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考 > 化学

2011武汉市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

试卷简介

这份试卷主要针对武汉市2011年中考化学科目的考生,涵盖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大类型。选择题部分共有20道题目,每题3分,主要考察学生对于基本概念的理解、化学用语的运用、物质性质及其变化的理解、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以及一些基本实验操作。非选择题部分包括填空题、实验设计与分析题,涉及化学物质分类、化学方程式书写、溶液浓度计算、化学反应速率比较等多个方面。

所涉及的知识点

本试卷考察了学生对化学基本概念、化学用语、分子运动理论、金属活动性顺序、化学反应类型、化学实验操作、溶液浓度计算、化学方程式平衡、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周期表等多方面的理解与应用。

2011年武汉市中考化学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1个正确选项。)     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钢铁生锈   B.冰雪融化     C.利用干冰制造舞台云雾   D.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2.下列化学用语与所表述的意义不相符的是( )     A .N2——氮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0     B. 2H——2个氢元素     C. 2H2O——2个水分子  D. CuO——氧化铜     3.氨水是一种化学肥料。打开贮存氨水的容器,就可以闻到一股强烈的氨味。从微观角度分析,其原因是( )     A.组成氨水的元素种类发生改变  B.氨分子在不断运动     C.氨分子由静止变为运动  D.氨分子的体积变大了     4.氢氟酸(HF)对玻璃有腐蚀作用,可用在玻璃上雕刻各种精美图案,也可用在玻璃仪器上标注刻度及文字。氢氟酸与玻璃发生的反应可以表示为:SiO2+4HF=X↑+2H2O,关于物质X的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可能含有氢元素  B. 可能含有氧元素     C.一定含有硅元素、氟元素  D. X是一种氧化物     5.最近,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制作防火涂料的新工艺。该涂料是用含有淀粉的植物性废料加工成的无色糊状物。发生火灾时,这种涂在房屋楼板表面的涂料就会转变成一种黑色物质,覆盖在楼板表面,起到防火的作用。转变成的黑色物质能防火的原因是( )     A.隔绝了氧气     B.可以燃烧     C.改变了楼板的着火点  D.清除了可燃物     6.下列有关气体的制取装置或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 B.收集氧气 C.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 D.验证二氧化碳的水溶液显酸性  7.某工厂排放的废液中含有少量硫酸和硫酸铜。小军同学取适量废液放入盛有一定量锌粉的烧杯中,搅拌,待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少量滤渣和滤液。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液体的酸性减弱,pH变小    B.实验所得滤液是纯水,可直接排放     C.滤渣中一定含铜和锌   D.发生的反应都是置换反应  8.实验室里,用如右图所示装置还原氧化铁的过程中,可能生成四氧化三铁、氧化亚铁或铁等固体物质。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时,试管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该反应有二氧化碳生成  B.实验结束时,玻璃管中红色的氧化铁粉末变成黑色,该产物不一定是铁  C.反应后,玻璃管中的固体物质的质量比反应前减少了,证明一定有铁生成   D.为了减少空气污染,应增加尾气处理装置 二填空题

29.(4分)甲烷、乙醇都是生活中常用的燃料。植物的残体在隔绝空气的情况下就会产生甲烷;而乙醇主要靠人类利用高粱、玉米和薯类发酵等方法制造。据报道,科学家已经找到利用甲烷与其他物质反应制造乙醇的新途径。     (1)甲烷和乙醇都属于______(填“无机物”或“有机物”);     (2)乙醇的化学式为______;     (3)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0.(3分)图甲是某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图乙是该元素的一种粒子结构示意图。 (1)该元素的原子的核电荷数为___,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 (2)图乙所示粒子的符号为______。 31.(4分)烧杯中盛有一定质量、温度为、溶质为M的溶液,将其置于室温环境中,测定不同温度时析出固体M的质量。测定结果记录如下表。

  若不考虑水蒸发对实验的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  (1)时,该溶液是否为饱和溶液?______(填“是”、“否”或“无法判断”);  (2)将时接近饱和的M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下列方法中一定能达到目的的有 _ (填序号)。     ①升温 ②降温 ③加溶质M④加水 ⑤加另一种固体N⑥恒温蒸发水 ⑦与时M的饱和溶液混合   (3)时,用固体粉末M和水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M溶液,必须用到的仪器有:托盘天平(带砝码盒)、烧杯、______。  32.(7分)探究活动一:在室温条件下进行如图所示实验。已知:试管内的镁条和铁片表面均被打磨洁净,且形状、大小均相同;同时加入两支试管中的稀盐酸的质量和质量分数均相等。     (1) 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两支长颈漏斗中产生的现象的不同之处是________。     (2)若实验所用的金属均过量,则甲装置中产生的H2比乙装置中产生的H2质量________(填“多”、“少”或“相等”)。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O-16Mg-24Cl-35.5Fe-56)     探究活动二:为除去铜屑中混有的少量铁屑,并测定该混合物中铁的质量分数,现有如下A、B两组实验方案。 A:称取一定质量的样品 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过滤、洗涤、干燥、称量所得固体质量       搅拌

B:称取一定质量的样品 加入足量的硫酸铜溶液 过滤、洗涤、干燥、称量所得固体质量

搅拌

(3)两种方案,你认为不能达到目的的是________(填“A”或“B”),理由是________。

(4)在你所选取的方案中,若采用加热烘干的方式干燥滤渣,会导致测定的铁的质量分数________(填“偏大”、“偏小”、“不变”或“无法判断”)。     33.(6分)某无色溶液可能由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而成。为探究其组成,小华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Ⅰ、取适量样品放入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成红色。再向试管中逐滴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钙溶液,观察到有沉淀产生。过滤,所得滤液为红色。     (1)由实验Ⅰ中的现象可推断出样品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写化学式,下同),一定不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     为了进一步探究样品中可能含有的物质是否存在,小华继续进行了如下实验:     Ⅱ、取适量实验Ⅰ所得的红色滤液放入试管中,滴加过量的稀硝酸,溶液变无色。再向试管中逐滴加入适量的硝酸银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所得滤液为无色。     Ⅲ、从稀硫酸、氢氧化钡溶液、氯化钡溶液、硝酸钾溶液中选择一种试剂,代替实验Ⅰ中的氢氧化钙溶液进行实验,其余的试剂及操作与实验Ⅰ的均相同。     通过实验Ⅱ和实验Ⅲ,小华得出结论:样品中可能含有的物质确实存在。     (2)实验Ⅱ所得无色滤液中,除酚酞以外,还含有的溶质为_____;     (3)实验Ⅲ中代替氢氧化钙溶液的试剂是________溶液,可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     34.(6分)实验室制取氧气所用的氯酸钾通常含一定量的杂质。小明同学称取样品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使其完全反应,冷却至室温。将剩余固体与水充分溶解,过滤,得到的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4.9%。 若不考虑实验中药品的损耗,氯酸钾样品中的杂质不参与反应,也不溶于水。请回答下列问题。(结果精确到)     (1)要完全回收反应生成的氯化钾,还需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可回收氯酸钾的质量为________;     (2)计算样品中氯酸钾的质量是多少?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O-16Cl-35.

答案

 1.A  2.B  3.B  4.C  5.A  6.C 7.D  8.C     二、非选择题     29.(1)有机物(2)C2H5OH(或C2H6O)(3)CH4+2O2=点燃CO2+2H2O     30.(1)16 32.06  (2)S2-     31.(1)无法判断 (2)②③⑥(3)药匙、量筒(100mL)、胶头滴管、玻璃棒     32.(1)比较镁、铁与稀盐酸反应的剧烈程度     比较相同时间内镁、铁与稀盐酸反应放出热量的多少     甲装置长颈漏斗中的液面比乙装置中的高(2)相等 (3)B铁未被完全除尽 (4)偏小33.(1)Na2CO3HCl(2)HNO3、NaNO3、Ca(NO3)2(3)BaCl2  有白色沉淀产生,滤液仍然呈红色     34.(1)蒸发(或蒸发水、蒸发溶剂、蒸发结晶)     (2)解:设样品中氯酸钾的质量为x    2KClO3=△MnO22KCl+3O2↑     245       149      x           245     149= x    x=     答:(略)

无限免费下载试卷
Word文档没有任何密码等限制使用的方式,方便收藏和打印
已有人下载。
×
扫码关注公众号
二维码
扫描公众号,私信暗号:53477 获取网盘提取码
前往网盘下载
点击下载文档
还需要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