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考 > 化学

浙江省金华市2021年中考化学试题(原卷版)

试卷简介

这份试卷是2021年浙江省金华市中考化学试卷的一部分,主要包含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和解答题四个部分。选择题部分涵盖了环境主题、物质变化、食物营养、实验操作、化学反应等内容;填空题涉及实验室制氧、溶液配置、物质推断等;实验探究题则围绕盐酸除铁锈实验、气体生成条件、思维模型构建等方面展开;解答题则聚焦于钙片成分和化学反应计算。

所涉及的知识点

这份试卷涵盖了化学基础知识,包括环境保护、物质变化类型、营养成分识别、实验操作规范、化学反应原理、实验室制氧方法、溶液配置技巧、物质推断能力、盐酸除铁锈实验、气体生成条件探究、思维模型构建以及化学反应计算等。

2021年浙江省金华市中考化学试卷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 每年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2021年中国的主题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该主题旨在进一步唤醒全社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识,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下列行为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 实行垃圾分类,节约使用资源

B. 大量使用农药化肥,提高粮食产量

C. 积极植树造林,促进达成“碳中和”

D. 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2. 金华酒传统酿造技艺、浦江剪纸、永康锡雕、东阳竹编等,是金华拥有的众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典型代表,下列非物质文化遗产制作过程,主要利用化学变化的是

A. 酿酒 B. 剪纸

C. 锡雕 D. 竹编

3. 不同地区最早种植作物各不相同,不同作物所含的营养物质不同,从而影响不同地区人类文明的起源与发展。下列食物中蛋白质含量较高的是

A. 大米 B. 大豆 C. 青菜 D. 花生

4. 实验操作不仅要科学规范,还要关注环保、安全等问题。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装入固体粉末 B. 加热液体

C. 添加酒精 D. 处理废弃药品

5. 据报道,科学家已在实验室利用催化剂,实现常温常压下将甲酸分解制出氢气。其变化前后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酸由碳、氢、氧三种原子组成

B. 甲酸相对分子质量为46克

C. 丙分子中碳、氧原子个数比为2:1

D. 由乙分子构成的物质是单质

6. 稀HCl和NaOH溶液混合后无明显现象,要证明两者已发生化学反应,如图操作及实验现象(或结果),不能证明反应发生的是

A. 在混合液中加金属Zn,无气泡产生

B. 在混合液中加无色酚酞,溶液呈无色的

C. 在混合液中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

D. 用pH试纸测混合液pH,测得pH等于7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有3小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7. 实验室提供H2O2溶液、MnO2、KClO3和KMnO4四种药品及如图装置。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提供的药品,写出一种实验室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2)选择装置B和C制取氧气的主要步骤有:①将导气管移出水槽;②加热;③装药品;④收集;⑤熄灭酒精灯;⑥检查装置气密性。正确的操作顺序为__________(填序号)。

8. 常温下,取100克质量分数为5%NaCl溶液,先按实验1将NaCl溶液分成两等份,再进行实验2操作,如图所示。

完成下列问题:

(1)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__________(填序号)。

A 集气瓶 B 烧杯 C 玻璃棒 D 量筒

(2)完成实验2操作后,比较甲、乙两只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其大小关系是甲__________乙(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9. 学习了物质推断专题内容后,科学研究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进行探究,步骤如下:

①往镁粉和氧化铜的混合物中加入过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并过滤,得到滤渣甲和滤液A;

②往滴有无色酚酞的氢氧化钠和硝酸钡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并过滤,得到沉淀乙和无色滤液B;

③将滤液A和B充分混合后,得到沉淀丙和滤液C;

④往滤液C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没有沉淀产生。

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②中沉淀乙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2)滤液C中除酚酞外,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有2小题。第10题7分,第11题8分,共15分)

10. 科学学习小组同学在完成盐酸除铁锈实验时,发现生锈的铁钉表面有气泡生成。同学们对此现象感到很好奇,针对“气体是由什么反应生成的”这一问题,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设计实验】小组同学经过认真分析思考,提出了自己的假设,并设计了图甲所示的实验A和B进行探究。实验时,观察到试管A中有气泡,试管B中没有气泡,从而验证了自己的假设是成立的。

(1)小组同学设计图甲所示实验基于的假设是__________。

(2)小金同学认为图甲实验A和B对照设置不够严谨,溶液中的水可能会对气体生成产生影响。于是在图甲实验基础上补充设计了如图乙对照实验C和D。但小科同学认为对照实验D的设置没有必要,他提出这一观点的理由是__________。

【反思提高】设置对照实验首要问题是找准找全影响因素,通过控制变量,来进行对照实验的设置,实现对照实验组设置的有效性和完整性。

【迁移应用】一次课外实验的意外现象:镁条放入Na2CO3溶液中,快速产生气泡。

请结合设置对照实验的思想,完成“气体是由什么反应生成的”问题探究。

【实验探究】查阅资料:①镁能与水缓慢反应生成氢气;②Na2CO3溶液呈碱性,其溶液中除了Na+、、水分子外,还有OH﹣。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丙对照实验E、F和G。

(3)往镁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水、Na2CO3溶液,x溶液进行实验,一段时间后、观察到试管E、G中有气体产生,但缓慢且少,试管F中产生气体既快又多。从对照实验设置的角度分析,实验G所加“x”溶液应该是__________。

(4)分析图丙实验可知,镁条放入Na2CO3溶液中,气体是由镁与水反应生成的。试管F中快速产生气体,是因为Na2CO3溶液中存在能促进镁与水反应的离子,该离子是__________。

11. 思维模型的建构既方便于问题的解决,又能促进深度学习,某科学研究小组同学,在研究了气体检验专题内容后,认为气体检验的关键是干扰气体的界定,判断标准是对后续实验是否会产生干扰,于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对解决“气体检验”类问题建构了如图所示思维模型:

【模型应用】同学们为检验天然气燃烧后的气体产物成分,应用思维模型设计了如图甲实验方案(固定装置未画出),将天然气在氧气中燃烧后得到的混合气体通过该方案进行实验。

(1)实验过程中观察到A装置中的无水硫酸铜变蓝,B、F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均变浑浊,D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由此可得出该气体产物的成分为__________。

(2)图甲实验方案中,装置C和D归属于上述思维模型中的__________环节。

【改进创新】小金同学认为,原气体产物中的CO2对CO的检验不会产生干扰;于是从简约装置、节约实验药品的角度出发,对图甲方案进行了改进与创新,去掉B、C、D装置,替换F、G装置,改用图乙所示的装置对该气体产物的成分进行探究。在实验中,小金先从A处通一段时间混合气体,再点燃E处酒精灯加热,观察现象,也实现了气体产物成分的检验。

(3)实验中,小金在加热前先通一段时间的混合气体,其目的是__________。

(4)实验中,判断E中玻璃管内空气已排净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有1小题,共8分)

12. 某品牌钙片的部分信息:①钙片主要成分为碳酸钙;②每片钙片的质量为1g。某科学学习小组同学用该品牌钙片做了如下实验:把100 g稀盐酸分成五等份,分次将稀盐酸添加到放有10片钙片的烧杯中,充分反应(钙片中其它成分不溶于水且不与盐酸反应)。得到的实验数据见下表。

回答下列问题:

(1)钙片用于补“钙”。钙片中所含的“钙”是指 (填序号)。

A 元素 B 单质 C 原子

(2)10片钙片中所含碳酸钙的总质量为 g;

(3)计算该实验中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无限免费下载试卷
Word文档没有任何密码等限制使用的方式,方便收藏和打印
已有人下载。
×
扫码关注公众号
二维码
扫描公众号,私信暗号:62135 获取网盘提取码
前往网盘下载
点击下载文档
还需要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