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考 > 化学

湖南省张家界市2020年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

试卷简介

湖南省张家界市2020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试卷包含四道大题,总分50分。试卷涉及的内容广泛,从基本概念理解到实验操作、物质鉴别、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计算,全面考察了学生的化学知识掌握情况和实验技能。题目难度适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所涉及的知识点

化学变化的本质;空气成分及其应用;实验操作规范;环保与个人幸福感的关系;分子的运动特性;健康饮食与食品安全;化学用语的正确表示;溶液的饱和状态及其影响因素;催化剂的作用;物质鉴别的方法;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意义;水的净化方法;分子结构与化学性质的关系;无土栽培技术;金属材料的性质;化学计算的基本方法。

湖南省张家界市2020年普通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试卷

化 学

考生注意:本学科试卷共有四道大题,满分5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Cl-35.5

一、我会选择(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下列文化技艺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 制作泥塑 B. 扎制风筝

C. 编中国结 D. 烧制瓷器

【答案】D

【解析】

【详解】A、制作泥塑,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扎制风筝,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编制中国结,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烧制陶器过程中,发生燃烧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故选:D。

2.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植树造林、种草,可以保护空气

B. 氧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为78%

C. 氮气在焊接金属时常用作保护气

D. 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是相对稳定的

【答案】B

【解析】

【详解】A、植树造林、种草,可以改善空气质量,保护空气,不符合题意;

B、氧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约为21%,符合题意;

C、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在焊接金属时,可用作保护气,不符合题意;

D、空气中各成分的含量都是相对稳定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障。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稀释浓硫酸 B. 倾倒液体

C. 点燃酒精灯 D. 滴加液体

【答案】A

【解析】

【详解】A、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取用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点燃酒精灯应用火柴,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另一只酒精灯,以防着火,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A。

4.下列做法不符合“绿色环保”与“个人幸福感”理念的是

A. 用布袋替代塑料袋 B. 随意燃放烟花爆竹

C. 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D. 外出尽量步行或骑自行车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用布袋代替塑料袋,可以减少“白色污染”,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B、随意燃放烟花爆竹,会增加二氧化硫等污染物的排放,造成空气污染,符合题意;

C、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D、外出尽量步行或骑自行车,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我市盛产多种野生菌。行走在大山里,能闻到某些野生菌散发出的特殊香味,主要是因为

A. 分子可以再分 B. 分子之间有间隔

C. 分子在不断运动 D. 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答案】C

【解析】

【详解】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所以我们能闻到各种各样的气味,故选:C。

6.强化健康意识,保障“舌尖上的安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青少年喝牛奶,可以预防佝偻病

B. 可用工业用盐亚硝酸钠烹调食物

C. 控制油脂摄入可以减少肥胖的发生

D. 甲醛溶液浸泡过的海产品不能食用

【答案】B

【解析】

【详解】A、青少年缺钙容易得佝偻病,青少年喝牛奶,可以补充钙元素可以预防佝偻病,A正确。

B、工业用盐亚硝酸钠有毒,不能用工业用盐亚硝酸钠烹调食物,B错误

C、油脂摄入过多引起肥胖,控制油脂摄入可以减少肥胖的发生,C正确。

D、甲醛溶液有毒,浸泡过的海产品不能食用,D正确。

故选:B。

7.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语言,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化学用语表示不正确的是

A. 氮元素:N

B. 一个铁原子:Fe

C. 干冰:H2O

D. 二个氧分子:2O2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氮元素表示为:N,不符合题意;

B、原子用元素符号表示,故一个铁原子表示为:Fe,不符合题意;

C、干冰是固体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化学式为:CO2,符合题意;

D、分子用化学式表示,多个分子就是在化学式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故二个氧分子表示为:2O2,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在20℃时,将40g氯化钠固体加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有4g固体未溶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

B. 该溶液不能继续溶解硝酸钾固体

C. 所得氯化钠溶液的质量为140g

D. 将该溶液倒出一半,则溶质的质量分数改变

【答案】A

【解析】

【详解】A、20℃时,40g氯化钠固体加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有4g固体未溶解,说明此时的溶液为饱和溶液,则溶解的氯化钠质量为40g-4g=36g,因此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A选项正确;

B、此时的溶液仅为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仍可继续溶解硝酸钾,B选项错误;

C、此时的溶液为饱和溶液,多余的4g未溶解的氯化钠不能酸溶液,因此溶液质量为100g+40g-4g=136g,C选项错误;

D、将此时溶液倒出一半后,所余溶液仍是饱和溶液,温度溶剂均为变,因此溶质质量分数未变,D选项错误;

故选A。

9.氢气作为清洁能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我国科学家寻找到一种新型催化剂,能使一氧化碳和水在低温条件下反应产生氢气,反应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H2是不可再生能源

B. 反应物和生成物均为化合物

C. 使用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条件

D. 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数目均不变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该反应是一氧化碳和水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氢气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详解】A、氢气可通过一氧化碳和水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制得,故氢气属于可再生能源,不符合题意;

B、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物是一氧化碳和水,它们都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生成物是氢气和二氧化碳,氢气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单质,二氧化碳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符合题意;

C、由题干信息可知,使用催化剂后,可使一氧化碳和水在低温的条件下反应,故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条件,符合题意;

D、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数目不变,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物质的鉴别和除杂是重要的实验技能,下列实验方法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铁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说明金属活动性Fe>Ag,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B、除去NaCl固体中少量的CaCO3,氯化钠可溶,碳酸钙不可溶,溶解、过滤得到氯化钠溶液,对滤液蒸发、结晶得到氯化钠固体,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C、氧化铜和盐酸反应,固体溶解,炭粉不反应,固体不溶解,现象不同,可加入盐酸鉴别氧化铜和炭粉,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D、燃烧木条放入氧气中,燃烧更剧烈,放入氮气或二氧化碳中都熄灭,现象相同,无法区分氮气和二氧化碳,不能达到目,符合题意。

故选:D。

二、我会填空(本题共15分,每空1分)

11.我国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为全世界做出了贡献。从化学视角认识抗疫中的事物,并回答下列问题。

(1)佩戴口罩是防止病毒传播的有效途径之一。聚内烯高分子化合物是制作口罩的材料,它属于___(选填“金属”或“合成”)材料。

(2)我市市民积极向武汉疫区捐献鸡蛋、蔬菜、水果、大米等物资,请你说出其中一种富含维生素的物质是_____。

(3)公共场所常用84消毒液(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钠(NaClO)杀菌消毒。

①氯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在化学反应中氯原子容易

②次氯酸钠(Na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

③84消毒液具有较强的腐蚀性和漂白作用,使用时应注意_____(答一点即可)。

【答案】 (1). 合成 (2). 蔬菜(或水果) (3). 得到 (4). +1 (5). 不要用于衣物消毒,以防褪色

【解析】

【详解】(1)聚丙烯高分子化合物是制作口罩材料,它属于合成材料;

(2)蔬菜、水果富含维生素,故填:蔬菜(或水果);

(3)①由氯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

②钠元素通常显+1价,氧元素通常显-2价,设次氯酸钠(Na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得:(+1)+x+(-2)=0,x=+1;

③84消毒液具有较强的腐蚀性和漂白作用,使用时应注意:不要用于衣物消毒,以防褪色。

12.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生产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我们通过一年的化学学习,进一步加深了对水的认识。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生活中常用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并能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

(2)关于H2O、H2O2化学性质不同的主要原因是____(选填“元素组成”或“分子结构”)不同。

(3)在农业生产中,常用溶质质量分数为3%的KNO3溶液作无土裁培的营养液,配制100kg该营养液需要水的质量是_____kg。

(4)通常情况下,铜长期暴露在潮湿空气中会生锈,即生成铜绿(Cu2( OH)2 CO3),这是铜与氧气、二氧化碳和_____反应的产物。

(5)习近平提出:“绝不容许生态环境继续恶化,要给子孙后代留下一条清洁美丽的万里长江,”请你提出一条保护水资源的合理化建议_____。

【答案】 (1). 煮沸 (2). 分子结构 (3). 97 (4). 水 (5). 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解析】

【详解】(1)硬水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这些钙、镁化合物在加热的条件下会形成沉淀,故生活中通常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2)水和过氧化氢都是由H、O两种元素组成,但是水由水分子构成,过氧化氢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分子结构不同,故化学性质不同;

(3)配制100kg该营养液需要硝酸钾的质量是100kg×3%=3kg,故需要水的质量为:100kg-3kg=97kg;

(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生成物中含Cu、C、H、O,反应物中含Cu、C、O,故反应物中还应含氢元素,空气中含氢元素的物质是水蒸气,故这是铜与氧气、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产物;

(5)保护水资源,包括节约用水和防止水污染,如工业用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13.2020年中国首次火星探测,利用火星车一次实现“环绕、着陆、巡视”三个目标,这是其他国家第一次实施火星探测从未有过的,面临的挑战也是前所未有的。(火星车模型如图)。

(1)硅片太阳能电池板在日光照射下或跟空气、水分接触时都不容易发生反应,则硅必备的化学性质___(选填“较活泼”或“稳定”)。

(2)火星车采用钛合金、铝合金、复合记忆纤维等材料制造,为保证火星车在火星上着陆并正常工作,钛、铝合金应具有密度小、硬度_____、耐腐蚀等优良性能;铝的化学性质很活泼,但铝制品却很耐腐蚀的原因是_______。

(3)火星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高,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生成的一氧化碳可解决火星探测器的燃料问题。

【答案】 (1). 稳定 (2). 大 (3). 铝和氧气生成一层致密氧化膜氧化铝,阻止铝的进一步腐蚀 (4). 2CO22CO+O2 (5). 分解反应

【解析】

【详解】(1)硅片在日光照射下或跟空气、水分接触时都不容易发生反应,说明硅化学性质稳定,故填:稳定。

(2)为保证火星车在火星上着陆并正常工作,钛、铝合金应具有密度小、硬度大、耐腐蚀等优良性能,铝的化学性质很活泼,但铝制品却很耐腐蚀的原因是铝和氧气生成一层致密氧化膜氧化铝,阻止铝的进一步腐蚀,故填:大;铝和氧气生成一层致密氧化膜氧化铝,阻止铝的进一步腐蚀。

(3)火星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高,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CO22CO+O2,该反应符合分解反应“一变多”特点,属于分解反应,故填:;分解反应。

三、我会实验与探究(本题共10分,每空1分)

14.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部分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指出图中标示的仪器名称:a_______。

(2)实验室若选用B装置制备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收集氧气可选择的装置____。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常选用C装置收集气体,证明是否集满方法是_______。

【答案】 (1). 酒精灯 (2). 2H2O22H2O+O2 ↑ (3). C或E (4). 取燃烧木条,放至瓶口,木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收集满

【解析】

【详解】(1)由图可知为酒精灯,故填:酒精灯。

(2)B是固液不加热的反应装置,过氧化氢制氧气可用B装置,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 ↑,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收集装置选C或E,故填:2H2O22H2O+O2 ↑;C或E。

(3)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常选用C装置收集气体,证明是否集满的方法是取燃烧木条,放至瓶口,木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收集满,故填:取燃烧木条,放至瓶口,木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收集满。

15.利用废弃的黄铜(含铜、锌)制取海绵铜(Cu),并得到硫酸锌溶液,主要流程如下(反应条件已略去):

已知:

(1)过程Ⅱ中加入过量锌粉的目的是_______。

(2)过程Ⅲ中有气体产生,所选用的物质C是____(填一种酸)。

【答案】 (1). 将硫酸铜完全置换为铜 (2). 稀硫酸

【解析】

【分析】

向废弃的黄铜中加入稀硫酸、氧气、加热,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向溶液A中,加入过量的锌粉,锌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锌粉过量,为了得到铜,应加入稀硫酸,使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

【详解】(1)由分析可知,过程Ⅱ中加入过量锌粉,锌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目的是:将硫酸铜完全置换为铜;

(2)过程Ⅲ中有气体产生,加入物质C是为了除去过量的锌,得到铜和硫酸锌溶液,锌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稀硫酸与铜不反应,故可加入稀硫酸,除去锌,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故填:稀硫酸。

16.某化学兴趣小组在探究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时,将二氧化碳通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大试管中,如图所示,结果同学们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于是他们展开了如下探究。

探究一:二氧化碳是否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

取少量大试管中的液体,滴加足量的稀盐酸,观察到____,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探究二:反应后大试管中溶液所含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①CO2与碳酸钠溶液反应:

②NaHCO3溶液呈碱性,能与NaOH反应,且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③BaC12溶液呈中性,与Na2CO3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与NaHCO3不发生反应

小组成员经过分析讨论,一致认为溶质的成分为Na2CO3、NaHCO3、NaOH中的一种成几种。

【猜想假设】猜想一:NaOH、Na2CO3

猜想二:Na2CO3

猜想三:_____

猜想四:NaHCO3

【实验探究】

【实验结论】根据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得出猜想_____成立。

【实验反思】化学反应是否发生,可以借助反应过程中伴随的实验现象来判断:也可以借生成物的性质来判断。

【答案】 (1). 有气泡冒出 (2). NaOH (3). 溶液变红 (4). 一

【解析】

【详解】探究一: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钠与盐酸反应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故滴加足量的稀盐酸,观察到有气泡冒出;

[猜想假设]根据猜想一:NaOH、Na2CO3、猜想二:Na2CO3、猜想四:NaHCO3可推知,猜想三为:NaOH;

[实验探究] 取一定量大试管中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BaC12溶液,是因为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说明有碳酸钠;取一定量的滤液于试管中,加入澄清石灰水,没有明显现象,说明没有碳酸氢钠;没有碳酸氢钠说明氢氧化钠过量,氢氧化钠能使酚酞变红,所以取一定量的滤液于另一支试管中,滴加适量酚酞溶液,溶液变红;

[实验结论]分析探究过程可知,溶液中含有NaOH、Na2CO3。

四、我会计算(共5分)

17.被称为“活化石”的银杏树在我市随处可见,银杏果中富含的银杏酸(化学式为C22H34O3)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请你计算:

(1)银杏酸的相对分子质量多少;

(2)银杏酸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是多少。

【答案】(1)346 (2)11:2

【解析】

【详解】(1)相对分子质量=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系数的值的和。银杏酸的相对分子质量=22×12+34×1+16×3=346;

(2)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碳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系数: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系数。银否酸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22×12):(3×16)=11:2。

18.我国著名的化学家侯德榜发明了联合制碱法,大大提高了原料的利用率,其反应原理之一为 ,某化工厂消耗117t氯化钠,理论上可生产碳酸氢钠的质量是多少?(注:在20℃时,将二氧化碳通入含NH3的饱和NaC1溶液中能生成 NaHCO3晶体和NH4C1溶液)

【答案】168t

【解析】

【详解】解:设消耗117t氯化钠,理论上可生产碳酸氢钠的质量是x

x=168t

答:消耗117t氯化钠,理论上可生产碳酸氢钠的质量是168t。

本试卷的题干、答案和解析均由组卷网(http://zujuan.xkw.com)专业教师团队编校出品。

登录组卷网可对本试卷进行单题组卷、细目表分析、布置作业、举一反三等操作。

试卷地址:在组卷网浏览本卷

组卷网是学科网旗下的在线题库平台,覆盖小初高全学段全学科、超过900万精品解析试题。

关注组卷网服务号,可使用移动教学助手功能(布置作业、线上考试、加入错题本、错题训练)。

学科网长期征集全国最新统考试卷、名校试卷、原创题,赢取丰厚稿酬,欢迎合作。

钱老师 QQ:537008204    曹老师 QQ:713000635

无限免费下载试卷
Word文档没有任何密码等限制使用的方式,方便收藏和打印
已有人下载。
×
扫码关注公众号
二维码
扫描公众号,私信暗号:54327 获取网盘提取码
前往网盘下载
点击下载文档
还需要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