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考 > 化学

2010年中考化学易错题及答案

试卷简介

这份试卷包含了多项选择题、定量描述题、填空题和简答题,涉及初中化学的多个知识点。题目涵盖了物质的化学性质、物质分类、化学反应原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物质的检验、溶液的配制与计算等多个方面。试卷难度适中,旨在考查学生对基本化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所涉及的知识点

主要知识点包括化学性质的识别、物质分类、微粒知识的应用、同素异形体的区分、化合价的计算、化学反应类型、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溶液的质量分数、中和反应原理、化学反应的实验设计与分析、物质的提纯与分离、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以及实验废液的处理等。

2010年中考化学易错题冲刺过关卷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Cl-35.5

一、单项选择简易题(共20分)

1.以下性质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

A、氢氧化钠的潮解性 B、浓盐酸的挥发性 C、碳铵的不稳定性D、木炭的吸附性

2.物质可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下列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 )

A、蒸馏水 B、液态氮 C、矿泉水 D、大理石

3、用微粒的知识解释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

A.闻香识茶——微粒不断运动 B.煤磨成粉——微粒体积变小

C.热胀冷缩——微粒间隙不变 D.水结成冰——微粒静止不动

4.同素异形现象是物质表现的形式之一,其中属于同素异形体的物质是 ( )

A、冰和水 B、金刚石和石墨 C、氧气和液氧 D、镁粉和镁条

5.饮用含适量硒(Se)的矿泉水有益于人体健康。有一种硒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SeO3,其中Se的化合价是( )

A.+6 B.+.+2 D.-6

6.下列物质名称、俗名、化学式、物质类别完全对应的是( )

A.硫酸铜、胆矾、CuSO4·5H2O、混合物 B.碳酸钠、纯碱、NaCO3、盐

C.氢氧化钙、生石灰、Ca(OH)2 、碱 D.氢氧化钠、苛性钠、NaOH、碱

7.下列物质中,属于最简单的有机物的是( )

A、碳 B、碳酸 C、甲烷 D、水

8.现有一杯的某溶质的溶液,欲改变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可行的方法是( )

A.加入一定量的溶质 B.增大压强 C.升温到 D.加入一定量的水

9.右下图是某个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从图中获得的有关信息不正确的是( )

A.分子由原子构成 反应前 反应后

B.原子间也存在一定的间隙

C.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为原子

D.该化学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 表示一种原子, 表示另一种原子)

10.水分子通电分解的示意图如下(○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水分解后生成氢气和氧气 B.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不变

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D.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2:1

11. 符合科学常识的做法是( )

A.将白磷保存在冷水中,可降低其着火点 B.用肥皂水检验室内燃气管道的泄漏点

C.室内燃气管道泄漏,立即打开电扇通风 D.用食醋涂抹蚊子叮咬处,以减轻痛痒

12.如图是碳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判断X是( )

A.O2 B.CH.H2CO3 D.CO

13.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有关物质的用途正确的是( )

A.烧碱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B.食盐水用于清洗伤口

C. 明矾用作水的消毒剂 D.氦气用作火箭燃料

14.从物质的组成的角度解释酸具有酸的通性的原因是( )

A、酸都能与活泼金属反应产生氢气 B、酸都含有酸根

C、酸中都含有氢元素 D、酸分子都含有氢原子

15.类推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现有以下类推结果,其中正确的是( )

A.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酸能使石蕊溶液变红,则能使石蕊溶液变红的物质一定是酸

C.碱的溶液pH>7,则pH>7的溶液一定是碱的溶液

D.点燃H2、O2的混合气体可能发生爆炸,则点燃CO、O2的混合气体也可能爆炸

16. X、Y、Z、W是四种不同的金属,为比较金属

活动性的强弱,某同学利用这四种金属单质、盐酸、

Z的硝酸盐、W的硝酸盐,进行有关实验,结果如

右表(能发生置换反应的记为“√”,不能反应的

记为“一”,无标记的表示未做该实验)。这四种

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

A. Y>W>Z>X B.X>Y>W>Z C.W>X>Y>Z D. X>W>Y>Z

17.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是杂质),所用试剂及方法均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点燃 B.氧化铜(木炭粉):在氧气流中灼烧

C.烧碱(纯碱):加适量稀盐酸、蒸发 D.蒸馏水(食盐):加适量硝酸银溶液、过滤

18. 下列化学方程式符合题意且书写正确的是( )

A.酸雨呈酸性的原因:CO2+H2O→ H2CO3

B.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Al(OH)3+3HCl→AlCl3+3H2O

C.除去NaOH溶液中的少量Na2CO3:Na2CO3+2HCl→2NaCl+H2O+CO2↑

D.证明铁是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氢之前的金属:2Fe+6HCl→2FeCl3+3H2↑

19. 下列实验设计能实现其对应的实验目的是( )

20.化学物质及概念之间常具有包含、并列、交叉等关系。下表中X、Y符合下图所示关系的是( )

二、单项选择定量描述题(共8分)

1. 时,某物质溶解于水的实验数据如下表。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②中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

B.时饱和溶液溶有该物质

C.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水

D.①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

2. 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M、N、Q、P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 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则关于此反应认识错误的是( )

A. 该反应的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 B. 反应后物质M的质量为

C. 反应中N、P的质量比为5:4 D. 物质Q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3. 扑尔敏(化学式为C20H23ClN2O4)是最常见的抗过敏药,关于扑尔敏的说法正确的 是( )

A.该物质的式量为390 B.1mol该分子中约含有3.01×1025个原子

C.1mol该分子中含有1mol N2分子 D.该物质所含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4. 向一定量的盐酸和氯化钙溶液的混合物中不断滴入碳酸钠溶液。下图分别表示滴入碳酸钠溶液的质量与生成气体或沉淀的质量变化关系,其中正确的是 ( )

5. 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滴有酚酞试液)发生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如下右图。下列有关该实验事实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实验是将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

B.B点表示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

C.B点和C点时,溶液均呈现无色

D.滴加硝酸银溶液,可证明发生了中和反应

6.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有Na2SO4、Na2CO3、BaCl2、KNO3中的一种或几种。取样溶于水,有白色沉淀产生;过滤后向沉淀中滴加稀盐酸,沉淀的量与加入盐酸体积的关系如右图所示。由此推断白色固体中( )

A.可能存在Na2SO4 B.可能存在KNO3

C.肯定不存在BaCl2 D.肯定只存在Na2CO3

7.已知某混合液由HCl、K2CO3、H2SO4、CuCl2、NaCl溶液中的几种混合而成,向该混合液中加Ba(OH)2溶液,产生沉淀量与加的Ba(OH)2溶液体积关系如右图。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混合液中肯定没有K2CO3和H2SO4

B.沉淀完全时,消耗Ba(OH)20.4mol

C.F点溶液中的溶质肯定只有一种

D.F点和P点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相等

8.小张用过量等质量锌粒分别与等体积的浓盐酸和稀盐酸在烧杯中进行反应,并绘制了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和反应时间关系的曲线(见右图),下列对曲线差异的解释错误的是( )

A.浓盐酸和稀盐酸与过量等质量的锌粒反应产生等质量的氢气

B.浓盐酸的浓度大于稀盐酸,同一时间内与锌反应产生氢气较多

C.浓盐酸的挥发性比稀盐酸强,氯化氢气体逸出使质量减少较多

D.浓盐酸密度大于稀盐酸,等体积的浓盐酸起始质量比稀盐酸大

三、易错填空题(共30分)

1.以下是探究水的组成的实验。右图是电解水实验的示意图: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A端接电池 极(填“正”或“负”);

(3)电解水的过程中,发生改变的微粒是(写名称) ;

(4)该实验可证明水的元素组成,水是由(写名称) 组成的;

(5)水中元素存在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游离态”或“化合态”);

(6)检验B试管中气体的操作方法和现象是 ;

(7)若电解水消耗水3.6g,则A试管中生成气体的分子个数约为 ;

(8)为了进一步测定水中的元素组成的质量比,某科技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下列实验(装置如图),通过称量反应前后装置A、B的质量,结果测得 m(H)︰m(O)>1︰8,比理论值偏高,其原因可能是 。(填编号)

A.通入的氢气经过净化干燥 B.装置A内管口有水凝结

C.氧化铜没有完全还原 D.装置B同时吸收了空气中的水蒸气和CO2

2.检验稀硫酸中混有稀盐酸,应选用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 ,你的选用理由是 ,先后发生的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写化学方程式)。

3.以下是Na2CO3、NaHCO3的溶解度表及溶解度曲线。

(1)Na2CO3溶解度曲线为 (填a或b)。

(2)要除去NaHCO3固体中的少量Na2CO3,应采用的物理方法是 (填写编号)。

Ⅰ. 冷却结晶 Ⅱ. 蒸发结晶 Ⅲ. 溶解过滤

(3)已知Na2CO3转化为NaHCO3的反应为Na2CO3+CO2+H2O→2NaHCO3,根据以上信息,要除去NaHCO3饱和溶液中的少量Na2CO3,应采用的化学方法是 。

(4)40℃时的100.0g Na2CO3的饱和溶液中含有 g溶质,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配制该溶液需要 g石碱和 mL水。(计算结果精确到0.1)

四、易错简答题(共42分)

1.下图是一些气体的发生和收集装置,请按要求回答:

(1)若实验室以KClO3为原料制取O2,最适宜选择__________(填写仪器编号)进行组装。

(2)为了更好地制取CO2气体,有同学将B装置改进为F装置。改进后该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装置还可以制取的气体是 。

2.通过海水晾晒可得粗盐和母液,粗盐除NaCl外,还含有CaCl2、Na2SO4以及泥沙等杂质。海水可同时生产氯化钠和金属镁或镁的化合物等产品,其流程如下图所示:

(1)制得粗盐和精盐的操作都包括蒸发步骤,有关其中“蒸发”步骤的叙述错误的是________。

a. 蒸发的目的是得到热饱和溶液 b. 蒸发的目的是析出晶体

c. 应用余热蒸干溶液 d. 应蒸发至有较多晶体析出时为止

(2)由MgCl2溶液得到MgCl2·6H2O也需要蒸发,根据溶解度曲线,蒸发的目的是_________。(填写“得到热饱和溶液”或“析出晶体”)

(3)在第①步粗盐溶解操作中要用玻璃棒搅拌,其作用是 ;第②步加试剂的目的是除去粗盐中的 (填化学式),第④步加入盐酸的目的是 。

(4)该流程的副产品中,除钙元素能被海洋生物利用外,还需综合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__。

(5)MgCl2可电解制Mg,MgO则是重要的耐火材料。在时,MgCl2·6H2O会分解生成MgO、MgCl2、HCl和水,其中MgO、MgCl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不补充其它原料,还可制得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的盐酸。(计算结果精确到0.1)

(6)电解食盐水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主要为氢氧化钠和氯化钠(其它溶质可忽略不计),已测得该溶液的密度为/mL,为进一步测定其中氢氧化钠的含量,取该溶液样品25 mL与10%的稀硫酸反应,当加入稀硫酸时恰好完全中和。请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

①25 mL该溶液样品中含氢氧化钠多少克?

②该溶液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3.某无色气体,可能含有H2、CO、CO2中的一种或多种。现将该气体依次经过下列装置处理后(假设每步作用均完全)。有关的实验事实是:①A装置质量增重;②B装置中的固体由黑变红;③C装置中无水硫酸铜变蓝;④D装置中石灰水变浑浊。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气体中一定含有 ,可能含有 。

(2)若要确认可能含有的气体是否存在,请提出实验改进方案 。

4.同学们在学习碱的化学性质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乙实验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2)甲实验中滴加酚酞的作用是 。

(3)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甲、乙、丙三个实验的废液倒入同一个干净的废液缸中,最终看到废液浑浊并呈红色,产生疑问。

【提出问题】 废液中含有哪些物质?

【交流讨论】①一定含有的物质:碳酸钙、指示剂、水和 (写物质名称) 。

②还含有能使废液呈碱性的物质。能使废液呈碱性的物质是什么?同学们有如下猜想。

猜想一:只有碳酸钠;猜想二:只有氢氧化钙;猜想三: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你认为还可能是 。(写一种猜想)

【实验设计】同学们想用实验来验证上述猜想,设计如下实验。请你将实验设计补充完整。

【反思拓展】 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

参考答案:

一、1.C 2.B 3.A 4.B 5.A 6.D 7.C 8.D 9.D 10.B 11.B 12.D 13.B 14.C 15.D 16.D 17.B 18.B 19.B 20.B

二、1.C 2.A 3.B 4.B 5.D 6.B 7.C 8.A

三、1.(1)2H2O 2H2↑+ O2 ↑

(2)负

(3)水分子

(4)氢元素和氧元素

(5)化合态

(6)取出试管,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

(7)1.204×1023

(8)B、D

2. Ba(NO3)2溶液、AgNO3溶液和稀硝酸 排除硫酸对检验盐酸的干扰 Ba(NO3)2+ H2SO4 →BaSO4↓+ 2HNO3 AgNO3 + HCl→AgCl↓ + HNO3

3.(1)a(2)Ⅱ(3)通入过量的CO2(4)32.9 32.9 88.7 11.3

四、1.(1)A、D

(2)可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2.(1)ac

(2)得到热饱和溶液

(3)搅拌,加速溶解 Na2SO4 除却过量的Na2CO3

(4)Cl2、BaSO4、BaCO3

(5)4MgCl2·6H2O3MgO+MgCl2+6HCl+21H2O 36.7

(6)n(H2SO4)=49×10%/98=0.05(mol)

2NaOH+H2SO4Na2SO4+2H2O

2 1

x 0.05

x=0.1(mol)

0.1×40=4(g)

3.(1)CO2和CO H2

(2)在装置A、B之间增加一个干燥装置

4.(1)气球胀大

(2)指示氢氧化钠与盐酸是否完全反应

(3)【交流讨论】① NaCl ②氢氧化钠(合理答案均可) 【实验设计】CaCl2(或BaCl2) ①三 ②有白色沉淀,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③ 没有白色沉淀,溶液呈红色 二 (合理答案均可) 【反思拓展】 反应物是否有剩余 (合理答案均可)

无限免费下载试卷
Word文档没有任何密码等限制使用的方式,方便收藏和打印
已有人下载。
×
扫码关注公众号
二维码
扫描公众号,私信暗号:53302 获取网盘提取码
前往网盘下载
点击下载文档
还需要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