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考 > 化学

浙江省舟山市2017年中考化学真题试题(含解析)

试卷简介

这份试卷涵盖了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包括元素周期表、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分、气体的性质与制备、化学反应类型、实验操作规范、大气污染物的识别、水处理技术,以及酸、碱、金属的化学性质。试题不仅考察了学生的基本概念理解,还考察了他们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

所涉及的知识点

化学基础知识、实验操作规范、化学反应类型、气体性质与制备、酸碱反应、金属化学性质。

2017年浙江省舟山市中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1-10题每题3分,11-15题每题4分)

1.今年5月9日,由中国科学院等相关部门正式发布了113号、115号、117号、118号元素的中文名称.如表是这四种元素的部分信息,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鉨属于金属元素 B.镆的元素符号是mo

C.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17 D.元素在自然界中含量丰富

2.谷氨酸钠(化学式为C5H8NO4Na)是味精的主要成分.下列关于谷氨酸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是一种有机物 B.加热会产生含硫物质

C.由五种元素组成 D.碳、氢原子个数之比为5:8

3.如图是小明在做“检测人体呼出气体成分”的实验示意图.小明是在检测人体呼出气体中所含的(  )

A.水蒸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氟气

4.以下四个化学反应都有气体产生,其反应类型和产生的气体性质均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5.正确规范的操作是试验成功的关键.下列实验操作符合规范的是(  )

A.

高倍镜下调焦 B.

检查气密性 C.

辨别火线 D.

滴加液体

6.高空臭氧是“地球卫士”,而近地面的臭氧会造成空气污染.舟山空气质量优良率一直位于全国前例,但由于氮氧化物等在阳光照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应也会产生臭氧污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臭氧和氧气的化学性质不同

B.臭氧是空气质量指数的污染物之一

C.大量汽车尾气排放会导致臭氧污染

D.佩戴口罩能有效阻挡臭氧的吸入

7.2017年,联合国把世界水日的主题定为“废水”,关注重点是寻找各种方式来减少和再利用废水.以下对不同工业废水的处理措施及对应的方法类别,都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二.实验探究题

8.如图是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气体的装置.如果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来制取并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应选择下列装置中的   (用编号表示),检验这瓶氧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   .

9.在拓展性课程活动中,小明利用以下常见物品验证酸的一些性质:

白醋(含3%的醋酸)、食品干燥剂(主要成分是CaO)、鸡蛋壳、牵牛花汁液、铁钉、苏打(碳酸钠).

【查阅资料】牵牛花汁液在酸性溶液中显红色,在中性溶液中显紫色,在碱性溶液中显蓝色.

【实验过程】

(1)在鸡蛋壳上滴加白醋,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鸡蛋壳中一定含有   (用离子符号表示).

(2)小明知道酸能够与铁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氢气,但当他将足量的白醋加入放有铁钉的容器中,没有看到明显的气泡产生.小明很疑惑,于是提出猜想:气泡不明显可能与酸的浓度和种类有关.要验证与酸的浓度有关,应选择下列试剂中的   (选填编号).

A.3%的盐酸 B.5%的醋酸 C.5%的盐酸

(3)小明利用已有物品还想验证酸与碱的反应,请你帮助完成下列实验设计.

【评价反思】科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的许多事物能更好地帮助我们学习和理解科学.

三.解答题

10.在学习了金属的化学性质后,科学老师布置了一项课外学习任务:调查化工颜料店出售的涂料添加剂“银粉”是什么金属?某学习小组通过调查,分别获得了“银粉”是银粉、铝粉、锌粉这三种不同结果.为了确定究竟是哪一种金属,学习小组同学将一小包“银粉”带回实验室,进行了如下实验和分析.(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2HCl═ZnCl2+H2↑;2Al+6HCl═2AlCl3+3H2↑)

(1)取少量“银粉”于试管中,滴加适量盐酸,观察到有   产生,说明“银粉”一定不是银.

(2)为了进一步确定“银粉”是铝还是锌,学习小组通过理论计算,获得两种金属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关系,并绘制成如图所示图象.

(3)取1.8克“银粉”(杂质忽略不计)加入到50克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氢气0.2克.根据如图可知,“银粉”是   .请计算:本实验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

2017年浙江省舟山市中考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1-10题每题3分,11-15题每题4分)

1.今年5月9日,由中国科学院等相关部门正式发布了113号、115号、117号、118号元素的中文名称.如表是这四种元素的部分信息,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鉨属于金属元素 B.镆的元素符号是mo

C.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17 D.元素在自然界中含量丰富

【考点】C4:元素的简单分类;BB: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C3: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

【分析】根据由元素符号的书写判断元素种类,根据表中所给信息作出正确的判断.

【解答】解:A、鉨字是钅字旁,故属于金属元素,正确;

B、镆的元素符号是Mc,故错误;

C、117是元素的原子序数,而不是相对原子质量,故错误;

D、元素在自然界中含量很少,故错误;

故选A

2.谷氨酸钠(化学式为C5H8NO4Na)是味精的主要成分.下列关于谷氨酸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是一种有机物 B.加热会产生含硫物质

C.由五种元素组成 D.碳、氢原子个数之比为5:8

【考点】D1: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AC: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分析】A.根据无机物与有机物的概念来分析;

B.根据物质的组成以及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

C.根据物质的组成来分析;

D.根据物质的分子结构来分析.

【解答】解:A.谷氨酸钠(化学式为C5H8NO4Na)是一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正确;

B.谷氨酸钠(化学式为C5H8NO4Na)中不含硫元素,所以加热时不会产生含硫元素的物质,故错误;

C.谷氨酸钠(化学式为C5H8NO4Na)是由碳、氢、氮、氧、钠五种元素组成的,故正确;

D.由谷氨酸钠(化学式为C5H8NO4Na)的化学式可知,谷氨酸钠中碳、氢原子个数之比为5:8,故正确.

故选B.

3.如图是小明在做“检测人体呼出气体成分”的实验示意图.小明是在检测人体呼出气体中所含的(  )

A.水蒸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氟气

【考点】56: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分析】根据水蒸气能使氯化钴试纸由蓝色变成粉红色分析判断.

【解答】解:由小明在做“检测人体呼出气体成分”的实验示意图可知,小明呼出的气体能使瓶子内的氯化钴试纸由蓝色变成了粉红色,通过该现象可以检测出人体呼出气体中所含的水蒸气,所以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4.以下四个化学反应都有气体产生,其反应类型和产生的气体性质均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考点】FA:反应类型的判定;68:氧气的化学性质;6Q: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HK:氢气的化学性质与燃烧实验.

【分析】根据基本反应类型的特点以及常见气体的性质进行解答.

【解答】解:A、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生成气体氧气具有助燃性,故选项正确;

B、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生成气体氧气具有氧化性,故选项错误;

C、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故属于置换反应,氢气具有还原性,故选项错误;

D、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但生成气体不具有酸性,故选项错误;

故选A

5.正确规范的操作是试验成功的关键.下列实验操作符合规范的是(  )

A.

高倍镜下调焦 B.

检查气密性 C.

辨别火线 D.

滴加液体

【考点】4K:检查装置的气密性;49:液体药品的取用.

【分析】A.根据显微镜的调焦方法来分析;

B.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来分析;

C.根据电笔的使用方法来分析;

D.根据液体试剂的滴加方法来分析.

【解答】解:A.调焦时应该在低倍镜下进行,故操作错误;

B.把试管和带导管的橡皮塞连接,将导管一端伸入水中,用手捂住试管,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且松手后导管内形成一段水柱,则气密性良好,故操作正确;

C.使用测电笔时,手接触笔尾金属体,笔尖接触被测导线,氖管发光的可以判断导线是火线,氖管不发光的是零线.如果手不接触笔尾金属体,无论笔尖金属体接触火线还是零线,氖管都不发光.图中手没有接触笔尾金属体,故操作错误;

D.向试管中滴加液体药品时,胶头滴管不能伸入试管内,更不能接触试管壁,要试管口上方竖直悬空滴加,故操作错误.

故选B.

6.高空臭氧是“地球卫士”,而近地面的臭氧会造成空气污染.舟山空气质量优良率一直位于全国前例,但由于氮氧化物等在阳光照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应也会产生臭氧污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臭氧和氧气的化学性质不同

B.臭氧是空气质量指数的污染物之一

C.大量汽车尾气排放会导致臭氧污染

D.佩戴口罩能有效阻挡臭氧的吸入

【考点】K5:臭氧空洞和臭氧层保护.

【分析】A.根据结构决定性质来分析;

B.根据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物质来分析;

C.根据汽车尾气的成分来分析;

D.根据口罩的作用来分析.

【解答】解:A.臭氧和氧气的分子的构成和结构不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所臭氧和氧气的化学性质不同,故正确;

B.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暂定为: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和臭氧等,故正确;

C.汽车排放的尾气中含有氮氧化物,而氮氧化物等在阳光照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应也会产生臭氧污染,故正确;

D.口罩只能阻挡颗粒状物质,不能有效阻挡臭氧的吸入,故错误.

故选D.

7.2017年,联合国把世界水日的主题定为“废水”,关注重点是寻找各种方式来减少和再利用废水.以下对不同工业废水的处理措施及对应的方法类别,都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考点】79: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

【分析】A、根据明矾可以吸附较大颗粒,加速沉降解答;

B、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够吸附异味解答;

C、根据硫酸铜为易溶性盐解答;

D、根据纯碱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解答.

【解答】解:

A.明矾可以吸附较大颗粒,加速沉降,用沉淀法,故错误;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够吸附异味,用吸附法,故正确;

C、硫酸铜为易溶性盐,加入硫酸根离子,不能除去铜离子,故错误;

D、纯碱是碳酸钠,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属于过滤法,故错误.

故选:B;

二.实验探究题

8.如图是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气体的装置.如果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来制取并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应选择下列装置中的 BC (用编号表示),检验这瓶氧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说明已集满 .

【考点】6D:氧气的制取装置;6E:氧气的收集方法;6F:氧气的检验和验满.

【分析】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型,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可以选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结合氧气的验满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型,应该选用的发生装置是B;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可以选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即

应选择装置中的BC.

检验这瓶氧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说明已集满.

故答案为:BC;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说明已集满.

9.在拓展性课程活动中,小明利用以下常见物品验证酸的一些性质:

白醋(含3%的醋酸)、食品干燥剂(主要成分是CaO)、鸡蛋壳、牵牛花汁液、铁钉、苏打(碳酸钠).

【查阅资料】牵牛花汁液在酸性溶液中显红色,在中性溶液中显紫色,在碱性溶液中显蓝色.

【实验过程】

(1)在鸡蛋壳上滴加白醋,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鸡蛋壳中一定含有 CO32﹣ (用离子符号表示).

(2)小明知道酸能够与铁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氢气,但当他将足量的白醋加入放有铁钉的容器中,没有看到明显的气泡产生.小明很疑惑,于是提出猜想:气泡不明显可能与酸的浓度和种类有关.要验证与酸的浓度有关,应选择下列试剂中的 B (选填编号).

A.3%的盐酸 B.5%的醋酸 C.5%的盐酸

(3)小明利用已有物品还想验证酸与碱的反应,请你帮助完成下列实验设计.

【评价反思】科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的许多事物能更好地帮助我们学习和理解科学.

【考点】93:酸的化学性质.

【分析】(1)根据酸能够和碳酸根离子反应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分析;

(2)根据控制变量法选择试剂;

(3)根据指示剂的变色及实验的目的分析.

【解答】解:(1)在鸡蛋壳上滴加白醋,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该气体是二氧化碳,因此说明鸡蛋壳中一定含有CO32﹣;故填:CO32﹣;

(2)该实验用的是3%的醋酸溶液,因此选择不同浓度的醋酸溶液即可对比实验;故填:B;

(3)向氢氧化钙的溶液中滴加牵牛花汁,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再变为紫色,最好变为红色,可知溶液由碱性变成中性,最后呈现酸性,因此向溶液中滴加醋酸最后醋酸过量;故填:再逐滴滴加白醋至过量.

三.解答题

10.在学习了金属的化学性质后,科学老师布置了一项课外学习任务:调查化工颜料店出售的涂料添加剂“银粉”是什么金属?某学习小组通过调查,分别获得了“银粉”是银粉、铝粉、锌粉这三种不同结果.为了确定究竟是哪一种金属,学习小组同学将一小包“银粉”带回实验室,进行了如下实验和分析.(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2HCl═ZnCl2+H2↑;2Al+6HCl═2AlCl3+3H2↑)

(1)取少量“银粉”于试管中,滴加适量盐酸,观察到有 气泡 产生,说明“银粉”一定不是银.

(2)为了进一步确定“银粉”是铝还是锌,学习小组通过理论计算,获得两种金属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关系,并绘制成如图所示图象.

(3)取1.8克“银粉”(杂质忽略不计)加入到50克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氢气0.2克.根据如图可知,“银粉”是 Al .请计算:本实验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

【考点】G6: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7U: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分析】(1)由于银不和盐酸反应,所以可以根据结论推测对应的现象;

(3)由于生成0.2g氢气对应的铝由图可知小于2g,而对应的锌的质量为6.5g.根据加入的银粉的质量确定该金属的成分.由于50g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0.2g氢气,根据化学方程式求算HCl的质量,进而求算其质量分数.

【解答】解:

(1)由于银不和盐酸反应,而给出的结论是不含银,说明对应的现象应该有气泡产生.

(3)由于生成0.2g氢气对应的铝由图可知小于2g,而对应的锌的质量为6.5g.根据加入的银粉的质量为1.8g对应的氢气的质量为0.2g,说明该金属为铝.

由于50g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0.2g氢气

设50g盐酸中HCl的质量为x

2Al+6HCl═2AlCl3+3H2↑

219 6

x 0.2g

=

x=7.3g

本实验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14.6%.

故答案为:

(1)气泡

(3)取1.8克“银粉”(杂质忽略不计)加入到50克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氢气0.2克.根据如图可知,“银粉”是 Al. 实验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4.6%.

无限免费下载试卷
Word文档没有任何密码等限制使用的方式,方便收藏和打印
已有人下载。
×
扫码关注公众号
二维码
扫描公众号,私信暗号:54182 获取网盘提取码
前往网盘下载
点击下载文档
还需要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