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兴安盟2017年中考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
1.(2017·内蒙古呼伦贝尔、兴安盟·1)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赋予古代丝绸之路以崭新的时代内涵。丝绸之路成为沟通历史与未来,连接中国与世界的符号,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开拓者是
A.张骞 B.玄奘
C.班固 D.张謇
【考点】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解析】西汉以前,中国丝绸经西北各民族,少量滴辗转贩运到中亚、印度半岛等。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的使者、商人接踵西行,大量丝帛锦绣沿着通道不断西运;西域各国的奇珍异物也陆续输入中国。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著称于后世的“丝绸之路”。因此,答案为A。
【答案】A
2.(2017·内蒙古呼伦贝尔、兴安盟·2)唐朝诗人胡曾“烈火西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交兵不假挥长剑,已挫英雄百万师。”这首诗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A.官渡之战 B.马陵之战
C.淝水之战 D.赤壁之战
【考点】三国鼎立
【解析】依据题干中“烈火西焚”和“周郎”等信息可判断这反映的是赤壁之战。东汉末年孙刘联军抗击曹操的著名战争。曹操统一北方后,与208年南下,首先击败刘表和依附刘表的刘备,占领荆州,进逼孙吴。孙权和刘备共同抗曹,派周瑜在赤壁与曹操决战。孙刘联军利用曹军不善于水战,用火攻大败曹操。此后曹操退守中原。孙权巩固江东,刘备趁机占领荆州和益州。赤壁之战是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奠定了三足鼎立的格局。因此,答案为D。
【答案】D
3.(2017·内蒙古呼伦贝尔、兴安盟·3)歌曲《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展现了蒙古草原的雄浑壮阔,唱出了蒙古人的情怀。在我国历史上,蒙古族曾建立一个疆域空前辽阔的元王朝,其建立者是
A.成吉思汗 B.忽必烈
C.完颜阿骨打 D.耶律阿保机
【考点】元朝的统治
【解析】1260年,成吉思汗之孙忽必烈继承蒙古汗位。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建立元朝。1272年,定都燕京,成为大都。元世祖就是忽必烈。于1279年灭亡南宋完成统一。因此,答案为B。
【答案】B
4.(2017·内蒙古呼伦贝尔、兴安盟·4)1919年6月3日以后,五四运动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对于“新”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运动中心从北京转移到上海
B.无产阶级取代学生成为运动的主力
C.斗争对象从帝国主义变为北洋军阀政府
D.斗争方式从学生罢课变为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商人罢市
【考点】五四运动
【解析】ABD选项都符合五四运动的史实,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发的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但不会直接攻击北洋军阀政府,因为当时是北洋军阀政府的统治时期,政府是可以禁止,所以不可能是斗争对象,C选项不符合史实,答案选C。
【答案】C
5.(2017·内蒙古呼伦贝尔、兴安盟·5)口号能彰显时代的特征。下列口号与所处时代搭配合理的是
A.“打倒列强,除军阀”——抗日战争时期
B.“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北伐战争时期
C.“打到南京去,活捉蒋介石”——解放战争时期
D.“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考点】解放战争
【解析】“打倒列强,除军阀”反映的是北伐战争打到列强、推翻帝国主义统治,统一中国,故A错误;“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反映的是五四运动时期力争山东主权,故B错误;“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反映的是1958年出台的社会主义总路线,此时中国处于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故D错误。“打到南京去,活捉蒋介石”反映的是解放战争历史,因此,答案为C。
【答案】C
6.(2017·内蒙古呼伦贝尔、兴安盟·6)“教育部1月10日表示,教材修改要求将8年抗战一律改为14年抗战,全面反映日本侵华罪行”,你知道全民族抗日战争开始的标志性事件是
A.柳条湖事件 B.九一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考点】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解析】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日本为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于1937年7月7日在北平西南宛平县(今属北京市丰台区)卢沟桥制造的军事冲突。日军挑起事端、进而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后,中国军队在平津地区奋起抗击日军侵略的作战,称为卢沟桥抗战。“七七事变”标志着抗日战争的全面开始。因此,答案为C。
【答案】C
7.(2017·内蒙古呼伦贝尔、兴安盟·7)党代会作为传达治国理政的新思路、新战略,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主题和内容。下列三张党代会纪念邮票,其主题关键词表述最恰当的一组是
A.经济建设 国企改革 市场经济
B.走自己的路 初级阶段 邓小平理论
C.改革开放 计划经济 一国两制
D.中国特色 市场经济 科学发展
【考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82年中共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寻找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1987年中共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1997年中共十五大,将邓小平理论写入党章,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因此,答案为B。
【答案】B
8.(2017·内蒙古呼伦贝尔、兴安盟·8)《西方文明史》认为:“经过长时间的分离,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终于携手并进了”,这一现象开始于
A.牛顿建立力学体系 B.瓦特改良蒸汽机
C.第二次工业革命 D.第三次科技革命
【考点】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解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显著特点是科学实验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即材料中描述的“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终于携手并进”,因此判断时间是l9世纪后半期。因此,答案为C。
【答案】C
9.(2017·内蒙古呼伦贝尔、兴安盟·9)第一次世界大战之所以被定性为一场帝国主义战争,是因为这场战争
A.因列强争夺殖民地而引起
B.交战双方都蒙受巨大损失
C.推动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D.波及欧、亚、非及太平洋广大地区
【考点】第一次世界大战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世界经济发生变化,德国实力上升,英法下降,德国与英法之间为了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矛盾激化,而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是帝国主义国家为了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而发动的,因此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争霸性质的掠夺战争,故选A。
【答案】A
10.(2017·内蒙古呼伦贝尔、兴安盟·10)下列能够体现“弱国无外交” “强权即公理”这些霸权主义现象的是
① 巴黎和会 ②华盛顿会议 ③《慕尼黑协定》 ④《联合国家宣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考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
【解析】联系已学知识可知,1942年,中、美、英、苏等26国在美国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联合国家宣言》是为了使世界反法西斯力量联合起来,不存在霸权主义。故可排除④。故答案选A。
【答案】A
11.(2017·内蒙古呼伦贝尔、兴安盟·11)联合国在当今国际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的会议是
A.巴黎和会 B.华盛顿会议
C.雅尔塔会议 D.万隆会议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
【解析】回顾已学史实可知1945年,英法美三国首脑在雅尔塔召开会议,会议确定了对德国军事占领,彻底打败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等决议,故选C。
【答案】C
12.(2017·内蒙古呼伦贝尔、兴安盟·12)如图所示,二战后美日欧经济实力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对此变化,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从美国一枝独秀到美日欧三足鼎立
B.美国丧失了世界一流经济强国地位
C.欧共体的建立促进了欧洲的崛起
D.日本上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
【考点】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
【解析】上述漫画反映了美国从一枝独秀到美日欧三足鼎立局面的形成;欧共体的建立促进了欧洲的崛起;日本上升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但美国至今依然是世界一流经济强国,,故选B。
【答案】B
13.(2017·内蒙古呼伦贝尔、兴安盟·13)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是有利于人类社会的发展。20世纪至今,世界政治格局出现了三次大的演变,按其形成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
B.两极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多极化趋势
C.多极化趋势——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两极格局
D.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考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冷战中的对峙;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解析】20世纪至今世界政治格局出现了三次大的演变,按其形成的先后顺序为一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后的“两极格局”,苏联解体至今的“多极化趋势”,故选A。
【答案】A
14.(2017·内蒙古呼伦贝尔、兴安盟·14)下图被称为“历史性的握手”,它给长期动荡的中东带来了和平的曙光。握手双方分别代表
A.巴勒斯坦与以色列 B.埃及与以色列
C.伊拉克与科威特 D.印度与巴基斯坦
【考点】动荡的中东地区
【解析】巴勒斯坦与以色列之间由于领土,宗教等问题爆发的冲突,其实质为西方大国间在中东地区利益中不可调谐的矛盾。因此,答案为A。
【答案】A
15.(2017·内蒙古呼伦贝尔、兴安盟·15)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导致了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
B.经济全球化只对发达国家有利
C.保护大自然是全人类的共同责任
D.环境污染会影响到全球
【考点】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解析】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同时也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它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和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从而推动了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经济全球化不止对发达国家有利,同时对于发展中国家也是一种机遇,因此,答案为B。
【答案】B
二、非选择题
16.(2017·内蒙古呼伦贝尔、兴安盟·16)(9分)从1921年到2017年,96年的发展历程,中国共产党经历了从弱小到强大,从幼稚到成熟,从在野到执政,探索出了革命和建设两条辉煌道路。
材料一 她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材料二 人民军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习近平总书记说:“建设一支听党指挥、作风优良、能打硬仗的人民军队是强国的必由之路。”
材料三 毛泽东说:“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终的。”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开天辟地的大事”指的是哪次重要会议?(1分)
(2)根据材料二回答,人民军队“从无到有”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什么?是谁领导建立的?(3分)
(3)如果说长征创造了中国革命史上伟大的传奇,那么长征途中的遵义会议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具有怎样重大的历史意义?(3分)
(4)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取得的胜利,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2分)
【考点】中国共产党诞生;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解析】(1)依据材料中“她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可知“开天辟地的大事”指的是中共一大。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2)1927年8月1日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成为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毛泽东建立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3)1935年1月的遵义会议,解决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取消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4)根据所学知识,从中国共产党探索革命和建设道路的艰难历程中,是我们清醒认识到,我党最值得坚持的真理性经验是实事求是,一起从实际出发,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
【答案】(1)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者中共一大)。(1分)
(2)南昌起义(1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分);毛泽东。(1分)
(3)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1分)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1分)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1分)
(4)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从实际出发,实事求实;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等。(2分,任意答出两点即可得分)
17.(2017·内蒙古呼伦贝尔、兴安盟·17)(8分)新中国的外交取得了一系列的辉煌成就,体现了我国的综合国力的提升和灵活的外交政策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请仔细观察下图,并回答问题。
(1)图一:在1955年亚非国际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改变会议航向”的著名方针是什么?(1分)
(2)图二:“乔冠华开怀大笑”图片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1分)
(3)图三:“习特会晤”反映了中美关系新时期的表现,你认为中美关系顺利发展的前提是什么?(2分)
(4)观察图四,请回答在中美交往过程中③处发生了哪一历史事件?(2分)
(5)观察图五,联系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认识。(2分)
【考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外交事业的发展
【解析】(1)1955年亚非国际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改变会议航向”的著名方针是“求同存异”的方针,使得会议能够圆满成功。
(2)“乔冠华开怀大笑”是在联合国大会上,反映的事件是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3)中美关系中最为敏感的则是台湾问题,因此,中美关系顺利发展的前提是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4)③处时间是1979年,这一年中美最为重要的事件在于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5)通过上述图片的分析可知,反映的是中国在建国之后外交领域取得的一系列的重大成就,本小问可以围绕外交成就取得的原因、作用等内容展开即可,例如可以从改革开放后中国的成就;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综合国力的增强;在国际事务中日益发挥重要作用等角度答题均可。
【答案】(1)求同存异的方针。(1分)
(2)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分)
(3)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2分)
(4)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2分)
(5)可以从改革开放后中国的成就;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综合国力的增强;在国际事务中日益发挥重要作用等角度答题均可。(答出两点以上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也可)
18.(2017·内蒙古呼伦贝尔、兴安盟·18)(13分)17-19世纪,世界风云变化相继出现了一些世界性大国,它们通过革命或改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为大国的崛起奠定了政治基础。
构建思维导图是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技能,下面是某同学制作的有关“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和巩固”的知识结构图,请你帮助进一步完善,并回答下面问题。
请回答;
(1)请按顺序写出A所代表的历史文献的名称。A文献通过后英国确立了哪一政治体制?B文献的颁布,为北方军队提供了雄厚的兵源,B文献的名称是什么?(4分)
(2)请列举出C所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的名称。图中共同影响是什么?(3分)
(3)18世纪60年代,英国开始了一场意义重大的革命。“意义重大的革命”指的是什么事件?该事件在经济领域产生什么影响?(2分)
(4)请概括出华盛顿的历史贡献。(2分)
(5)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推动大国崛起的主要因素有哪些?(2分)
【考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的诞生;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蒸汽时代”的到来;美国南北战;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解析】(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颁布的重要法律文献是《权利法案》,其颁布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建立;美国南北战争期间,北方为了赢得战争、获得兵员,与1862年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2)通过《人权宣言》可知C所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是法国大革命;上述图片反映的欧美国家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其共同目的在于为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提供了法律依据,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3)依据时间“18世纪60年代”可知,这场革命指的是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开展极大地提升了生产了水平。
(4)华盛顿历史贡献可以从建国、民主政治等角度展开,如领导美国独立战争取得胜利,推动资本主义的发展,参与制定1787宪法,开创民主政治的先河等。
(5)大国崛起的因素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角度展开,例如经济的发展;政治制度的创新;民族凝聚力的加强;科技的进步等。(任答两点,符合题意即可)
【答案】(1)A《权利法案》(1分);英国君主立宪制;(2分)B《解放黑人奴隶宣言》。(1分)
(2)C法国大革命(1分)为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提供了法律依据;(1分)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1分)
(3)工业革命(1分)促进生产力的发展。(1分)
(4)华盛顿:领导美国独立战争取得胜利。(1分)推动资本主义的发展,参与制定1787宪法,开创民主政治的先河等。(1分)
(5)经济的发展;政治制度的创新;民族凝聚力的加强;科技的进步等。(任答两点,符合题意即可)(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