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江苏省常州市中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分)(2019•常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列做法与该主题不相符的是( )
A.研制开发清洁能源 B.工业废水灌溉农田
C.分类回收生活垃圾 D.积极推广共享单车
2.(2分)(2019•常州)碳酸氢钠的俗名是( )
A.烧碱 B.纯碱 C.小苏打 D.熟石灰
3.(2分)(2019•常州)下列食物富含蛋白质的是( )
A.土豆 B.牛肉 C.苹果 D.青菜
4.(2分)(2019•常州)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深井水 B.自来水 C.矿泉水 D.蒸馏水
5.(2分)(2019•常州)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
A.蔗糖 B.粉笔灰 C.面粉 D.植物油
6.(2分)(2019•常州)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
A.氢气 B.水银 C.氯化钠 D.金属镁
7.(2分)(2019•常州)下列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
A.NH4H2PO4 B.NH4HCO3 C.Ca3(PO4)2 D.K2SO4
8.(2分)(2019•常州)下列不属于合成材料的是( )
A.聚氯乙烯 B.合成橡胶 C.涤纶 D.蚕丝
9.(2分)(2019•常州)铜能被加工成7微米厚的超薄铜箔,说明铜具有良好的( )
A.导电性 B.导热性 C.延展性 D.耐酸性
10.(2分)(2019•常州)按如图装置进行实验,一周后发现铁钉锈蚀最严重的位置是( )
A.a处 B.b处
C.c处 D.三处同样严重
11.(2分)(2019•常州)将酒精灯的灯芯拨得松散一些,可使燃烧更旺的原因是( )
A.减少酒精的挥发
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增加空气中氧气含量
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12.(2分)(2019•常州)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放入铁钉 B. 倾倒稀酸
C. 滴加溶液 D. 熄灭酒精灯
13.(2分)(2019•常州)已知某氧原子的实际质量为mg,其相对原子质量为16.有一种铕(Eu)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52,铕(Eu)原子的质量为( )
A.g B. C.g D.
14.(2分)(2019•常州)在一定条件下,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
A.Fe→Fe3O4 B.Zn→ZnCl2 C.H2CO3→CO D.NH4NO3→NH3
15.(2分)(2019•常州)某同学在探究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时,做了如下实验:①把X和Y分别放入稀硫酸中,X表面产生大量气泡,Y表面无明显现象;②将Y放入Z的硝酸盐溶液中,Y表面有Z析出。下列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正确的是( )
A.Z>Y>X B.X>Z>Y C.X>Y>Z D.Y>Z>X
16.(2分)(2019•常州)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试剂正确的是( )
A.CaO[Ca(OH)2]:H2O
B.NH3(水蒸气):浓硫酸
C.MnO2(KCl):H2O
D.NaOH溶液(Na2CO3):CaCl2
17.(2分)(2019•常州)下列物质长期放置在空气中,溶液质量因发生化学变化而减小的是( )
A.NaCl溶液 B.NaOH溶液 C.浓盐酸 D.石灰水
18.(2分)(2019•常州)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CO能燃烧,而CO2不能,是由于两者的分子结构不同
B.石墨可导电,而金刚石不能,是由于两者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C.NaOH和Ca(OH)2在水溶液中都能产生OH﹣,因此两者都显碱性
D.食盐水和金属铝都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因此两者都能导电
19.(2分)(2019•常州)“化学棋”游戏规则:①每粒棋子代表一种物质;②吃子:所选棋子能与棋盘(如图)中的某棋子发生反应,则棋盘中的该棋子被吃掉;③连吃:前一次反应的生成物能与另一棋子发生反应时,则该棋子也被吃掉。若一次就可连续吃掉棋盘上的所有棋子,应选择的棋子是( )
A. B. C. D.
20.(2分)(2019•常州)为了回收硫酸铜废液中的铜,称取mkg铁粉与一定体积的硫酸铜废液混合,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得到的固体能被磁铁吸引;再将该固体与足量的稀硫酸混合,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得到不能被磁铁吸引的固体mkg。则整个过程中参加反应的CuSO4与H2SO4的质量之比为( )
A.80:7 B.80:49 C.10:7 D.8:7
二、(本题包括4小题,共20分)
21.(4分)(2019•常州)用符合要求的物质的序号填空。
①磁铁矿;②铝土矿;③金刚石;④活性炭;⑤稀硫酸;
(1)常用于切割玻璃的是 ;(2)常用于吸附甲醛的是 ;
(3)常用于金属除锈的是 ;(4)常用于工业炼铁的是 。
22.(5分)(2019•常州)造纸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农作物的秸秆可作为造纸原料,其主要成分是纤维素[(C6H10O5)n]
(1)纤维素属于 (填“糖类”、“油脂”或“蛋白质”)。
(2)纤维素由 种元素组成,其中氢、氧元素的质量之比为 。
(3)造纸产生大量含氢氧化钠的废水。NaOH中的钠离子符号表示为 ;
(4)三氧化二铋(Bi2O3)是制作防火纸的材料之一。Bi2O3中铋元素的化合价为 。
23.(5分)(2019•常州)化学变化是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转变成生成物的过程。图3是某化学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
(1)图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下列关于图示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C.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不变
(3)图示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之比为 。
24.(6分)(2019•常州)如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0℃时,B的溶解度是 g;t1℃时,A、B的溶解度(S)的大小关系为:SA SB(填“>”、“=”或“<”)。
(2)现有t2℃的A、B的饱和溶液各100g,同时将两份溶液升温至t3℃(不考虑水的蒸发),则此时A、B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a)的大小关系为:ωA ωB(填“>”、“=”或“<”)
(3)现有t2℃的B的溶液100将其蒸发掉10g水,再将温度恢复到t2℃时,析出3gB.若继续蒸发掉10g水,仍将温度恢复到t2℃,此时析出B的质量 3g(填“>”、“=”或“≥”)。
(4)当A中混有少量的B时,提纯A采用的方法是 (填“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
(5)现将经提纯的A用于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实验中用到的仪器除了托盘天平(含砝码)、纸片、药匙、烧杯、玻璃棒、试剂瓶、标签外,还需用到的仪器有 。
三、(本题包括4小题,共34分)
25.(10分)(2019•常州)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装置进行氧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
(1)仪器a的名称是 ;
(2)实验中,点燃酒精灯后,可观察到硫粉在氧气中燃烧呈现 色火焰;装置C中的象是 ;
(3)装置D的作用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为了证明装置C中出现的现象不是由氧气造成的,在不改变装置的情况下,操作方法是 ,并观察装置C中的现象;
(5)实验时加入6%的过氧化氢溶液51g,理论上可生成多少克氧气?(写出计算过程)
26.(6分)(2019•常州)中和反应是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某同学利用图1装置研究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液反应的过程,并用pH和温度传感器测量反应过程中相关物理量的变化情况,得到图2和图3。
(1)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仪器A中溶液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
(3)图3中V的数值最接近 (填“6”、“12”或“16”);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2中b点所示溶液中的溶质是NaCl和NaOH;
B.取图2中d点所示溶液加热蒸干所得固体为纯净物
C.图2中c→d所示溶液中NaCl的质量不断增加;
D.图3中e→f变化趋势可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27.(8分)(2019•常州)我国煤炭资源丰富。目前人们除了将煤作为燃料外,更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工业上以煤和空气为原料生产尿素[CO(NH2)2]的一种流程如图:
(1)从液态空气中分离出N2的过程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在煤和水蒸气反应前需先将煤粉碎,这样做的目的是 。
(3)水煤气在铜催化下实现CO的转化:CO+H2OCO2+X,其中X的化学式为 。
(4)上述流程中合成尿素的同时还有水生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5)实际生产中,N2和H2不可能全部化为NH3.上述流程中可以环利用的物质有 。
(6)以CO2和H2为原料还可合成液体燃料乙醇(C2H6O),该过程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2CO2+6H2C2H6O+3H2O.已知:每克燃料完全燃烧数出的热量叫做热值
若将含12g的碳的煤为原料合成的乙醇完全燃烧。理论上最多可放出 kJ的热量,从而提高了煤的利用效率。
28.(10分)(2019•常州)装品牌苏打饼干的配料和营养成分如表,研究性学习小组対其成分进行了探究。
说明饼干制作的烘焙过程中,配料中的破酸氢钠的全部受热分解转化为碳酸钠,而碳酸钠不分解。
Ⅰ.定性判断饼干中有关成分的确认。
取一小包饼干。研碎后放入烧杯,加入适量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得到待检液。
【交流讨论】
(1)饼干中的 元素可减少人体骨质疏松、畸形、佝偻病的发生,有利于人体健康。
(2)饼干中的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深入探究】如何进一步确认饼干中含有两种碳酸盐?
将剩余待检液过滤,用蒸馏水洗涤固体2至3次;将 与稀盐酸反应,根据反应的现象,则证明讲干中既有碳酸钙,又有碳酸钠。
Ⅱ.定量检测:饼干中碳酸钠质量的测定。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①按如图连接好装置,检查气密性;
②取一小包饼干研碎后放入烧杯,加入适量蒸馏水、用玻璃棒充分搅拌后,过滤,洗涤;
③将滤液和洗涤液合并后倒入容器A,按图示装入其他药品(试剂X用于吸收挥发出来的HCI,它不与CO2反应);
④打开止水夹,向装置中通入一段时间N2后,关闭止水夹;
⑤用电子天平称量干燥管工的质量,记录数据m1;
⑥逐滴加入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时,停止滴加;
⑦ ;
⑧重复步骤⑤,记录数据m2。
【交流讨论】步骤③将滤液和洗涤液合并的原因是 。
【数据处理】m2﹣m1=0.088g,则这包饼干中碳酸钠的质量为 g。
四、选做题(本题包括2小题,你只需选做其中一个小题,若两小题全做则以29题计分,共6分)
29.(6分)(2019•常州)2019年1月,嫦娥四号和玉兔二号互拍成像,实现了探月工程五战五捷。
(1)嫦娥四号使用了大量复合材料。下列关于复合材料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不锈钢是常见的复合材料
B.复合材料集中了组成材料的优点
C.多种材料混在一起就是复合材料
(2)航天器的天线用钛合金制成。钛合金与金属钛相比, 的硬度更大。工业上通常是在高温下用四氯化钛(TiC14)与金属镁发生置换反应获得,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航天器上的太阳能电池是将太阳能直接转化为 能的装置;大自然利用太阳能最成功的范例是 (填序号)。
A.火山爆发 B.温室效应 C.光合作用
30.(2019•常州)2019年春节起,常州大部分地区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开启了龙城环保新时代。
(1)“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安全标志是 。
(2)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不仅可以滅少噪声污染、火灾等,还以少SO2和 等空气污染物的排放,提升空气质量。
(3)爆竹中常含有硫、硝酸钾和木炭的混合粉末,点燃后生成硫化钾(K2S)、氮气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含硫燃料燃烧产生的SO2会形成 型酸雨,酸雨的pH (填序号)。
A.小于5.6 B.等于7 C.大于7
2019年江苏省常州市中考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分)(2019•常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列做法与该主题不相符的是( )
A.研制开发清洁能源 B.工业废水灌溉农田
C.分类回收生活垃圾 D.积极推广共享单车
【解答】解:A、研制开发清洁能源,可以节约能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故A与主题相符;
B、工业废水灌溉农田,由于工业废水中含有有毒、有害的物质等,会污染水土、造成农业减产甚至绝产等,故B与主题不相符;
C、分类回收生活垃圾,能减少环境污染、节约资源等,故C与主题相符;
D、使用共享自行车代替汽车,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为人们绿色出行提供了便利,故D与主题相符。
【答案】B。
【点评】本题考查环境保护,注意水污染的途径和化石燃料的使用是解答的关键,把握常见的有害物质即可解答,题目难度不大。
2.(2分)(2019•常州)碳酸氢钠的俗名是( )
A.烧碱 B.纯碱 C.小苏打 D.熟石灰
【答案】C
【解答】解:A、氢氧化钠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其化学为NaOH,故选项错误。
B、碳酸钠俗称纯碱、苏打,其化学式为Na2CO3,故选项错误。
C、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其化学式为NaHCO3,故选项正确。
D、氢氧化钙的俗称是熟石灰或消石灰,其化学式为Ca(OH)2,故选项错误。
。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特别是常见的酸碱盐)的名称、俗称、化学式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3.(2分)(2019•常州)下列食物富含蛋白质的是( )
A.土豆 B.牛肉 C.苹果 D.青菜
【答案】B
【解答】解:A、土豆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故选项错误。
B、牛肉中富含蛋白质,故选项正确。
C、苹果中富含维生素,故选项错误。
D、青菜中富含维生素,故选项错误。
。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各种营养素的生理功能、食物来源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4.(2分)(2019•常州)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深井水 B.自来水 C.矿泉水 D.蒸馏水
【解答】解:A、深井水中含有水和钙镁化合物,属于混合物,故A错;
B、自来水中含有水和消毒剂等,属于混合物,故B错;
C、矿泉水中含有多种矿物质,属于混合物,故C错;
D、蒸馏水是由水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D正确。
【答案】D。
【点评】在熟悉概念的基础上能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判断纯净物和混合物,还要从社会实践中了解生活中常见物质的组成。
5.(2分)(2019•常州)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
A.蔗糖 B.粉笔灰 C.面粉 D.植物油
【解答】解:A、蔗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A正确;
B、粉笔灰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悬浊液,故B错;
C、面粉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悬浊液,故C错;
D、植物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乳浊液,故D错。
【答案】A。
【点评】应熟悉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不改变条件时,溶液的组成和浓度都不会发生变化,要与悬浊液和乳浊液区分。
6.(2分)(2019•常州)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
A.氢气 B.水银 C.氯化钠 D.金属镁
【解答】解:A、氢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是由氢分子构成的,故选项正确。
B、水银是金属汞的俗称,属于金属单质,是由汞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C、氯化钠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D、镁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镁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答案】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对物质进行分类与对号入座、掌握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2分)(2019•常州)下列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
A.NH4H2PO4 B.NH4HCO3 C.Ca3(PO4)2 D.K2SO4
【答案】A
【解答】解:A、NH4H2PO4氮、磷、钾三种元素中含有氮元素、磷元素,氮、磷、钾三种元素中只含有氮元素属于复合肥。故A正确;
B、NH4HCO3,氮、磷、钾三种元素中只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故B错;
C、Ca3(PO4)2只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故C错;
D、K2SO4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故D错。
。
【点评】氮、磷、钾三种元素中只含有氮元素的化肥称为氮肥;只含有磷元素的化肥称为磷肥;只含有钾元素的化肥称为钾肥。
8.(2分)(2019•常州)下列不属于合成材料的是( )
A.聚氯乙烯 B.合成橡胶 C.涤纶 D.蚕丝
【答案】D
【解答】解:A、聚氯乙烯是塑料的一种,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故选项错误。
B、合成橡胶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故选项错误。
C、涤纶是合成纤维的一种,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故选项错误。
D、蚕丝属于天然材料,故选项正确。
。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合成材料的三大特征(有机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分类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9.(2分)(2019•常州)铜能被加工成7微米厚的超薄铜箔,说明铜具有良好的( )
A.导电性 B.导热性 C.延展性 D.耐酸性
【答案】C
【解答】解:A、铜能被加工成7微米厚的超薄铜箔,说明铜具有良好的延展性,而不是导电性,故选项错误。
B、铜能被加工成7微米厚的超薄铜箔,说明铜具有良好的延展性,而不是导热性,故选项错误。
C、铜能被加工成7微米厚的超薄铜箔,说明铜具有良好的延展性,故选项正确。
D、铜能被加工成7微米厚的超薄铜箔,说明铜具有良好的延展性,而不是耐酸性,故选项错误。
。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掌握金属的性质和用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0.(2分)(2019•常州)按如图装置进行实验,一周后发现铁钉锈蚀最严重的位置是( )
A.a处 B.b处
C.c处 D.三处同样严重
【答案】B
【解答】解:铁与氧气和水充分接触时容易生锈,b处铁钉最容易与氧气、水同时接触,是一周后发现铁钉锈蚀最严重的位置。
。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铁锈蚀的条件(铁与氧气、水同时接触)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1.(2分)(2019•常州)将酒精灯的灯芯拨得松散一些,可使燃烧更旺的原因是( )
A.减少酒精的挥发
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增加空气中氧气含量
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解答】解:A.酒精灯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拨得松散些,可使火焰更旺,是利用了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的原理,而不是减少酒精的挥发,故选项错误。
B.酒精灯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拨得松散些,可使火焰更旺,是利用了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的原理;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是不变的,不能提高或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故选项错误。
C.酒精灯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拨得松散些,可使火焰更旺,是利用了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的原理,而不是增加空气中氧气含量,故选项错误。
D.酒精灯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拨得松散些,可使火焰更旺,是利用了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的原理,故选项正确。
【答案】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或增大氧气的浓度)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2.(2分)(2019•常州)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放入铁钉 B. 倾倒稀酸
C. 滴加溶液 D. 熄灭酒精灯
【解答】解:A、向试管中装铁钉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铁钉放在试管口,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时,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熄灭酒精灯时,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答案】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13.(2分)(2019•常州)已知某氧原子的实际质量为mg,其相对原子质量为16.有一种铕(Eu)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52,铕(Eu)原子的质量为( )
A.g B. C.g D.
【解答】解:已知某氧原子的实际质量为mg,其相对原子质量为16.有一种铕(Eu)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52,设铕(Eu)原子的质量为x,则x=,x=g。
【答案】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的质量成正比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4.(2分)(2019•常州)在一定条件下,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
A.Fe→Fe3O4 B.Zn→ZnCl2 C.H2CO3→CO D.NH4NO3→NH3
【解答】解:A、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转化能一步实现,故选项错误。
B、锌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溶液和氢气,转化能一步实现,故选项错误。
C、碳酸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转化不能一步实现,故选项正确。
D、硝酸铵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硝酸钠、氨气和水,转化能一步实现,故选项错误。
【答案】C。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熟练掌握所涉及物质的性质、抓住关键词“能否一步实现”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15.(2分)(2019•常州)某同学在探究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时,做了如下实验:①把X和Y分别放入稀硫酸中,X表面产生大量气泡,Y表面无明显现象;②将Y放入Z的硝酸盐溶液中,Y表面有Z析出。下列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正确的是( )
A.Z>Y>X B.X>Z>Y C.X>Y>Z D.Y>Z>X
【答案】C
【解答】解:由题意可知,①把X和Y分别放入稀硫酸中,X表面产生大量气泡,Y表面无现象,说明X在氢前,Y在氢后;②把Y放入Z的硝酸盐溶液中,Y表面有Z析出,说明了Y排在Z的前边,即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X>Y>Z.所以C正确。
。
【点评】本题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进行。
16.(2分)(2019•常州)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试剂正确的是( )
A.CaO[Ca(OH)2]:H2O
B.NH3(水蒸气):浓硫酸
C.MnO2(KCl):H2O
D.NaOH溶液(Na2CO3):CaCl2
【解答】解:A、CaO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微溶于水,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但能与氨气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KCl易溶于水,MnO2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Na2CO3能与CaCl2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答案】C。
【点评】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7.(2分)(2019•常州)下列物质长期放置在空气中,溶液质量因发生化学变化而减小的是( )
A.NaCl溶液 B.NaOH溶液 C.浓盐酸 D.石灰水
【答案】D
【解答】解:A、氯化钠溶液长期存在于空气中不发生化学变化,故此选项错误。
B、NaOH溶液长期放置在空气中能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发生变质且质量增加,故此选项错误。
C、浓盐酸易挥发出氯化氢气体,使溶液质量减小,但未发生化学变化,故此选项错误。
D、石灰水会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变化,生成碳酸钙沉淀,使溶液中的溶质氢氧化钙减小,溶液质量也随之减小。故此选项正确。
。
【点评】此题是对常见物质物质的特性的考查,解题的关键主要是了解相关物质的特性,并对相关的现象有较明确的认识,属基础性知识考查题。
18.(2分)(2019•常州)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CO能燃烧,而CO2不能,是由于两者的分子结构不同
B.石墨可导电,而金刚石不能,是由于两者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C.NaOH和Ca(OH)2在水溶液中都能产生OH﹣,因此两者都显碱性
D.食盐水和金属铝都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因此两者都能导电
【解答】解:A、CO能燃烧,而CO2不能,是由于两者的分子结构不同,该选项说法正确;
B、石墨可导电,而金刚石不能,是由于两者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该选项说法正确;
C、NaOH和Ca(OH)2在水溶液中都能产生OH﹣,因此两者都显碱性,该选项说法正确;
D、食盐水和金属铝都能导电,是因为食盐水中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铝中含有自由移动的电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答案】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9.(2分)(2019•常州)“化学棋”游戏规则:①每粒棋子代表一种物质;②吃子:所选棋子能与棋盘(如图)中的某棋子发生反应,则棋盘中的该棋子被吃掉;③连吃:前一次反应的生成物能与另一棋子发生反应时,则该棋子也被吃掉。若一次就可连续吃掉棋盘上的所有棋子,应选择的棋子是( )
A. B. C. D.
【答案】B
【解答】解:A、镁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硫酸镁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硫酸钠,氢氧化镁、硫酸钠均不能与铜反应,故选项错误。
B、铜能与氧气在加热条件反应生成氧化铜,氧化铜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硫酸铜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故选项正确。
C、氢氧化钙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水,硫酸钙、水与氢氧化钠、铜均不反应,故选项错误。
D、氯化钠与铜、氢氧化钠、硫酸均不反应,故选项错误。
。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明确吃子、连吃的含义,熟练掌握酸碱盐的化学性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0.(2分)(2019•常州)为了回收硫酸铜废液中的铜,称取mkg铁粉与一定体积的硫酸铜废液混合,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得到的固体能被磁铁吸引;再将该固体与足量的稀硫酸混合,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得到不能被磁铁吸引的固体mkg。则整个过程中参加反应的CuSO4与H2SO4的质量之比为( )
A.80:7 B.80:49 C.10:7 D.8:7
【答案】A
【解答】解:设H2SO4与CuSO4的质量分别为x、y
Fe+H2SO4=FeSO4+H2↑固体质量减少量
56 98 56
x
Fe+CuSO4=FeSO4+Cu固体质量增加量
56 160 64 64﹣56=8
y
由于得到不能被磁铁吸引的固体mkg,即铁完全反应且固体质量前后不变,所以
=
=
。
【点评】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
二、(本题包括4小题,共20分)
21.(4分)(2019•常州)用符合要求的物质的序号填空。
①磁铁矿;②铝土矿;③金刚石;④活性炭;⑤稀硫酸;
(1)常用于切割玻璃的是 ③ ;(2)常用于吸附甲醛的是 ④ ;
(3)常用于金属除锈的是 ⑤ ;(4)常用于工业炼铁的是 ① 。
【解答】解:(1)金刚石的硬度大,常用于切割玻璃。
(2)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常用于吸附甲醛。
(3)金属锈的主要成分是金属的氧化物,能与酸反应,稀硫酸可用于金属除锈。
(4)磁铁矿的主要成分是四氧化三铁,常用于工业炼铁。
【答案】
(1)③;
(2)④;
(3)⑤;
(4)①。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2.(5分)(2019•常州)造纸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农作物的秸秆可作为造纸原料,其主要成分是纤维素[(C6H10O5)n]
(1)纤维素属于 糖类 (填“糖类”、“油脂”或“蛋白质”)。
(2)纤维素由 三 种元素组成,其中氢、氧元素的质量之比为 1:8 。
(3)造纸产生大量含氢氧化钠的废水。NaOH中的钠离子符号表示为 Na+ ;
(4)三氧化二铋(Bi2O3)是制作防火纸的材料之一。Bi2O3中铋元素的化合价为 +3 。
【解答】(1)纤维素属于糖类;
(2)纤维素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其中氢、氧元素的质量之比=(1×10):(16×5)=1:8;
(3)NaOH中的钠离子符号表示为:Na+;
(4)Bi2O3中O的化合价为﹣2价,设Bi的化合价为x,2x+(﹣2)×3=0 x=+3。
【答案】
(1)糖类;
(2)三;1:8;
(3)Na+;
(4)+3。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化学基础知识,难度不大,全面性比较强,解答本题要加强对化学基础知识的掌握。
23.(5分)(2019•常州)化学变化是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转变成生成物的过程。图3是某化学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
(1)图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O22O3 。
(2)下列关于图示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C.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不变
(3)图示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之比为 1:1 。
【解答】解:(1)由图示可知,该反应是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了臭氧,化学方程式为:3O22O3。
(2)A.该反应的反应物、生成物都是一种,不属于化合反应,故A错误;
B.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故B正确;
C.由方程式可知,该反应每3个分子变化成了2个分子,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发生了变化,故C错误。
(3)该反应的反应物、生成物都是一种,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之比为1:1。
故答为:(1)3O22O3;(2)B; (3)1:1。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的知识以及物质的构成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图示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
24.(6分)(2019•常州)如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0℃时,B的溶解度是 36 g;t1℃时,A、B的溶解度(S)的大小关系为:SA = SB(填“>”、“=”或“<”)。
(2)现有t2℃的A、B的饱和溶液各100g,同时将两份溶液升温至t3℃(不考虑水的蒸发),则此时A、B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a)的大小关系为:ωA > ωB(填“>”、“=”或“<”)
(3)现有t2℃的B的溶液100将其蒸发掉10g水,再将温度恢复到t2℃时,析出3gB.若继续蒸发掉10g水,仍将温度恢复到t2℃,此时析出B的质量 ≥ 3g(填“>”、“=”或“≥”)。
(4)当A中混有少量的B时,提纯A采用的方法是 降温结晶 (填“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
(5)现将经提纯的A用于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实验中用到的仪器除了托盘天平(含砝码)、纸片、药匙、烧杯、玻璃棒、试剂瓶、标签外,还需用到的仪器有 量筒、胶头滴管 。
【解答】解:(1)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0℃时,B的溶解度是36g,t1℃时,A、B的溶解度(S)的大小关系为:SA=SB;
(2)现有t2℃的A、B的饱和溶液各100g,同时将两份溶液升温至t3℃(不考虑水的蒸发),溶解度增大,不会影响溶质的质量分数,所以此时A、B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a)的大小关系为:ωA>ωB;
(3)t2℃,B物质的溶解度大于36g,所以现有t2℃的B的溶液100将其蒸发掉10g水,再将温度恢复到t2℃时,析出3gB.若继续蒸发掉10g水,仍将温度恢复到t2℃,此时析出B的质量≥3g;
(4)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当A中混有少量的B时,提纯A采用的方法是降温结晶;
(5)现将经提纯的A用于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实验中用到的仪器除了托盘天平(含砝码)、纸片、药匙、烧杯、玻璃棒、试剂瓶、标签外,还需用到的仪器有量筒、胶头滴管。
【答案】(1)36,=;
(2)>;
(3)≥;
(4)降温结晶;
(5)量筒、胶头滴管。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本题包括4小题,共34分)
25.(10分)(2019•常州)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装置进行氧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
(1)仪器a的名称是 分液漏斗 ;
(2)实验中,点燃酒精灯后,可观察到硫粉在氧气中燃烧呈现 蓝紫 色火焰;装置C中的象是 溶液褪色 ;
(3)装置D的作用是 2NaOH+SO2═Na2SO3+H2O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为了证明装置C中出现的现象不是由氧气造成的,在不改变装置的情况下,操作方法是 点燃酒精灯前先通一段时间氧气 ,并观察装置C中的现象;
(5)实验时加入6%的过氧化氢溶液51g,理论上可生成多少克氧气?(写出计算过程)
【解答】解:(1)仪器a是分液漏斗;
(2)硫粉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闻到刺激性气味,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可以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3)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NaOH+SO2═Na2SO3+H2O;
(4)要排除装置C中出现的现象不是由氧气造成的,可以在点燃酒精灯前先通一段时间氧气,如果高锰酸钾溶液不褪色,说明与氧气无关;
(5)过氧化氢的质量为51g×6%=3.06g
设理论上可生成氧气的质量为X。
2H2O2 2H2O+O2↑
68 32
3.06g X
X=1.44g
答:理论上可生成氧气的质量为1.44g。
【答案】(1)分液漏斗;(2)蓝紫;溶液褪色;(3)2NaOH+SO2═Na2SO3+H2O;(4)点燃酒精灯前先通一段时间氧气;(5)1.44g
【点评】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是考查的重点、难点和热点,了解仪器的结构和用途、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是解题的前提。
26.(6分)(2019•常州)中和反应是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某同学利用图1装置研究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液反应的过程,并用pH和温度传感器测量反应过程中相关物理量的变化情况,得到图2和图3。
(1)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OH+HCl=NaCl+H2O ;
(2)仪器A中溶液的溶质是 HCl (填化学式);
(3)图3中V的数值最接近 12 (填“6”、“12”或“16”);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
A.图2中b点所示溶液中的溶质是NaCl和NaOH;
B.取图2中d点所示溶液加热蒸干所得固体为纯净物
C.图2中c→d所示溶液中NaCl的质量不断增加;
D.图3中e→f变化趋势可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解答】解:(1)在烧杯中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
(2)仪器A中是盐酸溶液,溶质是HCl;
(3)根据图2和图3 的信息可知,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当二者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温度最高,所以图3中V的数值最接近12;
(4)A.在图2中b点所示溶液中pH>7溶液呈碱性,溶液中的溶质是NaCl和NaOH,故A正确;
B.图2中d点所示溶液中pH<7,溶液呈酸性,溶质是NaCl和HCl,氯化氢是气体在蒸发过得中跑掉了,所得固体为纯净物,故B正确;
C.图2中在c点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c→d所示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不会增加,故C错误;
D.图3中e→f变化趋势可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故D正确。
【答案】
(1)NaOH+HCl=NaCl+H2O;
(2)HCl;
(3)12;
(4)C。
【点评】本题属于实验探究题,综合性较强,既有试验探究,又有实验数据图象的分析。只有综合掌握了基础知识才能较好的完成本类试题。
27.(8分)(2019•常州)我国煤炭资源丰富。目前人们除了将煤作为燃料外,更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工业上以煤和空气为原料生产尿素[CO(NH2)2]的一种流程如图:
(1)从液态空气中分离出N2的过程属于 物理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在煤和水蒸气反应前需先将煤粉碎,这样做的目的是 增大煤与水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 。
(3)水煤气在铜催化下实现CO的转化:CO+H2OCO2+X,其中X的化学式为 H2 。
(4)上述流程中合成尿素的同时还有水生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2NH3═CO(NH2)2+H2O 。
(5)实际生产中,N2和H2不可能全部化为NH3.上述流程中可以环利用的物质有 H2O、N2、H2 。
(6)以CO2和H2为原料还可合成液体燃料乙醇(C2H6O),该过程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2CO2+6H2C2H6O+3H2O.已知:每克燃料完全燃烧数出的热量叫做热值
若将含12g的碳的煤为原料合成的乙醇完全燃烧。理论上最多可放出 690 kJ的热量,从而提高了煤的利用效率。
【解答】解:(1)从液态空气中分离出N2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2)在煤和水蒸气反应前需先将煤粉碎,这样做的目的是:增大煤与水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
(3)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原子个数不变,所以水煤气在铜催化下实现CO的转化:CO+H2OCO2+X,其中X的化学式为:H2;
(4)二氧化碳和氨气反应生成尿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O2+2NH3═CO(NH2)2+H2O;
(5)既是反应物也是生成物的物质可以循环使用,所以上述流程中可以环利用的物质有:H2O、N2、H2;
(6)理论上最多可放出的热量为:12g÷×30=690kJ。
【答案】(1)物理;
(2)增大煤与水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
(3)H2;
(4)CO2+2NH3═CO(NH2)2+H2O;
(5)H2O、N2、H2;
(6)690。
【点评】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28.(10分)(2019•常州)装品牌苏打饼干的配料和营养成分如表,研究性学习小组対其成分进行了探究。
说明饼干制作的烘焙过程中,配料中的破酸氢钠的全部受热分解转化为碳酸钠,而碳酸钠不分解。
Ⅰ.定性判断饼干中有关成分的确认。
取一小包饼干。研碎后放入烧杯,加入适量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得到待检液。
【交流讨论】
(1)饼干中的 钙 元素可减少人体骨质疏松、畸形、佝偻病的发生,有利于人体健康。
(2)饼干中的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MgCl2+H2O+CO2↑ 。
【深入探究】如何进一步确认饼干中含有两种碳酸盐?
将剩余待检液过滤,用蒸馏水洗涤固体2至3次;将 洗涤液和残留固体分别 与稀盐酸反应,根据反应的现象,则证明讲干中既有碳酸钙,又有碳酸钠。
Ⅱ.定量检测:饼干中碳酸钠质量的测定。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①按如图连接好装置,检查气密性;
②取一小包饼干研碎后放入烧杯,加入适量蒸馏水、用玻璃棒充分搅拌后,过滤,洗涤;
③将滤液和洗涤液合并后倒入容器A,按图示装入其他药品(试剂X用于吸收挥发出来的HCI,它不与CO2反应);
④打开止水夹,向装置中通入一段时间N2后,关闭止水夹;
⑤用电子天平称量干燥管工的质量,记录数据m1;
⑥逐滴加入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时,停止滴加;
⑦ ⑦是打开止水夹,向装置中通入一段时间N2后,关闭止水夹 ;
⑧重复步骤⑤,记录数据m2。
【交流讨论】步骤③将滤液和洗涤液合并的原因是 确保样品的碳酸钠不损失,全部参与反应 。
【数据处理】m2﹣m1=0.088g,则这包饼干中碳酸钠的质量为 0.212 g。
【解答】解:Ⅰ.①淀粉遇碘变蓝色,取少量待检液于试管中,滴入2滴碘水,观察到溶液变蓝色,说明饼干中含有淀粉。
②另取少量待检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饼干中含有碳酸根离子。
【交流讨论】(1)钙主要存在于骨胳和牙齿中,使骨和牙齿具有坚硬的结构支架,饼干中的钙元素可减少人体骨质疏松、畸形、佝偻病的发生。
(2)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MgCl2+H2O+CO2↑。
【深入探究】碳酸钠易溶于水,碳酸根难溶于水,将剩余待检液过滤,用蒸馏水洗涤固体2至3次;将洗涤液和残留固体分别与稀盐酸反应,根据反应的现象,则证明讲干中既有碳酸钙,又有碳酸钠。
Ⅱ.【实验步骤】测定原理是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测定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需将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排出,则⑦是打开止水夹,向装置中通入一段时间N2后,关闭止水夹,将二氧化碳全部排出。
【交流讨论】步骤③将滤液和洗涤液合并,是因为确保样品的碳酸钠不损失,全部参与反应。
【数据处理】m2﹣m1=0.088g,说明生成了生成了0.088g二氧化碳,设这包饼干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44
x 0.088g
x=0.212g。
【答案】
Ⅰ.①变蓝色; ②碳酸盐的检验:CO32﹣;
【交流讨论】(1)钙;(2)CaCO3+2HCl═MgCl2+H2O+CO2↑;
【深入探究】洗涤液和残留固体分别;
Ⅱ.【实验步骤】⑦打开止水夹,向装置中通入一段时间N2后,关闭止水夹;
【交流讨论】确保样品的碳酸钠不损失,全部参与反应;
【数据处理】0.212。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掌握淀粉遇碘变蓝色、碳酸盐的检验方法、盐的化学性质等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四、选做题(本题包括2小题,你只需选做其中一个小题,若两小题全做则以29题计分,共6分)
29.(6分)(2019•常州)2019年1月,嫦娥四号和玉兔二号互拍成像,实现了探月工程五战五捷。
(1)嫦娥四号使用了大量复合材料。下列关于复合材料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不锈钢是常见的复合材料
B.复合材料集中了组成材料的优点
C.多种材料混在一起就是复合材料
(2)航天器的天线用钛合金制成。钛合金与金属钛相比, 钛合金 的硬度更大。工业上通常是在高温下用四氯化钛(TiC14)与金属镁发生置换反应获得,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TiCl4+2Mg2MgCl2+Ti 。
(3)航天器上的太阳能电池是将太阳能直接转化为 电 能的装置;大自然利用太阳能最成功的范例是 C (填序号)。
A.火山爆发 B.温室效应 C.光合作用
【解答】解:(1)A.不锈钢是合金不是复合材料,故A错误;
B.复合材料保持了原材料的优点,克服了原材料的某些缺陷,也会产生优于原材料的特点,故B正确;
C.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质的材料,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制成的,故C错误;
(2)航天器的天线用钛合金制成。钛合金与金属钛相比,钛合金的硬度更大; TiC14和Mg反应生成Ti和MgC12,化学方程式为:TiC14和+2MgTi+2MgC12;
(3)航天器上的太阳能电池是将太阳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经光合作用,太阳能可转化为化学能,大自然成功利用太阳能,故选C;
【答案】
(1)B;
(2)钛合金; TiCl4+2Mg2MgCl2+Ti;
(3)电; 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化学基础知识,难度不大,全面性比较强,解答本题要加强对化学基础知识的掌握。
30.(2019•常州)2019年春节起,常州大部分地区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开启了龙城环保新时代。
(1)“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安全标志是 C 。
(2)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不仅可以滅少噪声污染、火灾等,还以少SO2和 可吸入颗粒物 等空气污染物的排放,提升空气质量。
(3)爆竹中常含有硫、硝酸钾和木炭的混合粉末,点燃后生成硫化钾(K2S)、氮气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S+2KNO3+3CK2S+N2↑+3CO2↑ 。含硫燃料燃烧产生的SO2会形成 硫酸 型酸雨,酸雨的pH A (填序号)。
A.小于5.6 B.等于7 C.大于7
【解答】解:(1)图C标志白色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2)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不仅可以滅少噪声污染、火灾等,还以少SO2和可吸入颗粒物等空气污染物的排放,提升空气质量。
(3)硫、硝酸钾和木炭的混合粉末,点燃后生成硫化钾(K2S)、氮气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2KNO3+3CK2S+N2↑+3CO2↑。
含硫燃料燃烧产生的SO2会形成硫酸型酸雨,酸雨的pH小于5.6。
【答案】
(1)C;
(2)可吸入颗粒物;
(3)S+2KNO3+3CK2S+N2↑+3CO2↑;硫酸;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酸雨是pH小于5.6的雨水、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