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四川省德阳市中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 假期在家承担以下家务劳动的过程中,会体验到化学变化的是
A 整理衣物床铺 B. 生火煮饭炒菜
C. 饭后用清水洗碗 D. 扫地拖地抹灰
【答案】B
【解析】
【详解】A、整理衣物床铺,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生火煮饭炒菜,发生了燃料的燃烧,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C、饭后用清水洗碗,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扫地拖地抹灰,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 在进行“探究稀硫酸与氧化铜的反应”实验中,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A. 取极少量氧化铜 B. 倒少量稀硫酸
C. 点燃酒精灯 D. 加热
【答案】C
【解析】
【详解】A、取用粉末状药品,试管倾斜(或平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试管要倾斜,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要用火柴点燃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试管夹夹在中上部,用手拿试管夹的长柄,试管口斜向上,与水平方向大约成45°夹角,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C。
3. 饮用矿泉水可分为碳酸水、硅酸水、锶水等几大类,此外还有含锌、锶、碘、硒等的矿泉水。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 矿泉水中含有的“锌、锶、碘、硒”是指单质
B. 取矿泉水与酒精混合后,总体积为
C. 锶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故锶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电子
D. 长期饮用纯净水替代矿泉水更有利于身体健康
【答案】C
【解析】
【详解】A、矿泉水中含有的“锌、锶、碘、硒”是指元素,而不是单质,不符合题意;
B、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所以矿泉水与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不符合题意;
C、根据锶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锶最外层有2个电子,故锶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电子,符合题意;
D、长期饮用纯净水对人体无益,矿泉水可以补充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 自然界中通过氧气的产生与消耗的平衡实现氧元素的循环,与通过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合成葡萄糖,是自然界产生氧气的重要途径。科学研究发现,与在人工控制下,通过一定条件,可转化为和,微观模拟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甲烷中碳元素与氢元素质量比为12∶1
B. 反应中涉及的4种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C.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
D. 与在不同条件下反应,可生成不同的产物
【答案】A
【解析】
【分析】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由二氧化碳和水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甲烷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详解】A、甲烷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1×4)=3:1,故A错误;
B、二氧化碳、水、甲烷和氧气都是由分子构成的,故B正确;
C、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故C正确;
D、CO2与H2O在不同条件下反应,可生成不同的产物,如二氧化碳和水反应还能生成碳酸,故D正确。
故选:A。
5. 某品牌加碘食盐标签上的部分信息如图所示。依据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此品牌的加碘食盐属于纯净物 B. 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 袋装这种食盐中含的质量为 D. 炒菜时,最好在菜熟后再放入加碘食盐调味
【答案】D
【解析】
【详解】A.该加碘食盐中含有NaCl、KIO3,属于混合物,故A选项错误;
B. 元素的质量分数=,KIO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14,而KIO3中K、I、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39×1):(127×1):(16×3)=39:127:48,此可知碘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B选项错误;
C. KIO3中碘元素的质量分数为:,由题目可以知道每500g这种食盐含有碘10mg,设10mg碘需有KIO3的质量为x,则可以得到,解得x≈16.9mg,所以500g这种食盐中含有KIO3的质量约为16.9mg,故C选项错误;
D.该食盐在食用时勿长时间加热,所以炒菜时,最好在菜熟后再放入加碘食盐调味,故D选项正确。
故选D。
6. 是农业生产中的一种肥料。时,取固体放入水中充分溶解,得到的甲溶液按如图所示进行操作。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在的溶解度大于的溶解度 B. 丙溶液中不含
C. 依据化学肥料分类标准,属于氮肥 D. 操作的名称为“过滤”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由图可以知道在80℃时,50gNH4Cl全部溶解在100g水中形成饱和溶液,当其降温到20℃时,烧杯底部有晶体析出,可以知道NH4Cl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变小,所以NH4Cl在80℃的溶解度大于20℃的溶解度,故A正确;
B.由图可以知道,20℃时,烧杯底部有NH4Cl晶体析出,所以乙中溶液为NH4Cl的饱和溶液,经过X可以得到NH4Cl固体和丙溶液,可以推知经过“操作X”时进行固液分离,因此丙溶液应为NH4Cl的饱和溶液,故B错误;
C.氮肥是以氮元素为主要成分,可为植物提供必要的氮营养,促进植物生长发育,NH4Cl中含有氮元素,是一种常见的氮肥,故C正确;
D.经“操作X”后可以得到NH4Cl固体和丙溶液,因此“操作X”进行的是固液分离,所以“操作X”的名称为“过滤”,故D正确。
故选B。
7. 粗盐提纯过程中,除去难溶性杂质后的食盐水中,还含有和等杂质离子。在实验室中去除这些杂质离子的实验步骤如下:
(1)取除去难溶性杂质的食盐水于烧杯中,依次加入过量的溶液、溶液和溶液,将杂质离子转化为沉淀;
(2)过滤,得沉淀和滤液;
(3)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盐酸,得到精盐水;
(4)将精盐水蒸发结晶,得到较纯净的氯化钠晶体。
依据以上实验步骤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步骤(1)中将溶液放在溶液之后加入,不影响除杂效果
B. 步骤(2)过滤得到的沉淀中含有3种物质
C. 步骤(3)加入的盐酸若过量,会导致蒸发结晶得到的中含
D. 步骤(4)中需要加热至水分完全消失,再停止加热
【答案】A
【解析】
【详解】A、氢氧化钠可以除去镁离子,碳酸钠可以除去钙离子和过量的钡离子,所以步骤 (1) 中将NaOH溶液放在Na2CO3溶液之后加入,不影响除杂效果,故A正确;
B、取 100mL 除去难溶性杂质的食盐水于烧杯中,依次加入过量的 BaCl2 溶液、 NaOH 溶液和 Na2CO3 溶液,步骤 (2) 过滤得到的沉淀中含有碳酸钡、硫酸钡、碳酸钙、氢氧化镁4种沉淀,故B错误;
C、步骤 (3) 加入的盐酸若过量,蒸发过程中氯化氢会挥发掉,所以蒸发结晶得到的NaCl,故C错误;
D、步骤 (4)中需要加热至蒸发血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再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其蒸干,故D错误。
故选A。
8. 为确定某镁铁合金的成分,取镁铁合金样品,加入稀盐酸,合金完全溶解,测得产生氢气;向反应后的溶液中逐渐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的溶液至刚好完全沉淀;然后过滤,得和沉淀共,并将滤液蒸发结晶,得固体。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B. 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C. 共消耗溶液 D. 该合金中的质量分数为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分析可知,氯化钠的质量为17.55g,由关系式HCl~NaOH~NaCl可知,HCl的质量为,NaOH的质量为,由关系式2HCl~H2可知,与镁铁合金反应的HCl的质量为。
A、与氢氧化钠反应的HCl质量为10.95g-7.3g =3.65g,由关系式HCl~ NaOH可知,剩余HCl消耗氢氧化钠的质量为,与氯化镁、氯化亚铁反应的氢氧化钠质量为12g-4g = 8g,Mg(OH)2和Fe(OH)2沉淀中氢氧根的质量就是8g氢氧化钠中氢氧根的质量,则Mg(OH)2和Fe(OH)2沉淀中氢氧根的质量为,n-m的质量就是Mg(OH)2和Fe(OH)2沉淀中氢氧根的质量,即n-m=3.4,故A分析正确;
B、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故B分析正确;
C、消耗NaOH溶液的质量为,故C分析正确;
D、当镁的质量为1.2g,铁的质量为2.8g时,Mg的质量分数为30%,根据已知条件无法计算出镁、铁的具体质量,只能说合金中Mg的质量分数可能为30%,则该合金中Mg的质量分数为30%的分析错误,故D分析错误。
故选D。
二、(本题包括5个小题,共36分)
9. 学好化学,美化生活回答下列问题:
(1)“让垃圾分类成为新时尚。”5月23日,德阳市首届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周活动正式启动,让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积极参与到垃圾分类、环境保护中来。罐装可乐饮用后的铝制易拉罐属于______(填编号)。
①有害垃圾 ②可回收垃圾 ③厨房垃圾 ④其他垃圾
(2)可降解塑料是指在自然条件下能够自行分解的塑料。研制、生产可降解塑料最主要的目的是______(填编号)。
①便于加工 ②节省制造塑料的原料 ③解决“白色污染”问题 ④扩大塑料的使用范围
(3)处于生长发育时期的青少年的食谱中,蛋白质的含量要比成年人的多些。生活中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有______(列举两种)。
【答案】(1)② (2)③
(3)牛奶、牛肉(合理即可)
【解析】
【小问1详解】
铝制易拉罐可以回收重新利用,属于可回收垃圾,故选②。
【小问2详解】
①可降解塑料和塑料都可便于加工。
②制取塑料的原料都来源化工产品,不能节省。
③开发可降解塑料是解决“白色污染”的重要途径之一。
④使用范围没有扩大,和题意不相符。
故选③。
【小问3详解】
常见食物中,富含蛋白质有奶制品、鸡蛋、肉类、鱼类等(合理即可)。
10. 芯片是电脑、手机、智能家电等的核心部件,是用纯度极高的单质硅制成的。目前,普遍利用石英砂(主要成分是作原料,采用“三氯硅烷(还原法”制备高纯硅,其生产流程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中的化合价为______。
(2)粗硅的主要成分是,杂质不参与反应,反应Ⅱ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生产流程中可以被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
【答案】(1)+4价 (2)
(3)HCl##氯化氢
【解析】
【小问1详解】
二氧化硅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设硅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在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则,x=+4,故硅元素的化合价为+4;
【小问2详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反应Ⅱ粗硅和HCl在250℃下反应生成SiHCl3和一种单质气体,该单质气体即为H2,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3详解】
根据流程图可知,氯化氢既是反应物又是生成物,故在生产流程中可以被循环利用的物质是HCl。
11. 初中化学常见10种物质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末标出。由4种元素组成的固体受热分解生成三种物质,的水溶液的;通常状况下,呈液态,为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比大16;为两种常见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比小8;F为蓝色沉淀。
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反应④在工业上用于______。
(4)反应②~⑥的五个反应中,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有______(填编号)。
【答案】(1)Cu (2)
(3)工业炼铁 (4)②⑤
【解析】
【小问1详解】
初中化学常见10种物质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由4种元素组成的固体A受热分解生成三种物质,B、D的水溶液的pH>7,B会转化成D,所以B是碳酸钠,D是氢氧化钠,通常状况下,C呈液态,M、N为气体,M的相对分子质量比N大16;X、Y为两种常见金属,X的相对原子质量比Y小8,F为蓝色沉淀,所以F是氢氧化铜沉淀,碳酸氢钠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所以A是碳酸氢钠,C是水,M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所以N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所以X是铁,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所以E可以是硫酸铜,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物质Y的化学式为Cu;
【小问2详解】
反应①是碳酸氢钠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3详解】
反应④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在工业上用于工业炼铁;
【小问4详解】
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反应②~⑥的五个反应中,②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③是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④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⑤是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氢氧化铜沉淀,⑥是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所以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有②⑤。
12. 查阅资料得知:过氧化钠可与或反应生成,反应原理为,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实验,证明可在呼吸面具和潜水艇中做供氧剂。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装置A中任意一种仪器的名称______。
(2)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装置中盛装饱和溶液的目的是______。
(4)装置用于除去末被装置转化的,便于后续气体检验,则中盛装的液体试剂是______。
(5)验证装置的试管中的气体的方法是(描述操作、现象和结论)______。
(6)装置的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的来源有______。
【答案】(1)分液漏斗(合理即可)
(2)
(3)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氯化氢
(4)NaOH溶液 (5)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若木条复燃,则证明是氧气
(6)Na2O2与CO2、 H2O反应生成的
【解析】
【小问1详解】
装置A中有分液漏斗、锥形瓶,任意写一种即可;
【小问2详解】
大理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3详解】
生成的二氧化碳中混有氯化氢气体,氯化氢气体溶于水形成盐酸,盐酸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装置B中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氯化氢;
【小问4详解】
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装置D的作用是除去氧气中的二氧化碳,盛放的试剂是氢氧化钠溶液;
【小问5详解】
装置E的试管中的气体是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因此检验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若木条复燃,则证明是氧气;
【小问6详解】
根据题意所给的化学方程式可知,装置的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的来源有:Na2O2与CO2、 H2O反应生成的。
13. 广泛应用于火箭、导弹和飞机制造业的金属镁,主要是利用从海水中提取的制取的。完全电解熔融状态的,制得的质量是多少?(按规范步骤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解:设制得Mg的质量为x, x=48g 答:制得Mg的质量为48g。
【解析】
【详解】见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