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四川省乐山市中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
1. 下列与乐山有关的生产生活场景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沐川船伐漂流 B. 夹江烧制瓷砖
C. 峨眉山冰雪融化 D. 马边采摘绿茶
2. 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和安全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熄灭酒精灯 B. 取用块状固体
C 闻气体气味 D. 验满
3. 在探究燃烧的条件时,某同学点燃装有半杯水的纸杯,发现纸杯盛水部分没有燃烧,其主要原因是
A. 纸杯着火点变高 B. 纸杯不是可燃物
C. 纸杯未与氧气接触 D. 温度低于纸杯着火点
4. 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A. 氦气用于充灌气球 B. 盐酸用于除铁锈
C.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D. 铜用于制作导线
5. 农业上用质量分数为16%的溶液选种,实验室配制100 g该溶液的过程中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A. B.
C. D.
6. 山药中含有碱性皂角素,有些人皮肤沾上会发痒,涂抹下列家中常见物质能明显缓解该不适的是
A. 食醋 B. 花生油
C. 牙膏 D. 肥皂水
7. 碱性锌锰电池性能优越,其组成物质包括锌粉、氢氧化钾、二氧化锰、石墨等,这些物质的类别不包括
A. 酸 B. 碱
C. 单质 D. 氧化物
8. 碳是组成物质最多的元素,碳元素的相关信息和碳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碳原子核外有4个电子 B. 碳是一种金属元素
C. 碳原子核内有12个质子 D. 碳元素能组成多种单质
9. 科学家通过“祝融号”火星车探测器测得火星表面大气成分(体积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火星大气中的含量最高 B. 火星大气中的含量高于空气
C. 火星大气不含稀有气体 D. 火星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10. 氯乙烯(丙)是生产环保PVC材料的重要原料,如图是一种合成氯乙烯的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的化学式为 B. 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6.5 g
C. 丙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 D. 丙由三种元素组成
11. 气体的溶解度通常指压强为101 kPa和一定温度时,在1体积水里溶解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如图是甲、乙两种气体在101 kPa时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 两种气体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 甲气体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小于乙 D. T℃时,气体乙的溶解度为2 g
12. 目前许多学校安装了直饮水机,只要将它与自来水连接,便可以除去水中的部分杂质得到直饮水。某品牌直饮水机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活性炭的作用是吸附
B. 滤膜可除去水中的可溶性杂质
C. 紫外光照射作用是加热
D. 直饮水一定是软水
13. 已知20℃时,氢氧化钠易溶于酒精,碳酸钠在酒精中几乎不溶解。20℃时,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微型实验验证能与NaOH发生反应。打开止水夹,轻轻挤压软塑料瓶,观察实验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小玻璃瓶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B. 小玻璃瓶中有固体析出
C. 应及时关闭止水夹防止小玻璃瓶中的液体倒吸
D. 实验结束后,将小玻璃瓶中的物质倒入足量水中,无固体剩余
14. 已知物质R由一种或多种物质组成。取一定质量的R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4 g二氧化碳和3.6 g水,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 参加反应的R和氧气的质量总和一定等于8.0 g
B. 所取R质量的最小值为1.6 g
C. R可能是酒精()
D. 若R为和的混合物,则和的分子个数比为
二、填空题
15. 2023年5月28日,国产大型客机C919圆满完成首次商业飞行,制造飞机使用了大量的钢(铁和碳的合金)、铝合金、合成橡胶等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上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_______。
(2)用化学符号表示以下微粒:
①3个铁原子_______;
②2个铝离子_______。
(3)飞机的机身大量采用铝合金材料,其优点是_______(任写一条)。
16. 氢能源是最理想的“绿色能源”之一,有规划地开发和使用氢能源是优化能源结构,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措施。我国氢能源的发展规划分为“灰氢”、“蓝氢”和“绿氢”三个阶段,具体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煤炭生成“灰氢”属于_______(选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2)通过反应制备的氢气属于_______(选填“灰氢”、“蓝氢”或“绿氢”)。
(3)水分解生成“绿氢”时的另种生成物为_______;写出一种用于制备“绿氢”的可再生能源_______。
17. 化学学习要善于构建物质间的联系,形成“结构化”知识。某同学总结的部分铜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①中体现还原性的反应物是_______。
(2)Cu可以与浓硝酸发生反应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为:,反应中R的化学式为_______。
(3)将一根洁净的铝丝浸入硝酸铜溶液中能发生反应③。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
a.铝丝表面附着一层红色的物质
b.溶液的颜色由无色变为蓝色
c.此实验证明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
d.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4)能与发生中和反应④,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18. 保护环境,实现“绿水青山”目标,要对工厂尾气进行无害化处理。某氮肥厂和炼铁厂联合处理尾气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饱和食盐水处发生的反应为:。
回答下列问题:
(1)饱和食盐水是_______(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流程中“操作Ⅰ”的名称为_______。
(3)根据信息写出加热固体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4)流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是_______。
三、实验与探究题(本大题共包括2个小题,每空1分,共计11分)
19. A-E是化学实验时常见的实验装置,组合不同装置可以实现、等气体的制备、干燥、收集等。
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
(2)用装置A制备氧气时发生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实验时应在试管口放一团_______
(3)利用装置C收集时,气体应从_______(选填“①”或“②”)导管口进入。
(4)欲制备并收集干燥的,应选用的装置为:B→_______→C(填装置序号)。
20. 碳酸钠是生活中常用的盐,其水溶液呈碱性。某同学在完成教材十一单元“碳酸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的实验后(如图),对所得溶液溶质的成分进行如下探究。
【反思讨论】
(1)猜想Ⅰ:溶质只有;
猜想Ⅱ:溶质有和_______;
猜想Ⅲ:溶质有和。
【实验探究】
(2)
反思讨论】
(3)实验2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4)某同学认为只要实验2中有白色沉淀产生,不需要实验1就可以判断猜想Ⅱ不正确,其理由是_______。
(5)向碳酸钠与稀硫酸反应后的溶液中进行下列操作,其现象一定能证明碳酸钠过量的是_______(填序号)。
a.加入少量酚酞溶液后,溶液呈红色
b.继续加入稀硫酸,产生气泡
c.加入氢氧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d.加入少量铁屑后无气泡产生
四、计算题
21. 某一长期暴露在空气中样品部分变质为并含少量水。取13.2 g该样品于烧杯中,加入39 g水使其完全溶解,向所得溶液中逐渐加入50 g溶质质量分数为14.6%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反应过程中产生气体的质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已知:)
回答下列问题:
(1)产生的的质量为_______g。
(2)计算13.2 g样品中碳酸钾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3)计算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