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考 > 化学

精品解析:2023年江苏省宿迁市中考化学真题(原卷版)

试卷简介

这份试卷主要涵盖了化学基础知识、实验操作、物质分类、化学反应以及化学计算等内容。题目涉及化学变化判断、实验操作规范、元素周期表知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金属活动性顺序、溶解度曲线、物质分类、化学方程式计算等。此外,还涉及了一些与实际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例如海水淡化、化学肥料等。

所涉及的知识点

这份试卷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包括化学变化的识别、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化学方程式的平衡与计算、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溶解度曲线的解读、化学肥料的分类等。

化学部分(6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Mg—24 S—132 Fe—56 Cu—64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计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下列相关制作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是

A. 丝绸刺绣 B. 手工剪纸 C. 玉柄雕琢 D. 烧制陶器

2.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检查装置气密性 B. 测溶液

C. 加热液体 D. 读液体体积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燃烧获得的

B. 原子得失电子变成离子后,元素种类发生了改变

C. 回收废旧金属有利于金属资源的充分利用

D. 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4. 金银花作为常见的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消炎退肿等功效,其有效成分之一是绿原酸。下列有关绿原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绿原酸分子由碳、氢、氧三个元素组成

B. 绿原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 绿原酸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D. 绿原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5. 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下列家务劳动中所涉及的化学知识错误的是

A. A B. B C. C D. D

6. 乙醇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已成为各国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重点之一。下图为乙醇充分燃烧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该区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生成丙和丁分子个数比是2:3

B. 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发生改变

C. 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没有变化

D. 该反应中共涉及到三种氧化物

7. 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并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

A. 、、、 B. 、、、

C. 、、、 D. 、、、

8. 如图是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氯化钾的溶解度比硝酸钾小

B. 时,硝酸钾和氯化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C. 将时硝酸钾饱和溶液降温至,溶液质量不变

D. 时,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1:10

9. 分类法是学习化学常用的一种方法。下列选项不符合图示关系(a、b为并列关系,分别包含c、d)的是

A. A B. B C. C D. D

10. 将一定质量的粉加和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滤渣和滤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滤渣质量与加入的粉质量可能相等

B. 滤液中一定有、,可能有

C. 若加入的Fe粉过量,则得到的滤液呈无色

D. 若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生成,则滤渣中一定有

二、填空、简答题(共2小题,第11题6分,第12题6分,计12分)

11. 2023年5月30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成功对接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径向端口,三名航天员顺利进驻空间站。

(1)空间站实验舱使用的柔性三结砷化镓太阳能电池中含有镓(Ca)元素。金属镓由______(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

(2)航天员通过航天食品摄入优质蛋白质、补充钙元素。

①下列航天食品中,富含蛋白质的是______(填字母)

A.脱水米饭 B.酱牛肉 C.冻干草莓

②人体中,钙元素属于______元素(填“常量”或“微量”)。

(3)制造飞船的某些机器零件使用了铝合金,铝合金属于______材料。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是因为铝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一层致密而坚固的保护膜,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12. 习近平总书记在三亚考察时指出,一定要向海洋进军,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海洋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宝库,我们应予以合理开发及综合利用。

(1)海水淡化。蒸馏法是常用的海水淡化方法,该方法是利用海水中各物质的______不同,将水分离出来。

(2)海水“晒盐”。通常采用______(填“降温”或“蒸发”)结晶的方法使海水中的氯化钠析出。

(3)海水“制碱”。下图是氨碱法生产纯碱的流程图。

①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

②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③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在氨碱法的基础区,创立了更为先进的联合制碱法,使其中的单独结晶析出,用作氮肥。常见化肥除了氮肥,还有磷肥、钾肥和复合肥,下列属于复合肥的是______。(填字母)。

A. B. C. D.

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第13题7分,第14题9分,计16分)

13. 下图为实验室常用仪器和装置的示意图,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1)写出标号①的仪器名称:______。

(2)实验室制取时,可用装置收集,说明具有的物理性质是______;若要测量产生的体积,应将装置的______(填“a”或“b”)端与量筒连接。

(3)实验室制取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若要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字母);若要获得干燥的,可将发生装置与装置连接,中应盛放的试剂是______(填名称)。

14. 学习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对氢氧化钠、氧氧化钙的性质进行探究。

I.探究的性质:同学们设计如图所示实验。

(1)实验一中酚酞试液变红,说明溶液显______性。

(2)实验二、实验三验证了能与某些______发生反应(填物质类别)。写出实验三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实验四中滴入浓溶液后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II.探究的性质:甲、乙两位同学分别取,固体于试管中,各加入水,充分振荡,均得到悬浊液。

(4)甲同学将盛悬浊液的试管静置后,吸取上层清液滴入盛有少量碳酸钠溶液的试管中,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5)如下图所示,乙同学向盛悬浊液的试管中滴入2滴酚酞试液,振荡、静置后,观察到试管底部有固体,上层清液呈红色,然后向试管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上层清液变为无色,该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实质是______;再将试管振荡、静置,上层清液又变成红色,其原因______。

四、推理、计算题(共之小题,第15题6分,第16题6分,计12分)

15. 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组成元素相同的两种气体,E的浓溶液稀释时会放出大量的热,是最常用的溶剂,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其中“-”代表物质间能发生反应,“→”代表物质间能够转化,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去)。

(1)与反应实验现象为______。

(2)列举物质的一条用途:______。

(3)物质I由______构成(填化学用语)。

(4)写出与的稀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其基应类型为______。

16. 我们的祖先很早就掌握了炼铜的工艺,他们将孔雀石[主要成分是和木炭一起加热就可得到红色的铜。兴趣小组为测定某孔雀石中的质量分数,进行如下实验:称取孔雀石样品,粉碎后放入烧杯,向其中加入稀硫酸(稀硫酸过量),充分反应后称量,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为220.6g(假设杂质都不与稀硫酸发生反应)。

(1)______。

(2)生成气体的质量是______g。

(3)求该孔雀石中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无限免费下载试卷
Word文档没有任何密码等限制使用的方式,方便收藏和打印
已有人下载。
×
扫码关注公众号
二维码
扫描公众号,私信暗号:63277 获取网盘提取码
前往网盘下载
点击下载文档
还需要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