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二○一一年学业水平考试
化学样题
注意事项:
1. 本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为选择题,20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30分,共5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2. 考生在答卷前,务必在答题卡及试卷的规定位置将姓名、考试号、座号等内容填写(涂)正确。
3. 第Ⅰ卷每题选出答案后,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A B C D)
涂黑,如需改动,必须先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第Ⅱ卷用蓝、黑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考生不允许使用计算器。
4.考试结束,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2 O—16 S—32 Cu—64
第Ⅰ卷(选择题 共20分)
选择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1~10小题每小题1分,11~15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化学就是在原子、分子的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可能通过操纵单个原子制造分子。假设用此技术欲得到蔗糖(C12H22O11),则不需要的原子是
A.氢原子 B.氧原子 C.氮原子 D.碳原子
2.在我们的生活中不断发生着许多变化,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海水晒盐 B.水的蒸馏 C.酒精挥发 D.光合作用
3.甲烷和乙炔在燃烧时都能放出大量的热,可以作为高能燃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都属于有机化合物 B.都属于碳水化合物
C.组成的元素种类相同 D.燃烧后的产物都是二氧化碳和水
4.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化学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只有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才能安全、准确地进行化学实验。以下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B C D
5.将 25%的硝酸钾溶液稀释,取 稀释后的溶液,经测定得知其溶质质量分数为10%,则稀释时所用水的质量是
A. B. C. D.
6.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能源,下列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A. 开采海底石油是为了开发新的能源
B. 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
C. 人类生存所需要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
D. 氢能是未来最理想的能源主要是因为它的燃烧热值高
7.下列仪器 ①滴管 ②漏斗 ③托盘天平 ④分液漏斗 ⑤燃烧匙,在实验室中常用于分离物质的是
A.②④ B.①④ C.②③ D.③⑤
8.氢氧化镁在温度达到时,能够分解生成耐高温的氧化镁固体和水蒸气,将它添加在塑料等易燃性建筑材料中能起阻燃作用。所以,氢氧化镁是一种新型的阻燃剂。根据灭火原理你认为氢氧化镁能作阻燃剂的原因是
A.氢氧化镁是一种碱 B.受热分解的产物能使燃烧物与氧气隔绝
C.氢氧化镁不溶于水 D.可以降低易燃性建筑材料的着火点
9.下图是水分解的微观示意图,其中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发生变化
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
C.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D.该图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H2O == H2 + O2
10.右图是某学校实验室硫酸试剂瓶标签上的部分内容,认真观察此标签,从中不能获取的信息是
A.硫酸的化学性质
B.硫酸的物理性质
C.硫酸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D.硫酸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
11.以下是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属于同种元素的一组是
12.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从分子的角度分析,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A.香飘万里——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热胀冷缩——分子的间隔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C.空气是混合物——空气是由多种不同的分子构成的
D.水的天然循环——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13.右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由图示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b物质的溶解度大于c物质的溶解度
B.a物质的溶解度大于c物质的溶解度
C.a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降至t时变为不饱和溶液
D.c物质的不饱和溶液从t降至t时变为饱和溶液
14.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的化学知识,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铵态氮肥与熟石灰混合使用可以明显的提高肥效
B.洗洁精能洗去餐具上的油污,是因为它们之间能发生乳化作用
C.大量使用农药防治病虫害以提高粮食产量,符合可持续发展
D.汽车排气管上安装尾气净化装置,是为了减少SO2的排放
15.为了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选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30分 )
一、理解与应用(本题包括3个小题)
1.按照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知识进行分类是化学学习的一种方法,下图中虚线圈内是对应类别的物质的具体实例。请仿例在空白实线圈内填上相应内容:
任选虚线圈中的物质作反应物,写出一个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上海世博会向世界展示了一个低碳、节能、环保的科技盛会。中国馆硅太阳能的创新应用成为世博会的亮点,硅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仅次于 元素。石英(主要成分为SiO2)是工业上利用化学方法制得高纯度硅的主要原料,其中的反应原理为SiO2 + Si + 2X ↑。请写出X的化学式并标出组成元素的化合价 ,此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 。
3.化学中有多种的“守恒”,请用连线的方式找对应关系
质量守恒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与质量不变
原子守恒 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元素守恒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
溶质守恒 溶液在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二、实验与探究(本题包括2个小题)
4.下图是同学们熟悉的实验室制取气体的部分装置,请你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 写出标有①、②的仪器名称:① 、② ,图D所示的气体收集方法称为 。
(2) 写出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备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选用图中 (填装置的标号)可组装一套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二氧化碳气体验满的方法是 。
5.小明同学做了下列四个实验:①在白色点滴板上加入少量的稀盐酸,然后滴入紫色的石蕊试液;②在白色点滴板上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然后滴入紫色的石蕊试液;③在试管中放入一颗生锈的铁钉,然后加入适量的稀盐酸;④在试管中放入一颗生锈的铁钉,然后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小明记录了以下实验现象: a. 溶液呈红色;b. 没有任何现象;c. 溶液呈蓝色;d. 溶液呈黄色并伴有少量气泡产生。请你帮助小明完成实验报告:
(1)实验目的
(2)将实验现象的序号(a、b、c、d)填在相应的表格内。
(3)请写出有气体生成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属于 反应。假如小明将稀盐酸换成稀硫酸来进行同样的实验,是否会产生类似的现象?原因是 。
三、分析与计算(本题包括1个小题)
6.英国化学家波义耳做了一个著名的实验,他将金属汞放在密闭的容器里煅烧,煅烧后立刻打开容器盖进行称量,得出的结论是物质的质量增加了。假设波义耳用铜代替金属汞以同样的方法进行实验,反应后容器内固体物质的质量增加了 ,计算有多少克铜参加了反应?请用简要的语言分析波义耳的实验导致他没有发现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是什么?
淄博市二○一一年学业水平考试
化学样题参考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 共20分)
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共20分。1~10题每题1分,11~15题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第Ⅱ卷 (共30分)
说明:
1.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式不正确、没有配平、缺少反应条件和气体、沉淀符号的均不得分。
2.化学用语和化学专用名词有错别字的均不得分。
3.考生给出的答案,只要合理可参照评分标准酌情给分。
一、理解与应用(本题包括3个小题)
1.
Ca(OH)2 + Na2CO3= 2NaOH + CaCO3↓
H2SO4 + Na2CO3= Na2SO4+H2O+CO2↑
H2SO4 + Ca(OH)2= 2H2O + CaSO4
(写出其中一个化学方程式即可)
2.氧(O) 3∶4
3.
质量守恒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与质量不变
原子守恒 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的质量总和
元素守恒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
溶质守恒 溶液在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二、实验与探究(本题包括2个小题)
4. (1)①铁架台 ②集气瓶 排水集气法
(2)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
A E 用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的瓶口,如果木条熄灭证明CO2已经收集满了。
5.(1)探究酸和碱的化学性质
或:酸碱指示剂在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中的颜色变化
酸和碱能否与生锈的铁钉发生变化
(2)
(3)
Fe + 2HCl == FeCl2 + H2 ↑ 置换反应
因为稀盐酸和稀硫酸的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H+),所以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三、分析与计算(本题包括1个小题)
6.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固体增加的质量等于消耗氧气的质量。因此,参加反应氧气的质量是
设参加反应铜的质量为X
2Cu + O2 2CuO
128 32
X
=
X= =
答:有铜参加了反应。金属汞在煅烧的过程与容器中的氧气发生了反应,由于氧气的消耗,是容器中的气压减小,当容器盖打开后,外界的空气就会进入到容器中,再称量质量就会增加。利用该实验证明质量守恒定律时,反应前后的容器应该是封闭的,不能与外界有物质交换。
另解:铜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铜,增加的质量就是铜结合了空气中的氧元素的质量,即氧化铜中所含氧元素的质量。
在氧化铜中铜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64:16 = 4:1,
因此,增加的质量是 ,即有 铜参加了反应。
金属汞在煅烧的过程与容器中的氧气发生了反应,由于氧气的消耗,是容器中的气压减小,当容器盖打开后,外界的空气就会进入到容器中,再称量质量就会增加。利用该实验证明质量守恒定律时,反应前后的容器应该是封闭的,不能与外界有物质交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