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考 > 化学

湖北省襄阳市2017年中考化学真题试题(含解析)

试卷简介

这套试卷包含了多个化学题目,涉及化学变化、空气成分、绿色化学、分子运动、元素周期表、化肥分类、氧化还原反应、物质推断、溶液pH值变化、物质鉴别、可燃冰特性、金属防腐、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以及溶解度等内容。试卷通过不同的化学实验和理论知识考察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

所涉及的知识点

化学变化的本质、空气成分及其影响、绿色化学的重要性、分子的运动性、元素周期表的解读、肥料分类、氧化还原反应的识别、物质鉴别的策略、可燃冰的特性、金属防腐技术以及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

湖北省襄阳市2017年中考化学试题

7.成语是中华民族文明与智慧的结晶。下列成语所描述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滴水成冰 B.刻舟求剑 C.百炼成钢 D.大海捞针

【答案】C

8.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空气中只含氧气和氮气 B.酸雨的产生与空气污染有关

C.二氧化碳能产生温室效应 D.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

【答案】A

【解析】A、空气中各成分的含量按体积分数计算,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B.酸雨的产生是空气污染无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硫酸、硝酸导致的。C.二氧化碳能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就像一个大棉被盖在半空中,使大气不断变暖,使得地球平均气温越来越高,这就是温室效应。 D.拉瓦锡把少量汞放在密闭容器中加热12天,发现部分汞变成红色粉末,同时,空气体积减少了1/5左右。拉瓦锡又把加热生成的红色粉末收集起来,放在另一个较小的容器中再加热,得到汞和氧气,且氧气体积恰好等于密闭容器中减少的空气体积。他把得到的氧气导入前一个容器,所得气体和空气性质完全相同。通过实验,拉瓦锡得出了空气用氧气和氮气组成,氧气占其中的1/5.选A

9.“绿色化学”是21世纪化学发展的主导方向,其核心要求是从源头上消除污染。以下做法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

A.将垃圾废物浇上汽油焚烧 B.研究、开发、利用氧能源

C.让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汉江 D.禁止化工厂生产化工产品

【答案】B

【解析】A.将垃圾废物浇上汽油焚烧 ,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和烟尘,污染空气; B.研究、开发、利用氧能源,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有利于保护环境;C.让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汉江 会导致水、土壤被污染 D.不能禁止化工厂生产化工产品,因为生成、生活都需要这些产品,为了保护环境可以采用合理的生产方案,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提倡绿色化学。

10.吸烟让自己受到伤害的同时,也造成周围的人“被动吸烟”。对其原因解释合理的是

A.分子在不断运动 B.分子的质量很小

C.分子间有间隔 D.分子由原子构成

【答案】A

【解析】宏观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微观粒子总是在不停运动的,通过运动而逸散;因而吸烟让自己受到伤害的同时,也造成周围的人“被动吸烟”。

11.我国著名化学家张青莲教授主持测定了锑、铕、锌等几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右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部分,对图示中元素的信息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原子序数是“30” B.元素符号是“Zn”

C.元素名称是“锌” D.电子数是“65.41”

【答案】D

12.硝酸钾(KNO3)是一种能使农作物增产的常用化肥.它属于

A.复合肥 B.氮肥 C.磷肥 D.钾肥

【答案】A

【解析】只含有氮磷钾中的一种元素时,含氮元素是氮肥;含有磷元素是磷肥;含有钾元素是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时为复合肥。硝酸钾同时含有氮元素和钾元素,是复合肥。选A

13.小杰学习时获知“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升开降)的化学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据此判断下列基本反应类型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答案】C

【解析】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有单质参加反应的的化合反应是是氧化还原反应;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是是氧化还原反应;由一中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置换反应。置换反应一定是由一中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不变,所以复分解反应都不是氧化还原反应。选C

14.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但推理必须科学、严谨。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能燃烧,所以氧气具有可燃性

B.不锈钢虽然是金属材料,但它属于混合物而不是金属单质

C.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故所有原子核中都一定含有质子和中子

D.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因此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一定是催化剂

【答案】B

15.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探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过程,测得烧杯中溶液的pH随滴加液体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a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NaCl和Na0H

B.由a点到b点的pH变化过程证明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

C.向图中c点所示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

D.该实验是将盐酸逐滴滴入到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

【答案】B

【解析】A.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所以反应后的溶液中一定有氯化钠,图中a点所示溶液呈酸性,说明酸过量,含有的溶质是NaCl和Na0H;B.溶液的pH小于7,溶液呈酸性,pH越小,酸性越强;溶液的pH大于7,溶液呈碱性,pH越大碱性越强;pH等于7,溶液呈中性。由a点到b点的pH变化过程证明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C.向图中c点所示溶液中pH大于7,溶液呈碱性,滴加无色酚酞,溶液变成红色;D.该实验中pH逐渐增大,说明是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盐酸的烧杯中;选B

16.借助括号内的试剂,不能将组内物质鉴别出来的是

A.固体:铁粉 氧化铜 木炭粉 (稀硫酸) B.固体:NaCl NaOH NH4NO3(水)

C.溶液:NaOH Ca(OH)2 盐酸 (CO2气体) D.溶液:KNO3 MgCl2 盐酸 (AgNO3溶液)

【答案】D

【解析】A、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得绿色溶液;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得蓝色溶液;木条不与硫酸反应;B氯化钠溶于水温度不变,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热,硝酸铵溶于水温度降低;C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没有明显现象,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盐酸可以和碳酸钙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氯化钙,使变浑浊的石灰水变澄清,且由气泡产生;氢氧化钠不与碳酸钙反应;D盐酸和氯化镁都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不能区分 ;选D

二、填空与简答题(每空l分,共16分)

44.水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

(1)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____(用化学符号表示)。

(2)右图是“电解水实验”示意图,图中试管乙中的气体是______。

(3)生活中,人们常用肥皂水检验水样品是硬水还是软水。肥皂水遇______(填“硬水”或“软水”)泡沫少、易起浮渣。

【答案】(1)H2O;(2)O2;(3)硬水。

45.学好化学能使我们更科学地认识、分析生话中的各种现象和事物。

(1)人体由50多种元素组成,人们常饮用襄阳特产富硒茶,其中硒元素属于_______(“常量”或 “微量”)元素。

(2)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等微观粒子构成。水银温度计中的金属汞是由____构成的。

(3)诸葛亮铜像是我市一大旅游景观,同时也是襄阳特色地域文化的标志之一。选择金属铜钢作为雕塑材料,你认为其原由是_______(任写一条)。

【答案】(1)微量;(2)汞原子;(3)可塑性(或耐腐蚀性、不易氧化等)。

46.5月18日,我国首次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贺电,中国人民又一次攀登上了世界科技的新高峰。“可燃冰”是天然气水合物,外观像冰一样,遇火即可燃烧。

(1)开采海城“可燃冰”,要用金刚石做成的钻头钻凿海底坚硬的岩层,这是利用了金刚石______的物理性质。

(2)燃烧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才能发生,“可燃冰”为燃烧提供了______。

(3)开采海域“可燃冰”的钻井平台“蓝鲸一号”使用了大量的金属材料。下列措施中哪一项不能有效防止金属锈蚀?_______ (填字母序号)

A.在金属表面涂油或剧漆;B.制成耐腐蚀的合金;C.打磨掉铝制品表面的氧化膜

(4)天然气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甲烷与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两种可燃性气体(其中一种是单质), 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答案】(1)坚硬(或硬度大、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2)可燃物;(3)C;

(4)CH4+CO22CO+2H2

【解析】(1)金刚石是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所以金刚常用在钻头、玻璃刀等器具中;(2)燃烧需要同时具备的三个条件:物质有可燃性、温度达可燃物的着火点、与氧气充分接触;“可燃冰”为燃烧提供了可燃物;(3)铁生锈是铁与氧气、水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防锈的方法有隔绝氧气、保持金属表面洁净干燥、改变金属的组成和结构;A.在金属表面涂油或刷漆;可以隔绝氧气和水,能防止生锈;B.制成耐腐蚀的合金,改变了金属的组成和结构,化学性质改变,能防止生锈;C.打磨掉铝制品表面的氧化膜,会使铝失去保护层,而生锈。(4)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可知甲烷和二氧化碳生成的两种可燃性气体是一氧化碳和氢气,反应方程式为CH4+CO2 2CO+2H2;

47.向某硫酸铜溶液中放入一定量的铝粉和铁粉的混合物,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写化学式)。

【答案】Al2(SO4)3.

【解析】铝、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铝>铁>铜;所以向某硫酸铜溶液中放入一定量的铝粉和铁粉的混合物,铝先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铝和铜,剩余的的硫酸铜再与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渣中有活泼金属铝或铁;一定发生的反应的生成物一定存在,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硫酸铝。

48.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

(1)_____℃时,甲的溶解度为20g。

(2)t2℃时将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齐100g,分别降温到t1℃时,所得溶液中溶剂的质量由大到小依次为___________。

【答案】(1)t1;(2)丙、乙、甲;

49.图示中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按单质、氧化物、酸、碱、盐分类,A、B、C、D、E是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F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图中“--”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着相应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

(1)物质F的化学式:________;

(2)反应② 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3)反应① 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

【答案】(1)CaCO3;(2)Ca(OH)2+Na2CO3=CaCO3↓+2NaOH;(3)分解反应。

【解析】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物质叫混合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纯净物;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的化合物叫氧化物。溶于水产生的阳离子只有氢离子的化合物是酸 。由金属或铵根和酸根组成的化合物叫盐,由金属或铵根和氢氧根组成的化合物叫碱。图示中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按单质、氧化物、酸、碱、盐分类,A、B、C、D、E是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F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F是碳酸钙。能与碳酸钙反应掉物质是盐酸。AD都可以由酸反应生成,且二者可以相互结合生成,所以A是水,D是氢气;水和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酸或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水;B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反应方程式为:Ca(OH)2+Na2CO3=CaCO3↓+2NaOH;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是分解反应。

三、实验与探究题(每空l分,共8分)

50.科学实验必须按规范进行操作。根据下列图示回答:

(l)图示中实验操作有明显错误的一项是:__________(选填字母序号:A、B或C)。

(2)图A中仪器① 的名称是_______,它在该实验操作中的作用是_________。

【答案】(1)B;(2)玻璃棒;引流

51.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做如下实验:小雯探究碳酸钠固体和稀盐酸之间的反应,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小棋探究H2SO4、NaOH、CuSO4、BaCl2四种溶液之间的反应。

实验完毕,小雯和小棋将试管中的剩余物都倒入同一大烧杯中,过滤后得到了沉淀A和无色滤液M,并接着进行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Na2SO4溶液呈中性,Na2CO3溶液呈碱性)

小棋分析后认为:步骤④中加入锌粒没有必要:滤液M中还可能存在其它成分。如果将步骤④ 中的锌粒换成另一种试剂,可确定该成分是否存在。请写出小棋用所选试剂鉴定可能存在成分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答案】Na2CO3+2HCl=2NaCl+H2O+CO2↑

BaCl2+Na2SO4=BaSO4↓+2NaCl

【解析】碳酸钠固体和稀盐酸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水,反应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①硫酸钡沉淀不溶于酸;② 取少量无色滤液M于试管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不变色,说明氢氧化钠完全反应;③ 取步骤② 中溶液,加入适量Na2SO4溶液,充分反应,无明显现象,说明氯化钡完全反应;将试管中的剩余物都倒入同一大烧杯中,过滤后得到了沉淀A和无色滤液M,说明硫酸铜都转化成氢氧化铜沉淀,说明硫酸完全反应生成硫酸钠或硫酸钡。另取少量无色滤液M于试管中,加入几粒锌粒,因溶液中没有硫酸及硫酸铜,所以应无明显现象;硫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氯化钠,氯化钠与其他物质都不反应,所以反应后的滤液中一定有的溶质是氯化钠,可能有硫酸钠;验证硫酸钠实质是验证硫酸根离子,利用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生成硫酸钡沉淀,所以向滤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生成沉淀则有硫酸钠,反之没有。涉及到的反应方程式为BaCl2+Na2SO4=BaSO4↓+2NaCl。

四、分析与计算题(52题2分,53题4分,共6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B 11 O 16 Na 23 Cl 35.5 K 39)

52.硼氢化钠【化学式(NaBH4)】,是一种安全车载氢源。

(l)硼氢化钠中Na、B、H元素的质最比为_______(最简整数比);

(2)硼氢化钠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硼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

【答案】(1)23:11:4;(2)+3.

53.把干燥、纯净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31.5g装入大试管中,加热制取氧气。待完全反应后,将试管冷却、称量,得到21.9g固体物质。计算制得氧气多少克?21.9g固体物质中含有哪些物质?各多少克?

【答案】 9.6g;氯化钾14.9g、二氧化锰7g。

【解析】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作用下分解生成氯化钾、氧气,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所以氧气的质量为31.5g-21.9g=9.6g;因完全反应,所以反应后的固体中有氯化钾和二氧化锰,设反应生成氯化钾的质量为x

2KClO3 2KCl+3O2↑

149 96

x 9.6g

149/x=96/9.6 x=14.9g 二氧化锰的质量为21.9g-14.9g=7g

答:略

无限免费下载试卷
Word文档没有任何密码等限制使用的方式,方便收藏和打印
已有人下载。
×
扫码关注公众号
二维码
扫描公众号,私信暗号:54273 获取网盘提取码
前往网盘下载
点击下载文档
还需要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