含量则较低。下列地区中,青蒿中青蒿素含量最高的是( )
A.北方地区 B.西北地区 C.青藏地区 D.南方地区
4.青藏高原夏季气温比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平原低得多,其主要原因是( )
A.地势影响 B.季风影响 C.纬度影响 D.海洋影响
5.我国南方地区传统民居的屋顶坡度比较大,主要是为了( )
A.便于晾晒东西 B.便于雨水下泄 C.便于防寒保暖 D.便于通风散热
6.北京有外国大使馆、国际组织代表机构、众多的海外企业代表机构等,说明北京是( )
A.政治中心 B.经济中心 C.国际交往中心 D.文化中心
7.北京是我国著名的古都和历史文化名城,名胜古迹很多。下列保护措施中,正确的是( )
A.全部封闭,禁止游人参观 B.全部拆除,做成微缩景观,供游人参观
C.为适应现代生活全部彻底改造 D.限定每天游览人数,提倡文明、环保游览的行为
8.北京中关村是我国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北京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优势为( )
A.矿产资源丰富 B.劳动力资源丰富 C.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多 D.交通便利
9.北京市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下列解决该问题的措施中,不可行的是( )
A.多修立交桥和大型停车场 B.调整人们上下班时间,错开人流和车流高峰
C.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D.一律禁止外地车辆进入北京
10.下列描述与东北三省不符的是( )
A.“白山黑水” B.“鱼米之乡” C.“沃野千里” D.“山环水绕“
如图为我国某地的生活景观,读图回答11~12题。
11.该生活景观主要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 )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12.对于图示地区的信息推断,正确的是( )
A.河流水量丰富,结冰期长
B.人力摇船,经济较落后
C.降水丰富,河湖众多
D.地势低平,人口稀少
13.台湾重要的经济命脉是( )
A.种植业 B.农产品加工工业 C.重工业 D.出口贸易
14.下面是小丽同学整理的关于台湾的资料,你认为错误的是( )
A.地处板块交界地带,多火山和地震 B.日月潭、阿里山是著名的旅游景点
C.为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 D.隔台湾海峡与广东省相望
15.台湾因物产丰富,享有盛誉。下列关于台湾美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植物王国”、“水果之乡”、“海上米仓” B.“植物王国”、“水果之乡”、“东方明珠”
C.“植物王国”、“人间天堂”、“东方明珠” D.“天府之国”、“水果之乡”、“海 上米仓”
16.我国最大的城市群是( )
A.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B.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C.辽中南城市群 D.京津冀城市群
17.长江三角洲号称“江海交汇之地”,这里的“江”和“海”分别是( )
A.珠江、南海、东海 B.长江、黄海、东海
C.松花江、渤海、黄海 D.长江、东海、渤海
18.家住北京的小明高兴地告诉南京的表哥:“我也喝到长江水了!”他能喝到长江水,是因为( )
A.引滦入津工程 B.引黄济青工程 C.南水北调工程 D.引黄入晋工程
如图中的①和②分别是我国的两个特别行政区,读图回答19~21题。
19.有关①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广人稀 B.博彩旅游业是其经济支柱
C.京九铁路连接这里 D.位于珠江入海口的东侧
20.在与祖国的合作中,②地区不占优势的是( )
A.矿产资源 B.技术
C.资金 D.管理经验
21.关于①②两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地区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B.②地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C.①地区矿产资源丰富 D.②地区有大量的廉价劳动力
22.近一百多年来,澳门的面积不断扩大,整个澳门陆地面积由原来的10.39平方千米增加到29.7平方千米。澳门面积逐年变大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壳运动 B.海平面上升 C.海平面下降 D.人类填海造陆
23.“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象主要位于( )
A.青藏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云贵高原 D.东北平原
24.我国青藏地区与西北地区的相似之处是( )
A.土壤肥沃 B.沙漠广布 C.光照充足 D.河流众多
25.新疆是个好地方。下列叙述,符合新疆实际情况的是( )
A.人口和城市分布在盆地内部 B.平原广阔,以种植业为主
C.地形特点是“三山夹两盆” D.盛产香蕉、菠萝
26.童童暑期准备去新疆参加研学旅行,妈妈的嘱咐与实际不符的是( )
A.“记得拍摄坎儿井的照片给我看看” B.“一定要品尝新鲜的哈密瓜、葡萄”
C.“尽情感受一下大漠风光” D.“夏季高温多雨,带上雨具”
27.为缩小我国东、西部之间的经济差距,可采取的措施是( )
A.加大西部地区投入,东、西部地区对口支援 B.扩大西部地区水稻等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
C.把大量人口向西部迁移,促进资源开发 D.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先污染后治理
28.下列关于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做法,正确的是( )
①将林地和草地都开垦为耕地,增加粮食种植面积 ②积极推广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
③加大科技投入,改造一批中低产田 ④大力开垦陡坡、湿地、荒地,以扩大耕地面积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9.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国做负责任的大国,与此相关的是( )
A.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 B.加大节能减排力度
C.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开展中非合作论坛
30.针对我国人口众多、资源有限的基本国情,我们倡导“节约资源、减少能耗”的低碳生活,下列行为不可取的是( )
A.坚持一水多用,节约用水 B.充电后及时拔掉充电器,减少对电的浪费
C.在家使用一次性餐具,卫生、方便 D.双面打印,节约张纸,减少对森林的砍伐
二、综合题(40分)
31.(10分)读“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数字序号代表的地理区域名称:
① ,② ,③ ,④ 。
(2)山脉、河流等地理事物往往成为地理差异的分界线。图中②地区和④地区的地理分界线中,甲是 (山脉名称)。
(3)四大地理区域的地理环境有很大差异。②地区耕地以 为主,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是 ;④地区物产富饶,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是 。
(4)诗句“烈日炎炎水难觅,平沙万里无人烟”描述的是 地区的景象;“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描述的是 地区的冬季景观。
32.(10分)读“北方地区示意图”和“甲图”,回答下列问题。
(1)北方地区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① 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平原,是我国提供商品粮最多的粮食生产基地;首都北京位于② 平原上;③ 高原的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主要是由于严重的 造成的。
(2)北方地区濒临的内海④ 。
(3)⑤ 山脉,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其农业用地类型是 (选填耕地、林地或草地);⑥ 山脉,是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4)东北三省依托丰富的资源,发展成为我国最大的 工业基地。
(5)甲图代表的是图中①、②、③地区中 地区的传统民居。
33.(10分)读我国“西北地区简图”,回答下列问题。
(1)西北地区的主要自然特征是 ,其主要成因不包括的一项是 。 (填字母代号)
A.深居内陆 B.周围山脉对湿润气流的阻挡
C.距海遥远 D.靠近大西洋,沿岸有寒流经过
(2)图中的①②③三地是西北地区重要的灌溉农业区,其中 和 (填序号) 有“塞上江南”的美誉,得益于 (河流名称)水的灌溉。 (填序号)是河西走廊,灌溉水源来自 山脉的冰雪融水。
(3)西北地区自A→B→C自然景观的变化情况是 。
A.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B.荒漠→荒漠草原→草原
C.草原→荒漠→荒漠草原 D.荒漠→草原→荒漠草原
(4)西北地区的 盆地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通过 工程将这里的天然气输送到我国东部地区。
34.(10分)读“青藏地区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图中序号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① 山脉,② 山脉,③ 山脉,④ 高原。
(2)图中的阴影部分是 自然保护区,为了保护这里的生态环境,下列保护措施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填字母代号)
A.实施天然林和天然牧场保护工程
B.全面禁猎
C.退耕还林还草
D.为增加牧民收入,鼓励过度放牧
(3)小明去西藏旅游,发现很多藏族小朋友脸上都有可爱的“高原红”(红脸蛋儿),主要原因是 。
A.纬度低,气候湿热 B.纬度高,空气干燥
C.海拔高,空气稀薄,日照强烈 D.海拔低,空气中氧气含量过高
(4)青藏地区是我国高寒牧区和河谷农业区。在本区的优良畜种中,被称作“高原之舟”的是 ;主要农作物有 、小麦、豌豆等。
(5)2006年7月1日,从西宁到拉萨的⑤ 铁路全线正式通车运营,它密切了西藏与祖国内地的时空联系,拉动了青藏地区的经济发展,被人们称为发展路、团结路、幸福路。
2020年辽宁省铁岭市中考地理试卷
试题卷解析
一、选择题(下面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选择的字母代号填入相对应的答题栏中,每小题2分,共60分)
1.下列关于我国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导致我国大多数河流自西向东流
B.我国幅员辽阔,年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增
C.我国幅员辽阔,地形类型多样,气候类型单一
D.我国地势东高西低,利于海洋水汽深入内陆,形成降水
1.A【解答】解: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有利于海洋上的暖湿气流深入我国内陆,形成丰沛的降水;使大部分河流滚滚东流,沟通了东西交通,方便了沿海与内地的联系,故A正确。D错误。
我国幅员辽阔,年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故B错误;
我国地形和气候都复杂多样,故C错误。
2.《晏子使楚》中“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味不同”。这种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淮南、淮北的地形不同 B.淮南、淮北的气候不同
C.淮南、淮北的栽培技术不同 D.淮南、淮北的耕作制度不同
2.B【解答】解:秦岭﹣淮河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淮南、淮北的温度、湿度存在很大差异,淮河以南是亚热带季风气候,适合橘的生长,而淮河以北是温带季风气候,温度达不到橘的生长条件。由于淮南、淮北的气候不同,从而造成了“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现象,故B正确。
3.科学研究发现,温暖湿润地区的青蒿中青蒿素的含量较高,而在寒冷干旱地区的含量则较低。下列地区中,青蒿中青蒿素含量最高的是( )
A.北方地区 B.西北地区 C.青藏地区 D.南方地区
3.D【解答】解:四大地理区域中,南方地区为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沛,气候温暖,属于湿润地区。由题干信息可知,温暖湿润地区的青蒿中青蒿素含量较高,寒冷干旱地区含量较低,由此可判定,青蒿中青蒿素含量最高的是南方地区。
4.青藏高原夏季气温比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平原低得多,其主要原因是( )
A.地势影响 B.季风影响 C.纬度影响 D.海洋影响
4.A【解答】解: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由于海拔高,气温低,而长江中下游平原则位于我国第三阶梯,地势低平,气温高。
5.我国南方地区传统民居的屋顶坡度比较大,主要是为了( )
A.便于晾晒东西 B.便于雨水下泄 C.便于防寒保暖 D.便于通风散热
5.B【解答】解:南方地区民居特点受当地自然环境的影响,南方地区大部分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降水丰富,房屋屋顶坡度较大,便于排水,多采用双层和架高的方式,既隔热又便于雨水的排泄、由此可见南方民居的特点屋顶坡度大是为了便于雨水下泻。
6.北京有外国大使馆、国际组织代表机构、众多的海外企业代表机构等,说明北京是( )
A.政治中心 B.经济中心 C.国际交往中心 D.文化中心
6.C【解答】解:对于未来的发展北京做出了长远规划,北京市未来的建设发展目标定位于:国家首都(政治中心)、世界城市(国际交往中心)、文化名城(文化中心),并首次提出“宜居城市”概念。北京有外国大使馆、国际组织代表机构、众多的海外企业代表机构等,这些说明北京是全国的国际交往中心。
7.北京是我国著名的古都和历史文化名城,名胜古迹很多。下列保护措施中,正确的是( )
A.全部封闭,禁止游人参观 B.全部拆除,做成微缩景观,供游人参观
C.为适应现代生活全部彻底改造 D.限定每天游览人数,提倡文明、环保游览的行为
7.D【解答】解:为保护北京的名胜古迹,可以限定每天游览人数,提倡文明、环保游览的行为。全部彻底改造、全部拆除、全部封闭都太过绝对。
8.北京中关村是我国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北京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优势为( )
A.矿产资源丰富 B.劳动力资源丰富 C.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多 D.交通便利
8.C【解答】解:北京的教育、科学和文化发达,集中了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和众多的高等院校,人才集中,所以北京的中关村发展成为我国高科技中心,这也是北京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优势。
9.北京市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下列解决该问题的措施中,不可行的是( )
A.多修立交桥和大型停车场 B.调整人们上下班时间,错开人流和车流高峰
C.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D.一律禁止外地车辆进入北京
9.D【解答】解:在北京的发展建设中,遇到了一系列环境问题,这些问题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两方面的问题,如沙尘暴天气、空气污染、水资源匮乏和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等问题。针对交通拥挤问题,北京市政府调整了多个方案,如:调整上下班时间,错开人流和车流高峰,同时实行限制轿车数量,“公交优先”的方式,多修立交桥和大型停车场等措施来解决交通拥挤问题,一律禁止外地车辆进京是不可行的。
10.下列描述与东北三省不符的是( )
A.“白山黑水” B.“鱼米之乡” C.“沃野千里” D.“山环水绕“
10.B【解答】解:“白山黑水”、“沃野千里”和“山环水绕”都是东北三省的特点;“鱼米之乡“是指长江中下游平原。
如图为我国某地的生活景观,读图回答11~12题。
11.该生活景观主要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 )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11.【解答】解:四大地理区域中,南方地区降水丰沛,形成了“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观;由图示信息可知,该生活景观主要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南方地区。
12.对于图示地区的信息推断,正确的是( )
A.河流水量丰富,结冰期长
B.人力摇船,经济较落后
C.降水丰富,河湖众多
D.地势低平,人口稀少
12.C【解答】解:我国南方地区大部分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河湖众多,形成了河渠如网、水田成片的江南水乡风貌,图示中的“小桥流水人家”就是描写的江南水乡,这里降水丰富,河湖众多。
13.台湾重要的经济命脉是( )
A.种植业 B.农产品加工工业 C.重工业 D.出口贸易
13.D【解答】解:台湾利用自身的一些优势条件,重点发展出口加工工业,形成了“进口﹣加工﹣出口”型的经济,工业产品在出口贸易中的比重稳步上升,出口贸易一直是台湾重要的经济命脉。故D正确,符合题意。
14.下面是小丽同学整理的关于台湾的资料,你认为错误的是( )
A.地处板块交界地带,多火山和地震 B.日月潭、阿里山是著名的旅游景点
C.为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 D.隔台湾海峡与广东省相望
14.D【解答】解:台湾地处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多火山和地震,A正确。
日月潭、阿里山是台湾著名的旅游景点,B正确。
台湾为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C正确。
台湾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D错误。
15.台湾因物产丰富,享有盛誉。下列关于台湾美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植物王国”、“水果之乡”、“海上米仓” B.“植物王国”、“水果之乡”、“东方明珠”
C.“植物王国”、“人间天堂”、“东方明珠” D.“天府之国”、“水果之乡”、“海 上米仓”
15.A【解答】解:台湾的植物种类繁多,有“植物王国”之称;台湾盛产香蕉菠萝等,有“水果之乡”之称;台湾盛产稻米,有“海上米仓”之称;台湾盛产海盐,有“东南盐库”之称;台湾的森林面积广阔,有“森林之海”之称等。依据题意。
16.我国最大的城市群是( )
A.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B.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C.辽中南城市群 D.京津冀城市群
16.A【解答】解: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城市分布最密集、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形成了我国最大的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17.长江三角洲号称“江海交汇之地”,这里的“江”和“海”分别是( )
A.珠江、南海、东海 B.长江、黄海、东海
C.松花江、渤海、黄海 D.长江、东海、渤海
17.B【解答】解:长江三角洲的核心城市是上海,上海位于江海交汇之地,“江”是指长江,“海”是指黄海、东海。
18.家住北京的小明高兴地告诉南京的表哥:“我也喝到长江水了!”他能喝到长江水,是因为( )
A.引滦入津工程 B.引黄济青工程 C.南水北调工程 D.引黄入晋工程
18.C【解答】解:我国修建的跨世纪工程是南水北调,该工程主要是把长江水系的水调到缺水严重的华北、西北地区,故北京的小明可以喝到长江水。故C正确。
如图中的①和②分别是我国的两个特别行政区,读图回答19~21题。
19.有关①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广人稀 B.博彩旅游业是其经济支柱
C.京九铁路连接这里 D.位于珠江入海口的东侧
19.B【解答】解:读图可知,①为澳门,澳门位于珠江入海口的西侧,地狭人稠,博彩旅游业是其经济支柱;京九铁路连香港。
20.在与祖国的合作中,②地区不占优势的是( )
A.矿产资源 B.技术
C.资金 D.管理经验
20.A【解答】解:读图可知,②为香港,香港经济发达、技术先进、资金丰富、管理科学,香港矿产资源缺乏。
21.关于①②两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地区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B.②地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C.①地区矿产资源丰富 D.②地区有大量的廉价劳动力
21.B【解答】解:读图可知,①是澳门,②是香港。港澳是我国的两个特别行政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澳门矿产资源缺乏,香港没有大量的廉价劳动力,祖国内地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丰富且低廉。
22.近一百多年来,澳门的面积不断扩大,整个澳门陆地面积由原来的10.39平方千米增加到29.7平方千米。澳门面积逐年变大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壳运动 B.海平面上升 C.海平面下降 D.人类填海造陆
22.D【解答】解:澳门地狭人稠,填海造陆是澳门面积逐年变大的主要原因。
23.“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象主要位于( )
A.青藏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云贵高原 D.东北平原
23.B【解答】解:内蒙古高原地区地势坦荡,中部水草丰茂,这里牛羊成群,毡房点点,是我国的草原牧区,有“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象。
24.我国青藏地区与西北地区的相似之处是( )
A.土壤肥沃 B.沙漠广布 C.光照充足 D.河流众多
24.C【解答】解:西北地区主要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地区主要属于高原山地气候,我国青藏地区与西北地区的相似之处是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25.新疆是个好地方。下列叙述,符合新疆实际情况的是( )
A.人口和城市分布在盆地内部 B.平原广阔,以种植业为主
C.地形特点是“三山夹两盆” D.盛产香蕉、菠萝
25.C【解答】解:新疆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盆地边缘,故A错误;
新疆地形以盆地和山地为主,地形分布特点是“三山夹两盆”,新疆农业以畜牧业为主,故B错误,C正确;
新疆盛产葡萄、哈密瓜等水果,故D错误。
26.童童暑期准备去新疆参加研学旅行,妈妈的嘱咐与实际不符的是( )
A.“记得拍摄坎儿井的照片给我看看” B.“一定要品尝新鲜的哈密瓜、葡萄”
C.“尽情感受一下大漠风光” D.“夏季高温多雨,带上雨具”
26.D【解答】解:新疆夏季高温少雨,蒸发旺盛,水贵如油;当地流行使用坎儿井这种最古老的引水工程,避免水分大量蒸发,流量稳定;故A叙述正确。
新疆深居内陆,降水稀少,光照强烈,昼夜温差大,该地的哈密瓜、葡萄特别甜;故B叙述正确。
新疆沙漠广布,去新疆能感受沙漠、戈壁风光;故C叙述正确。
新疆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高温干燥,不必要带雨具,故D叙述错误。
27.为缩小我国东、西部之间的经济差距,可采取的措施是( )
A.加大西部地区投入,东、西部地区对口支援 B.扩大西部地区水稻等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
C.把大量人口向西部迁移,促进资源开发 D.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先污染后治理
27.A【解答】解:为缩小我国东、西部之间的经济差距,可采取的措施是加大西部地区投入,东、西部地区对口支援;西部地区水源缺乏,生态环境脆弱,不能扩大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西北地区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西部地区人口承载力小,不能把大量人口向西部迁移;先污染后治理不符合可持续发展观。
28.下列关于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做法,正确的是( )
①将林地和草地都开垦为耕地,增加粮食种植面积 ②积极推广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
③加大科技投入,改造一批中低产田 ④大力开垦陡坡、湿地、荒地,以扩大耕地面积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8.C【解答】解:①将林地和草地都开垦为耕地,会造成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现象,不符合题意;
②积极推广喷灌等节水浇灌技术,此做法正确,符合题意;
③加大科技投入改造一批中低产田,此做法正确,符合题意;
④在陡峻的山坡上修梯田以扩大耕地面积,此做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29.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国做负责任的大国,与此相关的是( )
A.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 B.加大节能减排力度
C.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开展中非合作论坛
29.B【解答】解: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积极履行应尽的国际义务和责任,我国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同各国人民一道,共同开辟人类更加繁荣、更加安宁的美好未来。
30.针对我国人口众多、资源有限的基本国情,我们倡导“节约资源、减少能耗”的低碳生活,下列行为不可取的是( )
A.坚持一水多用,节约用水 B.充电后及时拔掉充电器,减少对电的浪费
C.在家使用一次性餐具,卫生、方便 D.双面打印,节约张纸,减少对森林的砍伐
30.C【解答】解:选项中,坚持一水多用、充电后及时拔掉充电器、双面打印,节约张纸,符合“节约资源、减少能耗”的低碳生活,符合建设美丽家园的有力措施。根据题意。
二、综合题(40分)
31.(10分)读“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数字序号代表的地理区域名称:
① ,② ,③ ,④ 。
(2)山脉、河流等地理事物往往成为地理差异的分界线。图中②地区和④地区的地理分界线中,甲是 (山脉名称)。
(3)四大地理区域的地理环境有很大差异。②地区耕地以 为主,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是 ;④地区物产富饶,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是 。
(4)诗句“烈日炎炎水难觅,平沙万里无人烟”描述的是 地区的景象;“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描述的是 地区的冬季景观。
31.答案为:(1)西北地区;北方地区;青藏地区;南方地区;(2)秦岭;(3)旱地;小麦;水稻;(4)西北;北方。
【解答】解:读图可知:
(1)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依据位置,图中数字序号代表的地理区域名称为:①西北地区,②北方地区,③青藏地区,④南方地区。
(2)依据位置,图中甲是秦岭,是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之一。
(3)北方地区耕地以旱地为主,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是小麦;南方地区耕地以水田为主,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是水稻。
(4)四大地理区域景观各异,诗句“烈日炎炎水难觅,平沙万里无人烟”描述的是西北地区的景象,西北地区降水稀少,沙漠广布;“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描述的是北方地区的冬季景观,北方地区冬季寒冷干燥,降雪较多。
32.(10分)读“北方地区示意图”和“甲图”,回答下列问题。
(1)北方地区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① 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平原,是我国提供商品粮最多的粮食生产基地;首都北京位于② 平原上;③ 高原的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主要是由于严重的 造成的。
(2)北方地区濒临的内海④ 。
(3)⑤ 山脉,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其农业用地类型是 (选填耕地、林地或草地);⑥ 山脉,是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4)东北三省依托丰富的资源,发展成为我国最大的 工业基地。
(5)甲图代表的是图中①、②、③地区中 地区的传统民居。
32.答案为:(1)东北;华北;黄土;水土流失;(2)渤海;(3)长白;林地;太行;(4)重;(5)③。
【解答】解:(1)北方地区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①东北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平原,是我国提供商品粮最多的粮食生产基地;首都北京位于②华北平原上;③黄土高原的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主要是由于严重的水土流失造成的。
(2)北方地区濒临的内海④即渤海。
(3)⑤是长白山脉,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其农业用地类型是林地;⑥是太行山脉,该山脉是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也是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的分界线。
(4)东北三省依托丰富的资源,发展成为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5)甲是黄土高原地区的传统民居窑洞,图中③是黄土高原,窑洞具有冬暖夏凉的优点。
33.(10分)读我国“西北地区简图”,回答下列问题。
(1)西北地区的主要自然特征是 ,其主要成因不包括的一项是 。 (填字母代号)
A.深居内陆 B.周围山脉对湿润气流的阻挡
C.距海遥远 D.靠近大西洋,沿岸有寒流经过
(2)图中的①②③三地是西北地区重要的灌溉农业区,其中 和 (填序号) 有“塞上江南”的美誉,得益于 (河流名称)水的灌溉。 (填序号)是河西走廊,灌溉水源来自 山脉的冰雪融水。
(3)西北地区自A→B→C自然景观的变化情况是 。
A.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B.荒漠→荒漠草原→草原
C.草原→荒漠→荒漠草原 D.荒漠→草原→荒漠草原
(4)西北地区的 盆地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通过 工程将这里的天然气输送到我国东部地区。
33.答案为:(1)干旱;D;(2)①;②;黄河;③;祁连;(3)A;(4)塔里木;西气东输。
【解答】解:(1)西北地区典型的自然特征是干旱,形成干旱的原因是降水稀少,降水稀少的原因是深居内陆,远离海洋;
(2)①是河套平原,②是宁夏平原,③是河西走廊,河套平原和宁夏平原有塞上江南的美誉,得益于黄河的灌溉,河西走廊的灌溉水源主要来自祁连山脉的冰雪融水;
(3)西北地区东西跨度较广,由于距海洋远近不同,从东到西,西北地区自然景观大致上呈现出由草原向荒漠草原、荒漠的变化;
(4)塔里木盆地蕴藏着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并通过西气东输将这里的天然气输送到我国的东部地区,这个工程的实施能够缓解我国东部地区的能源短缺问题,改善东部地区的大气环境。
34.(10分)读“青藏地区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图中序号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① 山脉,② 山脉,③ 山脉,④ 高原。
(2)图中的阴影部分是 自然保护区,为了保护这里的生态环境,下列保护措施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填字母代号)
A.实施天然林和天然牧场保护工程
B.全面禁猎
C.退耕还林还草
D.为增加牧民收入,鼓励过度放牧
(3)小明去西藏旅游,发现很多藏族小朋友脸上都有可爱的“高原红”(红脸蛋儿),主要原因是 。
A.纬度低,气候湿热 B.纬度高,空气干燥
C.海拔高,空气稀薄,日照强烈 D.海拔低,空气中氧气含量过高
(4)青藏地区是我国高寒牧区和河谷农业区。在本区的优良畜种中,被称作“高原之舟”的是 ;主要农作物有 、小麦、豌豆等。
(5)2006年7月1日,从西宁到拉萨的⑤ 铁路全线正式通车运营,它密切了西藏与祖国内地的时空联系,拉动了青藏地区的经济发展,被人们称为发展路、团结路、幸福路。
34.答案为:(1)昆仑;喜马拉雅;横断;青藏;(2)三江源;D;(3)C;(4)牦牛;青稞;(5)青藏。
【解答】解:(1)读图可得,①是昆仑山脉,②是喜马拉雅山脉,③是横断山脉,④是青藏高原。
(2)图中的阴影部分是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为了保护这里的生态环境,采取的措施是:实施天然林和天然牧场保护工程、全面禁猎、退耕还林还草等;为增加牧民收入,鼓励过度放牧是错误的做法。
(3)藏族小朋友脸上都有可爱的“高原红”(红脸蛋儿),主要原因是:海拔高,空气稀薄,日照强烈。青藏地区属于高原山地气候。
(4)青藏地区是我国高寒牧区和河谷农业区,在本区的优良畜种中,被称作“高原之舟”的是牦牛;主要农作物有青稞、小麦、豌豆等。
(5)2006年7月1日,从西宁到拉萨的⑤青藏铁路全线正式通车运营,它密切了西藏与祖国内地的时空联系,拉动了青藏地区的经济发展,被人们称为发展路、团结路、幸福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