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考 > 化学

精品解析:2023年湖北省随州市中考化学真题(原卷版)

试卷简介

这份试卷是随州市2023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的理科综合化学部分。试卷包含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大部分,涵盖了化学的基础知识、实验操作技能以及与实际生活的联系等内容。选择题部分涉及了科学家的贡献、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的计算及图像分析等知识点;非选择题部分则包括了化学用语、物质性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化学反应原理、数据分析等多个方面。

所涉及的知识点

这份数学试卷主要考察学生对于化学基础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包括化学元素与原子结构、化学反应与方程式、化学实验操作规范、物质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等。

随州市2023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

理科综合化学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Mg-24 Fe-56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第Ⅰ卷共25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7题为生物题,8~15题为化学题,16~25题为物理题。1~15题每题2分,16~25题每题3分。

1. 崇尚科学,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下列哪位科学家是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

A. 张青莲 B. 袁隆平

C. 侯德榜 D. 屠呦呦

2. 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不规范是

A. 溶液滴加 B. 除去粗盐溶液中的难溶物

C.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D. 稀释浓硫酸

3. 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的

A.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B. 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C. 元素的核电荷数 D.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4. 学习化学课程的主题内容,下列说法都正确的一组是

A. A B. B C. C D. D

5. 纯净物甲是一种绿色能源,相对分子质量为46。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质量的甲与8.0g乙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4g丙、5.4g丁和2.8g戊。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参加反应甲的质量为4.6g B. 甲物质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4∶1

C. 甲物质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D. 若使生成的戊充分氧化,至少还需乙3.2g

6. 下列实验操作(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A B. B C. C D. D

7.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展现了化学课程对学生发展的重要价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A B. B C. C D. D

8. 下列所示的四个图像中,能正确反应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向等质量的水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NaOH和固体

B. 分别向等质量的镁粉和铁粉中滴加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

C. 向部分变质的NaOH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D. 向和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溶液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90分)

26~35题为物理题,36~42题为化学题,43~45题为生物题。

9. 请从H、Li、C、O、P、S六种元素中选择合适的元素,用化学用语填空:

(1)2个氢分子_________。

(2)造成酸雨的气体的化学式_________。

(3)一种可燃性气体的化学式_________。

(4)+5价磷元素氧化物的化学式_________。

(5)锂离子电池应用广泛,写出锂离子的符号_________。

10.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化学使生活更美好。

(1)“随州泡泡青”是随州最具特色蔬菜品种之一,含有丰富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胡萝卜素、维生素和矿物质,素有冬季“蔬菜之王”的美誉。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蛋白质是由多种_________构成的极为复杂的化合物,是重要的营养物质。

②β-胡萝卜素是一种前维生素,在动物或人体内酶的催化下能氧化成为维生素A1(),在维生素的分子中,碳、氢两元素原子的个数之比为_________(填写最简整数比)。

(2)空气中的自由电子附着在氧分子上形成的负氧离子(),被称为“空气维生素”。随州大洪山国家森林公园获“中国森林氧吧”荣誉称号,负氧离子浓度高达4.75万个/立方厘米。一个所含电子总数是_________个。

(3)端午食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又是一年“端午”,粽叶飘香,这是因为分子_________。

11. 新型材料、新型能源的应用,是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

Ⅰ.“航天新征程,十六问苍穹”。北京时间2023年5月30日9时31分,搭载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请回答下列问题:

(1)钛和钛合金具有很多优良的性能,广泛用于火箭、航天飞机等。钛和钛合金属于_________(填“金属材料”或“复合材料”)。

(2)肼()又称联氨,是火箭推进器的常用燃料之一。试写出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氮气和水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Ⅱ.碳元素是人类接触和利用最早的元素之一。下图为金刚石、石墨、和石墨烯的结构模型,图中小球代表碳原子。

(3)金刚石、石墨和的化学性质相似,物理性质却有很大差异。其原因是_________。

(4)科学家成功地从石墨中分离出单层的石墨片(也称石墨烯),石墨烯是由碳原子形成的六元环呈蜂窝状的二维结构。石墨烯优异的导电、导热性和其他奇特性质正激励着科学家们不断去探索。在石墨烯中,每个碳原子连接______个六元环。

12. 列表法和作图法是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请根据下列图表进行分析:

三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溶解度

(1)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

(2)10℃时,的溶解度_________(填“>”、“<”或“=”)NaCl的溶解度。

(3)t℃时,将75g 饱和溶液稀释成溶质质量分数为25%的溶液,需加水的质量为_______g。

13. 捕获和转化可减少排放并实现资源利用。一种捕集烟气中并转化利用的流程如图:

(1)CaO俗称_________。

(2)催化转化器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

(3)甲醇()属于_________ (填“无机物”或“有机物”)。

(4)我国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下列措施不利于大气中减少的是_________ (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A. 用氨水捕集废气中的,将其转化为氮肥 B. 大力推广使用干冰实现人工增雨,缓解旱情

C. 利用和开发风能、太阳能、氢能等清洁能源 D. 通过植树造林,利用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

14.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室常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气体,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

(2)为了得到干燥、纯净的气体,产生的气流应依次通过装置_________、_________(填装置编号),收集气体选用的装置是_________ (填装置编号)。

(3)有人对气体发生装置A作如下改进:在锥形瓶中放入一小试管,将长颈漏斗下端插入小试管中,如右图所示。改进后优点_________。

15. 化学实验探究与跨学科实践活动。

活动一:

(1)探究水的组成

如下图是电解水实验的示意图,反应一段时间后a、b玻璃管中产生气体的分子数之比为_________,该实验表明,水不是一种元素,而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2)结合教材粉尘爆炸实验,如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_(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A. 加油站、面粉厂和煤矿的矿井内必须严禁烟火

B. 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燃烧就越剧烈

C. 实验中燃着的蜡烛能提高面粉的着火点

D. 火药在有限的空间燃烧而引起爆炸,易燃易爆物与周围要留有足够的防火距离

(3)某同学在用稀硫酸与锌粒制取氢气的实验中,发现加入少量溶液可加快氢气的生成速率。

①上述实验中发生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室现有、、、等4种溶液,可与实验中溶液起相似作用的一种是_________。

活动二:

(4)借助pH传感器探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中和反应,如图是反应装置和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曲线。

当酸碱恰好完全中和时传感器显示,若选用_________作指示剂,当溶液颜色由_________变为无色时,也可表明酸碱基本反应完全。

(5)工业上利用膜分离技术,在一定压力下,让空气通过具有富集氧气功能的分子筛薄膜,可得到含氧量较高的富氧空气。部分过程的示意图如下:

分子筛中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6)某同学查阅资料知道,家用简易供氧器中的固体药剂是A和B,A是过碳酸钠(),它是一种白色固体,遇水会分解出,B是一种黑色粉末状催化剂。该同学利用塑料瓶、注射器、吸管、输液管等设计并制作简易供氧器,如上图所示:

①B可能是_________。

②氧气通过乙塑料瓶中水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

无限免费下载试卷
Word文档没有任何密码等限制使用的方式,方便收藏和打印
已有人下载。
×
扫码关注公众号
二维码
扫描公众号,私信暗号:63307 获取网盘提取码
前往网盘下载
点击下载文档
还需要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