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考 > 化学

浙江省宁波市2016年中考化学真题试题(含解析)

试卷简介

这份试卷涵盖了初中科学(化学部分)的多个知识点,包括气体的制备、物质的性质、化学反应类型、溶液的酸碱性、金属的化学性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计算、以及实验探究。试题注重考查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能力,涉及多项基础概念和实验技能。

所涉及的知识点

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气体的制备与收集、溶液的酸碱性判断、金属的化学性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计算、实验设计与反思。

2016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

1.如图是小科完成CO2的制取、收集和验满的主要操作过程,其中需要纠正的是(  )

A.

气密性检查

B.

添加试剂

C.

制取并收集气体

D.

气体验满

2.如图是一瓶饮用天然水标签的部分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饮用天然水是纯净物

B.该饮用天然水一定呈碱性

C.该饮用天然水含有钙、镁、钾、钠等金属单质

D.100ml该饮用天然水中至少含偏硅酸180μg

3.如图所示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关于该化学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

B.反应前后各元素化合价不变

C.反应前后两种原子的数目不变

D.反应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4.下列实验方案或措施不合理的是(  )

A.用浓硫酸干燥氢气

B.用氯化钡溶液鉴别稀硫酸和稀盐酸

C.用酚酞试液检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

D.用稀盐酸除去盛过石灰水的试剂瓶内壁上的碳酸钙

5.甲、乙两烧杯内盛有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盐酸.将镁逐渐加入甲烧杯,铁逐渐加入乙烧杯,测量加入的金属质量m和相应的烧杯内物质质量变化量△m,画出△M﹣m曲线oac和obc的示意图,如图所示.根据图中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m1:m2=3:7

B.m1﹣△M1<m2﹣△M2

C.曲线oac表示的是甲烧杯中△M与m的变化关系

D.当乙烧杯内加入铁的质量为m1时,溶液中溶质不止一种

二、填空题

6.已知A﹣I均为初中科学常见的物质,其中组成A、C两种气体的元素相同,且C是常见的温室气体,B是铁锈的主要成分,D是单质,F是盐酸盐,根据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图中反应条件均已略去)回答下列问题:

(1)D的化学式为      .

(2)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

(3)若反应②在植物体内进行,这个过程中能量的转化形式是      .

三、实验探究题

7.一般不用K、Ca、Na等活泼金属来置换盐溶液中的其他金属元素,这是教科书上的一句话.小科对此进行了思考,并查阅资料,对金属钠和硫酸铜溶液的反应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钠常温下就能与水发生剧烈反应,反应方程式为:2Na+2H2O═2NaOH+H2↑

【提出猜想】猜想一:金属钠和硫酸铜溶液反应会有铜生成.

猜想二:金属钠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的沉淀只有氢氧化铜.

【实验及现象】切取不同大小的钠块分别投入到两种不同浓度的硫酸铜溶液中,有关产生沉淀的现象如表所示

小科咨询老师后得知蓝绿色沉淀为碱式铜盐.

【实验结论】(1)上述实验中均未观察到      色固体生成,由此判断猜想一错误.

(2)实验①中观察到的沉淀是蓝绿色的,由此判断猜想二也错误.

【实验反思】

(1)实验中生成氢氧化铜沉淀的原理是      .

(2)由上述实验可知,导致钠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的产物不同的因素有      .

(3)为了用钠置换硫酸铜中的铜元素,小科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方案一:把钠块和无水硫酸铜直接混合,在干燥的空气中加热.

方案二:把钠块和无水硫酸铜直接混合,隔绝空气加热.

请从两个方案中选出合理的方案,并说明理由.      .

四、简答题(共21分)

8.生活中科学之美、科学之趣随处可见.如图是某厂商设计的T恤,T恤上有趣的图案是邻二溴苯(C6H4Br2)分子的结构简式.

(1)邻二溴苯属于      (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2)邻二溴苯分子中碳、氢、溴三种原子个数比为      .

(3)236g邻二溴苯中含溴元素      g.

9.请深深地吸一口气,缓解一下紧张的情绪.你的呼吸中蕴含着一定的科学知识,请回答下列问题

(1)你所吸入的气体,主要成分是氮气和      .

(2)你吸气时肋间外肌和膈肌收缩,胸腔容积      ,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

(3)在该过程中,你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主要来自      的氧化分解.

10.活性碳酸钙(CaCO3)和炭黑(C)常用作橡胶的填充料,用来改良橡胶性能.在不同的橡胶制品中,对活性碳酸钙和炭黑的投料比有不同的要求.现有一份由活性碳酸钙和炭黑组成的橡胶填充料样品,为测定其中活性碳酸钙的含量,小科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如下:

①按图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取样品4.0g,置于甲中的硬质玻璃管内,乙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③通入干燥的氧气一段时间后,电子称的示数稳定在150.0g;

④继续保持氧气通入,点燃酒精喷灯,加强热;

⑤充分反应后(C被完全氧化,CaCO3被完全分解),最终电子称的示数稳定在152.2g;

⑥实验结束后,根据实验所得的数据进行计算.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所用的氧气可以在实验室中利用      分解得到.

(2)步骤③中先通入干燥的氧气一段时间的目的是      .

(3)计算样品中活性CaCO3的质量分数(结果精确到0.1%).

2016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如图是小科完成CO2的制取、收集和验满的主要操作过程,其中需要纠正的是(  )

A.

气密性检查

B.

添加试剂

C.

制取并收集气体

D.

气体验满

【考点】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

【专题】实验操作型;化学学习中的实验思想;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A、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属于固液常温型,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二氧化碳气体的验满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属于固液常温型,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时,应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能伸入瓶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2.如图是一瓶饮用天然水标签的部分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饮用天然水是纯净物

B.该饮用天然水一定呈碱性

C.该饮用天然水含有钙、镁、钾、钠等金属单质

D.100ml该饮用天然水中至少含偏硅酸180μg

【考点】标签上标示的物质成分及其含量;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专题】标签图示型;空气与水;常见的酸 酸的通性.

【分析】A、根据题意,该瓶饮用天然水的主要成分是水,含有偏硅酸等,进行分析判断.

B、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

C、食品、药品、矿泉水等物质中的“钙、镁、钾、钠”等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而是指元素,通常用元素及其所占质量(质量分数)来描述.

D、根据题意,100ml该饮用天然水中含有偏硅酸≥180μg,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该瓶饮用天然水的主要成分是水,含有偏硅酸等,属于混合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B、该饮用天然水的pH为7.3±0.5,可能呈酸性、中性或碱性,故选项说法错误.

C、该饮用天然水含有钙、镁、钾、钠等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钙、镁、钾、钠”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故选项说法错误.

D、100ml该饮用天然水中含有偏硅酸≥180μg,则100ml该饮用天然水中至少含偏硅酸180μg,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混合物与纯净物的判别方法、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元素的应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如图所示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关于该化学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

B.反应前后各元素化合价不变

C.反应前后两种原子的数目不变

D.反应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化合价规律和原则;反应类型的判定.

【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模型思想.

【分析】根据反应过程图中的分子,判断反应物与生成物,结合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由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该反应的反应物只含有一种分子,生成了两种分子,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B、反应物是化合物,元素的化合价不为0;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生成物的分子均由同种原子构成,均属于单质,生成物中的元素的化合价均为0,反应前后各元素化合价发生了改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C、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反应前后两种原子的数目不变,故选项说法正确.

D、反应物的分子由两种原子构成,从宏观上反应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通过微观粒子的反应模型图,考查了微观上对化学反应的认识,学会通过微观示意图把宏观物质和微观粒子联系起来、从微观的角度分析物质的变化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4.下列实验方案或措施不合理的是(  )

A.用浓硫酸干燥氢气

B.用氯化钡溶液鉴别稀硫酸和稀盐酸

C.用酚酞试液检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

D.用稀盐酸除去盛过石灰水的试剂瓶内壁上的碳酸钙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碱的化学性质;根据浓硫酸或烧碱的性质确定所能干燥的气体;酸、碱、盐的鉴别.

【专题】实验设计题;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分析】A、根据干燥剂不能与被干燥的气体发生化学反应,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两种物质与同种试剂反应产生的不同现象来鉴别它们,若两种物质与同种物质反应的现象相同,则无法鉴别它们.

C、根据氢氧化钠变质后生成的碳酸钠溶液也显碱性,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碳酸钙能与酸反应,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与氢气反应,能用浓硫酸干燥氢气,故选项实验方案正确.

B、稀硫酸能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和盐酸,盐酸不氯化钡溶液反应,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案正确.

C、氢氧化钠变质后生成的碳酸钠溶液也显碱性,也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不能用酚酞试液检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故选项实验方案错误.

D、碳酸钙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氯化钙,可用稀盐酸除去盛过石灰水的试剂瓶内壁上的碳酸钙,故选项实验方案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设计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5.甲、乙两烧杯内盛有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盐酸.将镁逐渐加入甲烧杯,铁逐渐加入乙烧杯,测量加入的金属质量m和相应的烧杯内物质质量变化量△m,画出△M﹣m曲线oac和obc的示意图,如图所示.根据图中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m1:m2=3:7

B.m1﹣△M1<m2﹣△M2

C.曲线oac表示的是甲烧杯中△M与m的变化关系

D.当乙烧杯内加入铁的质量为m1时,溶液中溶质不止一种

【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是Mg+2HCl═MgCl2+H2↑、Fe+2HCl═FeCl2+H2↑,甲、乙两烧杯内盛有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盐酸,随着金属的加入,至完全反应,△M不再改变,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是Mg+2HCl═MgCl2+H2↑、Fe+2HCl═FeCl2+H2↑.

Mg+2HCl═MgCl2+H2↑△M1 Fe+2HCl═FeCl2+H2↑△M2

24 2 24﹣2=22 56 2 56﹣2=54

A、由图示,m1、m2时金属与稀盐酸完全反应,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稀盐酸的质量相同时,此时消耗的镁与铁的质量比为24:56=3:7,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由题意,m1﹣△M1、m2﹣△M2即为金属质量与烧杯内物质质量变化量的差值,即生成氢气的质量,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参加反应的盐酸的质量相等,则生成氢气的质量相等,即m1﹣△M1=m2﹣△M2,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由A选项的分析,完全反应时消耗的镁的质量少,则曲线oac表示的是甲烧杯中△M与m的变化关系,故选项说法正确.

D、当乙烧杯内加入铁的质量为m1时,稀盐酸有剩余,溶液中溶质不止一种,为氯化亚铁和HCl,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理解△M与△M﹣m的含义、熟练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

6.已知A﹣I均为初中科学常见的物质,其中组成A、C两种气体的元素相同,且C是常见的温室气体,B是铁锈的主要成分,D是单质,F是盐酸盐,根据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图中反应条件均已略去)回答下列问题:

(1)D的化学式为 Fe .

(2)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Fe2O3+6HCl═2FeCl3+3H2O .

(3)若反应②在植物体内进行,这个过程中能量的转化形式是 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框图型推断题;物质的检验、鉴别与推断.

【分析】由题意,组成A、C两种气体的元素相同,且C是常见的温室气体,则C为二氧化碳,则A为一氧化碳;B是铁锈的主要成分,则B为氧化铁,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则D为铁;氧化铁与E反应生成的F是盐酸盐,结合金属氧化物能与酸反应,则E为稀盐酸,G为水;二氧化碳与水发生光合作用生成葡萄糖和氧气,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组成A、C两种气体的元素相同,且C是常见的温室气体,则C为二氧化碳,则A为一氧化碳;B是铁锈的主要成分,则B为氧化铁,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则D为铁;氧化铁与E反应生成的F是盐酸盐,结合金属氧化物能与酸反应,则E为稀盐酸,G为水;二氧化碳与水发生光合作用生成葡萄糖和氧气.

(1)D的化学式为Fe.

(2)反应①,即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

(3)反应②在植物体内进行,即二氧化碳与水发生光合作用生成葡萄糖和氧气,这个过程中能量的转化形式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故答案为:(1)Fe;(2)Fe2O3+6HCl═2FeCl3+3H2O;(3)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题时往往需要从题目中挖出一些明显或隐含的条件,抓住突破口(突破口往往是现象特征、反应特征等),获得结论,最后把结论代入原题中验证.

三、实验探究题

7.一般不用K、Ca、Na等活泼金属来置换盐溶液中的其他金属元素,这是教科书上的一句话.小科对此进行了思考,并查阅资料,对金属钠和硫酸铜溶液的反应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钠常温下就能与水发生剧烈反应,反应方程式为:2Na+2H2O═2NaOH+H2↑

【提出猜想】猜想一:金属钠和硫酸铜溶液反应会有铜生成.

猜想二:金属钠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的沉淀只有氢氧化铜.

【实验及现象】切取不同大小的钠块分别投入到两种不同浓度的硫酸铜溶液中,有关产生沉淀的现象如表所示

小科咨询老师后得知蓝绿色沉淀为碱式铜盐.

【实验结论】(1)上述实验中均未观察到 红 色固体生成,由此判断猜想一错误.

(2)实验①中观察到的沉淀是蓝绿色的,由此判断猜想二也错误.

【实验反思】

(1)实验中生成氢氧化铜沉淀的原理是 生成的氢氧化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 .

(2)由上述实验可知,导致钠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的产物不同的因素有 钠块的大小、硫酸铜溶液的浓度 .

(3)为了用钠置换硫酸铜中的铜元素,小科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方案一:把钠块和无水硫酸铜直接混合,在干燥的空气中加热.

方案二:把钠块和无水硫酸铜直接混合,隔绝空气加热.

请从两个方案中选出合理的方案,并说明理由. 方案二;隔绝空气加热,能避免钠在空气中被氧化 .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金属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

【专题】化学学习中的实验思想;科学探究.

【分析】【实验结论】(1)根据题意,猜想一猜想有铜生成,铜是红色金属,进行分析解答.

【实验反思】(1)由题意,钠常温下就能与水发生剧烈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氢氧化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进行分析解答.

(2)由实验及现象,切取不同大小的钠块分别投入到两种不同浓度的硫酸铜溶液中,有关产生沉淀的现象,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钠的金属活动性很强,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实验结论】(1)猜想一猜想有铜生成,铜是红色金属,由实验结论,猜想一错误,则上述实验中均未观察到红色固体生成.

(2)

【实验反思】(1)由题意,钠常温下就能与水发生剧烈反应,生成氢氧化钠,生成的氢氧化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钠.

(2)由实验及现象,切取不同大小的钠块分别投入到两种不同浓度的硫酸铜溶液中,有关产生沉淀的现象,则钠块大小相同,硫酸铜溶液浓度不同,产生的沉淀不同;钠块大小不同,硫酸铜溶液浓度相同,产生的沉淀不同;则导致钠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的产物不同的因素有钠块的大小、硫酸铜溶液的浓度.

(3)钠的金属活动性很强,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要避免钠在空气中被氧化,方案二隔绝空气加热,能避免钠在空气中被氧化,故方案二是合理的.

故答案为:【实验结论】(1)红;

【实验反思】(1)钠和水先反应生成氢氧化钠,生成的氢氧化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

(2)钠块的大小、硫酸铜溶液的浓度;

(3)方案二;隔绝空气加热,能避免钠在空气中被氧化.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熟练掌握控制变量法的应用、金属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四、简答题(共21分)

8.生活中科学之美、科学之趣随处可见.如图是某厂商设计的T恤,T恤上有趣的图案是邻二溴苯(C6H4Br2)分子的结构简式.

(1)邻二溴苯属于 有机物 (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2)邻二溴苯分子中碳、氢、溴三种原子个数比为 3:2:1 .

(3)236g邻二溴苯中含溴元素 160 g.

【考点】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专题】化学式的计算;化学物质的分类思想;有关化学式的计算.

【分析】(1)根据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叫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1个邻二溴苯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混合物中某物质的质量=混合物的质量×该物质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邻二溴苯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

(2)1个邻二溴苯分子是由6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2个溴原子构成的,则邻二溴苯分子中碳、氢、溴三种原子个数比为6:4:2=3:2:1.

(3)236g邻二溴苯中含溴元素的质量为236g××100%=160g.

故答案为:(1)有机物;(2)3:2:1;(3)160.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等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9.请深深地吸一口气,缓解一下紧张的情绪.你的呼吸中蕴含着一定的科学知识,请回答下列问题

(1)你所吸入的气体,主要成分是氮气和 氧气 .

(2)你吸气时肋间外肌和膈肌收缩,胸腔容积 扩大 ,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

(3)在该过程中,你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主要来自 葡萄糖 的氧化分解.

【考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1)根据吸入的气体是空气,结合空气的主要成分,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人体吸气时肋间外肌和膈肌收缩,胸腔前后、左右、上下径均增大,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呼吸过程中,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的主要来源,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吸入的气体是空气,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

(2)人体吸气时肋间外肌和膈肌收缩,胸腔前后、左右、上下径均增大,胸腔容积扩大,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

(3)糖类是主要的供能物质,呼吸过程中,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的主要来源是葡萄糖的氧化分解.

故答案为:(1)氧气;(2)扩大;(3)葡萄糖.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呼吸作用的原理与过程、空气的主要成分、人体主要的供能物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0.活性碳酸钙(CaCO3)和炭黑(C)常用作橡胶的填充料,用来改良橡胶性能.在不同的橡胶制品中,对活性碳酸钙和炭黑的投料比有不同的要求.现有一份由活性碳酸钙和炭黑组成的橡胶填充料样品,为测定其中活性碳酸钙的含量,小科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如下:

①按图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取样品4.0g,置于甲中的硬质玻璃管内,乙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③通入干燥的氧气一段时间后,电子称的示数稳定在150.0g;

④继续保持氧气通入,点燃酒精喷灯,加强热;

⑤充分反应后(C被完全氧化,CaCO3被完全分解),最终电子称的示数稳定在152.2g;

⑥实验结束后,根据实验所得的数据进行计算.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所用的氧气可以在实验室中利用 过氧化氢(或氯酸钾、高锰酸钾) 分解得到.

(2)步骤③中先通入干燥的氧气一段时间的目的是 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避免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对实验造成干扰 .

(3)计算样品中活性CaCO3的质量分数(结果精确到0.1%).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气体的干燥(除水);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专题】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化学计算中的转化思想;综合计算(图像型、表格型、情景型计算题).

【分析】(1)根据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进行分析解答.

(2)通入干燥的氧气一段时间,能排出装置内的空气,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题意,C被完全氧化生成二氧化碳,CaCO3被完全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氢氧化钠溶液滴加的质量即为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则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52.2g﹣150.0g=2.2g;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出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进而计算出活性CaCO3的质量分数即可.

【解答】解:(1)实验中所用的氧气可以在实验室中利用过氧化氢(或氯酸钾、高锰酸钾)分解得到.

(2)通入干燥的氧气一段时间,能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避免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对实验造成干扰.

(3)设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高温分解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y

CaCO3CaO+CO2↑ C+O2CO2

100 44 12 44

x y 4g﹣x 2.2g﹣y

解得:x=g

样品中活性CaCO3的质量分数为×100%≈96.6%.

答:(1)过氧化氢(或氯酸钾、高锰酸钾);(2)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避免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对实验造成干扰;(3)样品中活性CaCO3的质量分数为96.6%.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即可正确解答本题,细致地分析题意、图示信息等各种信息,确定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前提和关键.

无限免费下载试卷
Word文档没有任何密码等限制使用的方式,方便收藏和打印
已有人下载。
×
扫码关注公众号
二维码
扫描公众号,私信暗号:54158 获取网盘提取码
前往网盘下载
点击下载文档
还需要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