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启用前
随州市2022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
文科综合试题
(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10分,其中道德与法治40分,历史40分,地理3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题卷指定位置,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下面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第1—7题为地理,第8—17题为历史,第18—27题为道德与法治。每题2分,共计54分。)
1.湖北省教育厅根据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研究决定从2014年起开展中高职人才培养一体化改革试点工作,下列关于就读中职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上岗高工资 ②读书有资助 ③不能参加高考 ④就业好前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为了更好地学习地球运动,随州某校学生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来演示地球运动。读图完成第2小题。
2.下列关于手持地球仪围绕光源演示地球
运动,说法正确的是
①以光源为中心沿顺时针方向移动地球仪
②让球心与光源始终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
③同时要保持地球仪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
④旋转一周,光线的直射范围是30°N—30°S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丹霞梧桐主要分布在南岭地区,属于落叶
小乔木,是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科考
小组对南岭某区域的丹霞梧桐展开调查,右图
是该区域丹霞梧桐分布的等高线地形图。据此
完成第3小题。
3.该区域丹霞梧桐主要分布在
A.山谷 B.鞍部
C.山脊 D.山峰
梯田耕作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是人类为了满足生存需要、适应山地环境而创造的一种农业生产类型,是中华农耕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图示意梯田景观。据此完成4—5题。
4.早期,山区中的人们将未利用的坡地开垦为梯田的主要目的是
A.增加耕地面积 B.缓解水土流失 C.改变土壤肥力 D.提高土壤水分
5.下列省级行政区中,梯田分布面积最大的是
A.宁夏回族自治区 B.吉林省 C.上海市 D.云南省
2021年5月首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上亮相的吉祥物“元宵”(下图1)的原型是来自海南特有物种—海南长臂猿。该物种主要分布在海南霸王岭自然保护区,海南长臂猿旱季多在海拔1000米以上,雨季常到低海拔地区的树冠层活动。下图2是霸王岭的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据此完成6—7题。
6.霸王岭自然保护区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7.为了调查与保护海南长臂猿,下列野外追踪它们活动轨迹的方案最合理的是
A.2月,海拔1000米以下 B.5月,海拔1000米以上
C.8月,海拔1000米以下 D.12月,海拔1000米以下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第28—30题为道德与法治,共20分;第31—33题为历史,共20分;第34—35题为地理,共16分。共计56分。)
3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每空1分,共7分)
材料 被称为“地球之肺”的亚马孙热带雨林60%分布在巴西境内,由于人们的乱砍滥伐,面积不断缩小,以致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下图1是巴西地形图,图2是亚马孙热带雨林景观图。
(1)读图1,从半球、纬度、海陆三方面描述巴西的地理位置。(3分)
半球位置:_________;纬度位置:___________;海陆位置:___________
(2)与我国长江相比,亚马孙河的水位季节变化较_______(大/小),从亚马孙河角度分析其气候原因是_______。(2分)
(3)读图1,亚马孙热带雨林分布区的主要地形类型是__________,热带雨林遭到破坏后给当地动植物带来的影响主要有____________。(2分)
35.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每空1分,共9分)
材料 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我国不断加强对黄河流域的开发与治理,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下图1是黄河流域示意图,图2是甲地太阳能光伏发电景观图。
(1)黄河源头—三江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突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___________。该地区人口、城市集中分布在河谷地区,主要原因是______,气候较温暖。(2分)
(2)图1中甲地修建了太阳能光伏电站,请从气候角度分析该地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原因。(1分)
(3)图1中黄河上游乙农业区是______,它和宁夏平原得益于黄河水的灌溉被誉为“塞外江南”。在乙农业区适合广泛种植的糖料作物是_________,这充分体现了发展农业要遵循_________的原则。(3分)
(4)结合所学知识,完成黄河下游“地上河”形成原因的思维结构图。(2分)
(5)“治黄百难,唯沙为首”,请你写一条治理黄河流域水土流失应采取的措施。(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