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考 > 化学

精品解析:2023年四川省雅安中考化学真题(解析版)

试卷简介

这份试卷涵盖了初中化学的多个重要知识点,包括化学变化、空气成分、氧化物定义、溶液酸碱性、元素与化合物的区别、分子特性、化肥分类、元素周期表、水资源保护、催化剂作用机制、溶液溶解度、实验设计与操作、能源利用、金属提炼工艺、化学实验设计与操作、皮蛋的制作原理以及溶液的化学反应计算。试题类型多样,既有选择题也有非选择题,旨在全面评估学生对化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所涉及的知识点

本套试卷考查了化学变化的本质、空气成分及其应用、氧化物的定义及分类、溶液酸碱性的判断、元素与化合物的区别、分子特性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化肥的分类、元素周期表的应用、水资源保护措施、催化剂的功能、溶解度曲线的解读、低碳生活方式、防火规则、白色污染的解决方案、氢气的优点、氮化铝的制备、实验室设备的使用、化学实验操作规范、溶液的配制技巧、气体成分的检测、金属提炼流程以及化学反应的计算等多个方面。

2023年四川省雅安中考化学试卷

一、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3分,共36分。

1.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天工开物》中描述的下列情景,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烧草成灰 B. 海卤晒盐 C. 南方挖煤 D. 斩竹漂塘

【答案】A

【解析】

【详解】A、烧草成灰,包含着物质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正确;

B、海卤晒盐,过程中是水分蒸发的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

C、南方挖煤,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

D、斩竹漂塘,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

故选:A。

2. 空气中含量最多且常用作保护气的是

A. 氮气 B. 氧气 C. 二氧化碳 D. 稀有气体

【答案】A

【解析】

【详解】A、氮气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故A符合题意;

B、氧气在空气中体积分数是21%,居第二位,氧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不能用作保护气,故B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在空气中体积分数是0.03%,二氧化碳含量不是空气中最多的,故C不符合题意;

D、稀有气体在空气中体积分数是0.94%,含量不是最多的,化学性质很不活泼,可以作保护气,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 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详解】A、O2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属于单质,故A错误;

B、AgNO3中含有银、氧、氮三种元素,不属于氧化物,故B错误;

C、H2SiO3中含有氢、硅、氧三种元素,不属于氧化物,故C错误;

D、H2O2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属于氧化物,故D正确;

故选:D。

4. 下列物质中碱性最强的是

A. 唾液 B. 葡萄汁 C. 牛奶 D. 鸡蛋清

【答案】D

【解析】

【分析】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且pH越小,酸性越强;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且pH越大,碱性越强。

【详解】A、唾液的pH为6.6-7.1,可能显酸性、中性或碱性;

B、葡萄汁的pH为3.5-4.5,小于7,显酸性;

C、牛奶的pH为6.3-6.6,小于7,显酸性;

D、鸡蛋清的pH为7.6-8.0,大于7,显碱性;

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且pH越大,碱性越强,故碱性最强的鸡蛋清;

故选:D。

5. 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发育不良,人体应合理摄入适量的锌。这里的“锌”指的是

A. 单质 B. 元素 C. 分子 D. 原子

【答案】B

【解析】

【详解】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发育不良,人体应合理摄入适量的锌,这里的“锌”等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锌”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故选B。

6. 公共场所使用“84”消毒液消毒后,能闻到刺激性气味,其原因是

A. 分子在不断运动 B. 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C. 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D. 分子之间有间隔

【答案】A

【解析】

【详解】公共场所使用“84”消毒液消毒后,能闻到刺激性气味,是因为“84”消毒液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刺激性气味,与分子的质量和体积很小无关,与分子的化学性质无关,与分子之间的间隔无关,故选:A。

7. 化肥能促进农作物增产,对发展粮食产业具有重要意义、下列化肥属于磷肥的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Ca2(PO4)2中只含有营养元素中的磷元素,属于磷肥,故A正确;

B、K2SO4中只含有营养元素中的钾元素,属于钾肥,故B错误;

C、NH4HCO3中只含有营养元素中的氮元素,属于氮肥,故C错误;

D、KNO3中含有营养元素中的钾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故D错误;

故选:A。

8. 我国科学家开发了一种基于二氧化钒的“冷热双吸”材料,有望助力实现“双碳”目标钒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钒为非金属元素 B. 钒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8

C. VO2中钒的化合价为价 D. 钒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答案】C

【解析】

【详解】A、根据钒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可知,钒带有金字旁,属于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

B、根据钒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可知,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钒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3,不符合题意;

C、V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设钒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则,x=+4,符合题意;

D、根据钒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可知,汉字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故钒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0.94,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是1,不是g,通常省略,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 下列有关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A. 为防止水体污染,应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

B. 可用肥皂水检验硬水和软水

C. 净化水的方法有沉淀、过滤、吸附、蒸馏等

D. 电解水时,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答案】D

【解析】

【详解】A、过量使用农药和化肥,会造成水体污染,为防止水体污染,应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故选项说法正确;

B、可用肥皂水检验硬水和软水,产生泡沫较多的是软水,产生泡沫较少的是硬水,故选项说法正确;

C、净化水的方法有沉淀、过滤、吸附、蒸馏等,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电解水时,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的气体体积多,是氢气;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少,是氧气;且两者的体积之比大约是2:1,可简记为:正氧负氢、氢二氧一,则电解水时,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是氢气,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10. 科学家利用新型催化剂,实现常温常压下将甲酸分解制得氢气。其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丙的化学式是

B. 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和原子种类均发生改变

C. 甲酸(化学式为)是一种有机物

D.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由微观示意图可知,1个丙分子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丙的化学式是CO2,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由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常温常压下甲酸分子在催化剂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氢分子和二氧化碳分子,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原子种类不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甲酸(化学式为HCOOH)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是一种有机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D、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11. 如图是两种常用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时,饱和溶液中含有

B. 的溶解度大于的溶解度

C. 将等质量的两种饱和溶液由降温到溶液析出晶体的质量较多

D. 中含有少量的,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

【答案】C

【解析】

【详解】A、70℃时,NH4Cl的溶解度是为60.2g,即70℃时,160.2g饱和NH4Cl溶液中含有60.2gNH4Cl,错误;

B、选项说法没有指明温度,不能比较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错误;

C、氯化铵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较大,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较小,则将等质量的两种饱和溶液由100℃降温到40℃NH4Cl溶液析出晶体的质量较多正确;

D、氯化铵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较大,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较小,NH4Cl中含有少量的NaCl,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NH4Cl,错误。

故选C。

12. 下列实验方案中,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区分棉线、羊毛线,点燃,观察现象并闻气味,产生烧焦羽毛气味的是羊毛线(羊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产生烧纸气味的是棉线,气味不同,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

B、分别取等质量样品于两个烧杯中,加入等质量水溶解,测量温度的变化,溶于水温度升高的是NaOH固体,溶于水温度降低的是NH4NO3固体,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

C、硫酸能与适量Ba(NO3)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硝酸,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目的;

D、Na2CO3能与适量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

故选:C。

二、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4分)

13. 化学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是造福于人类的科学。请利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Ⅰ、化学与生活

(1)妈妈为小张准备了一份午餐:米饭、红烧肉、清蒸鱼和鸡蛋汤,从营养均衡角度分析,你认为还需搭配的食物是______。

(2)用石墨作干电池的电极是利用了石墨的______性。

(3)食品包装袋中常用含有铁粉的物质作“双吸剂”,是因为铁粉能与空气中的______反应。

Ⅱ、化学与环境

(4)我国提出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彰显了负责任大国的作为与担当。作为公民,从我做起。请你提出一种低碳生活的方式______。

(5)“提高防火意识,预防森林火灾”。到林区活动时,下列做法错误的是______。

A. 禁带火种 B. 严禁吸烟 C. 野外生火 D. 文明祭祀

(6)为解决“白色污染”问题,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

A. 用布袋代替塑料袋 B. 使用一次性塑料盒

C. 使用可降解的塑料 D. 回收各种废弃塑料

Ⅲ、化学与新能源

(7)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于今年5月30日成功发射。液氢是运载火箭常用的燃料之一,氢气作为燃料的优点是______。

A. 制取成本高 B. 产物无污染 C. 燃烧热值高 D. 贮存困难

(8)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某新能源汽车定位系统应用了一种新型材料氮化铝工业上在氮气流中用氧化铝与焦炭在高温条件下制得氮化铝,并生成一种可燃性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答案】(1)凉拌黄瓜(合理即可) (2)导电 (3)氧气和水蒸气

(4)随手关灯(合理即可) (5)C (6)ACD (7)BC

(8)

【解析】

小问1详解】

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米饭富含糖类,红烧肉富含油脂、蛋白质和无机盐,清蒸鱼富含蛋白质,鸡蛋汤富含蛋白质、水和无机盐,从营养均衡角度分析,还需搭配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凉拌黄瓜、素炒西蓝花、苹果等(合理即可);

【小问2详解】

石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因此用石墨作干电池的电极是利用了石墨的导电性;

【小问3详解】

铁锈蚀是铁与氧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食品包装袋中常用含有铁粉的物质作“双吸剂”,是因为铁粉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蒸气反应;

【小问4详解】

低碳生活,从我做起,例如随手关灯、绿色出行、纸张双面使用等(合理即可);

【小问5详解】

A、林区禁带火种可以防止发生火灾,故A做法正确;

B、林区严禁吸烟可以防止发生火灾,故B做法正确;

C、野外生火易引发火灾,故C做法不正确;

D、林区文明祭祀可以防止发生火灾,故D做法正确;

故选:C;

【小问6详解】

A、用布袋代替塑料袋,能减少塑料的使用,可以缓解“白色污染”问题,正确;

B、使用一次性塑料盒会增加塑料的使用,会加剧“白色污染”,错误;

C、使用可降解的塑料可以缓解“白色污染”问题,故C措施正确;

D、回收各种废弃塑料可以废弃塑料对环境的污染,缓解“白色污染”问题,正确。

故选:ACD;

【小问7详解】

氢气作为燃料的优点是热值高,燃烧产物只有水,对环境无污染;故选:BC;

【小问8详解】

工业上在氮气流中由氧化铝与焦炭在高温条件下制得氮化铝,并生成一种可燃性气体,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反应前含有氧元素、铝元素、氮元素、碳元素,生成物氮化铝中含有铝元素和氮元素,所以该可燃性气体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氧元素,即为一氧化碳,故氧化铝和氮气、焦炭高温下反应生成氮化铝和一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4. 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的基础。

(1)使用下列仪器加热时,需要垫陶土网的是______。

A. 试管 B. 烧杯 C. 燃烧匙

(2)请结合如图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①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

②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可选用的收集装置为______(填字母代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③实验室用硫化亚铁固体与稀盐酸反应制取硫化氢气体,可选用的发生装置为______(填字母代号)。

④实验室可用B装置制氢气,检查B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__。

(3)实验室配制溶液,需要称量固体的质量为______g。

【答案】(1)B (2) ①. 长颈漏斗 ②. CD ③. ④. B ⑤. 关闭止水夹,从长颈漏斗口向锥形瓶中加水,如果在长颈漏斗内形成一段稳定的液柱,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3)10.0

【解析】

小问1详解】

试管、燃烧匙能直接加热,而烧杯不能直接加热,需要垫陶土网加热,故选B;

【小问2详解】

①仪器a的名称是长颈漏斗;氧气不易溶于水,氧气密度比空气大,收集氧气的方法可以是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因此可选用的收集装置是CD;

②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高锰酸钾加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实验室用硫化亚铁固体与稀盐酸反应制取硫化氢气体,该反应属于固液不加热型,可选用的发生装置B;

④实验室可用B装置制氢气,检查B装置气密性的方法:关闭止水夹,从长颈漏斗口向锥形瓶中加水,如果在长颈漏斗内形成一段稳定的液柱,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小问3详解】

实验室配制溶液,需要称量固体的质量为:。

15. 化学兴趣小组课外实验时,取出镁条,发现久置的镁条有一层灰黑色的“外衣”他们把该镁条放入试管中,倒入一定浓度的盐酸,观察到有气泡产生,试管壁发烫。同学们对此气体成分产生了兴趣。

【提出问题】产生的气体是什么?

【查阅资料】(1)灰黑色“外衣”中含有

(2)无水遇水由白色变为蓝色

【猜想假设】猜想一:

猜想二:和水蒸气

猜想三:、水蒸气和气体

(1)猜想三中有气体的理由是______。

【设计实验】为检测产生的气体成分,同学们设计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部分固定装置略去)

(2)B装置中出现白色沉淀,证明产生的气体中含有______,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C装置的作用是______。

(4)甲同学观察到装置中无水由白色变为蓝色,于是得出结论:产生的气体中一定含有。乙同学对此提出质疑,理由是______。

(5)若颠倒装置和C装置的安装顺序,______(填“能”或“不能”)达到实验目的,原因是______。

【反思与评价】

(6)从安全角度考虑,你认为实验时应注意______。

【答案】(1)盐酸易挥发

(2) ①. HCl##氯化氢 ②. HCl+AgNO3=HNO3+AgCl

(3)检验并除尽CO2

(4)气体通过C装置会带出水蒸气,也会使无水硫酸铜由白色变为蓝色,干扰对氢气的检验

(5) ①. 不能 ②. 混合气体中的HCl、CO2均会被氢氧化钙吸收,因此无法判断混合气体中是否含有HCl

(6)实验开始前,先通一段时间氮气,再将产生的气体通入该装置,防止发生爆炸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盐酸具有挥发性,因此猜想三中有HCl气体;

【小问2详解】

根据盐酸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B装置AgNO3可用于检验混合气体中的HCl,出现白色沉淀,说明混合气体中含有氯化氢,硝酸银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其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小问3详解】

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故可用C装置澄清石灰水检验并除尽CO2;

【小问4详解】

气体通入C装置,会带出部分水蒸气到D、E装置,可观察到E装置中无水CuSO4由白色变为蓝色,并不能判断是D装置中发生氢气还原氧化铜的的反应;故甲同学观察到 E 装置中无水 CuSO4 由白色变为蓝色,于是得出结论:产生的气体中一定含有 H2 。乙同学对此提出质疑,理由是:气体通过C装置会带出水蒸气,也会使无水硫酸铜由白色变为蓝色,干扰对氢气的检验;

【小问5详解】

B、C装置颠倒,混合气体中的HCl、CO2均会被氢氧化钙吸收,因此无法判断混合气体中是否含有HCl;

【小问6详解】

该气体中含有可燃性气体氢气,故实验开始前,先通一段时间氮气,再将产生的气体通入该装置,防止发生爆炸。

16. 金属镁在生产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以白云石【主要成分】为原料制备金属镁,同时得到超细碳酸钙粉末的主要流程图如图所示:

(1)浸钙池中得到滤液和滤渣的操作相当于化学实验中的______(填操作名称)。

(2)煅烧窑中分解时发生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3)制浆池中含有的阴离子是______。

(4)碳酸钙是常用的补钙剂,请写出碳酸钙与胃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5)沉钙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6)该流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除水外还有、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答案】(1)过滤 (2)

(3)氢氧根离子##OH-

(4)

(5)

(6) ①. CO2 ②. NH4Cl

【解析】

【小问1详解】

浸钙池中得到滤液和滤渣的操作相当于化学实验中的过滤;

【小问2详解】

煅烧窑中CaMg(CO3)2分解生成氧化镁、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发生的化学方程式是;

【小问3详解】

制浆池中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所以制浆池中含有的阴离子是氢氧化钙中的氢氧根离子;

【小问4详解】

碳酸钙与胃酸中的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小问5详解】

制浆池中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浸钙池中氢氧化钙与氯化铵反应生成氯化钙、氨气和水,沉钙池中,氯化钙、氨气、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小问6详解】

该流程中二氧化碳和氯化铵既是反应物又是生成物,故在该流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除水外还有CO2、NH4Cl。

17. 阅读科普短文,回答相关问题。

皮蛋又名松花蛋,具有千年的历史传承,是中华美食的重要组成部分。王士雄曾在《随息居饮食谱》中说:“皮蛋,味辛、涩、甘、咸,能泻热、醒酒、去大肠火,治泻痛,能散能敛”。近些年来随着经济国际化潮流的涌动,皮蛋远销欧美等三十多个国家,成为了外国消费者青睐的对象,具有极高市场价值,甚至被视为中国文化的象征。

皮蛋的历史要追溯到明孝宗十七年的《竹屿山房杂部》,该书第一次提到“混沌子”,书中这样写到,把炭灰和石灰用盐水混合好,涂在蛋上,封存35天,就是皮蛋了;稍晚至明末,戴曦著的《养余月令》一书中,有“牛皮鸭子”的制法,“每百个用盐十两,粟炭灰(含)五升,石灰一升,如常法腌之入坛……”。随着经验的累积,皮蛋的制作方法主要分为液浸法和涂泥法,液浸法是将氢氧化钠、盐、茶末等混合均匀后,配成液体,将选干净的鲜蛋浸泡一段时间,等待腌制成熟。涂泥法的原料与浸泡法基本一致,但是会在浸泡溶液中加入草木灰和黄泥制作成制成化质皮蛋其内容物凝固完全:富有弹性。皮蛋凝胶的弹性是衡量其质量优劣的一个重要物指标,而蛋白质的结构是其凝胶性质的基础。皮蛋在腌制过程中蛋白凝胶的与游离碱度的均先迅速升高,后缓慢下降的趋势。原因是在强碱的诱导下,皮蛋凝胶的形成经过了4个阶段:化清、凝圆、转色、成熟。在化清阶段,料液中的大量渗透到蛋内,蛋白的和游离碱度升高很快,但由于料液中的金属离子溶化合物沉积在蛋壳气孔和蛋膜同孔上,阻碍料液向蛋内渗透,蛋白和蛋黄的和游离碱度变化分别如图1、图2所示。蛋黄主要是由的脂肪和的蛋白质组成,蛋黄凝胶的形成受水分和盐分的影响。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皮蛋在腌制过程中蛋白的游离碱度达到最大值的时间是第______天。

(2)皮蛋因含有碱性物质食用时有明显的涩味,可加入______降低涩味。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

A. 皮蛋远销欧美等三十多个国家,具有极高市场价值

B. 皮蛋的制作方法,主要分为液浸法和涂泥法

C. 栗炭灰的浸出液呈碱性,是因为其中含的是一种碱

D. 蛋黄凝胶的形成仅受盐分的影响

(4)“牛皮鸭子”的制作过程中,栗炭灰与石灰泥【主要成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5)皮蛋在腌制过程中蛋白的达到最大值后逐渐下降,而蛋黄的仍逐渐上升,推测这种变化可能的原因有______。

【答案】(1)7##七 (2)食醋 (3)CD

(4)

(5)在化清阶段,料液中的NaOH大量渗透到蛋内,蛋白的pH和游离碱度升高很快,但由于料液中的金属离子溶化合物沉积在蛋壳气孔和蛋膜同孔上,阻碍料液向蛋内渗透

【解析】

【小问1详解】

通过分析图中的数据可知,皮蛋在腌制过程中蛋白的游离碱度达到最大值的时间是第7天;

【小问2详解】

皮蛋因含有碱性物质食用时有明显的涩味,可加入食醋(食醋显酸性,可与碱性物质发生反应)降低涩味;

【小问3详解】

A、皮蛋远销欧美等三十多个国家,具有极高市场价值,故正确;

B、皮蛋的制作方法,主要分为液浸法和涂泥法,故正确;

C、碳酸钾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属于盐,故错误;

D、蛋黄凝胶的形成受水分和盐分的影响,故错误;

故选:CD;

【小问4详解】

粟炭灰(含 K2CO3 ),碳酸钾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钾,化学方程式是:;

【小问5详解】

皮蛋在腌制过程中蛋白pH达到最大值后逐渐下降,而蛋黄的pH仍逐渐上升,推测这种变化可能的原因有:在化清阶段,料液中的NaOH大量渗透到蛋内,蛋白的pH和游离碱度升高很快,但由于料液中的金属离子溶化合物沉积在蛋壳气孔和蛋膜同孔上,阻碍料液向蛋内渗透。

18. 化学兴趣小组为测定某锌样品(杂质不与酸反应)中的质量分数,取锌样品逐滴加入稀,待不再有气泡产生时停止滴加药品,共用去稀的质量为。反应后测得混合物的总质量为。请计算:

(1)硫酸中硫、氧的元素质量比为______。

(2)生成氢气的质量为______。

(3)样品中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

【答案】(1)1:2 (2)0.2g

(3)解:设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为x,

样品中Zn的质量分数为

答:样品中的质量分数为65.0%。

【解析】

【小问1详解】

硫酸化学式为,硫酸中硫、氧的元素质量比为32:(16×4)=1:2;

【小问2详解】

硫酸与锌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氢气的质量为10.0g+100.0g-109.8g=0.2g;

【小问3详解】

见答案。

无限免费下载试卷
Word文档没有任何密码等限制使用的方式,方便收藏和打印
已有人下载。
×
扫码关注公众号
二维码
扫描公众号,私信暗号:63240 获取网盘提取码
前往网盘下载
点击下载文档
还需要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