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考 > 化学

辽宁省阜新市2021年中考化学试题(原卷版)

试卷简介

这份试卷是2021年阜新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中的化学部分。试卷总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试题包括选择题和非选择题,涵盖化学基本概念、物质变化、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反应、环境保护、金属活动性顺序、实验操作等多个方面,旨在考察学生对化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所涉及的知识点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涵盖了物质变化(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反应类型(如分解、置换反应)、实验操作技能等内容。

2021年阜新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化 学 试 卷

(本试卷满分100分 物理化学考试时间共120分钟)

各位同学请注意:务必将试题答案写在答题卡对应的位置上,否则不得分。千万记住哦!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S—32 Fe—56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 食物腐烂 B. 火药爆炸 C. 汽油挥发 D. 纸张燃烧

2. 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A. O3 B. SO3 C. KClO3 D. CH3COOH

3. 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实验结束后,瓶内剩下的气体主要是

A. 氮气 B. 氧气 C. 稀有气体 D. 二氧化碳

4. 氮化硅(Si3N4)是一种高温陶瓷材料,其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则硅元素的化合价为

A. +4 B. +3 C. +2 D. +1

5. 下列有关碳酸氢钠叙述正确的是

A. 碳酸氢钠俗称苏打 B. 碳酸氢钠属于碱

C. 碳酸氢钠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 D. 碳酸氢钠的化学式为Na2HCO3

6. 如图是某服装标签的部分内容,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羊毛属于天然纤维

B. 涤纶属于合成纤维

C. 可用灼烧的方法鉴别羊毛和涤纶

D. 羊毛和涤纶都属于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

7.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下列做法值得提倡的是

A. 禁止使用燃煤发电,减少酸雨的形成

B. 大量施用化肥、农药,提高农作物产量

C. 实验室含酸废水直接倒入下水道,不会造成污染

D. 用二氧化碳和水等合成新型燃油,有利于减缓温室效应

8. 如图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示意图,下列有关该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A. 点燃系在细铁丝下端的火柴,立即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

B. 观察到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2O2=Fe3O4

D. 集气瓶底部水不能用少量细沙代替

9. 化学知识有助于树立正确认识,选择科学生活。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维生素有20多种,多数需要从食物中获取

B 人体内铅、汞含量过高,不会影响身体健康

C. 香烟烟气中含有几百种有毒物质,最好不要吸烟

D. 因缺钙而导致骨质疏松的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补钙药品

10. 下列生活中的现象或做法,解释不正确的是

A. A B. B C. C D. D

11. 下列关于葡萄糖(C6H12O6)的说正确的是

A. 葡萄糖由6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构成

B. 葡萄糖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

C. 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8

D. 葡萄糖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

12. 除去下列各物质中含有的少量杂质,所选用试剂和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

A. A B. B C. C D. D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9个小题,21题6分,其余每空2分,共76分。)

13. 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科学。

(1)分析图一得出:①②③表示物质是由______构成的;④的名称是______;在原子中,质子数=______=核外电子数。

(2)图二是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_电子,趋于达到相对稳定结构。

(3)已知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与元素所在周期表中周期序数相同,则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排在第______周期。

14. 水和溶液与人类的生活、生产密切相关。

(1)电解水实验可证明水的组成,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天然水通过①沉淀、②过滤、③蒸馏等操作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净化。综合运用上述操作净水效果会更好,运用的先后顺序是______(填序号)。

(3)图一是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图二是探究物质溶解过程中能量变化的实验示意图。

①由图一获得,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______; 60℃时,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表达式为______。

②图二实验,在盛有水的烧杯中放入一支装有饱和硝酸钾溶液的试管,向水中加入足量物质X,搅拌。物质X为______固体,试管中有晶体析出。

15. 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独特的思维方式。

(1)从微粒角度说明图中反应的实质是______。

(2)图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该反应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

16. 金属材料广泛应用于现代社会中。

(1)生活中常见的医疗器材、厨房用具和餐具等,很多都是用不锈钢制造的。这是利用了不锈钢具有很强的抗______能力。

(2)不宜用钢丝球擦洗铝制品。如果用钢丝球擦洗铝制品,很容易破坏铝制品表面致密的______(填化学式)薄膜。

(3)向含有硝酸银、硝酸锌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铜粉,充分反应后的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17. A——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已知汽车用铅酸蓄电池中含有A,D是铁锈的主要成分,C为黑色粉末,B是一种常见气体。它们之间转化及反应关系如下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未标出,“—”表示两端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转化为另一种物质)。请回答问题。

(1)E物质是______。

(2)C和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A和D反应现象是______,A和D反应后溶液中金属离子的符号是______。

18. 下图是进行有关化学实验的装置或操作。

(1)实验一:测定某河水样品的pH。在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玻璃棒蘸取河水样品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______比较,读出该样品的pH>7。

(2)实验二:探究灭火原理。烧杯①中蜡烛熄灭,烧杯②中蜡烛不熄灭,说明其灭火原理是______。

(3)实验三:探究活性炭性质。装置A中充满了红棕色NO2气体,向A中加入活性炭并充分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然后再将a与b连接,打开T处弹簧夹,装置B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19. 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部分实验装置。

(1)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都可以选用装置B,理由是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为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常在试管口放______。

(3)实验室制取并收集一瓶干燥的二氧化碳,选用装置依次是______(填字母)。

(4)验证一瓶无色气体是氧气的方法是______。

20. 实验室有两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分别是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

(1)为了鉴别它们:先把两支试管分别贴上标签①、②,然后进行如下实验。

(2)继续探究②试管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

【提出问题】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一:氢氧化钠

猜想二:______

猜想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实验探究】设计实验方案如下:

21. 某工厂利用废铁屑与废硫酸反应制取硫酸亚铁。现取废硫酸4.9 t与足量的废铁屑反应,得到硫酸亚铁1.52 t,计算废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无限免费下载试卷
Word文档没有任何密码等限制使用的方式,方便收藏和打印
已有人下载。
×
扫码关注公众号
二维码
扫描公众号,私信暗号:62143 获取网盘提取码
前往网盘下载
点击下载文档
还需要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