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考 > 化学

精品解析:内蒙古鄂尔多斯市2019年中考化学试题(原卷版)

试卷简介

这份试卷涵盖了多个学科的知识点,包括化学、物理和生物。重点在于化学知识的应用,包括环境保护、物质分类、化学反应类型、实验操作以及化学计算等内容。试卷通过选择题的形式考察学生对化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所涉及的知识点

化学基础知识及其应用,包括环境保护、物质分类、化学反应类型、实验设计、溶解度曲线、元素周期表、无机化合物的转化关系以及化学计算。

2019年鄂尔多斯中考化学试题

1.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A. 无纸化办公,低碳出行,减少资源消耗

B. 生活垃圾深埋处理,减少对地表污染

C. 推广使用滴、喷灌技术,高效利用水资源

D. 退耕还草,植树造林,提高植被覆盖率

2.学习化学要构建基本理念,对以下基本观念的认识,正确的是

A. 分类观:干冰和可燃冰都属于氧化物

B. 元素观:氧气和臭氧都由氧元素组成

C. 变化观: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不可以相互转化

D. 结构观:氖原子和氟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也相同

3.物质的变化是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下表中与其他三组变化不同的一组是

A. A B. B C. C D. D

4.宏观辨识和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对下列微观图示的理解,正确的是

A. 参加反应和微粒个数之比为3:2

B.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

C. 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和数目均发生了改变

D. 由和分别构成的物质中同种元素化合价相同

5.混合气体通过足量澄清石灰水后,经干燥再依次通过灼热的氧化铜、无水硫酸铜、澄清石灰水,若每个环节均有明显现象,则符合条件的气体组合是

A. O2 CO2 N2 B. N2 H2 CO2

C H2 CO CO2 D. CO2 Ar CO

6.金属M与Cu(NO3)2溶液发生反应:M+Cu(NO3)2=Cu+M(NO3)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金属M不可能是铝

B. M一定发生反应:M+2AgNO3=2Ag+M(NO3)2

C. 若M为镁,恰好完全反应后,溶液质量较反应前减少

D. 恰好完全反应后,M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一定由蓝色变为无色

7.分离、提纯、除杂、鉴别是基本的实验技能,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A B. B C. C D. D

8.Al(OH)3是用途广泛的难溶性固体,可用NaOH溶液来制取但又可溶于NaOH溶液:AlCl3+3NaOH=Al(OH)3↓+3NaCl Al(OH)3+NaOH=NaAlO2(偏铝酸钠)+2H2O,现向一定质量的AlCl3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实验现象如图所示,对图像理解错误的是

A. b点生成的Al(OH)3质量达到最大值

B. a、c点溶液中的溶质分别是AlCl3和NaAlO2

C. bc段(不含端点)的铝元素存在于Al(OH)3和NaAlO2中

D. ad段和dc段消耗的NaOH质量比为3:1

9.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中国科技发展令世人瞩目。

(1)以石墨烯为主要原材料的国产智能温控服装,在通电条件下能自行发热并保持恒温,这是利用了被称为“新材料之王”的石墨烯重要性质之超强导热性和_____。

(2)鄂尔多斯市的两旗两区已进入“1小时高铁经济圈”,高铁超长轨道利用“铝热反应”进行焊接的原理是Fe3O4和Al粉按比例混合,高温下生成Fe和另一种化合物,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3)我国自主研发制造的001A型航母使用了大量的钛合金,一般情况下与组成它的合金相比,合金具有的特性是_______。

(4)我国可控核聚变技术在实验室中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该技术一旦成熟并投入使用,有望解决人类未来的_______问题。

10.从玫瑰花瓣中提取的花青素(紫色)可制成酸碱指示剂,滴入到不同十几种颜色变化如下表,结合表中信息回答:

(1)NH4Cl溶液呈_____(填“酸性”“碱性”或“中性”),用作化肥长期施用的结果是_______。

(2)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入花青素,溶液变蓝色,则此溶液中一定不存在Na+、K+、Fe3+、NH4+、NO3-、SO42-离子中的______(填离子符号)。

(3)胃溃疡患者不用碳酸氢钠片治疗胃酸过多的原因是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1.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重要工具(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1)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该粒子符号是_______。

(2)核磁共振(NMR)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已知只有质子数为奇数的原子才有NMR现象,表中①~⑤五种元素的原子,能产生NMR现象的是______(填元素符号)。

(3)由表中①②④三种元素组成某有机物,多存在于水稻、小麦、马铃薯等中,它为我们提供的营养素主要是_______。

12.为M、N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1)b点表示的意义是_______。

(2)t2℃时,将M溶液的状态由a点转化到b点,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和_______。

(3)将t1℃时,M和N的饱和溶液各100g降温至t0℃,过滤,得到滤液m和滤液n。关于m和n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A 都是饱和溶液 B 溶液质量:m

13.甲、乙、丙、丁分别属于初中化学常见的四类无机化合物,M与甲同类,他们之间部分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已略去,“-”表示物质间能发生反应,“→”表示转化关系)。

(1)若甲为CaCO3,则丁的化合物类别是______,乙→丙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2)若丙为CaCO3,则M的化学式是_______,乙→丙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14.实验是化学研究的基础,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及图示回答问题。

(1)图中a的仪器名称是______。

(2)“绿色化学要求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消除污染,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中最能体现绿色化追求的途径是_____(填编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3)若用二氧化锰和浓硫酸混合加热制备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组合是______(填字母编号).

(4)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改进如图所示,其优点是实验简便、保证安全和______。

15.实验室有一瓶白色固体,可能由Ba(NO3)2、NaCl、Na2CO3、Na2SO4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组成,某兴趣小组为确定其成分,进行了如下实验研究,请你参与完成相关问题

Ⅰ【初步探究】兴趣小组的实验设计及现象如下:

【初步结论】(1)原白色固体中一定有_______(填化学式,下同),一定没有_______。

(2)溶液M中的溶质一定有NaNO3,一定没有_______。

【交流讨论】为确定原固体的成分,需对溶液M中的溶质进行进一步确认

Ⅱ继续研究

【提出问题】溶液M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提出猜想】

猜想一:NaNO3 猜想二:NaNO3、Na2CO3

猜想三:NaNO3、NaCl 猜想四:NaNO3、Na2CO3、NaCl

实验与结论

【反思与评价】

兴趣小组内有同学认为得出“猜想四成立”的实验设计不合理,原因是_______,改进措施是_______

【实验结论】同学们经过交流,讨论、实验,圆满完成了这次探究活动。

16.为了测定一瓶标签被腐蚀的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桢桢同学用小烧杯取了16g10%的NaOH溶液,并向其中逐滴加入该稀硫酸,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与滴入稀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计算:

(1)该稀硫酸的溶质的质量分数。

(2)当滴入稀硫酸质量为4g时烧杯内溶液中钠元素的质量(写出简单的计算过程)

无限免费下载试卷
Word文档没有任何密码等限制使用的方式,方便收藏和打印
已有人下载。
×
扫码关注公众号
二维码
扫描公众号,私信暗号:54447 获取网盘提取码
前往网盘下载
点击下载文档
还需要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