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考 > 地理

精品解析:2022年湖北省随州市中考地理真题(解析版)

试卷简介

这份试卷涵盖了初中毕业升学考试中的文科综合科目内容,包括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选择题部分涉及职业教育、地球运动、等高线地形图、梯田耕作以及海南长臂猿的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知识点。非选择题部分则聚焦于亚马孙热带雨林的保护、黄河流域的开发与治理等热点问题。这些题目旨在考察学生对地理、生物及环境保护等学科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所涉及的知识点

该试卷主要考察了地理、生物、环保等多个领域的基础知识及其实际应用,强调学生对自然地理环境的认知、生态保护意识以及综合分析能力。

随州市2022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

文科综合试题

一、选择题

1. 湖北省教育厅根据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研究决定从2014年起开展中高职人才培养一体化改革试点工作,下列关于就读中职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上岗高工资 ②就业好前景 ③读书有资助 ④不能参加高考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省教育厅根据湖北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研究决定从2014年起开展中高职人才培养一体化改革试点工作,就读中职的优势可以更轻松地上大学,读书又有资助,上岗工资高,就业的前景好,故选A。

【点睛】

2. 为了更好地学习地球运动,随州某校学生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来演示地球运动。读图,下列关于手持地球仪围绕光源演示地球运动,说法正确的是( )

①以光源为中心沿顺时针方向移动地球仪②让球心与光源始终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③同时要保持地球仪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④旋转一周,光线的直射范围是30°N—30°S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即以光源为中心沿逆时针方向移动地球仪,①说法错误,A错误;C错误;球心与光源始终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演示地球围绕太阳运动,说法正确,要保持地球仪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演示地球自转,③说法正确,B正确;④旋转一周,光线的直射范围是23.5°N—23.5°S,D错误。故选B。

【点睛】地球自转与地球公转的方向一致,都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是一天,公转一周是一年。地球公转的同时,也不停的自转,且保持空间指向不变。太阳的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3. 丹霞梧桐主要分布在南岭地区,属于落叶小乔木,是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科考小组对南岭某区域的丹霞梧桐展开调查,下图是该区域丹霞梧桐分布的等高线地形图。该区域丹霞梧桐主要分布在( )

A. 山谷 B. 鞍部 C. 山脊 D. 山峰

【答案】C

【解析】

【详解】等高线向海拔较低处凸出的为山脊,也叫分水岭;等高线向海拔较高处凸出的为山谷,发育河流;等高线重合的为陡崖,适合攀岩运动;位于两个山顶之间,地势较为低洼,是鞍部。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的为山峰。读图可知,该区域丹霞梧桐主要分布在等高线向海拔较低处凸出的山脊,C正确,ABD错误,故选C。

梯田耕作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是人类为了满足生存需要、适应山地环境而创造的一种农业生产类型,是中华农耕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图示意梯田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早期,山区中的人们将未利用的坡地开垦为梯田的主要目的是( )

A. 增加耕地面积 B. 缓解水土流失 C. 改变土壤肥力 D. 提高土壤水分

5. 下列省级行政区中,梯田分布面积最大的是( )

A. 宁夏回族自治区 B. 吉林省 C. 上海市 D. 云南省

【答案】4. A 5. D

【解析】

4题详解】

山区地势起伏较大,耕地面积有限,人地矛盾突出,早期山区居民将未利用的坡地开垦为梯田可以增加耕地面积,缓解人地矛盾,A正确。开垦未利用的坡地易导致水土流失,B错误.。土壤的肥力变化、土壤湿度变化,均是梯田相对于坡地的土壤的变化,不是开垦梯田的主要目的,CD错误。故选A。

【5题详解】

云南省位于云贵高原,地表崎岖,山地多,平地少,因此梯田占耕地面积比重最大,D正确。宁夏回族自治区的耕地主要分布在宁夏平原,A错误。吉林省平原面积广阔,耕地集中在平原地区,B错误。上海市地形平坦,无需开垦梯田,C错误。故选D。

【点睛】梯田撂荒的原因: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劳动力成本提高城镇化和工业化发展,大量农民外出务工,农业劳动力不足;山体坡度大,梯田田块小,不利于机械化耕作;生产效率低耕种梯田收益下降;市场粮食价格便宜,常比梯田种粮成本低,且购买便利。

2021年5月首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上亮相的吉祥物“元宵”(下图1)的原型是来自海南特有物种—海南长臂猿。该物种主要分布在海南霸王岭自然保护区,海南长臂猿旱季多在海拔1000米以上,雨季常到低海拔地区的树冠层活动。下图是霸王岭的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霸王岭自然保护区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 )

A. 北方地区 B. 南方地区 C. 西北地区 D. 青藏地区

7. 为了调查与保护海南长臂猿,下列野外追踪它们活动轨迹的方案最合理的是( )

A. 2月,海拔1000米以下 B. 5月,海拔1000米以上

C. 8月,海拔1000米以下 D. 12月,海拔1000米以下

【答案】6. B 7. C

【解析】

【6题详解】

霸王岭自然保护区位于海南,海南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南方地区,B正确,ACD错误,故选B。

【7题详解】

根据材料海南长臂猿旱季多在海拔1000米以上,雨季常到低海拔地区的树冠层活动,海南为热带季风气候,10月-次年3月为旱季,4-11月为雨季;2月、12月降水少,主要分布在海拔1000米以上;8月为雨季,主要分布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区域,故AD错误,C正确。5月为旱季和雨季的交换的季节,其活动轨迹不易追踪,故B错误。故选C。

【点睛】根据区域特征的不同,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可以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二、非选择题

8.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被称为“地球之肺”的亚马孙热带雨林60%分布在巴西境内,由于人们的乱砍滥伐,面积不断缩小,以致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下图左是巴西地形图,图右是亚马孙热带雨林景观图。

(1)读图左,从半球、纬度、海陆三方面描述巴西的地理位置。半球位置____;纬度位置____;海陆位置____

(2)与我国长江相比,亚马孙河的水位季节变化较____(大/小),从亚马孙河角度分析其气候原因是____。

(3)读图左,亚马孙热带雨林分布区的主要地形类型是____,热带雨林遭到破坏后给当地动植物带来的影响主要有____。

【答案】(1) ①. 从东、西半球看,巴西位于西半球;从南、北半球看,巴西主要位于南半球。 ②. 赤道穿过巴西的北部,南回归线穿过巴西的南部,巴西大部分位于赤道和南回归线之间,主要位于热带/低纬度。 ③. 巴西位于南美洲的东部,东临大西洋

(2) ①. 小 ②. 亚马孙河主要流经热带雨林气候区,终年多雨,降水均匀

(3) ①. 平原 ②. 生物多样性减少

【解析】

【分析】本题以巴西地形图和亚马孙热带雨林景观图为材料,涉及巴西的位置、河流、地形和热带雨林破坏带来的影响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读图分析能力。

【小问1详解】

读图可知,巴西的地理位置,半球位置:从东、西半球看,巴西的经度范围大约为35°W~74°W,介于20°W以西、160°E以东,位于西半球;从南、北半球看,赤道穿过巴西的北部,南回归线穿过巴西的南部,巴西地跨南北半球,主要位于南半球。从纬度位置看:巴西纬度范围大约为5°N~34°S,赤道穿过巴西的北部,南回归线穿过巴西的南部,巴西大部分位于赤道和南回归线之间的热带;主要位于0°~ 30°之间的低纬度地区。从海陆位置看:位于南美洲东部,东临大西洋。

【小问2详解】

与我国长江相比,亚马孙河的水位季节变化较小;亚马孙河主要流经热带雨林气候区,全年高温多雨,降水季节分布均匀,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不明显;我国的长江主要流经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多雨,冬季少雨,降水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明显。

【小问3详解】

由图可知,亚马孙热带雨林位于亚马孙河流域的平原地区(亚马孙平原)。亚马孙平原的热带雨林,森林茂密,动植物种内繁多,有“世界动植物王国”之称;热带雨林遭到破坏后会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

9.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我国不断加强对黄河流域的开发与治理,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下图左是黄河流域示意图,图右是甲地太阳能光伏发电景观图。

(1)黄河源头—三江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突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____。该地区人口、城市集中分布在河谷地区,主要原因是____,气候较温暖。

(2)图左中甲地修建了太阳能光伏电站,请从气候角度分析该地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3)图左中黄河上游乙农业区是____,它和宁夏平原得益于黄河水的灌溉被誉为“塞外江南”。在乙农业区适合广泛种植的糖料作物是____,这充分体现了发展农业要遵循____的原则。

(4)结合所学知识,完成黄河下游“地上河”形成原因的思维结构图。

①____②____

(5)“治黄百难,唯沙为首”,请你写一条治理黄河流域水土流失应采取措施。

【答案】(1) ①. 高寒 ②. 海拔较低##地势较低

(2)该地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晴天多,光照强

(3) ①. 河套平原 ②. 甜菜 ③. 因地制宜

(4) ①. 降水集中##多暴雨 ②. 泥沙沉积

(5)陡坡植树种草##已开垦的缓坡修建梯田##打坝淤地,修挡土坝##退耕还林还草,合理放牧##保护植被

【解析】

【分析】本题以黄河流域示意图和甲地太阳能光伏发电景观图为材料,涉及黄河的概况、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黄河的治理措施等知识点,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小问1详解】

黄河发源于青藏地区的三江源,这里海拔高,主要的自然环境特点是高寒。青藏地区主要的人口、城市分布在河谷地区,因为这里相对海拔较低,气温较高,青藏地区种植业以河谷农业为主。

小问2详解】

甲位于西北地区,是典型的的温带大陆性气候。这里深居内陆,降水少,气候干旱,晴天多,日照充足,因此太阳能资源丰富。

小问3详解】

由图可知,乙是黄河形成的冲积平原河套平原,它和宁夏平原得益于黄河水的灌溉被誉为“塞外江南”。西北地区的糖料作物主要是甜菜,南方地区的糖料作物是甘蔗,体现了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原则。

【小问4详解】

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这里土质疏松、植被稀少,且夏季多暴雨,降水强度大,因此水土流失现象严重,使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下游进入华北平原,地形平坦,流速减慢,河水中的泥沙沉积,不断抬高河床,在下游形成“地上河”。

【小问5详解】

治理黄河流域水土流失现象的措施有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生物措施是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保护植被以保持水土,工程措施是缓坡地改成水平梯田,在沟底打坝淤地防止水土流失等。

无限免费下载试卷
Word文档没有任何密码等限制使用的方式,方便收藏和打印
已有人下载。
×
扫码关注公众号
二维码
扫描公众号,私信暗号:62498 获取网盘提取码
前往网盘下载
点击下载文档
还需要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