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考 > 地理

四川省遂宁市2021年中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试卷简介

这份试卷涵盖了遂宁市2021年初中毕业暨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的历史部分。试卷分为单项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重点考查学生对重要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以及历史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情况。题目涉及多个历史时期,包括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等。通过这些题目,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发展脉络,掌握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

所涉及的知识点

试卷主要考查了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以及一些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理解。其中包括红军长征的意义、中国近代史的转折点(如辛亥革命)、中国现代史的重要政策(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世界历史上的重大变革(如明治维新、罗斯福新政、欧洲一体化)以及全球性问题的应对策略。

遂宁市2021年初中毕业暨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

文科综合历史部分

文科综合共160分,包括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生命·生态·安全四部分,

考试时间共140分钟。历史试卷满分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并检查条形码粘贴是否正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 19世纪中期,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凭借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大门,中国由此步入近代社会。这场战争后,中华民族面临的新课题是

A. 加强军队建设,巩固清朝统治 B. 大力发展教育,更新传统文化

C. 维护国家统一,保护传统经济 D. 捍卫民族独立,发展近代文明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1840年,英国通过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由封建社会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发生了变化,由地主阶级矛盾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鸦片战争也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世界发展的历史趋势是走近代化的发展道路。故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面临的新课题是捍卫民族独立,发展近代文明。故D符合题意;加强军队建设,实现富国强兵只是近代中国器物层面的建设目标。故A不符合题意;大力发展教育,更新传统文化,并未是近代中国面对的主要问题,故B不符合题意;随着西方的入侵,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保护传统经济不利于中国在世界市场的竞争。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

2. “我之廉价工人,彼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亦得而购买,就地制造,就地卖出,运费既省,关税无多,我之便利即彼得便利。”上述现象与《马关条约》哪项内容直接相关

A. 赔偿日本兵费白银二亿两

B.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C.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D. 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我之廉价工人,彼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亦得而购买,就地制造,就地卖出,运费既省,关税无多,我之便利即彼得便利”,这是列强资本输出的表现。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现象与《马关条约》中“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直接相关,故B正确;赔偿日本兵费白银二亿两、开放沙市等地为商埠、割辽东半岛和台湾及澎湖列岛给日本都不是资本输出的要求,故ACD错误。

3. 图示法是研究和学习历史常用的方法之一。根据下图所示关联信息判断,中间空白框内应填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辛亥革命 D. 五四运动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宣告了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总结,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所以中间空框内应填辛亥革命,C正确;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五四运动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ABD。故选C。

4. 口号是一定历史时期特殊环境的产物,它能折射出特定历史时期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情况。以下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提出的口号,最有可能出现在20世纪20年代的是

A.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B.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C. 发展才是硬道理 D.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通过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总方针,决定在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在会上,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D正确;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毛泽东在1946年提出的,排除A;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排除B;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在1992年提出的,排除C。故选D。

5. 下列四幅形势图所示战役,采用“关门打狗”战术,解放了东北全境的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1948年9月--11月,中共中央军委命令林彪、罗荣桓发起辽沈战役,东北人民解放军迅速攻占锦州,截断了东北敌人向关内的退路,被围困在长春的敌人,部分起义,其余投降,接着,解放军攻克沈阳.辽沈战役采用的战术是“关门打狗”,共歼灭国民党军47万余人,解放了东北全境,故A符合题意;选项B的地区是华北而非东北地区,故B不符合题意;选项C是徐州会战,未发生在东北地区,故C不符合题意;选项D是台儿庄会战,以山东枣庄台儿庄为中心的鲁南区域,而非东北地区,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6. 在安徽凤阳小岗村改革的同一年,时任遂宁市蓬溪县群利乡党委书记邓天元在九龙坡村与几名村干部达成一致意见:率先试点田边地角独立耕种,实行“包产到户”。这一做法

A. 改变了土地所有制现状 B. 增强了企业经营活力

C. 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D. 削弱了农业生产能力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率先试点田边地角独立耕种,实行‘包产到户’”是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摸索,这一做法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故C正确;土地所有制没有发生变化,故A错误;这不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故B错误;这提高了农业生产能力,故D错误。

7. 在“图说世界改革史”活动中,张成在某博物馆网站上发现了如下文物图片。这一图片可用于介绍明治维新哪一举措

(明治政府颁发的地契)

A. 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B. 推行地税改革,大力发展近代经济

C. 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 D. 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由图片信息“明治政府颁发的地契”可知,这是明治维新推行地税改革,大力发展近代经济的举措,故B正确;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属于政治措施,故A错误;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属于军事措施,故C错误;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属于社会改革方面的措施,故D错误。

8. “罗斯福无意发动一场革命,也无意为美国创造一种新的体制机构。相反,他是在设法医治一个资本主义社会的暂时疾病,通过护理使它恢复健康。”材料表明罗斯福新政

A. 是资本主义内部的一次自我调节 B. 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模式

C. 放松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D. 从根本上消除了经济危机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罗斯福“是在设法医治一个资本主义社会的暂时疾病,通过护理使它恢复健康”,由此可知,罗斯福新政是资本主义内部的一次自我调节,故A正确;罗斯福放弃了自由放任的经济模式,故B错误;罗斯福新政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故C错误;罗斯福新政没有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故D错误。

9. 斯大林曾经说过:“这次行动按其计划的周密、规模的宏大和行动的技巧来说,在战争史上还从来没有过类似的先例。”它“迫使希特勒德国在两个战场上同时作战”。斯大林所说的“这次行动”是

A 诺曼底登陆战 B. 斯大林格勒战役

C. 莫斯科保卫战 D. 意大利投降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由材料信息“迫使希特勒德国在两个战场上同时作战”可知,斯大林所说的“这次行动”是诺曼底登陆战,故A正确;斯大林格勒战役、莫斯科保卫战、意大利投降都不符合材料信息,故BCD错误。

10. 下面两幅图片反映了1951年和1970年世界工业生产产量比重结构,推动这一时期西欧国家工业生产比重显著增加的重要因素是

A. 杜鲁门主义推行 B. 欧洲一体化发展

C. 美国军事订货刺激 D. 欧盟的建立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由图片信息可知,1951年和1970年世界工业生产产量比重中,西欧国家工业生产比重显著增加。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和欧洲一体化发展有密切关系,故B正确;杜鲁门主义是冷战开始的标志,故A错误;日本崛起和美国军事订货刺激有关,故C错误;1993年欧盟建立,故D错误。

11. 历史事实指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历史观点是分析历史事实的看法和态度。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A. 18世纪末19世纪初,玻利瓦尔率领人民由北向南打击西班牙殖民者

B. 1920年,甘地号召印度人民开展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C. 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非洲人民反殖民主义斗争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D. 1999年底,巴拿马收回了巴拿马运河区的全部主权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信息“历史事实指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历史观点是分析历史事实的看法和态度”并结合所学可知,C是对纳米比亚独立的评价与看法,属于历史观点,故C正确;ABD都是对历史的真实情况的叙述,属于历史事实,故ABD错误。综上故选C。

12. 习近平指出: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唯有团结协作才能应对各种全球性风险挑战,只要国际社会携手努力就一定能够共克时艰,早日战胜疫情,共同护佑世界各国人民的康宁。下列还需国际社会携手努力,共同应对的问题和挑战有

①全球气候变暖 ②人口过快增长 ③淡水资源丰富 ④土地荒漠化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全球气候变暖、人口过快增长、土地荒漠化等都需要国际社会携手努力,共同应对,故①②④正确;全球淡水资源并不丰富,故③错误。所以本题答案为C,ABD错误。

二、非选择题(第13题13分,第14题13分,共26分)

13.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诞生一百周年,习主席指出“我们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以下资料呈现了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一些经历,请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苦难中铸就辉煌】

材料一:在漫漫征途中,红军将士同敌人进行了600余次战役战斗,跨越近百条江河,攀越40余座高山险峰,其中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就有20余座,穿越了被称为“死亡陷阱”的茫茫草地,用顽强意志征服了人类生存极限。红军将士上演了世界军事史上威武雄壮的战争活剧,创造了气吞山河的人间奇迹。

——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概括红军将士在“漫漫征途”中克服了哪些艰难险阻?(摘抄材料原文不得分)联系所学知识分析,此次征途的胜利对中国革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探索中收获成功】

材料二:邓小平同志这样说过,如果没有毛泽东同志,我们中国人民至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我们今天同样应当说,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中国人民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新生活,中国就不可能有今天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明前景。

——江泽民《在邓小平同志追悼大会上的悼词》

(2)根据材料二联系所学知识回答,围绕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问题,在毛泽东和邓小平领导下分别成功探索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什么道路?

【失误后拨乱反正】

材料三:

(3)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道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请联系相关知识指出图中A处挫折所指代的事件?并回答在B处转折性历史事件中,我们党做出的历史性决策是什么?

【奋斗后赢得未来】

材料四:2021年5月28日至30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都高度重视科技事业,科技事业在党和人民事业中始终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发挥了十分重要的战略作用。

(4)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学家胸怀祖国、坚韧不拔、勇攀高峰、追求卓越,在诸多领域都取得了巨大成就,赢得了人民的普遍赞誉。请你写出人们对图1、图2科学家的赞誉称号?并回答图3中科学家领导的科研团队取得了怎样的科学成就?

材料五: 2021年3月18日至19日,中美高层战略对话在美国举行,对于美方的“待客之道”,在首次会议的开场白中,杨洁篪严正回应,“美国没有资格居高临下同中国说话,中国人不吃这一套。”右图是这次战略对话后很多中国人争相转载朋友圈的一张对比图,体现了国人浓浓的民族自豪感!

(5)从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到如今外交上的“霸气回应”,你认为中国外交底气显著增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的认识?

【答案】(1)艰难险阻:敌人的围追堵截;自然环境恶劣。

(答到“渡江河,爬雪山,过草地”等其它具体因素,也可酌情给分)

影响: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2)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3)A处挫折:“大跃进”或人民公社化运动(任答其中一个事件均可);B处决策: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答出“实行改革开放”即可得分)。

(4)图1:“两弹元勋”;图2:“杂交水稻之父”;图3: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答出发现青蒿素即可得分)。

(5)根本原因: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认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路是艰难曲折的;中国共产党是在不断探索奋斗中发展壮大的;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解析】

【分析】

【详解】(1)“艰难险阻”,根据材料一信息“在漫漫征途中,红军将士同敌人进行了600余次战役战斗,跨越近百条江河,攀越40余座高山险峰”概括得出:敌人围追堵截、自然环境恶劣。“影响”,依据所学知识从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等角度分析。

(2)“道路”,根据材料二信息“如果没有毛泽东同志,我们中国人民至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中国人民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新生活,中国就不可能有今天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明前景”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毛泽东走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邓小平走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3)“事件”,依据材料信息“1958年”并联系相关知识得出:“大跃进”或人民公社化运动。“决策”,依据材料信息“1978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

(4)“赞誉称号”,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图1是邓稼先,被称为“两弹元勋”;图2是袁隆平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科学成就”,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图3是屠呦呦,科学成就是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

(5)“根本原因”,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外交底气显著增强的根本原因是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认识”,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路是艰难曲折的;中国共产党是在不断探索奋斗中发展壮大的;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角度分析。

14. 变化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常态,存在着一个从不断的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人类文明就是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得到丰富和发展的。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直到公元1500年以前,大西洋一直是一道栅栏,一个终点。到1500年左右,它一变而成为一座桥梁,一个起程点了。

——(美)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引起材料一中重大变化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并分析该事件对世界产生的积极影响有哪些?

材料二:文艺复兴运动前,欧洲绘画雕塑中的圣母神态安详、神圣,少有人间之情。而文艺复兴时期米开朗琪罗的作品《哀悼基督》中,圣母是一个容貌端庄、美丽的母亲,她的表情和美是生动的……

(2)文艺复兴时期米开朗琪罗作品中圣母形象的变化反映了当时的什么社会思潮?

材料三: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也是它在现代民主政治创制试验方面的最大成就,就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体……美国革命的首创性在于……孟德斯鸠“以权力制约权力”的学说在政府体制的设计方面得到较好的贯彻。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3)根据材料联系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全新的政体”是什么?并回答“孟德斯鸠学说”在美国得到贯彻的法律文献?

材料四:观察下图,16—20世纪地球“变”得越来越“小”,与此同时,世界也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世界历史的内容越来越丰富,世界似乎“变”得越来越“大”。

(4)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概括引起材料中“16—20世纪‘地球由大变小’”的直接因素?

材料五:

(5)战争是推动国际格局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上图反应了两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格局变化及相关的影响因素。请根据提示信息,填出①②处对应的内容。

材料六:2019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四中全会中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

(6)面对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应如何把握机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答案】(1)事件:新航路的开辟;

积极影响: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的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答出其中任意两点给全分)。

(2)人文主义。

(3)君主立宪制;1787年宪法或美国1787年宪法。

(4)两次工业革命推动或交通运输领域的革命(两次科技革命推动或交通运输工具的革新)。

(5)①协约国;②两极格局。

(6)加强国际合作交流,努力发展经济;推动科技创新,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进一步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积极参与国际事务,致力于构建公平、公正的国际秩序;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理念,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答出以上任意两点或符合题意即可)

【解析】

【分析】

【详解】(1)“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信息“到1500年左右,它一变而成为一座桥梁,一个起程点了”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新航路的开辟。“积极影响”,结合所学知识从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的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等角度说明。

(2)“社会思潮”,由材料信息“圣母是一个容貌端庄、美丽母亲,她的表情和美是生动的”可知:人文主义。

(3)“全新的政体”,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君主立宪制。“法律文献”,依据材料信息“孟德斯鸠‘以权力制约权力’的学说在政府体制的设计方面得到较好的贯彻”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美国1787年宪法。

(4)“直接因素”,由材料信息“马车”“蒸汽火车”“蒸汽轮船”“飞机”等可知:交通工具的革新。

(5)“内容”,根据图示信息可知,①与同盟国相对,依据所学知识得出:协约国。北约和华约相对,由此得出②处是两极格局。

(6)“如何把握”,依据所学知识从加强国际合作交流,努力发展经济;推动科技创新,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积极参与国际事务,致力于构建公平、公正的国际秩序;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理念,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角度分析。

无限免费下载试卷
Word文档没有任何密码等限制使用的方式,方便收藏和打印
已有人下载。
×
扫码关注公众号
二维码
扫描公众号,私信暗号:61874 获取网盘提取码
前往网盘下载
点击下载文档
还需要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