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考 > 化学

2010年成都市中考化学试卷

试卷简介

这份试卷是成都市2010年高中阶段教育学校统一招生考试的化学试卷,包含18道题目,涵盖了化学用语、分子结构、空气压缩原理、活性炭的作用、材料特性、溶解度曲线、干燥剂的成分、电池反应、酸雨成因、液化石油气燃烧、石笋和钟乳石形成过程中的化学反应、气体密度的实验设计、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等多个方面的内容。试题注重考察学生的化学基础知识、实验设计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所涉及的知识点

这份试卷主要考察了化学基础知识、化学用语、分子结构、空气压缩原理、活性炭吸附、材料特性、溶解度曲线、干燥剂成分分析、电池反应机理、酸雨成因及其防治措施、液化石油气燃烧特性、石笋和钟乳石形成过程中的化学反应、气体密度实验设计以及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改进等知识点。

成都市2010年高中阶段教育学校统一招生考试化学试卷

姓名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世博“零碳馆”是中国第一座零碳排放的公共建筑。“零碳”中的“碳”主要指( )

A.CO B.CO.CH4 D.C

2.下列化学用语及结构表达不正确的是( )

A.Na+ 的结构示意图: B:C60分子的结构:

C.4个氮原子:2N2 D.酒精的化学式:C2H5OH

3.“南澳一号”考古中,潜水员携带压缩空气瓶进行水下探宝。空气可被压缩说明( )

A.分子由原子构成 B加压时发生化学变化,产生更多氧气

C.分子体积很小 D 分子间有间隔

4. 今年4月初,成都发生柏木和轻微水污染事故。环保人员对受污染的原水进行了投入活性炭等处理。活性炭的作用是( )

A 去除异味 B 消毒杀菌

C 沉降杂质 D降低水的硬度

5. 右图是某服装标签,仔细阅读后可知( )

A. 该服装不可水洗

B. 熨烫时温度越低越好

C. 该服装面料为天然纤维

D.市售洗涤剂均可使用

6. 下列几组固体物质,仅从外观不易区别的是( )

A.铁丝和铜丝 B 氯化钠和碳酸钠

C 氯酸钾和高锰酸钾 D 硝酸铵和磷矿粉

7. 超细的铁微粒是一种纳米颗粒型材料,可在低温下将CO2分解为炭。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 该反应有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C.该反应的另一产物可能是O2 D超细铁微粒在反应中可能做催化剂

8. 右图是水的电解实验。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 )

A. 观察水分解的现象 B. 研究水分解产物的性质

C. 探究水分解的条件 D. 验证水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

9. 纯净水不宜长期饮用。因为天然水中含有的硒等元素很难从食物中摄取,而在制取纯净水时,硒等元素也被除去。硒是人体必需的( )

A.蛋白质 B 微量元素 C 稀有气体元素 D 维生素

10. 最近,科学家找到一种能“记”住四种形状的材料。这种材料是由很多彼此重复或类似的分子组成的聚合物,仅通过改变温度就可改变其形状。则该材料( )

A 是一种热敏感材料 B 是一种形状记忆合金

C 是一种小分子材料 D 宜用于制造厨房灶具

11. 右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从图中可获得的信息是( )

A.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t℃,相同质量的a、b溶解时放出热量相同

C.升高温度,可使a或b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D.将相同质量的a、b分别加入水中,所得溶液质量分数相同

12. 某食品干燥剂为白色固体,化学兴趣小组同学欲探究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称取干燥剂要用到的仪器室托盘天平 B.操作I是过滤

C.溶液a与溶液b可能都含有OH-且具有相似的性质

D 该干燥剂的主要成分可能是生石灰,也可能是烧碱

第二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2 O—16

13. (6分)纽扣电池常用于手表等精密电子产品。下面是某常见纽扣电池中发生的反应:H2O+Zn+HgO=Zn(OH)2+Hg

(1)该反应中,Zn的化合价由__________变为___________.

(2)将该反应中的反应物进行简单分类,则下面横线上的物质是(填名称):

单质:_____________

纯净物

金属氧化物:_____________

(3)该电池中通常还加入炭粉,是因为炭具有良好的___________性。

(4)废旧的纽扣电池不能随意丢弃,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回收。

14.(6分)近日,成都市环保局发布《2009年成都市环境质量公报》。去年,我市城区共采雨样243个,降水pH均值为5.12,城东降水pH均值为4.14。

(1)从数据看,因5.12小于__________(填数值),说明我市城区有酸雨污染;酸雨污染较严重的区域是__________;

(2)由降水离子分析可知,2009年度成都市降水中阴离子浓度最大的是硫酸根,其次是硝酸根;酸雨呈酸雨型污染。

①写化学式:硫酸根离子__________、硝酸根离子__________;

②酸雨呈硫酸型污染,说明污染源排放的气体主要是__________(填化学式)

③若某酸雨样本的主要成分是H2SO4,则加入BaCl2溶液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11分)液化石油气是家庭常用燃料,主要成分是丙烷和丁烷。

由上表资料分析,丙烷和丁烷的物理性质是:常温常压下呈________态(填“气”、“液”或“固”);化学性质是:具有 ________ 性。

液化石油气燃烧需要大量的氧气。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丁烷充分燃烧所需要的氧气的质量。

已知含碳气体的含氢量越高,相同条件下充分燃烧时产生CO2就越少。 比较甲烷、丙烷和丁烷分子中氢的质量分数,看出最洁净的燃料是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气体燃料具有价廉、使用方便等优点,但使用时应特别注意安全问题。

①若灶具上的风板调节不好,空气供应不足,燃烧不充分,其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烧水或做饭时,人不要远离灶具。如果火焰熄灭而又没有及时关闭燃气灶,可燃性气体会在厨房里扩散,遇明火会发生_______________的危险。

16.(12分)石笋和钟乳石的形成过程中会发生如下两个反应:

CaCO3+CO2+H2O = Ca(HCO3)2 (a) Ca(HCO3)2 = CaCO3↓+CO2↑+H2O (b)

下图中,A为单质,常温常压下C为气体,固态时可用于人工降雨。D溶液为浅绿色,G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F G、G F的反应分别类似上述反应a与b。(部分产物略去)

推断:G的俗名是____________;x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

A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较反应b与反应⑧,推测反应b发生时的条件为_____________;

写化学方程式:反应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将x露置在空气中,其质量会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该现象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定律?___________(填“符合”或“不符合”);

(6)总结反应⑤、⑨、⑩的特点,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9分)某小组用右图装置进行CO2与空气密度大小比较的实验。

装置:如右图,玻璃管内装有一根铜丝,铜丝上等距离系有11个棉球,两端与干燥管相连。

实验:玻璃管上段和下段的各5个棉球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干燥管内塞入用稀NaOH润湿的棉球。0号棉球内预先包有少量K2CO3粉末,用注射器通过管壁小孔向0号棉球缓慢注入0.5mL的稀H2SO4。

玻璃管内选用铜丝固定棉球,从金属活动性考虑,是由于铜丝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入0号棉球内的稀H2SO4能否用浓HCl代替?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实验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中,还可观察到上段1号棉球变色。从微观角度看,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在0号棉球内包少量MnO2粉末,用注射器向棉球内注入少量5﹪H2O2溶液。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他试剂不变,该装置是否适合比较2与空气密度的大小?__________(填“是”或“否”)

与教材实验(如图1、图2)比较,该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10分)木炭作为还原剂用于金属冶炼已有几千年历史。教材用如图I实验介绍这一知识。

(1)木炭与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木炭呈块状,实验时要先将木炭研细,再与CuO粉末混合均匀后使用。这样处理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酒精灯火焰处加有铁丝网罩,其作用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提高成功率,某研究小组设计如图Ⅱ方案进行实验。

【装置改进】

稳定的高温时本实验成果的关键因素之一,实验装置也会影响加热的效率。图Ⅱ装置将卧式装置改为直立式装置。实验时,将反应混合物夯实于试管底部,调节酒精灯是外焰完全包围试管的下部。你认为该设计是否更好?____________(填“是”或“否”);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研究】

分别称取木炭与CuO的混合物,按每种比例重复实验3次。实验记录如下表:

总质量相同()但木炭与CuO比例不同的实验对比表

由实验数据分析,影响实验的另一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产物分析,该反应混合物的最佳比例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讨论交流】

由于试管中有空气,实验时应注意:

混合物需进行预热,除了使试管受热均匀外,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能把石灰水浑浊作为木炭跟CuO反应的充分证据。因为试管中还可能发生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方程式)

【提出问题】关于影响该实验的因素,你认为还可进一步探究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限免费下载试卷
Word文档没有任何密码等限制使用的方式,方便收藏和打印
已有人下载。
×
扫码关注公众号
二维码
扫描公众号,私信暗号:53324 获取网盘提取码
前往网盘下载
点击下载文档
还需要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