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考 > 化学

沪科版化学一轮复习训练--物质的溶解性(无答案)

试卷简介

这份试卷主要考察了学生对于物质溶解性、溶解度及其相关概念的理解和应用。内容涵盖了溶解性的定义、内外部影响因素、溶解度的定义及测量方法,以及不同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溶解情况。此外,还涉及了溶解度与饱和溶液的关系、结晶方法、溶液配制以及通过化学反应计算溶质质量分数等方面的知识。

所涉及的知识点

本试卷主要考察了学生对溶解性、溶解度及其应用的理解,包括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区别、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结晶方法的应用、以及通过化学反应计算溶质质量分数的能力。

物质的溶解性

一、知识归纳:

1.溶解性是指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中的能力。影响固体溶质溶解性的内部因素是

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外部因素是_______。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不仅与气体的性质有关,还跟________和________有关。有何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举例说明:①不同物质在同一溶剂中溶解性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同一种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与温度有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现有一份一定温度下的不饱和的KNO3溶液,可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的方法使之达到饱和。要使一份饱和石灰水变成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有①________②________。

3.溶解度可以定量描述溶解性的大小。通常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指在____________,某种物质在________溶剂里达到________状态时所溶解的_________。

(1)室温下,物质的溶解性与溶解度的大致关系如下,请填充完整。

(2)“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这句话如何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_______,例如______;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很小,例如______;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______,例如_______。

4.溶解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比较:

5.人们常把固体物质从其水溶液析出的过程叫结晶。结晶的方法有(1)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前一种方法主要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___________的固体溶质,后一种方法主要用于_______________的固体溶质。盐场用海水晒盐,主要原理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去除硝酸钾固体中的少量氯化钠,可采用_________方法,操作步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链接中考:

1.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是 ( )

A.非常浓的溶液 B.很稀的溶液

C.增加该溶质,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 D.增加该溶质,不能继续溶解的溶液

2.下列有溶解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水中最多溶解38gNaCl,所以NaCl在水中的溶解度是

B.时,水中溶有75gKNO3,所以KNO3在时的溶解度是

C.时,100gKNO3饱和溶液中含KNO,所以KNO3的溶解度是

D.时,水中最多可溶解192gNH4NO3,所以NH4NO3在的溶解度是

3.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饱和溶液可能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

B.在一定温度下,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C.只要温度不变,溶剂量不变,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不变

D.降温时饱和溶液可能不析出晶体

,盛有饱和KNO3溶液的烧杯底部有少量未溶解的KNO3晶体;升温至时,烧杯中的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时该KNO3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原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比 (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无法判断

5.甲、乙、丙三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

溶解度见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大小 顺序是:甲>乙>丙

B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 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顺序是:甲>乙>丙

C.降低温度可使丙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D.使乙物质从一定温度的饱和溶液中析出,一般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6.某温度时,饱和KNO3溶液中含硝酸钾。现向其中加入硝酸钾晶体和 水,保持温度不变,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

A.48.6% B.31.6% C.32.7% D.34.1%

7.在一个烧杯中盛有饱和硝酸钾溶液和少量硝酸钾晶体,现有四种方法:①向烧杯中加水;②用玻璃棒搅拌;③将溶液加热;④加入同体积的饱和食盐水。其中不能使KNO3晶体再溶解的是 ( )

A.②④ B.①③ C.② D.④

8.右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t时,三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顺序为:A>B>C

B.t,A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

C.t时,C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时,变成不饱和溶液

D.t时,A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时有晶体析出

9.右图中M、N分别表示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试根据图中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图中A点表示M、N两种物质在t时均达到饱和

B.M、N两种饱和溶液,当温度从t降至t时,一定析

出相同质量的晶体

C.同处A点的相同质量的M、N两种溶液,当温度从t降

至t后,剩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时,M、N具有相同的溶解度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向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中添加溶质后,其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B.饱和溶液降温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仍为饱和溶液

C.从10%的硫酸钠溶液中取出溶液,这溶液中硫酸钠的质量分数为1%

D.在一定温度下,物质X与Y具有相同溶解度,则在该温度下,X、Y的饱和溶液中

含X、Y两种物质的质量相等。

11.严冬我国北方某些城市曾用食盐融雪,造成土壤中盐浓度偏高,使路旁的树木死亡。目前专家研究出一种新型融雪剂是 ( )

A.氯化钠 氯化钙 B.氯化钠 氯化镁

C.氯化钠 醋酸钙 D.尿素 硝酸钙 硝酸镁

12.右图表示M、N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有关图示信息描述正确的是( )

时,M的溶解度大于N的溶解度

B.M、N都不是易溶物质

C.P点表示M、N均为饱和溶液

D.阴影处M、N均为饱和溶液

13.用“>”“<”“=”填空:

(1)V1mL水和V2mL酒精混合后,溶液体积_________(V1+V2) ml。

(2)某一温度下,NaCl的溶解度为Sg,则在此温度下NaCl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S%。

(3)时,饱和石灰水的溶质质量分数为a%,饱和石灰水溶质质量分数为b%,则a_____b。

14.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请回答:

(1)t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_________g。

(2)t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_________。

(3)我国有些地区有一种说法:“冬天捞碱,夏天晒盐。”

这里的碱是指Na2CO3,盐是指NaCl。那么,图中________(填

“A”或“B”)的溶解度曲线与Na2CO3的溶解度曲线相似。人们用上述方法从盐湖中捞得的Na2CO3中会有少量NaCl。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称取含NaCl的Na2CO3固体,将其配成溶液,再向其中逐滴加入足量的稀盐酸,使气体完全放出,共收集到4.4gCO2气体,则原固体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

15.下图是固体物质甲的溶解度曲线:

(1)图中A点代表甲的________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2)请填写下表剩余空格。(在表的第1、2、3栏内选填“变大”、

“变小”或“不变”;在第4栏内选择“饱和”或“不饱和”)。

16.我国化工专家候德榜的“侯氏制碱法”为世界制碱工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以食盐、水、氨气、二氧化碳为原料,先制得碳酸氢钠和氯化铵,进而生产出纯碱。下表是几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1)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温度对______的溶解度影响不大。

(2)要使NH4Cl饱和溶液中的NH4Cl结晶析出,在________(填“较高”或“较低”)温度下进行比较合适。

(3)“侯氏制碱法”制NaHCO3的方程式是NaCl+CO2+NH3+H2O= NaHCO3+ NH4Cl,该反应能进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溶液的碱性强弱跟溶液中OH-的浓度有关。一定体积的溶液中OH-数量越多,则溶液碱性越强。10%的NaOH溶液(密度为·cm-3)与10%的KOH溶液(密度也为·cm-3)相比较,碱性更强的是_____________;要使上述碱溶液的pH减小,你准备采用的物理方法是_______;化学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溶液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溶液的配制是日常生活和化学实验中的常见操作。下表是硫酸溶液和氨水的密度与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对照表()

请仔细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

(1)时,随着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大,硫酸溶液的密度逐渐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氨水的密度逐渐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取12%的硫酸溶液配制成6%的溶液,向12%的硫酸溶液中加水的质量应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向24%的氨水加入水,摇匀,溶液体积是________mL。(保留到0.1)。

19.某同学在实验室发现一瓶标签残缺(如图1所示)的溶液。

为了测定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他取出该溶液,向其中逐滴加

入溶质质量分数为 10%的NaOH溶液。反应过程中生成沉淀的质量与所

用NaOH溶液质量的关系如下图所示。请计算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20.在烧杯中加入氯化钠和碳酸氢钠的固体混合物后,再加入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反应过程用精密仪器测得烧杯连同药品的总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烧杯连同药品的起始总质量为。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完全反应时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______g。

(2)原混合物中氯化钠的质量。

(3)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21.为测定某氯化钠、碳酸钠固体混合物的组成,小明同学取该混合物放入烧杯中,分五次加入稀盐酸(每次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为),待反应完全后,得到下面的质量关系:

请分析以上数据后计算:

原固体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

当加入稀盐酸至固体混合物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结果精

确到)

无限免费下载试卷
Word文档没有任何密码等限制使用的方式,方便收藏和打印
已有人下载。
×
扫码关注公众号
二维码
扫描公众号,私信暗号:54123 获取网盘提取码
前往网盘下载
点击下载文档
还需要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