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陕西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地理学科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4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北斗系统是我国规模最大、覆盖最广、服务性能最高,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航天系统。汉中的小明使用北斗导航软件进行地图查询,在屏幕上通过缩放操作获得甲、乙两幅截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关于此款软件电子地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与实地情况有较大偏差 B. 只能用来判定相关方向
C. 图中符号表示方向 D. 信息无法实现实时更新
2. 在屏幕上进行缩小操作时,显示的范围( )
A. 将会变小 B. 将会变大 C. 不会变化 D. 无法比较
3. 在屏幕上进行放大操作时,比例尺( )
A. 将会变大 B. 将会变小 C. 不会变化 D. 无法比较
2020年12月8日,中国和尼泊尔共同宣布珠穆朗玛峰高程为8848.86米。下图为“世界部分地区板块分布示意图”,图中序号代表大洲或大洋,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 关于珠穆朗玛峰叙述正确的是( )
A. 位于中国和印度交界处 B. 地处青藏高原的中部
C. 海拔一直是8848.86米 D. 有“世界第三极”之称
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大洋是面积最大的大洋 B. ②大洲是面积最大的大洲
C. 地中海是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不断远离而形成 D. 珠穆朗玛峰是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形成的
6. 随着珠峰再度成为热点,青藏高原获得更多关注,关于青藏高原开发利用不合理的是( )
A. 建立保护区,保护野生动植物 B. 利用独特的地方文化发展旅游业
C. 保护环境,禁止开发矿产资源 D. 开发地热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
读“亚欧大陆温带气候类型分布图”和亚欧大陆中纬度甲、乙、丙三地“气温曲线降水量柱状图”,完成下面小题。
7. 自西向东,三地位置排序正确的是( )
A. 甲—乙—丙 B. 甲—丙—乙 C. 丙—甲—乙 D. 乙—丙—甲
8. 三地气候存在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纬度位置 B. 海陆位置 C. 相对位置 D. 地形地势
读“欧洲西部简图”和“德国简图”,完成下面小题。
9. 关于德国自然概况说法正确的是( )
A. 地势特征南高北低 B. 地处高纬度地区
C. 地中海沿岸的国家 D. 地形以高原为主
10. 关于德国人文环境叙述错误的是( )
A. 白色人种为主,大多信仰基督教 B. 属发达国家、欧盟重要的成员国
C. 河流众多、航运便利、交通发达 D. 首都慕尼黑有世界著名的啤酒节
我国疆域辽阔,农村面积广大。2021年4月底,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桂林才湾镇智察时强调:“坚持科技兴农,内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推动乡村振兴”。读“中国疆域简图”,完成下面小题。
11. 关于我国疆域叙述正确的是( )
A. 最西端在西藏 B. 地跨寒、温、热三带
C. 海陆兼备的大国 D. 东西时间相差不大
12. 关于广西叙述正确的是( )
A. 行政中心南宁 B. 位于内陆地区 C. 与五省区相邻 D. 面积最小自治区
13. 2021年是乡村振兴的开局之年,关于乡村发展说法错误的是( )
A. 积板调整农业结构,开展多种经营 B. 大量建设高楼大厦,.取代传统村落
C. 坚持十八亿亩耕地红线,保障粮食安全 D. 采取有效的措施,不断推动农业现代化
2021年5月11日,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公布,总人口数141178万人。读“历次人口普查全国人口及年均增长率”和“十年来人口受教育程度比较表”,完成下面小题。
1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近十年人口总量保持低速增长态势 B. 建国以来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攀升
C. 八十年代开始人口总量呈下降趋势 D. 进入二十一世纪出生率低于死亡率
15. 关于近十年来人口素质变化叙述错误的是( )
A. 人口素质提高的关键在教育 B. 高等教育发展成效显普 C. 文盲人数减少,无需再扫盲 D. 青壮年受教育程度提高
2021年我国自主研发的新冠病毒疫苗大量投产,并援助多个国家。在全球抗疫中充分展现了大国担当。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 新冠病毒疫苗的研发生产属于( )
A. 加工制造业 B. 高新技术产业 C. 服务业 D. 装备制造业
17. 援助海外的疫苗应选择的交通运输方式是( )
A. 航空运输 B. 铁路运输 C. 水路运输 D. 公路运输
我国是海洋大国,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大陆海岸线1.8万多千米,有11000多个海岛。读“中国毗邻海域简图”。完成下面小题。
18. 关于我国海域叙述正确的是( )
A. 自北向南是渤海、东海、黄海、南海 B. 海南岛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岛屿
C. 东海是我国面积最大的临海 D. 曾母暗沙是祖国领土最南端
19. 海洋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第二空间”,关于海洋开发利用错误的做法是( )
A. 适度填海造陆,利用海洋空间资源 B. 加大捕捞力度,充分利用生物资源
C. 科学有序开采,开发海底油气资源 D. 实施海水淡化,合理利用海水资源
秦岭是中华民族的父亲山,他是那么庞大,宽厚的山体如波状起伏,东西绵延,横亘在中国中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 作为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秦岭是( )
①地势二、三级阶梯分界线②亚热带与暖温带分界线③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④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⑤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分界线
A. ①②④ B. ①④⑤ C. ②④⑤ D. ②③⑤
21.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下行为不利于秦岭保护的是( )
A. 加强环保宣传 B. 建立自然保护区
C. 发展生态旅游 D. 大力开采矿产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西安是陕西的省会。结合所知,完成下面小题。
22. 关于两城市自然环境表述正确的是( )
A. 均属中温带 B. 均属黄河流域 C. 均地形平坦 D. 均属临海城市
23. 关于两城市人文环境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均形成水、陆、空现代化交通网络 B. 都致力于打造绿色、生态宜居城市
C. 北京要有序疏解、外迁非首都功能的内容 D. 西安要协调好古今文明、新老城区的关系
24. 以下说法有误的是( )
A. 故宫和兵马俑均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 B. 两城市都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C. 京剧和秦腔分别是两地传统戏曲代表 D. 两城市都保留了完整的古城墙
第二部分(综合题共36分)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25. 读“北极俯视图”“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在“北极俯视图”下方的弧线上用箭头标出地球自转方向。判断A点在黄河站的____方向。
(2)A点的纬度是30°N,经度是____。黄河站____(填“有”或”无”)极昼、极夜现象。
(3)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一年四季中____季中午太阳升的高一些。
(4)“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2021年的惊蛰是3月5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
A.惊蛰前后陕西全省天气一定是阴雨连绵 B.惊蛰前后北半球白天时间比夜晚时间长
C.惊蛰含义是春雷始鸣,气温回升,万物萌动 D.惊蛰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靠近夏至日
26. 地理学习中常用到比较法,读“阿拉伯半岛和印度半岛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读图:两大半岛均有____(重要纬线名称)穿过,南临____洋。
(2)归纳:
(3)探究:
①结合当地实际,阿拉伯半岛国家通过海水淡化、____(任答一点)等措施,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②根据印度半岛的地形和气候特征,推断当地主要的粮食作物是____(任写一种)。
27. 俄罗斯幅员辽阔,交通运输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读“俄罗斯交通简图”,完成下列问题。
(1)俄罗斯地跨亚欧两大洲,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____洲国家。
(2)俄罗斯欧洲部分铁路密集,形成以____为中心的放射状铁路网;亚洲部分铁路稀疏,受气候等因素影响,集中分布在____部地区。
(3)乌拉尔山脉以西有欧洲第一长河一____河,内河航运发达;乌拉尔山脉以东的河流结冰期长,____(填“有利于”或“不利于”)航运。
(4)俄罗斯是中国的贸易伙伴,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石油和天然气的最佳运输方式是____运输。
28. “两岸一家亲,闽台亲上亲”,台湾和福建的两所中学开展“云交流”学习活动。根据台湾同学制作的互动卡,完成下列问题。
(1)台湾岛东临____洋,地处____带和亚热带。
(2)台湾岛气候湿热,地形以____、平原为主。
(3)卡片中A处____岛。
(4)台湾岛美丽富饶,物产丰富,因盛产____被称为“东方甜岛”。
(5)地理要素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请从台湾岛的地形、气候、河流、植被中任选两个要素,说明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____。
29. 张骞凿空西域首次让河西走廊进入中原的视野,今天的河西走廊位于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枢纽位置。读“河西走廊简图”,完成下列问题。
(1)河西走廊夹在祁连山脉和____(填地形区)之间,长约900千米,为西北—东南走向的狭长平地,曾是中原沟通西域的____。
(2)河西走廊气候干旱,发源于祁连山脉石羊河、黑河、疏勒河等____(填“内流河”或“外流河”)孕育出片片____,发展了灌溉农业。
(3)近年来由于过度放牧、垦荒等导致河西走廊产生了严重的土地荒漠化问题,以下治理措施正确的是
____(双选)。
A.退耕还林(草) B.打坝淤地 C.修建梯田 D.合理放牧
(4)河西走廊作为中国西北地区的大十字路口,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以下产业发展方向不适宜的是____。
A.利用光照充足的优势开发太阳能资源 B.利用丰富的水资源大力发展灌溉农业
C.利用昼夜温差大的优势发展特色农业 D.挖掘历史遗存及文化资源发展旅游业
30. 适逢建党100周年。重庆“小脚丫爱地理“社团的同学们进行了一次“红船带我游长江”研学活动。请将下列游记片段补充完整,并做进一步的探究。
(1)穿过巫山,眼前的景色令人震撼,“高峡出平湖”原来说的就是这里,三峡河段因流量和落差很大、____资源非常丰富,我国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
(2)在湖口,我们遇到了船夫老杨,他说:“我们这里地形____,土壤肥沃,灌溉便利,历来是我国的‘鱼米之乡’,但由于降水飘忽不定,____灾害也给我们带了诸多的困扰。”
(3)湖口之后的航程,长江变得温柔起来,江阔水深、水流____,船只来来往往,难怪长江被誉为“黄金水道”。
(4)一路走来。重庆、武汉、南京、上海这些城市无不呈现出现代繁荣的景象,长江为这些地区工农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水源和便利的水运条件。这些城市也为区域经济的发展起到了____作用。
(5)追随着革命的足迹我们最后到达了浙江嘉兴,这里“水巷小桥多,人家尽枕河”,我们拍了很多照片……结台所学知识请从地形、气温、降水、河流等要素中任选一个,说明照片中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