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考 > 化学

2010年威海市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

试卷简介

这份试卷包含两大部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选择题涵盖了物质、化学史、物质状态转变、材料科学、新能源、物质鉴别和溶液性质等基础知识;非选择题则涉及物质多样性、碳循环、金属特性、燃烧利弊以及实验设计等内容。整份试卷旨在评估学生对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以及实验设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所涉及的知识点

化学试卷主要考察学生对物质多样性、化学史、物质状态转变、材料科学、新能源、物质鉴别、溶液性质、碳循环、金属特性和燃烧反应等方面的基本理解和应用能力。

绝密★启用前 试卷类型:A

威海市二○一○年年初中升学考试

化 学

亲爱的同学:

你好!答题前,请仔细阅读以下说明:

1.本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1~2页,包括7小题,共21分;第Ⅱ卷3~8页,包括6小题,共59分。全卷共80分,考试时间70分钟。

2.答第Ⅰ卷前,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上。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ABCD)涂黑,如需改动,必须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

3.答第Ⅱ卷时,用蓝、黑色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4.考试结束,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相对原子质量:H一1 C—l2  O—l6 C1—35.5  Ca—40 Fe—56

第Ⅰ卷(选择题共21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在自然科学领域,下列关于物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物质是所有客观存在的物体和各种场的总称

B.物质都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

C.物质都是看的见、摸的着的

D.物质是可被认知的

2.下列关于化学史方面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最早发现电子的是英国科学家汤姆森

B.最早用湿法炼铜的国家是印度

C.最早通过实验得出空气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是法国化学家拉瓦锡

D.最早发现元素之间存在联系并排列出现代元素周期表的,是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

3.一密闭容器内某物质的粒子能够自由运动、充满空间、互相不接触(因运动发生碰撞除外),当改变外界条件,该物质的状态转变为粒子间能够相互接触,且能够自由运动,化学上把这个过程叫做

A.凝结 B.结晶 C.蒸发 D.升华

4.材料是时代进步的重要标志。下列有关材料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塑料属于有机合成高分子材料

B.玻璃属于硅酸盐材料

C.开发使用可降解塑料能有效解决“白色污染”问题

D.玻璃钢属于金属材料

5.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开发使用新能源,是解决城市大气污染问题的根本途径。下列与新能源有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研制、使用氢燃料电池汽车,能真正实现“零排放”,是解决汽车尾气污染的有效措施

B.晶体硅不仅是电子和信息工业的基础材料,也是研制太阳能电池的基础材料

C.核能不属于清洁能源

D.风能、水能、地热能均属于清洁能源

6.下列鉴别物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A.用闻气味方法鉴别:NH3和O2

B.用酚酞试液鉴别:稀盐酸和氯化钠溶液

C.用沉淀法鉴别:Na2SO4溶液和NaNO3溶液

D.用燃烧法鉴别:H2和CO

7.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溶液中各部分性质相同,是一种高级混合物

B.氢氧化钠溶液能导电,是因为溶液中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

C.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通过蒸发溶剂或加溶质的方法都可以达到饱和状态

D.20℃,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则20℃时100g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含有氯化钠36g

绝密★启用前

威海市二○一○年六年初中升学考试

化  学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9分)

二、填空与简答(本题包括4小题,共37分)

8.(13分)化学物质的多样性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都是由化学元素组成的。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自然界中存在的和实验室合成的物质超过三千万种,并且化学家还在以每年近百万种的速度继续发现更多的新物质。请你运用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在下表空白处填上适当的内容:

由于物质的多样性,化学上通常用分类的方法认识物质。请你根据物质的组成,把(1)中8种物质分类,要求用框图的形式表示,层次分明。

(3)你认为造成物质多样性的原因有哪些?请选择(1)中物质说明(答三种即可):

原因①                 ,举例:                ;

原因②                ,举例:                ;

原因③                ,举例:                。

9.(12分)地球“发烧”了

材料l.空气的成分

空气是多种气体的混合物。空气的成分可分为恒定成分和易变成分两类。恒定成分是指在空气中含量大,在任何地方含量几乎不变,包括78.06%氮气、20.94%氧气、0.94%氩等稀有气体,合计约占99.94%。易变成分是指在空气中含量很少,但因季节、地域等自然因素和人类的活动而引起相对含量的较大变化,甚至某些成分急剧增加或减少。下表中列出了大气中几种易变成分:

材料2.自然界中碳循环

自然界中碳循环

试回答下列问题:

(1)从地球上动植物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角度看,为什么空气如此重要?

(答出3条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气中多余的二氧化碳从何而来?

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正遭受空前严重的破坏。二氧化碳作为一种主要的温室性气体,含量增加导致气候变暖、地球“发烧”、灾害频发,成为当前威胁人类生存发展最严重的问题。分析材料2,你认为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的直接原因是(写出两条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②中,以石灰石为例,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⑧中,消耗二氧化碳的过程叫做___________________。在⑨中,消耗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④中,以天然气为例,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何除去大气中多余的二氧化碳?

据统计,大气中每年新增CO2约为l85~242亿吨,而其综合利用还不足l亿吨/年,仅靠碳的自然循环来平衡大气中二氧化碳已不可能。为了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化学家们正想尽办法用化学反应的手段使二氧化碳“变废为宝”。

①火电厂用碱液吸收产生的二氧化碳,获得化工产品碳酸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日本科学家研制成功一种新型催化剂,在常压、300℃条件下,CO2和H 2反应生成甲烷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用三甲基膦做催化剂,在高压、极低温度条件下,CO2和H 2可以高效合成甲酸(HCOOH),并实现了工业化生产。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7分)应用广泛的金属

没有金属,生活是难以想象的。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只要观察一下你的周围,你就能理解金属是多么有用。在一百余种元素中,金属元素的种类比非金属元素的种类________。由于金属具有特殊的组成和结构,决定了金属具有优良的物理性能。你认为金属比较重要的两种物理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代社会以各种金属为支撑,其中用量最大、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是_________。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金属是__________。

(2)尽管金属有非常优良的物理性质,但应用金属经常遇到的问题是大多数金属化学性质活泼,易与其它物质发生反应。例如,大多数金属暴露在空气中易被腐蚀,这是因为金属易与氧气发生反应,该反应的实质是_________反应。从金属的原子结构看,你认为金属易与其它物质发生反应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开始炼铁、应用金属铁。请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化学反应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5分)燃烧的“利”与“弊”

火就是化学上所说的燃烧。根据你对燃烧反应的理解,若以“燃烧的利与弊”做为论题,你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你列举有力的证据论证你的观点。

要求:①论据简洁、论证充分。②同一论据只需举出一个事例说明即可。③字数在150字以内。

(25×6=150)

三、实验与探究(本题包括l小题,共l4分)

12.(14分)有三种失去标签的溶质质量分数分别为15%、l0%和5%的盐酸溶液。限定你选择下列仪器和药品,设计两种不局的实验方案,辨别出最浓的和最稀的盐酸溶液。

实验仪器:精密温度计、剪刀、镊子、量筒、秒表、烧杯、大试管、胶头滴管。

药 品:镁条

提 示:①镁条和盐酸反应速度很快,通过观察放出气泡速度很难准确判断盐酸浓度的大小,所以不建议用这种方法辨别之。②当你设计一种方案时,不必用到所有的仪器。③在描述每种实验方案时,要求说明:观察或测定何种变量、需要控制的条件、选用的仪器、实验步骤及结果与推论。

(1)实验知识和技能准备:

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时,正确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向试管中加入块状固体药品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你设计的实验方案依次填写在下表中.

实验方案一:

实验方案二:

(3)为了排除实验过程中偶然因素的干扰,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你认为还应该如何完善你的实验方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计算题(本题共8分)

13.(8分)为了测定某赤铁矿石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取矿石样品40g,加入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共用去盐酸219g,过滤、洗涤、干燥后得滤渣8g(矿石中的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计算:

(1)赤铁矿石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

(2)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威海市二○一○年年初中升学考试

化学试题(A)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注:l.化学方程式不配平、化学式错误不给分。

2.考生给出的答案,只要合理可参照评分标准酌情给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21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C 2.B 3.A 4.D 5.C 6.B 7.D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9分)

二、填空与简答(本题包括4小题,共37分,其中8小题l3分,9小题l2分,l0小题7分,11小题5分)

8.(1)(共6分,每空0.5分)

(2)(共4分,每种物质0.5分,只写物质种类或只写物质名称不给分)

(3)(共3分,每空0.5分)

①物质的状态不同。例如,氧气有三种不同的状态。

②物质元素组成不同。例如,过氧化氢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

③物质结构不同(或构成物质的微粒不同)。例如,氧气由氧分子构成,铜由铜原子构成,氢氧化钙由钙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

或④元素组成相同,但分子中原子个数和分子结构不同(或原子之间的结合方式不同)。例如,氧气和臭氧都是由氧元素组成,但由于分子中氧原子个数和氧原子之间的结合方式不同构成了氧气和臭氧两种不同的物质。

(其它合理答案也给分,如④答同素异形体)

9.(1)(共3分,每条l分。答出下列中的任意三条均可。)

动植物的呼吸离不开氧气;

植物的光合作用离不开二氧化碳;

生命活动离不开水,没有大气中水蒸气参与的水的天然循环,一切生命活动就不可能正常进行;

或:植物生长离不开氮元素,而空气中的氮气是氮元素的最大储备仓库;

或:大气中臭氧层能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免受紫外线的伤害。

(2)(6分,每空l分)

化石燃料的燃烧 森林的砍伐、植被减少。

CaCO3===CaO+CO2↑ 光合作用

CO2+H2O===H2CO3

CH4+2O2===CO2+2H2O

(3)(3分,每空l分)

①2NaOH+CO2===Na2CO3+H2O

②CO2+4H2====CH4+2H2O     ③CO2+4H2======== HCOOH

10.(1)(共4分,每空l分)

多 导电性、导热性(或延性、展性、硬度大等) 铁 铝

(2)(共2分,每空l分)

氧化(缓慢氧化) 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3)(1分) Fe2O3+3CO====2Fe+3CO2

11.(共5分,若答出观点一或观点二且论证充分的给5分。若答出观点三,虽然论证充分,但最多给3分。若观点正确,但论据不充分或不相符,酌情扣分)

观点一:燃烧的“利”大于“弊”(1分)

论据①:燃烧能为人类活动提供能量(1分)

如燃烧煤、天然气、柴草做饭,火力发电;汽油、柴油燃烧给汽车提供能源。(1分)

论据②:燃烧反应能为大自然和人类提供新物质(1分)

如金属单质在氧气中燃烧获得高纯度的金属氧化物。在化学工业上,人们利用特定的燃烧反应为化学工业提供所需的反应物,如炼铁工业利用炭在空气中不完全燃烧产生一氧化碳,用来冶炼铁。含碳燃料的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为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反应物(答出1点给l分)

观点二:燃烧既有“利”也有“弊”(1分)

论据①:燃烧能为人类活动提供能量(1分)

如燃烧煤、天然气、柴草做饭、火力发电;汽油、柴油燃烧给汽车提供能源。

论据②:燃烧能为人类活动提供新物质(1分)

如金属单质在氧气中燃烧获得高纯度的金属氧化物。

论据③:火灾给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1分)

论据④:燃烧给自然界带来大量有害的物质。(1分)

如含碳、硫、氮、重金属元素的可燃物的燃烧给环境带来大量的有害物质。化石燃料燃烧造成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上升。

观点三:燃烧的“弊”大于“利”(1分)

论据①:火灾给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1分)

论据②:燃烧给自然界带来大量有害的物质。(1分)

如含碳、硫、氮、重金属元素的可燃物的燃烧给环境带来大量的有害物质。化石燃料燃烧造成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上升。

三、实验与探究:本题包括l小题,共l4分,其中(1)小题2分,(2)小题l0分,(3)小题2分。

12.(1)量筒内液体接近刻度线时,改用滴管取液体滴加到刻度:读数时量筒放置平稳,并使视线与液面凹面最低处保持水平。(1分)

把试管横放,然后用镊子取用块状固体放在试管口,再慢慢竖起试管,让固体缓缓滑到试管底部。(1分)

(2)(每种方案满分5分)

方案一:测定反应所需时间

方案二:测定反应后溶液的温度

(3)(2分)重复实验。

四、计算题(本题共8分)

13.解:

(1)氧化铁的质量为40g-8g=32g …………………………(1分)

…………………………(2分)

=80%

(2)设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x

6HCl+Fe2O3=2FeCl3+3H2O …………………………(1分)

219 160

x 32g

…………………………(1分)

x=43.8g ……………(1分)

盐酸的质量分数为: …………………………(2分)

答:赤铁矿石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80%,

盐酸的质量分数为20%。

无限免费下载试卷
Word文档没有任何密码等限制使用的方式,方便收藏和打印
已有人下载。
×
扫码关注公众号
二维码
扫描公众号,私信暗号:53313 获取网盘提取码
前往网盘下载
点击下载文档
还需要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