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考 > 化学

精品解析:上海市2019年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

试卷简介

这份试卷涵盖了初中化学的多个重要知识点,包括稀有气体、溶液性质、化学反应、元素化合价、物质分类、溶解度、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以及实验操作等内容。试题形式多样,既有选择题也有填空题和简答题,全面考察了学生对化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所涉及的知识点

化学试卷考察了稀有气体、溶液性质、化学反应、元素化合价、物质分类、溶解度、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以及实验操作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2019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化学试卷

相对原子质量:H一1 O-16 S一32 Cu-64

一、选择题(共20分)

1.属于稀有气体的是

A. 氮气 B. 氦气 C. 氢气 D. 氧气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稀有气体包括氦气、氖气、氩气、氪气、氙气可知,B答案正确。故选B

2.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的是

A. 水 B. 石灰水 C. 稀硫酸 D. 稀盐酸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水显中性,滴入紫色石蕊试液不变色,故选项错误。 B、石灰水是氢氧化钙的水溶液,显碱性,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故选项正确。 C、稀硫酸显酸性,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故选项错误。 D、稀盐酸显酸性,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故选项错误。故选B

【点睛】石蕊遇酸变红,与碱变蓝。

3.灼烧氯化钠,火焰呈

A. 黄色 B. 红色 C. 绿色 D. 紫色

【答案】A

【解析】

【详解】多种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会使火焰呈现特殊的颜色,化学上叫焰色反应;氯化钠中含有钠元素,属于钠盐,灼烧氯化钠时火焰的颜色呈黄色。故选A。

4.能提供氮元素的化肥是

A. KCl B. K2CO3 C. NH4Cl D. Ca(H2PO4)2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氯化钾中不含有氮元素,故不是氮肥,故错误;

B、碳酸钾中不含有氮元素,故不是氮肥,故错误;

C、氯化铵中含有氮元素,故是氮肥,故正确;

D、Ca(H2PO4)2中不含有氮元素,故不是氮肥,故错误。故选C。

【点睛】植物需要的营养元素由氮、磷、钾,营养元素只含有氮元素的化合物叫氮肥。

5.Fe2O3中Fe的化合价是

A. -3 B. -2 C. +2 D. +3

【答案】D

【解析】

【详解】Fe2O3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根据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Fe的化合价为+3价,故选D。

6.放入一定量水中,充分搅拌后形成乳浊液的是

A. 蔗糖 B. 麻油 C. 食盐 D. 白醋

【答案】B

【解析】

【详解】A、蔗糖溶液水形成溶液,故错误;

B、麻油不溶于水,与混合形成乳浊液,故正确;

C、食盐溶液水形成溶液,故错误;

D、白醋溶液水能形成溶液,故错误。故选B。

【点睛】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

7.图示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A. 取用液体

B. 滴加液体

C. 量筒读数

D. 加热液体

【答案】C

【解析】

【详解】A、取用液体药品时,试剂瓶上的标签要向着手心握,瓶盖要倒放在桌面上,故A错误;

B、滴管要竖直悬空,不能伸入试管内,这样会污染药品,故B错误;

C、量取液体时,视线要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故C正确;

D、用试管加热液体时试管中的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故D错误。

故选C。

8.净水过程中可加入的吸附剂是

A. 活性炭 B. 生石灰 C. 熟石灰 D. 烧碱

【答案】A

【解析】

【详解】A、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故A正确

B、生石灰不具有吸附性,故B不正确; C、熟石灰不具有吸附性,故C错误; D、烧碱具有吸水性,不具有吸附性,可以用作干燥剂,不能做吸附剂,故D错误。故选A。

9.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蓝紫色火焰的是

A. 硫 B. 红磷 C. 铁丝 D. 氢气

【答案】A

【解析】

【详解】A、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蓝紫色的火焰,故A正确;

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冒出大量的白烟,放出热量,故B错误;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固体,故C错误;

D、氢气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故错误。故选A。

10.瓶中CO气体分子的微观示意图为(●表示C原子,“”表示O原子)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该图中碳原子和氧原子以单原子的形式存在,不是一氧化碳分子,故错误;

B、该图中是2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形成的分子,故错误;

C、该图是由碳原子和氧原子形成的一氧化碳分子,故正确;

D、该图是二氧化碳分子,故错误;

故选C。

11.有关CuSO4说法正确的是

A. 俗称胆矾 B. 可检验水的存在

C. 摩尔质量为160 D. 不含原子团

【答案】B

【解析】

【详解】A、无水合硫酸铜俗称为胆矾,故错误;

B、无水硫酸铜是白色固体,遇到水后变为蓝色,故正确;

C、摩尔质量有单位g/mol,所以CuSO4的摩尔质量为160g/mol,错误;

D、硫酸铜中含有硫酸根,故错误。故选B。

12.一定条件下,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是

A. 木炭 B. 一氧化碳 C. 氧化铜 D. 氧气

【答案】A

【解析】

【详解】A、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的条件下可以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故正确;

B、一氧化碳不能与二氧化碳反应,故错误;

C、二氧化碳不能与氧化铜反应,故错误;

D、氧气不能与二氧化碳反应,故错误。故选A。

13.能鉴别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的是

A. 酚酞试液 B. 盐酸 C. 氢氧化钾溶液 D. 碳酸钾溶液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氢氧化钠和碳酸钠都显碱性,都可以使酚酞变红,故不能鉴别,故错误;

B、氢氧化钠可以和稀盐酸反应,但是没有明显现象,碳酸钠可以与稀盐酸反应放出气体,故可以鉴别,故正确;

C、氢氧化钾与氢氧化钠和碳酸钠都不反应,故不能鉴别,故错误;

D、碳酸钾和氢氧化钠与碳酸钠都不反应,故不能鉴别,故错误。故选B。

【点睛】鉴别物质时必须要有明显的不同的现象。

14.实验室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KClO3 KCl+O2↑

B. 2KClO3=2KC1+3O2↑

C. 2H2O2 2H2O+O2↑

D. H2O2 2H2↑+O2↑

【答案】C

【解析】

【详解】A、该方程式没有配平,故错误;

B、该方程式缺少催化剂,故错误;

C、该方程式正确;

D、该方程式没有配平,故错误。故选C。

15.能使气体物质溶解度增大的操作是

A. 增加溶剂 B. 振荡溶液 C. 增大压强 D. 升高温度

【答案】C

【解析】

【详解】A、增加溶剂与气体的溶解度无关,故错误;

B、震荡溶液与气体的溶解度无关,故错误;

C、增大压强可以增加气体物质的溶解度,故正确;

D、升高温度可以减小气体的溶解度,故错误。故选C。

【点睛】气体的溶解度与温度和压强有关。

16.燃烧前常将汽油(含C8H18等)喷成雾状,可以

A. 减少O2消耗量 B. 增大汽油与空气的接触面

C. 减少CO2生成量 D. 使C8H18等分子变得更小

【答案】B

【解析】

【详解】燃烧前常将汽油(含C8H18等)喷成雾状可以增加汽油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故选B。

17.只含一种分子的物质一定是

A. 单质 B. 化合物 C. 纯净物 D. 混合物

【答案】C

【解析】

【详解】只含有一种分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该纯净物中如只含有一种元素,则是单质,如含有多种元素,则是化合物,故选C。

【点睛】由同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

18.25℃时,pH=1的盐酸与pH=13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立即测定混合液的温度T,然后测定混合液的pH(25℃时)。有关判断合理的是

A. T=25℃ pH=7 B. T=25℃ 1≤pH≤13

C. T>25℃ pH=14 D. T>25℃ 1

【答案】D

【解析】

【详解】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是放热反应,故溶液的温度升高,反应后的溶液比原酸性溶液的酸性减弱,比原碱性溶液的碱性减弱,故pH大于1,小于13,故选D。

19.含氧元素质量相同的SO2和SO3,具有相同的

A. 硫元素质量 B. 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质量 C. 氧原子个数 D. 分子个数

【答案】C

【解析】

【详解】A、二氧化硫中氧元素、硫元素的质量比为:1:1,三氧化硫中硫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3,故当氧元素的质量相等时,硫元素的质量不能相等,故A错误;

B、SO2和SO3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不等,故含氧量相同的SO2和SO3的质量不相等,故错误;

C、SO2和SO3的分子个数比为3:2时,含氧元素质量相同,故含有氧原子的个数相同,故正确;

D、含氧元素质量相同的SO2和SO3的分子的个数不可能相同,故错误;故选C。

20.一定量甲烷(CH4)在氧气中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的物质的量之比可能为

A. 1:1:2 B. 2:1:4 C. 2:3:6 D. 3:1:8

【答案】D

【解析】

【详解】设生成水的物质的量为x,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分别是m、n,则参加反应的甲烷的物质的量为x,根据碳原子守恒,x=m+n,故选D。

二、填空题(共21分)

21.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化学工业得到长足发展

①积极开发燃料酒精等石油替代品。酒精(C2H6O)由 ____种元素组成,属于____(选填“有机物”或“无机物”)。酒精燃烧属于____(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②人造金刚石世界闻名。金刚石硬度大,可用于_____。金刚石、 ______(填物质名称)和碳60互为同素异形体,其中碳元素以_______(选填“游离”或“化合”)态存在。

③光伏产品遍及全球。生产中涉及反应:SiO2+2C Si+2X↑。X的化学式是____ 。1molSiO2中约含__ 个Si原子。

【答案】 (1). 三 (2). 有机物 (3). 化学 (4). 切割玻璃(合理即可) (5). 石墨 (6). 游离 (7). CO (8). 6.02×1023

【解析】

【详解】①酒精的化学式为C2H6O,由化学式可知,酒精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酒精属于有机物。酒精的燃烧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生成,故是化学变化。

②金刚石硬度大,可用于制作钻头,裁玻璃等。金刚石、石墨和碳60互为同素异形体。刚石、石墨和碳60都是碳的单质,故是以游离态存在。

③根据原子守恒,反应物中硅、氧、碳的原子个数分别是:1、2、2,生成物中硅、氧、碳的原子个数分别是1、0、0,故2X中含有2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故X 的化学式为CO。1molSiO2中约含6.02×1023个Si原子。

22.实验室制备并收集二氧化碳。

①选用药品。按下表进行实验,取等质量的大理石加入足量酸中(杂质不与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体积随时间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

图中丙对应实验______(选填“I”“Ⅱ”或“Ⅲ”)。确定用乙对应的药品制备并收集二氧化碳,相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不用甲对应的药品,理由是 ________ 。搭建装置。

②组装简易启普发生器,应选用________(选填编号)。

③收集二氧化碳用下图装置收集时,空气从 _________ (选填“x”或“y”)端排出。

④检验二氧化碳。写出检验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

【答案】 (1). Ⅰ (2). CaCO3+2HCl=CaCl2+H2O+CO2↑ (3). 反应过于剧烈,不利于收集二氧化碳 (4). b c f g (5). y (6). Ca(OH)2+CO2=CaCO3↓+H2O

【解析】

【详解】①由图可知,丙曲线表示产生的二氧化碳的速率叫缓慢,故说明碳酸钙是块状,盐酸的浓度是最低,故是Ⅰ。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由图可知,曲线甲产生二氧化碳的速率过快,不便于收集二氧化碳。

②制取二氧化碳用固液不加热型装置,简易启普发生器是可以将固液分离的装置,故选择的仪器有b c f g

③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能溶于水,故选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二氧化碳由X通入,空气由y排出。

④检验二氧化碳用澄清石灰水,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

23.研究物质的溶解对于生产、生活有着重要意义。

①下表是硝酸钾部分溶解度数据。

由表中数据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______(选填“变大”或“变小”)。60℃时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_______,能将该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的一种方法是________。

②探究20℃时配制硝酸钾溶液过程中,溶质质量分数与加入水的质量关系。向硝酸钾中分批加水,充分搅拌,现象如下图所示:

坐标图中,符合实验结果的描点可能是___________(选填编号)。

③取等质量甲和乙两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进行如下图所示实验,最终烧杯中析出固体的质量乙大于甲。

40℃时,甲的溶解度 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乙的溶解度根据本实验结果,能否判断40~80℃间甲、乙哪种物质的溶解度变化随温度影响更大_____ (选填“能”或“不能”)。

【答案】 (1). 变大 (2). 11:10 (3). 加水(或升高温度) (4). bd (5). 大于 (6). 不能

【解析】

【详解】①由表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大。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110g,含义是60℃时100g的水达到饱和状态最多能溶解硝酸钾的质量为110g,故60℃时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10:100=11:10。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故可以通过升高温度或添加溶剂使该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②由图像可知,第一只烧杯和第二只烧杯的底部均有未溶解的硝酸钾晶体,所以二者均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第三只烧杯中没有晶体存在,可能恰好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则溶质的质量分数与前二者相等,也可能是该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则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第四只烧杯中又加入了25g水,溶质的质量分数比第三只烧杯中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又减小了;故填:bd。

③40℃时,烧杯中析出固体的质量乙大于甲,说明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该实验只能看出4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但是不能看出哪种物质的溶解度变化随温度影响更大。

三、简答题(共19分)

24.实验室以氧化铜、铁粉和稀硫酸为原料制备铜。

①方法一:氧化铜 硫酸铜溶液 铜

I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Ⅱ中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该方法利用了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_______(选填“强”或“弱”)。

②方法二:用铁粉与稀硫酸制得氢气进行如图实验。

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通入氢气的导管末端应位于试管_______(选填“I”“Ⅱ”或“Ⅲ”)处。该制备铜的方法利用了氢气的 _______ 性。0.1mol氧化铜与足量氢气反应,计算参加反应氢气的质量(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________

③通过比较,写出方法一和方法二各自的一条优点。__________

【答案】 (1). CuO+ H2SO4 =CuSO4+H2O (2). 置换反应 (3). 强 (4). 酒精灯 (5). I (6). 还原性 (7). 0.2g (8). 方法一节能,方法二较简便

【解析】

【详解】①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反应的方程式为:CuO+ H2SO4 =CuSO4+H2O。反应Ⅱ是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该反应是由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单质和化合物,故该反应是置换反应。该方法利用了铁比铜活泼,可以置换出铜。

②仪器a的名称是酒精灯。为了使氢气与氧化铜充分接触,充分反应,故导管要到I处。该反应中,用氢气还原氧化铜,利用了氢气的还原性。

设参加反应的氢气的质量为x

解得x=0.2g

③方法一节能,方法二较简便。

25.某混合溶液含一定量的硝酸银、硝酸铜和硝酸钡,为逐一沉淀分离其中的金属元素,从稀盐酸、稀硫酸、氢氧化钠稀溶液、氯化钠溶液、硫酸钠溶液中选择试剂进行实验。

①甲的实验如下表所示:

在Ⅱ中,需确认钡元素是否完全沉淀。甲在此环节的部分实验记录如下图所示:

请根据这部分记录,指出该环节中甲存在的具体问题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

②乙仅调整了甲实验中所加试剂的顺序,既达到了实验目的,理论上又减少了氢氧化钠的消耗量。乙所加试剂依次为 _________

③丙设计了一种新的方案,不仅达到了实验目的,而且理论上氢氧化钠的消耗量减到最少丙所加试剂依次为 ______

【答案】 (1). AgNO3+HCl=AgCl↓+HNO3 (2). 白 (3). Cu(OH)2 (4). 步骤Ⅰ中有过量的稀盐酸,故当pH小于7时,不能证明一定是稀硫酸过量,故不能证明钡离子被反应完了 (5). 稀盐酸、氢氧化钠、稀硫酸 (6). 氯化钠、硫酸钠、氢氧化钠

【解析】

【详解】①Ⅰ稀盐酸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反应的方程式为:AgNO3+HCl=AgCl↓+HNO3

Ⅱ稀硫酸与硝酸钡反应生成白色的硫酸钡沉淀。

Ⅲ氢氧化钠与硝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硝酸钠,反应的方程式为:2 NaOH+ Cu(NO3)2=2NaNO3+Cu(OH)2↓。步骤Ⅰ中有过量的稀盐酸,故当pH小于7时,不能证明一定是稀硫酸过量,故不能证明钡离子被反应完了。

②先加稀盐酸除去硝酸银,在加氢氧化钠除去硝酸铜,最后加入稀硫酸除去硝酸钡,可以减少过量的稀硫酸消耗氢氧化钠,不能一开始就加入氢氧化钠,因为氢氧化钠也可以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沉淀,不能使沉淀逐一分离。

③为了减少氢氧化钠的使用量,可以先加入氯化钠除去硝酸银,在加入硫酸钠除去硝酸钡,最后加入氢氧化钠除去硝酸铜,使用过量的氯化钠和硫酸钠变化消耗氢氧化钠。

无限免费下载试卷
Word文档没有任何密码等限制使用的方式,方便收藏和打印
已有人下载。
×
扫码关注公众号
二维码
扫描公众号,私信暗号:54444 获取网盘提取码
前往网盘下载
点击下载文档
还需要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