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泰州市中考化学试题
(考试时间:化学、物理共150分钟题号范围∶化学1~20;物理21~50)
化学满分:60分
请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个部分。
2.答题卡正面为化学学科的答题范围,反面为物理学科的答题范围。所有试题的答案均填写在答题卡上,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B-11 C-12 O-16 Mg-24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0分)
第1~10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 食物腐败
B. 干冰升华
C. 光合作用
D. 煤气燃烧
2.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 雪碧
B. 牛奶
C. 氧气
D 食醋
3.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A. 氮气N2
B. 氯离子Cl1-
C. 铝元素AL
D. 1个氢分子2H
4.下列物质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 用钨制作灯丝
B. 用铝制作导线
C. 石墨制铅笔芯
D. 用焦炭冶炼铁
5.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 取用粉末
B 蒸发结晶
C. 加热液体
D. 连接仪器
6.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 工业废气直接排放
B. 过度服用维生素C
C. 大量使用农药化肥
D. 生活垃圾分类回收
7.下列物质溶于水,能形成溶液的是
A. 蔗糖
B. 泥土
C. 粉笔灰
D. 食用油
8.制造北斗三号卫星使用了钛合金材料,钛原子的质子数为22,相对原子质量为48,则钛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A. 22
B. 48
C 70
D. 26
9.儿童体内缺少锌元素,严重时易患的疾病是
A. 佝偻病
B. 贫血症
C. 侏儒症
D. 甲状腺疾病
10.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 淀粉溶液中滴加碘水,溶液呈红色
B.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岀明亮蓝紫色火焰
C. 硬水中滴加肥皂水,产生大量泡沫
D.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黑色固体
第11~15题,每小题有,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得1分;错选得0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11.水杨酸(C7H6O3)能有效抑制葡萄球菌和大肠杄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水杨酸由三种元素组成
B. 水杨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 1个水杨酸分子中含有20个原子
D. 水杨酸中氢、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2:1
12.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t2°C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 在t1°C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甲的质量最大
C. 甲中混有少量乙时,宜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D. 将t3°C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C时,只有丙溶液仍是饱和溶液
1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活性炭可用于净水,是因为能吸附水中的杂质
B. 洗洁精能洗去油污,是因为洗洁精能溶解油污
C. 水和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
D. 铝制品不能用钢丝球擦洗,是因为易破坏表面的致密氧化膜
14.下列有关物质的提纯、分离、鉴别以及检验的做法,正确的是
A. 除去KCl溶液中混有的少量CaCl2:加入过量K2CO3溶液,过滤
B. 分离铁粉与铜粉∶加入适量AgNO3溶液,过滤、洗涤、干燥
C. 鉴别硫酸溶液与硫酸钠溶液:加入BaCl2溶液
D. 检验二氧化硫气体:将气体通入稀高锰酸钾溶液
15.中国科学家以CO2和H2为原料,经催化可转化为有机物,其微观反应原理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物质的化学式为C4H9
B. 反应②属于置换反应
C. 催化剂Ⅰ、Ⅱ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均不变
D. 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40分)
16.在抗击新冠肺炎的过程中,测体温,戴口罩、勤消毒等是必需的防疫措施。
(1)水银体温计中的汞是由__________直接构成;测量体温,汞柱上升,汞微粒之间的___________增大。
(2)医用防护口罩使用了超细聚丙烯纤维,聚丙烯纤维属于___________材料;戴口罩能有效阻隔可吸入颗粒物、细菌、病毒等,其阻隔原理与化学实验中的__________基本操作类似。
(3)免洗手消毒液中含有的酒精,可使细菌中的蛋白质_____达到消毒目的;由于酒精具有_____性,开瓶用后应立即拧紧瓶盖,以免浓度降低;酒精使用时应远离火种,酒精不慎泼洒燃烧,灭火的方法是_____。
17.请回答下列问题:
(1)现提供下列实验仪器和装置:
①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该实验可选用F和____(填序号)组装成排水法收集氧气的装置;还可用_____方法收集氧气。
②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制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为达到控制反应生和停止的目的,发生装置应选择A和_____(填序号);为除去氢气中的水分,用B、C组装成一套装置,向B中加入液体试剂________,气体通过此装置达到目的。
(2)实验室用氯化钠固体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
①量取水,应选择_________(填“10mL”或“50mL”)量筒。
②下列操作导致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的是_______(填序号)。
a.取用潮湿的氯化钠
b称量时,所用砝码表面已生锈
c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d转移溶液后,烧杯内还有少量氯化钠固体
18.A~F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A是生命之源,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B与A发生化合反应生成C,C俗称熟石灰;D是由三种非金属元素组成的盐,D和A混合,溶液温度显著降低,据此原理可制作“摇摇冰”;C与D混合加热反应生成A、E、F三种物质,E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式为________;电解A的实验,正、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________。
(2)B俗称_________,B与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3)C的澄清溶液通常用来检验__________气体。
(4)D在农业上可用作________________肥。
(5)E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______________色。
(6)C与D混合加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19.酸碱中和反应是初中阶段重要的一类反应,请你一起参与探究。
【实验探究Ⅰ】在50mL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50mL一定浓度的盐酸,并用玻璃棒搅拌,观察到溶液的温度______,由此现象小李同学得出两者能发生反应的结论。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后,小张同学发现此结论不够严谨,设计了下列3个对比实验:
①50mL一定浓度的盐酸与50mL蒸馏水混合,测量溶液温度的变化。
②50mL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与50mL蒸馏水混合,测量溶液温度的变化。
③50mL一定浓度的盐酸与50mL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测量溶液温度的变化。
用数字化实验技术测得3个实验,溶液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
(1)由图可知,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稀释时均_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但它们稀释时温度的变化量远________两溶液混合时温度的变化量。
(2)从微观角度分析,此中和反应的温度变化主要是由于________(填离子符号)两种离子发生反应放出热量的缘故。
【实验探究Ⅱ】
(1)在50mL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2~3滴酚酞试液,再逐滴加入一定浓度的盐酸,并用玻璃棒搅拌,溶液颜色由红色刚好变为无色时,可说明两者发生了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取一定量反应后的无色溶液加热蒸发,在蒸发的过程中,“意外”发现溶液由无色又变成红色。同学们对红色溶液中溶质的成分(酚酞除外)进行再探究。
查阅资料:酚酞在pH<8.2的溶液中呈无色,在8.2 作出猜想:猜想一:NaCl 猜想二:NaCl、NaOH 猜想三:NaCl、NaOH和Na2CO3 同学们讨论后一致认为猜想__________是错误的,理由是___________。 实验验证:取样,滴加_______,无气泡产生,猜想三错误。 原因分析:反应后无色溶液中仍存在少量NaOH,加热蒸发,当溶液的pH在_______范围内,溶液的颜色变红。 总结反思:向某碱性溶液中滴加2~3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后溶液的颜色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变红。 20.硼及其化合物在现代工农业、医学、国防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利用硼镁矿可制备硼,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B2O3中B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 (2)为加快硼镁矿石与浓NaOH溶液的反应速率,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回收副产物Mg(OH)2可制得流程__________的反应物。 (3)H3BO3加热分解只生成两种氧化物,流程②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 (4)根据流程③的化学反应方程式:,理论上制备1.1吨的硼,需消耗镁多少吨写出计算过程)_________? 本试卷的题干、答案和解析均由组卷网(http://zujuan.xkw.com)专业教师团队编校出品。 登录组卷网可对本试卷进行单题组卷、细目表分析、布置作业、举一反三等操作。 试卷地址:在组卷网浏览本卷 组卷网是学科网旗下的在线题库平台,覆盖小初高全学段全学科、超过900万精品解析试题。 关注组卷网服务号,可使用移动教学助手功能(布置作业、线上考试、加入错题本、错题训练)。 学科网长期征集全国最新统考试卷、名校试卷、原创题,赢取丰厚稿酬,欢迎合作。 钱老师 QQ:537008204 曹老师 QQ:713000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