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考 > 化学

精品解析:2023年四川省眉山市中考化学真题(解析版)

试卷简介

这份试卷是2023年眉山市初中学业水平暨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中的化学部分。试卷包含两个部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选择题部分涵盖了从基础概念到实验操作等多个方面,包括化学史、空气组成、化学性质、实验操作规范、化学反应方程式、物质分类、元素周期表等知识点。非选择题部分包括填空题、实验探究题和计算题,考察学生对化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所涉及的知识点

化学基础知识,涵盖化学史、元素周期表、化学反应方程式、物质分类、化学性质、实验操作、传感器的应用、溶解度、金属腐蚀、电解水、金属钛的提取、废旧金属回收及澄清石灰水的保存方法等。

眉山市2023年初中学业水平暨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理科

综合能力测试化学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1-14小题为化学;15-26小题为物理)和第Ⅱ卷(非选择题:第一部分物理,27-38小题;第二部分化学,39-44小题)。全卷共14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在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准考证号准确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3.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号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Cl-35.5 Fe-56

第Ⅰ卷(选择题1-26小题,共64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6个小题,1-14每小题2分,15-26每小题3分,共计6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从中草药中分离出青蒿素,应用于疟疾的治疗,从而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的科学家是

A. 侯德榜 B. 屠呦呦 C. 门捷列夫 D. 道尔顿

【答案】B

【解析】

【详解】A、侯德榜发明了制碱法,不符合题意;

B、屠呦呦从中草药中分离出青蒿素,从而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符合题意;

C、门捷列夫编写了元素周期表,不符合题意;

D、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 空气中体积分数约占78%的气体是

A. 二氧化碳 B. 氮气 C. 氧气 D. 稀有气体

【答案】B

【解析】

【详解】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3. 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氮气可用于食品充氮防腐

B. 活性炭可用于冰箱除味剂

C. 氢氧燃料电池用作汽车的驱动电源可以减少空气污染

D. 商场里标有“补钙”“补铁”的保健品,这里的“钙铁”指的是单质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氮气在常温化学性质很稳定,可用于食品充氮防腐,A选项正确;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用于冰箱除味剂,B选项正确;

C、氢气燃烧只生成水,对环境无污染,所以氢氧燃料电池用作汽车的驱动电源可以减少空气污染,C选项正确;

D、商场里标有“补钙”“补铁”的保健品,这里的“钙铁”指的是元素,D选项错误。

故选:D。

4. 以下化学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将大理石保存在细口瓶中 B. 将水缓慢加入浓硫酸中

C. 量取液体 D. 加热液体

【答案】C

【解析】

【详解】A、大理石是固体药品,应该保存在广口瓶中,操作错误;

B、稀释浓硫酸,应该将酸注入水中,防止液体暴沸,操作错误;

C、量取液体时,视线应与液面的凹液面保持水平,操作正确;

D、加热液体时,液体不能超过试管的三分之一,且拇指应放在长柄处,操作错误。

故选C。

5. 下表为四种食物的近似pH,你认为胃酸过多的患者不宜多吃的食物是(  )

A. 苹果汁 B. 豆浆 C. 玉米粥 D. 鸡蛋清

【答案】A

【解析】

【详解】因为人的胃液中含有盐酸,盐酸显酸性,对于胃酸过多的人,最适宜使用的食物是显碱性的食物,以中和胃酸,玉米粥、豆浆和鸡蛋清的pH均大于7,显碱性,适宜多吃。而苹果汁的pH小于7,呈酸性,不宜多吃。故选:A。

6.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很多成语、诗词和谚语中蕴含着丰富的科学道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木已成舟”与“铁杵成针”都属于化学变化

B.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体现了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C. “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黄金的化学性质非常稳定

D.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体现了物质的状态不同,物理性质不同

【答案】A

【解析】

【详解】A、“木已成舟”与“铁杵成针”都只是物质形状的改变,都没有生成新物质,均属于物理变化,说法错误;

B、“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体现了分子在不断地运动,带有香味分子运动到人的鼻子使人闻到气味,说法正确;

C、“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黄金的化学性质非常稳定,在高温下也不易和其他物质反应,说法正确;

D、“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体现了物质的状态不同,物理性质不同,说法正确。

故选A。

7. 科学家利用某纳米纤维催化剂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液体燃料甲醇(CH3OH),其微观示意图如下(图中的分子恰好完全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生成物丙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7.5%

B.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 生成物丙和丁的质量比为1:1

D. 该反应有助于实现“碳中和”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生成物丙是甲醇,甲醇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说法正确;

B、由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氢气和二氧化碳在催化剂的催化下生成甲醇和物质丁,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有6个氢原子、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反应后有1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所以物质丁是水,化学方程式为:,说法正确;

C、生成物丙和丁的质量比=(12+16+1×4):(16+1×2)=16:9,说法错误;

D、该反应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有助于实现“碳中和”,说法正确。

故选C。

8. 下列有关纯碱的认识错误的是

A. 组成:由碳、氧和钠三种元素组成

B. 性质:能与BaCl2、NaCl等盐溶液反应

C. 用途:用于玻璃、造纸、纺织等的生产

D. 生产:侯氏制碱法

【答案】B

【解析】

【详解】A、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所以纯碱由碳、氧和钠三种元素组成,说法正确;

B、碳酸钠可以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但是碳酸钠无法和氯化钠生成气体或沉淀或水,所以碳酸钠无法和氯化钠发生反应,说法错误;

C、碳酸钠可以用于玻璃、造纸、纺织等的生产,说法正确;

D、碳酸钠的生产,可以使用侯氏制碱法,说法正确。

故选B

9. X、Y、Z、W四种元素的质子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X与W属于同一周期

B. Z与Y能形成两种常见的化合物

C. 在化学反应中,Y原子易得到电子,W原子易失去电子

D. 常温下,X、Y、W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pH>7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图示:X、Y、Z、W的质子数分别是1、8、6、11,则对应的元素是H、O、C、Na。

A、X是氢元素,在第一周期,W是钠元素,在第三周期,不属于同一周期,说法错误;

B、Z是碳元素、Y是氧元素,它们能形成化合物:CO、CO2,说法正确;

C、Y是氧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6,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W是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1,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说法正确;

D、X、Y、W三种元素是H、O、Na,形成的化合物是NaOH,属于碱,常温下,NaOH的水溶液pH大于7,说法正确。

故选A。

10. 根据如图,下列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正确的是

A. 选择甲装置制取CO2,X为稀硫酸 B. 选择甲装置制取H2,Y为铜粒

C. 选择乙装置既可收集H2也可收集CO2 D. 选择乙装置干燥O2,气流方向为b进a出

【答案】C

【解析】

【详解】A. 实验室使用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不使用稀硫酸。因为硫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硫酸钙微溶于水,会附着在固体药品表面阻碍反应进行。错误。

B. 铜活动性比氢弱,不能和酸反应放出氢气。所以Y不能为铜。错误。

C. 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从乙a端通入,空气从b排出。氢气密度比空气小,从乙b端通入,空气从a端排出。选择乙装置既可收集H2也可收集CO2,正确。

D. 乙作洗气装置,需要药品和气体充分接触,则气体通入药品中,所以氧气从a进入。错误。

故选:C。

11. 实验设计是实验探究的基本环节。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对应实验目的的是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白酒和白糖水均为无色液体,用观察颜色的方法不能鉴别,故选项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对应实验目的;

B、K2SO4能与适量BaCl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钾,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设计能达到对应实验目的;

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但能与氨气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对应实验目的;

D、将铜丝、银丝分别浸入稀盐酸溶液中,均不反应,不能探究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故选项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对应实验目的;

故选:B。

12. 下列描述涉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 服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B. 用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

C. 将铁丝浸入稀盐酸中:

D. 用食醋清洗水壶中的水垢:

【答案】D

【解析】

【详解】A、胃酸主要成分是HCl,所以服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是氢氧化铝和盐酸反应,化学方程式为:,书写错误;

B、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下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书写错误;

C、铁丝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书写错误;

D、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食醋和碳酸钙反应,生成醋酸钙、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书写正确。

故选D。

13. 实验小组用传感器探究稀NaOH溶液与稀盐酸反应过程中温度和pH的变化。测定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反应过程中有热量放出

B. 30s时,溶液中溶质为HCl和NaCl

C. 60s时,加入1~2滴紫色石蕊溶液变成蓝色

D. 该实验是将稀盐酸加入稀NaOH溶液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由图可知反应过程中温度升高,有热量放出,说法正确;

B、由图可知30s时溶液pH小于7,溶液显酸性,说明盐酸未完全反应,故溶液中溶质为HCl和NaCl,说法正确;

C、由图可知60s时,pH大于7,所以溶液显碱性,加入1~2滴紫色石蕊溶液变成蓝色,说法正确;

D、根据pH图,反应前溶液显酸性,pH小于7,反应后溶液pH大于7,是氢氧化钠加入稀盐酸中,说法错误。

故选:D。

14. 将一块已生锈的铁片放入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中充分反应,测得生成的H2的质量与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假设铁片除有外不含其他杂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配制200g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需要质量分数为36.5%的浓盐酸40g

B. 刚开始加稀盐酸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 加入12g稀盐酸时,溶液中的溶质为FeCl2和FeCl3

D. m=0.2

【答案】C

【解析】

【详解】A、配制200g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需要质量分数为36.5%的浓盐酸=,说法正确;

B、刚开始加稀盐酸时是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化学方程式为:,说法正确;

C、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加入12g稀盐酸时,不产生氢气,所以只发生氧化铁和稀盐酸的反应,溶液中溶质只有氯化铁,说法错误;

D、生成氢气需要的稀盐酸溶液质量为112g-12g=100g,所以稀盐酸中氢元素质量即为生成的氢气质量,,说法正确。

故选C。

第II卷(非选择题86分)

第二部分化学(39-44小题,共32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C1-35.5 Fe-56

四、填空题(本大题4个小题,共20分,将正确答案直接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15. 按要求填空:

(1)2个氢原子_____。

(2)画出硅原子的结构示意图_____。

(3)农家常用草木灰作_____(填“氮肥”、“磷肥”或“钾肥”)。

(4)地壳中含量最多金属元素是_____。

(5)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CH4属于_____(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答案】(1)2H (2)

(3)钾肥 (4)Al##铝

(5)有机物

【解析】

【小问1详解】

2个氢原子是在氢元素符号前加上数字,表示几个某原子,故2个氢原子的化学符号为2H。

【小问2详解】

硅原子的质子数为14,核外电子排布为2、8、4,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

【小问3详解】

草木灰主要成分是碳酸钾,含有钾元素,所以农家常用草木灰作钾肥。

【小问4详解】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

【小问5详解】

甲烷含有碳元素,属于有机物。

16. 红色经典影片《闪闪的红星》中有一段儿童团员潘冬子给红军送盐的故事。冬子开始把食盐装在竹筒中,打算扮作上山砍柴的人将食盐送给红军。途中发现敌人盘查严格,冬子急中生智跑到河边,把竹筒里的食盐全部溶成盐水,再用棉袄吸收,最终顺利地将食盐送给了红军。回答下列问题:

(1)从物质分类的角度分析,盐水属于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从物质变化的角度分析,食盐溶成盐水属于____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2)从棉袄中挤出盐水,过滤,蒸发得到食盐。其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酒精灯和_____。

(3)氯化钠的溶解度如下表。假设冬子的竹筒中有179g氯化钠,10°C时完全溶解所需水的质量至少为_____g。

(4)氯化钠在生活中的用途:_____(任写一点即可)。

【答案】(1) ①. 混合物 ②. 物理变化

(2)漏斗 (3)500

(4)调味品(合理即可)

【解析】

【小问1详解】

从物质分类的角度分析,盐水中含有氯化钠、水,是由不同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从物质变化的角度分析,食盐溶成盐水,只是微粒运动的结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小问2详解】

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过滤操作的装置由铁架台、烧杯、玻璃棒、漏斗四种仪器组成;蒸发操作的装置由铁架台、玻璃棒、酒精灯、蒸发皿四种仪器组成;其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酒精灯和漏斗;

【小问3详解】

1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5.8g,冬子的竹筒中有179g氯化钠,10℃时完全溶解所需水的质量至少为;

【小问4详解】

氯化钠在生活中可用作调味品,用于腌制咸菜,用于制造生理盐水,农业生产中用于选种,用于融雪等。

17. 根据下图所示实验回答问题。

(1)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其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

(2)B中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_____色固体。

(3)C中连接电源正、负两极玻璃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_____。

【答案】(1) ①. ②. 分解反应

(2)黑 (3)1:2

【解析】

【小问1详解】

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该反应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小问2详解】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小问3详解】

电解水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少,是氧气;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的气体体积多,是氢气,且两者的体积之比大约是1:2。

18. 钛金属具有硬度大、密度小、熔点高、常温下耐酸碱、耐腐蚀等优良的性能,被誉为“未来金属”。我国钒钛磁铁矿床分布广泛,储量丰富,由钒钛磁铁矿提取金属钛的主要工艺过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钛铁矿需要粉碎,其目的是_____。

(2)钛铁矿的主要成分为钛酸亚铁(FeTiO3),其中钛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价。

(3)TiCl4在高温下与足量Mg反应生成金属钛,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4)金属矿物不能再生。下列能有效保护钛金属资源的措施是_____。

A. 回收利用废旧钛金属制品 B. 任意开采钛金属矿石

C. 钛金属抗腐蚀性能好,可随意堆放储存 D. 寻找、开发钛金属的代替品

【答案】(1)增大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2)+4 (3) (4)AD

【解析】

【小问1详解】

钛铁矿需粉碎,其目的是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

【小问2详解】

设其中钛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价代数和为0,x+2+(-2)×3=0,x=+4。

【小问3详解】

TiCl4在高温下与足量Mg反应生成金属钛,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4详解】

A、回收利用废旧金属制品能有效保护钛金属资源,正确;

B、任意开采钛金属矿石,不利于保护钛金属资源,会造成钛金属资源浪费,错误;

C、钛金属虽然抗腐蚀性能好,但也不能随意堆放储存,错误;

D、寻找、开发金属的代用品,能有效保护钛金属资源,正确。

故选AD。

五、实验探究题(本大题1个小题,共7分,将正确答案直接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19. 某化学兴趣小组发现上次做实验用的澄清石灰水忘记了盖瓶盖,试剂瓶内壁附着一层白色固体、底部也有白色固体。

【提出问题】白色固体是什么?怎样产生的?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碳酸钙;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猜想二:氢氧化钙;水分蒸发,析出氢氧化钙固体。猜想三:氢氧化钙和碳酸钙的混合物。

【实验探究】

(1)甲同学取少量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稀盐酸,振荡,固体全部溶解并有气泡产生。产生气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甲同学得出结论:猜想一正确。

(2)乙同学提出质疑,认为甲同学实验结论不够严谨,其理由是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并补充实验如下:

【实验结论】

综上所述,猜想三正确。

【实验反思】

(3)澄清石灰水必须要_____保存。

【答案】(1)

(2) ①. ②. 取少量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充分振荡后加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或取少量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充分振荡后加入1~2滴紫色石蕊溶液) ③. 浊液变红(或浊液变蓝)

(3)密封

【解析】

【小问1详解】

甲同学取少量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稀盐酸,振荡,固体全部溶解并有气泡产生,说明白色固体为碳酸钠,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小问2详解】

①白色固体也可能是氢氧化钙和碳酸钙的混合物,氢氧化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化学方程式为,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反应方程式为,取少量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稀盐酸,振荡,固体也会全部溶解并有气泡产生,故填:;

②可增加实验检验是否存在氢氧化钙,氢氧化钙显碱性,可用无色酚酞溶液检验,无色酚酞溶液遇碱变蓝,也可用紫色石蕊溶液鉴别,紫色石蕊溶液遇碱变红,故填:取少量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充分振荡后加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或取少量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充分振荡后加入1~2滴紫色石蕊溶液);

③实验结论为白色固体既含有碳酸钙又含有氢氧化钙,碳酸钙不溶于水,加入适量的水充分振荡后加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浊液变红(或取少量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充分振荡后加入1~2滴紫色石蕊溶液,浊液变蓝),故填:浊液变红(或浊液变蓝);

【小问3详解】

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会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因此澄清石灰水必须要密封保存,故填:密封。

六、计算题(本大题1个小题,共5分,将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20. 磁铁矿石(主要成分为)是常用的炼铁原料,工业上可通过如下反应:将其中的Fe3O4转化为Fe.

(1)Fe3O4中铁、氧的微观粒子数目之比为_____。

(2)假设炼铁过程中铁没有损耗,用含348吨Fe3O4的磁铁矿石理论上可以炼出含铁96%的生铁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3:4 (2)解:含348吨Fe3O4的磁铁矿石理论上可以炼出铁的质量为

=252t

折合为含铁96%的生铁的质量为:

答:含348吨Fe3O4的磁铁矿石理论上可以炼出含铁96%的生铁的质量是262.5吨。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四氧化三铁的分子式可知,Fe3O4中铁、氧的微观粒子数目之比为3:4。

【小问2详解】

见答案

无限免费下载试卷
Word文档没有任何密码等限制使用的方式,方便收藏和打印
已有人下载。
×
扫码关注公众号
二维码
扫描公众号,私信暗号:63234 获取网盘提取码
前往网盘下载
点击下载文档
还需要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