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考 > 化学

四川省绵阳市2021年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

试卷简介

绵阳市2021年高中阶段学校招生暨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试卷涵盖了多个化学概念、原理以及实验技能的考查。试卷内容涉及合金特性、化学变化的本质、能源利用及其影响、化学反应原理、化学物质的性质与应用、化学计算、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与分析,以及化学实验的设计与评价。整体试卷注重考查学生对基础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所涉及的知识点

本试卷主要考查了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化学物质的性质与应用、化学计算、实验设计与评价等知识点,特别强调了环境保护、清洁能源、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等多个领域的交叉融合。

绵阳市2021年高中阶段学校招生暨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化学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S-32 K-39 Mn-55 Fe-56 Cu-64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9小题,每小题4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 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采用煤油-液氧和液氢-液氧组合推进剂,是目前我国推力最大的火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火箭制造用到铝合金,铝合金的硬度比纯铝小

B. 液氢-液氧推进剂产生能量大,对环境无污染

C. 煤油是用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得到的混合物

D. 液氧属于氧化物,分离液态空气可得液氧

【答案】B

【解析】

【详解】A、合金硬度大于成分金属,故火箭制造用到的铝合金硬度比纯铝大,错误;

B、液氢-液氧推进剂产生能量大,反应生成水对环境无污染,正确;

C、煤油是石油分馏的产品,错误;

D、液氧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错误。

故选B。

2. 下列过程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 干冰降雨 B. 海水晒盐 C. 烧制陶瓷 D. 活性炭净水

【答案】C

【解析】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详解】A、干冰降雨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导致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

B、海水晒盐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

C、炼制陶瓷过程中产生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

D、活性炭净水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没有新物质生成,故D错误。

故选C。

3. 化石燃料的使用促进了经济发展,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造成资源枯竭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我国大力推广脱硫煤,有助于减少酸雨

B. 埋于海底的可燃冰将来可能替代化石燃料

C. 使用乙醇汽油作燃料,可节约石油资源

D. 使发动机内汽油充分燃烧可减少CO2排放

【答案】D

【解析】

【详解】A、我国大力推广脱硫煤,可减少污染物二氧化硫的生成,有助于减少酸雨,正确;

B、海底的可燃冰将来可能替代化石燃料,正确;

C、使用乙醇汽油作燃料,可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节约石油资源,正确;

D、使发动机内汽油充分燃烧可生成二氧化碳,不会减少CO2排放,错误。

故选D。

4. 根据下列证据,运用化学知识推理错误的是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pH>7显碱性,pH=7显中性,pH<7显酸性;用pH试纸测得某品牌洗洁精的pH=12,说明含有碱性物质,但不一定是氢氧化钠,错误;

B、居室放置栀子花,进屋就闻到扑鼻香气,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运动到人周围被人闻到,正确;

C、铅笔芯粉放入钥匙孔会使开锁灵活自如,因为石墨具有润滑作用,正确;

D、将燃着的镁条伸入CO2中,镁条继续燃烧,说明CO2能支持镁条燃烧,正确。

故选A。

5. 肾上腺素主要用于治疗心脏骤停、支气管哮喘、过敏性休克等疾病,其化学式为C9H13O3N。下列有关肾上腺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所含C、O、N质量之比为54:24:7 B. 一个分子由25个原子构成

C. 所含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同一周期 D. 是一种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A、肾上腺素(C9H13O3N)所含C、O、N质量之比为(12×9):(16×3):14=54:24:7,正确;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一个分子由9+13+3+1=26个原子构成,错误;

C、所含氢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一周期,碳、氧、氮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二周期,错误;

D、肾上腺素是一种含碳化合物属于有机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小于一万,不是高分子化合物,错误。

故选A。

6. 用图示装置粗略测量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硫燃烧消耗集气瓶中的氧气

B. 火焰熄灭后立即打开止水夹

C. 进入瓶中的溶液容易吸收SO2

D. 最终约有50 mL溶液进入集气瓶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硫燃烧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硫,能消耗集气瓶中氧气,正确;

B、火焰熄灭后为避免气体热胀冷缩导致误差,应等恢复至室温后打开止水夹,错误;

C、氢氧化钠溶液能和二氧化硫反应,故进入瓶中的溶液容易吸收SO2,正确;

D、氧气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氧气被消耗生成二氧化硫气体,二氧化硫被氢氧化钠吸收导致装置中气体减少,压强减小,液体进入装置,进入液体体积就是消耗氧气体积,故最终约有溶液进入集气瓶。

故选B。

7. 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氮气不支持燃烧,氧气支持燃烧;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使木条熄灭的是N2,正确;

B、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氢气、氧气分别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故可以探究水的组成,正确;

C、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稀释浓硫酸必须把水倒入浓硫酸中并不断搅拌,错误;

D、二氧化锰不溶于水、氯化钾溶于水;将混合物溶解、过滤分离出二氧化锰,取滤渣洗涤干燥得到二氧化锰固体,正确。

故选C。

8. 火法冶铜是当今生产铜的主要方法,以黄铜矿(CuFeS2,其中Fe为+2价)为原料,火法冶铜的主要反应有:①2CuFeS2+O2Cu2S+2FeS+SO2②2Cu2S+3O22Cu2O+2SO2③Cu2S+2Cu2O6Cu+S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以上反应前后铜的化合价均降低 B. 反应②属于置换反应

C. 反应涉及的含铜化合物均属于盐 D. Cu2S和CuO中铜的质量分数相同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 反应①前后铜元素化合价分别为+2、+1,反应②中,反应前后铜元素化合价分别为+1、+1,化合价没有降低,反应③前后铜元素化合价分别为+1、+1,0,错误;

B. 置换反应是单质和化合物生成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反应②生成物为两种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错误;

C. 盐是由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反应涉及的含铜化合物Cu2O不属于盐,属于氧化物,错误;

D. Cu2S和CuO中的质量分数分别为,,故正确。

故选D。

9. 取20.0 g KMnO4固体制氧气,加热一段时间后,固体质量减少1.6 g。已分解KMnO4的质量占取用KMnO4总质量的百分率为

A. 8% B. 39.5% C. 79% D. 92%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固体减少质量就是生成氧气质量1.6g;

由化学方程式体现的质量关系可知,分解高锰酸钾的质量为15.8g,故已分解KMnO4的质量占取用KMnO4总质量的百分率为。

故选C。

10. 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与化学密切相关。回答下列问题:

(1). 下列物品的主要成分属于合成材料的是______(填序号)。

a.纯棉T恤 b.保鲜膜 c.羊毛衫 d.电源插座外壳

(2). 米粉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属于营养物质中的______;油汤洒在衣服上,用洗衣液使油污较稳定分散于水中的现象称为______。

(3). 建造房屋要使用大量钢材,防止钢材生锈的方法有______(写一种)。

(4). 新能源汽车常用锂电池提供动力,Li+的结构示意图如下,x=______。前18号元素中和Li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金属元素是______。

(5). 无土栽培时可用KNO3和NH4Cl配制营养液。区分KNO3 和NH4Cl固体可选用的试剂是______。如图是KNO3和NH4Cl的溶解度曲线。26 ℃时,饱和NH4Cl溶液的质量分数为______(精确到0.1%);50 ℃时的两杯相同质量的饱和KNO3溶液和饱和NH4Cl溶液,均降温到26 ℃,所得两种溶液的质量______(填序号)。

a.KNO3溶液大   b.一样大   c.NH4Cl溶液大   d.无法确定

【答案】(1). b d

(2). ①. 糖类 ②. 乳化

(3). 涂油膜、刷油漆等

(4). ①. 3 ②. 钠(或Na)

(5). ①. 熟石灰粉末或NaOH溶液 ②. 28.6% ③. c

【解析】

【分析】

【小问1详解】

合成材料有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纯棉T恤、羊毛衫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故选bd。

【小问2详解】

淀粉属于糖类物质;洗衣液使油污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较稳定分散于水中的现象称为乳化。

【小问3详解】

铁生锈是铁与氧气、水共同作用的结果;防止钢材生锈就是要隔绝氧气和水,具体方法有涂油膜、刷油漆等。

【小问4详解】

Li+带一个单位正电荷,质子数比电子数小1,故x=2+1=3,故Li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1;前18号元素中和Li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金属元素是钠元素,钠原子的核外最外层电子数也为1。

【小问5详解】

铵盐可以和碱反应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氨气,故区分KNO3 和NH4Cl固体可选用的试剂是熟石灰粉末或NaOH溶液;

由图可知,26 ℃时,氯化铵的溶解度为40g,则饱和NH4Cl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硝酸钾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更大,50 ℃时的两杯相同质量的饱和KNO3溶液和饱和NH4Cl溶液,均降温到26 ℃,析出硝酸钾晶体质量更大,故所得NH4Cl溶液质量较大,故选c。

11. 金属锌在冶金、化学电源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以闪锌矿(主要含ZnS,还含有SiO2和少量FeS、CdS、PbS杂质)为原料制备金属锌的流程如下:

已知:常温下PbSO4难溶于水和稀硫酸。回答下列问题:

(1). ZnS的名称是______。

(2). “焙烧”过程中金属硫化物转化成金属氧化物,焙烧时ZnS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焙烧尾气必须进行净化处理的原因是______。

(3). “溶浸”产生的滤渣主要成分除了SiO2外还有______。

(4). “氧化除杂”的主要反应为,则x、y、z依次是______。“电解”过程的反应为:2ZnSO4+2H2O2Zn+O2↑+2H2SO4,则电解得到的溶液可返回______工序继续使用。

(5). “还原除杂”利用锌粉与CdSO4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已知Cd放入盐酸中有气体产生,则Cd、Zn、Cu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为______。

【答案】(1) 硫化锌

(2). ①. ②. SO2会污染空气或形成酸雨

(3). PbSO4 (4). ①. 6,4,4 ②. 溶浸

(5). ①. ②. Zn>Cd>Cu

【解析】

【分析】

【小问1详解】

化合物从右往左读,ZnS的名称是硫化锌。

【小问2详解】

由流程可知,“焙烧”过程中金属硫化物转化成金属氧化物,焙烧时ZnS发生反应为硫化锌和氧气生成氧化锌和二氧化硫,化学方程式为:;

焙烧尾气SO2会污染空气或形成酸雨,故必须进行净化处理。

【小问3详解】

已知:常温下PbSO4难溶于水和稀硫酸。“溶浸”产生的滤渣主要成分除了SiO2外还有生成的PbSO4。

【小问4详解】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遵循两个原则①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②遵循客观事实;“氧化除杂”的主要反应配平后为:,故x、y、z依次是6,4,4。

由流程可知,“电解”过程生成的硫酸溶液可以在溶浸工序继续使用。

【小问5详解】

“还原除杂”利用锌粉与CdSO4反应,生成硫酸锌和Cd单质,反应方程式为,该反应也说明金属活动性Zn大于Cd;已知Cd放入盐酸中有气体产生,而铜不能和酸反应,故金属活动性Cd大于Cu;故Cd、Zn、Cu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为Zn>Cd>Cu。

12. CO在工业上常用于冶炼金属,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欲将CO2转化为CO并还原CuO,设计了以下实验:

步骤Ⅰ:制备并收集CO2。取一只试管,将制成糊状的CuO用毛笔刷在试管内壁,在试管底部加入少量炭粉,再用该试管收集CO2,实验装置如下图。

步骤Ⅱ:用CO还原CuO。将步骤Ⅰ收集满CO2的试管套上气球,按下图组装。实验过程中用酒精灯先加热炭粉,再加热氧化铜,观察实验现象。

根据上述实验装置和操作,回答下列问题:

(1). 为了收集干燥、纯净的CO2,步骤Ⅰ装置的连接顺序为:A→______→______→______,制备CO2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收集CO2时,若导管不伸入试管底部,会导致______。

(2). 步骤Ⅱ中加热炭粉时,炭粉与CO2的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反应。再加热氧化铜时,1 min左右观察到黑色固体变为紫红色,此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 实验结束后,挤压气球使气体进入试管,取下气球,立即在试管口放置点燃的酒精灯,其目的是______。

【答案】(1). ①. D ②. C ③. B ④. ⑤. 收集的CO2不纯

(2) ①. 化合 ②.

(3). 让CO转化为CO2,避免污染空气

【解析】

【分析】

【小问1详解】

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盐酸具有挥发性,故得到二氧化碳气体中含有氯化氢和水蒸气;为了收集干燥、纯净的CO2,应该首先通过装置D除去氯化氢气体,再通过浓硫酸干燥装置,二氧化碳气体密度大于空气最后将纯净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通入装置B中,故步骤Ⅰ装置的连接顺序为:A→D→C→B;

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气体,;

收集CO2要用向上排空气法,若导管不伸入试管底部,会导致混入空气收集的CO2不纯。

【小问2详解】

加热炭粉时,炭粉与CO2反应生成一氧化碳,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特点,属于化合反应;

再加热氧化铜时,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加热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3详解】

一氧化碳具有毒性,污染环境,实验结束后,挤压气球使气体进入试管,取下气球,立即在试管口放置点燃的酒精灯,其目的是让CO转化为CO2,避免污染空气。

13. 泡腾片含有NaHCO3和柠檬酸等物质,放入水中时,NaHCO3完全反应产生CO2。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欲测定某品牌泡腾片中NaHCO3的含量,设计实验方案如下:

按图示连接装置并加入药品,取用的泡腾片质量为4 g。打开止水夹a通入适量空气后,称量D装置,其质量为m1 g。关闭止水夹a,用注射器向B装置中注入适量水。待装置B中无气泡产生后,打开止水夹a,再次通入适量空气,第二次称量D装置,其质量为m2 g。

回答下列问题:

(1). A装置中浓NaOH溶液的作用是______,B装置盛装泡腾片的仪器名称是______。

(2). C装置中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

(3). 碱石灰主要含CaO和NaOH,D装置中碱石灰吸收CO2质量增加,写出所涉及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______。

(4). 步骤中再次通入空气的目的是______。

(5). 实验测定泡腾片中所含NaHCO3的质量分数为______(用含m1、m2的代数式表示)。若省略E装置,则测得NaHCO3的质量分数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答案】(1). ①. 吸收空气中的CO2 ②. 锥形瓶

(2). 吸收CO2中的水蒸气或干燥CO2

(3). 或

(4). 将B中产生的CO2全部排入D装置

(5). ①. ×100% ②. 偏大

【解析】

【分析】

【小问1详解】

氢氧化钠用来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防止干扰后面的测定;B装置盛放泡腾片的仪器是锥形瓶;

【小问2详解】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所以C装置中浓硫酸的作用是:吸收CO2中的水蒸气或干燥CO2;

【小问3详解】

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化学方程式为: ;

【小问4详解】

再次通入空气是为了排出B、C装置及连接导管中的二氧化碳气体,使其被D装置内碱石灰吸收,实验结果更加准确;

【小问5详解】

设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为x。

解得x=;

若省略E装置,则D装置会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水蒸气,所以m2偏大,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偏大。

14. 我国高铁建设走在世界前列,修建高铁需要大量铁矿石来炼铁,进而炼钢。

(1). 下列三种铁矿石的主要成分Fe2O3、Fe3O4、FeCO3中,含铁量最高的是______。高炉炼铁需要的原料有铁矿石、______、______和石灰石。

(2). 要炼出含铁96%的生铁1000 t,至少需要含氧化铁80%的赤铁矿多少吨?若高炉气体不加处理,理论上会向大气中排放CO2多少吨?(无计算过程不给分,计算结果保留整数。)

【答案】(1) ①. Fe3O4 ②. 焦炭 ③. 空气

(2). 解:设至少需要赤铁矿的质量为x,反应产生CO2的质量为y

x=1714 t

y =1131 t

答:至少需要含氧化铁80%的赤铁矿1714 t,理论上会向大气中排放CO2 1131 t。

【解析】

【分析】

【小问1详解】

三种铁矿石的主要成分Fe2O3、Fe3O4、FeCO3中,含铁量分别为,,,故最高的是Fe3O4。高炉炼铁需要的原料有铁矿石、焦炭、空气和石灰石。

【小问2详解】

见答案。

无限免费下载试卷
Word文档没有任何密码等限制使用的方式,方便收藏和打印
已有人下载。
×
扫码关注公众号
二维码
扫描公众号,私信暗号:62116 获取网盘提取码
前往网盘下载
点击下载文档
还需要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