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考 > 化学

精品解析:2022年甘肃省兰州市中考化学真题(解析版)

试卷简介

这份试卷涵盖了初中化学的基本概念、实验操作、化学反应、物质分类、化学用语及计算等内容。试卷题目涉及到了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知识(如牙膏中的防龋元素),物质的性质及其应用(如合金的硬度、物质溶解度),化学实验的安全操作,以及通过化学方程式计算物质的量。试题难度适中,既考察了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也检验了学生综合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

所涉及的知识点

这份数学试卷覆盖了化学的基础知识,包括物质分类、化学用语、化学反应方程式、实验操作安全、化学计算等多个方面。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对化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022年甘肃兰州市中考化学试卷及参考答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N-14 O-16 Mg-24 H-1 C-12 Al-27 C1-35.5 Fe-56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每年9月20日为”全国爱牙日”。为防治龋齿在牙膏中加入的元素是

A. 铁 B. 钙 C. 锌 D. 氟

【答案】D

【解析】

【分析】为防治龋齿在牙膏中加入的元素是氟元素。

【详解】故选D

2. 分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A. O2 B. SO2 C. H2SO4 D. KMnO4

【答案】B

【解析】

【详解】A、单质是指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O2属于单质,不符合题意;

B、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且一种元素为氧元素,SO2属于氧化物,符合题意;

C、在水溶液中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叫做酸,H2SO4属于酸,不符合题意;

D、由金属离子(或铵根)和酸根结合形成的化合物叫盐,KMnO4属于盐,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 不同食物所含营养成分有较大差异。下列食物中,富含维生素的是

A. 蔬菜 B. 羊肉 C. 米饭 D. 牛油

【答案】A

【解析】

【详解】A、蔬菜富含维生素,故选项正确;

B、羊肉富含蛋白质,故选项错误;

C、米饭富含糖类,故选项错误;

D、牛油富含油脂,故选项错误;

故选A。

4. 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下列做法不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是

A. 分类回收生活垃圾 B. 合理施用化肥农药

C. 工业废水灌溉农田 D. 研制开发清洁能源

【答案】C

【解析】

【详解】A、分类回收生活垃圾,能够帮助利用可回收垃圾,有效防止环境污染,不符合题意;

B、合理施用化肥农药,能够有效防止水土污染,不符合题意;

C、工业废水灌溉农田,会造成水土污染,符合题意;

D、研制开发清洁能源,能够有效防止空气污染,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 化学知识可以指导生活实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加热煮沸不能降低水的硬度 B. 用肥皂水可区分硬水和软水

C. 不锈钢抗锈蚀性能比纯铁好 D. 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答案】A

【解析】

【详解】A、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在加热时,能形成沉淀,故加热煮沸可以降低水的硬度,符合题意;

B、通常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肥皂水在硬水中易起浮渣,在软水中泡沫较多,不符合题意;

C、不锈钢是铁的合金,合金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硬度大,耐腐蚀性好,不符合题意;

D、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隔绝空气灭火,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 “操作千万条,安全第一条”。下列实验操作符合安全要求是

A. 点燃酒精灯 B. 转移蒸发皿

C. 闻气味 D. 稀释浓硫酸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应该用火柴点燃酒精灯,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以免发生火灾,选项A不正确;

B、刚刚加热的蒸发皿温度很高,转移时应该用坩埚钳夹取,不能用手直接接触,选项B不正确;

C、因为有些气体对人体有害,所以闻气体的气味时应该采用“招气入鼻法”,选项C正确;

D、如果将水注入浓硫酸中,由于水的密度比浓硫酸小,水会浮在浓硫酸上面,浓硫酸溶于水时放出的大量热使水立刻沸腾,使硫酸液滴向四周飞溅,因此稀释浓硫酸时,应该把浓硫酸沿着烧杯的壁慢慢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选项D不正确。故选C。

7. 很多成语、俗语、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科学道理。下列用化学观点解释错误的是

A “真金不怕火炼”——黄金高温下也不与氧气反应

B.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分子在不断运动

C.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物质的状态不同,化学性质不同

D. “人要实,火要虚” ——增加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可燃物燃烧得更旺

【答案】C

【解析】

【详解】A、“真金不怕火炼”是指金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高温下,也与氧气不反应,不符合题意;

B、“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引起花香的分子四处扩散,不符合题意;

C、冰是固态的水,冰和水均是由水分子构成,化学性质相同,但是物质状态不同,物理性质存在差异,符合题意;

D、“人要实,火要虚”,是指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可使可燃物燃烧的更旺,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 我省豫南市盛产茶叶,茶叶中含有一种叫茶氨酸(化学式C7H14O3N2)的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茶氨酸中含有氮气 B. 茶氨酸由四种元素组成

C. 茶氢酸中氧元素质量分数最大 D. 茶氨酸中碳氢元素质量之比为1:2

【答案】B

【解析】

【详解】A、茶氨酸由茶氨酸分子构成,茶氨酸中不含有氮分子,故不含有氮气,不符合题意;

B、由茶氨酸化学式C7H14O3N2可知,该物质由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组成,符合题意;

C、茶氨酸中碳、氢、氧、氮元素质量之比为(12×7):(1×14):(16×3):(14×2)=42:7:24:14,碳元素质量分数最大,不符合题意;

D、茶氨酸中碳、氢元素质量之比为(127):(114)=6:1,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 下图为制备有机物X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正解的是

A. 从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 有机物X的化学式CH3O

C. 该化学反应过程中,原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D. 参加反应的和分子个数比为3:1

【答案】D

【解析】

【详解】A、据图可知,反应物是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图中右侧方框中的单质是反应剩余的单质。所以不是置换反应。A错。

B、据图可知,有机物X的化学式CH3OH。B错。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过程中,原子的种类不能发生改变。C错。

D、据图并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和 分子个数比为3:1。D正确。

综上所述:选择D。

10. 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粗盐提纯步骤为溶解、过滤,除去难溶性杂质,然后蒸发可得精盐,不符合题意;

B、铜和银均与稀盐酸不反应,均无明显现象,说明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铜、银排在氢后,无法验证铜和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符合题意;

C、羊毛纤维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合成纤维灼烧有特殊的刺激性气味,气味不同,可以区分,不符合题意;

D、加入过量铁粉,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过滤,可除去过量的铁和生成的铜,不符合题意。

故选B。

二、填空与简答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25分)

11. 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请用适当的化学符号填空。

(1)保持氦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______。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______。

(3)标出H2O中氢元素的化合价______。

(4)写出如图所示粒子符号______。

(5)高铁酸钠由Na+和构成,则高铁酸钠的化学式为______。

【答案】(1)He (2)Al

(3)

(4)Mg2+ (5)Na2FeO4

【解析】

【小问1详解】

氦气由氦原子构成,保持氦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为氦原子,原子用元素符号表示,故填:He;

【小问2详解】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故填:Al;

【小问3详解】

水中氢元素显+1价,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是在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标在数字前面。故水中氢元素的化合价表示为:;

【小问4详解】

质子数=原子序数,12号元素是镁元素,该粒子中,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 表示镁离子,镁离子是镁原子失去最外层2个电子后形成的,故填:Mg2+;

【小问5详解】

高铁酸钠由钠离子和高铁酸根离子构成,钠离子显+1价,高铁酸根离子显-2价,化学式为:Na2FeO4。

12. 丰富多彩的中华文物铭刻着中华文化的脉络、记录着中华文明的传承。

(1)认识文物:青铜是铜与锡的合金。青铜硬度______(填“大于”或“小于”)钝铜。

(2)文物锈蚀:汉代铁剪锈透斑斑(如图所示),其锈蚀是铁与空气中的______发生化学反应的结果。

(3)文物修复:含六偏磷酸钠【化学式为(NaPO3)6】的敷贴可使青铜器表面附着的土壤硬结物软化清除,该物质中磷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去除文物上铁锈的步骤之一是将铁锈的主要成分(Fe2O3)用氢气在一定温度下还原成氧化亚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答案】(1)大于 (2)氧气和水

(3) ①. +5##+5价 ②.

【解析】

【小问1详解】

合金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硬度大,青铜是铜与锡的合金。青铜硬度大于纯铜;

【小问2详解】

铁生锈,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发生了一系列的化学反应;

【小问3详解】

六偏磷酸钠中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磷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得:(+1)+x+(-2)×3=0,x=+5;

氧化铁与氧气在一定温度下反应生成氧化亚铁,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物中含氢元素,还应生成了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3. 影片《闪闪的红星》中潘冬子面对敌人对食盐的疯狂封锁,机智勇敢,不畏艰险,用河水将竹筒里的食盐全部溶成盐水,再用棉袄吸收,最终将食盐送给了红军。结合下表中氯化钠的溶解度回答有关问题。

(1)氯化钠属于______(填“易溶”“可溶”“微溶”“难溶”)物质。

(2)从表中数据发现氯化钠溶解度的主要特点是______。

(3)从食盐水中得到食盐固体,一般采用的方法是______。

(4)假设潘冬子的竹筒中有358g氯化钠,10℃时最少需用______g水才能完全溶解。

(5)20℃时,将20g食盐放入50g水中,搅拌溶解,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结果保留至0.1%)。

【答案】(1)易溶 (2)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且受温度影响不大

(3)蒸发结晶 (4)1000

(5)26.5%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于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大于10g,则氯化钠属于易溶物质。

【小问2详解】

由表中数据可知,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且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

【小问3详解】

由于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则一般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从食盐水中得到食盐固体。

【小问4详解】

1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5.8g,即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溶解35.8g氯化钠,则要想完全溶解358g氯化钠,最少需要水的质量为。

【小问5详解】

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即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溶解36g氯化钠,则50g水中最多溶解18g氯化钠,则将20g食盐放入50g水中,搅拌后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14. A、B、C、D、E均含同一种金属元素,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表示反应可一步实现,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略去)。已知:B为金属氧化物,其中金属元素显+3价,且其质量分数为70%:A为单质:E为难溶性碱:B→A是工业制取A的主要反应原理。

(1)写出工业上由B制得A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写出A与盐酸发生反应的现象:______。

(3)写出D→E的化学方程式:______,其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

(4)C与氯气(C12)可发生化合反应生成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答案】(1)

(2)固体溶解,有气泡产生,溶液逐渐变为浅绿色。

(3) ①. (合理即可) ②. 复分解反应

(4)

【解析】

【分析】已知:B为金属氧化物,其中金属元素显+3价,且其质量分数为70%,则B为三氧化二铁或三氧化二铝,通过金属元素质量分数计算,三氧化二铁中铁元素质量分数为70%,故B物质为三氧化二铁。则A、B、C、D、E均含有铁元素,且A是单质,则A是铁,A加盐酸生成C,则C为氯化亚铁。E为难溶性碱且含有铁元素,故E为氢氧化铁。B加盐酸生成氯化铁和水,则D为氯化铁。据此推断回答问题。

【小问1详解】

工业上用一氧化碳还原三氧化二铁制得铁,则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小问2详解】

铁放入到盐酸中会与盐酸发生反应,生成氢气,并生成氯化亚铁且溶解在水中,而氯化亚铁溶液呈浅绿色,故看到的现象为:固体逐渐溶解,产生气泡,同时溶液变为浅绿色。

【小问3详解】

D是氯化铁,E是氢氧化铁,则D→E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小问4详解】

氯化亚铁与氯气可发生化合反应生成氯化铁,则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三、实验与探究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19分)

15. 实验室现有高锰酸钾、块状石灰石、稀硫酸、稀盐酸、浓盐酸、棉花以及下列仪器及装置。请你回答有关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

(2)利用上述仪器和药品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利用装置A制氧气还需改进的地方是______。在上述收集气体的装置中,不能用于收集氧气的是______(填代号)。

(3)实验室常用装置B和______(填药品名称)制取CO2,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若使用装置F作为制取CO2的发生装置。与装置B比较,除了利用废物的优点外,请写出其他一个优点______,该装置使用铜丝网面不使用铁丝网盛放固体的原因是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若用装置G来干燥制取的二氧化碳,则气体应从______(填“a”或“b”)口进入。

【答案】(1)长颈漏斗

(2) ①. ②. 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 ③. D

(3) ①. 块状石灰石、稀盐酸 ②. ③. 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④.

(4)b

【解析】

【小问1详解】

仪器①的名称是长颈漏斗

【小问2详解】

题目中给出的药品能制取氧气的是高锰酸钾,则化学反应方程式为;高锰酸钾制氧应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防止加热时试管内粉末状的物质进入导管,故利用装置A制氧气还需改进的地方是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在上述收集气体的装置中,不能用于收集氧气的是D,因为氧气密度比空气大,无法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小问3详解】

实验室常用装置B和块状石灰石、稀盐酸制取CO2,该反应为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稀盐酸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化学反应方程式为;F装置中的铜丝网中装的药品是块状石灰石,则可以通过上下移动铜丝网控制块状石灰石和稀盐酸的接触,从而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该装置不能使用铁丝网盛放固体,因为铁也会与稀盐酸发生反应,故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小问4详解】

G装置为装有浓硫酸的万用瓶,干燥二氧化碳需要将气体通入到溶液中,则气体应该从b口进入。

16. 竹麻通过生石灰,草木灰(主要成分是K2CO3)浸泡以及打浆、抄纸等步骤可制得纸张。某兴趣小组模拟古代造纸技术,他们将一定量的生石灰、K2CO3用足量的水溶解后。过滤得到澄清溶液。澄清溶液中溶质是什么,请你参与他们的探究。

【猜想假设】

猜想一:只含有KOH; 猜想二:含有KOH、______; 猜想三:KOH、Ca(OH)2

【设计实验】

【交流反思】

(1)步骤2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含有KOH、Ca(OH)2的废水直接排放会造成水体污染。某小组同学对废水做如下处理(见下图)。C烧杯中出现______现象时。说明水中已无KOH、Ca(OH)2。

【答案】 ①. K2CO3 ②. 无明显现象 ③. K2CO3 ④. 产生白色沉淀 ⑤. ⑥. 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解析】

【分析】将一定量的生石灰、K2CO3用足量的水溶解,生石灰会先与水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之后氢氧化钙会与碳酸钾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钾,据此回答。

【详解】猜想假设:溶质的成分可能包括生成的氢氧化钾和没有反应完的碳酸钾。

设计实验:1、碳酸钾与稀盐酸反应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结论说明猜想二不正确,则溶质中不含碳酸钾,那么加入稀盐酸后不会看到气泡产生,故现象为无明显现象。

2、氢氧化钙与碳酸钾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钾,结论说明猜想三正确,则溶质中含有氢氧化钙,要验证氢氧化钙的存在,一般加入的试剂与氢氧化钙产生沉淀即可判断,故可以选择加入碳酸钾溶液等可溶性碳酸盐,现象为产生白色沉淀。

交流反思:(1)步骤2中发生的反应为氢氧化钙和碳酸钾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钾,化学方程式为。

(2)A烧杯中含有的溶质为KOH、Ca(OH)2,B烧杯中加入酚酞后溶液遇碱变红,C烧杯中加入稀硫酸会与KOH、Ca(OH)2发生酸碱中和反应,溶液的红色会逐渐变淡,当溶液由红色完全变为无色时,说明水中已无KOH、Ca(OH)2。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6分)

17. 铝碳酸镁咀嚼片(主要成分是AlMg(OH)3CO3)可治疗胃酸过多症,反应原理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某化学兴趣小组使用下图所示装置,对该咀嚼片中的铝碳酸镁含量进行测定。先取足量稀盐酸于烧杯中,再向其中加入20片铝碳酸镁咀嚼片,开始计时,并将电子天平的读数记录在下表中、已知AlMg(OH)3CO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2。请计算:

(1)生成二氧化碳______g。

(2)每片该咀嚼片中铝碳酸镁的含量为多少(计算结果保留到0.1g)?

【答案】(1)2.7 (2)解:设20片该咀嚼片中铝碳酸镁的含量为x x≈9.9g 故每片该咀嚼片中铝碳酸镁的含量为:9.9g÷20≈0.50g 答:每片该咀嚼片中铝碳酸镁的含量为0.50g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则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98.4g-195.7g=2.7g;

【小问2详解】

见答案。

无限免费下载试卷
Word文档没有任何密码等限制使用的方式,方便收藏和打印
已有人下载。
×
扫码关注公众号
二维码
扫描公众号,私信暗号:62738 获取网盘提取码
前往网盘下载
点击下载文档
还需要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