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部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S-32 Fe-56 Cu-64 Zn-65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计2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下列变化过程中,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A. 塑料老化 B. 食物腐败 C. 镁条燃烧 D. 动植物呼吸
2. 下列物质溶于水,会导致溶液温度明显降低的是
A. 硝酸铵 B. 蔗糖 C. 浓硫酸 D. 氢氧化钠
3.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加热液体 B. 检查气密性
C. 点燃酒精灯 D. 氧气验满
4. 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 铜丝具有导电性,用作导线 B.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用作除味剂
C. 氧气可支持燃烧,用作燃料 D. 小苏打能与盐酸反应,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5. “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应用了星载氢原子钟和铷原子钟。铷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铷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属于金属元素 B. Rb+核外电子数为36
C. 原子核内有37个质子 D. 相对原子质量为85.47g
6. 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 t2℃时,等质量甲、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
C. 加溶剂可将M点的甲溶液转变成N点的甲溶液
D. 甲中混有少量乙,可用蒸发结晶法提纯甲
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50mL酒精与50mL水混合得到100mL酒精溶液
B. 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C. 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D. 人体长期缺乏铁元素会引发缺铁性贫血
8. 科学家发现,利用催化剂可有效消除室内装修材料释放的甲醛,其反应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中两种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1
B.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 该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发生变化
D. 甲醛中碳、氢、氧三种元素质量比为1:2:1
9. 将X、Z两种金属分别放入Y(NO3)2的溶液中,仅X的表面有Y单质析出,则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A. Z>X>Y B. X>Y>Z C. X>Z>Y D. Y>X>Z
10. 下图所示的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向盐酸、硫酸钠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
B. 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分别与足量的铁粉和锌粉反应
C. 甲烷和过量氧气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
D. 电解一定质量的水
二、填空、简答题(共2小题,第11题6分,第12题6分,计12分)
11. 乘坐高铁是一种方便快捷的出行方式。
(1)高铁上提供的食物中,富含蛋白质的是_______(从“饼干”、“牛奶”、“糖果”中选填)。
(2)高铁上提供的某品牌矿泉水中除水之外还含有硫酸镁、氯化钾等物质。硫酸镁中阳离子的符号为___,氯化钾中阴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
(3)疫情期间乘坐髙铁岀行需佩戴口罩。医用口罩的中间层是聚丙烯熔喷布,起过滤病毒作用。聚丙烯属于_______(填“合成”或“复合”)材料。
(4)高铁列车的车体建设需消耗大量的铝合金和钢铁。工业上用一氧化碳和赤铁矿(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炼铁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12. 海洋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宝库。海水资源综合利用的部分途径如下图。
已知:粗盐中的杂质有泥沙、MgC12、CaC12,流程中部分操作及试剂已省略。
(1)试剂X的作用是除去粗盐中的Ca2+,则试剂X为_______(填化学式)。
(2)“操作1”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操作2”的名称为_______。
(3)滤渣中除泥沙外,还含有_______。
(4)实际生产中,步骤1常选用_______作为沉淀剂。
(5)步骤2需电解_______状态的MgCl2以获得金属镁。
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第13题8分,第14题8分,计16分)
13. 下图为实验室常用仪器和实验装置的示意图,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1)写出标号①的仪器名称_______。
(2)实验室用装置A制取CO2的原料为____(填物质名称)。若将装置A改为装置B,其优点是__。若用装置C收集CO2,气体应从_______(填“a”或“b”)端通入。
(3)FeS固体和稀硫酸之间可发生复分解反应,该反应常用于实验室制取H2S。H2S气体有毒,能溶于水,其水溶液为氢硫酸。
①写出制取H2S气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②某同学用D、E、F装置组合收集H2S。E装置的作用是防倒吸,则虚线框内最合适的装置是____(填“甲”或“乙”,请从图2中选择);F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
14. 某化学课堂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展开探究。以下是教学片断,请你参加学习并填写空格。
【演示实验】将一定质量的稀盐酸加入盛有NaOH溶液的小烧杯中。
【提出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某同学提出疑问: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什么?
【猜憲与假设】针对疑问,大家纷纷提岀猜想。甲组同学的猜想如下,请补上猜想二、
猜想一:只有NaCl 猜想二:_______
猜想三:NaC1和HC1 猜想四:NaC1、NaOH和HC1
乙组同学认为有一种猜想不合理,不合理的猜想是_______,理由是_______。
【实验探究】
(1)丙组同学取烧杯中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几滴CuCl2溶液,_______(填实验现象),证明溶液中一定没有NaOH。
(2)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学习小组利用浇杯中的溶液,并选用了老师提供的pH试纸、K2CO3溶液、AgNO3溶液,进行如下三个方案的探究。
【得到结论】通过探究,全班同学一致认为猜想_______正确。
【评价反思】老师对同学们能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并且得出正确结论的活动过程给予肯定,同时指出(2)中存在两处明显错误。同学们经过反思发现以下两处错误;
①实验操作中的错误是_______。
②实验方案中也有一个错误,错误的原因是_______。
四、推理、计算题(共2小题,第15题6分,第16题6分,计12分)
15. 有一包白色固体混合物,可能由NaCl、CuSO4、Na2CO3、Na2SO4、BaCl2、NaOH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确定其组成,兴趣小组同学进行下列实验:
(1)取少量固体溶于足量的水过滤得到白色固体A和无色滤液B,则原固体中一定不含有_______。
(2)向白色固体A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固体全部溶解,且有气泡生成,则原固体中一定有_______,一定不含有_______。
(3)小红同学取少量滤液B,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红,她认为原固体中一定含有NaOH。你同意小红的观点吗?_______(填“是”或“否”)。
(4)小雪同学另取一份滤液B,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向上层清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红,则原固体中一定含有_______。
(5)以上实验不能确定的物质是_______。
16. 向一定量的H2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与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1)当加入NaOH溶液质量为ag时,溶液中含有的溶质为 。
(2)原混合溶液中,溶质H2SO4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下同)
(3)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NaOH溶液的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