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四川省宜宾市中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
1.下列反映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发展的是( )
A. B. C. D.
2.李时珍经过27年研究,写成有药物一千八百多种、医方一万多个的《本草纲目》.这一书( )
A.成为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B.是一部规模空前的药物学著作
C.是中国系统介绍了西医的著作
D.奠定了中医临床理论体系基础
3.在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中,属于改变愚昧落后习俗的是( )
A. B. C. D.
4.下列属于新文化运动时期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是( )
A.《庶民的胜利》 B.《敬告青年》 C.《狂人日记》 D.《孔子与宪法》
5.在古代文明冲撞和交融中,最有可能发生的是( )
A.亚历山大大帝的东征催生了佛教的产生
B.罗马帝国的不断扩张孕育了基督教产生
C.阿拉伯数字在波斯帝国扩张时传到东方
D.伊斯兰教传入欧洲后罗马皇帝定为国教
6.文艺复兴时期,但丁在《神曲》中明确表达了对天主教会的厌恶,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也深刻批判封建道德理论观念和社会陋习。这反映出( )
A.建立资产阶级国家的愿望 B.人文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C.文学艺术作品水平的落后 D.社会等级观念完全消除
7.历史陈述有时带有感情色彩,据此判断,北美人民关于独立战争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陈述的是( )
A.《独立宣言》发表 B.来克星顿枪声
C.华盛顿出任总司令 D.萨拉托加大捷
8.1859年,达尔文《物种起源》出版问世,书中提出了“进化论”思想以及自然界“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法则,他的认识( )
A.完全推翻了神权统治的根基 B.推动里物理学理论的革命
C.把生物学建立在科学基础上 D.奠定了近代自然科学基础
9.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关于交通运输工具的革新,搭配正确的是( )
A.蒸汽机﹣﹣火车 B.发电机﹣﹣轮船 C.蒸汽机﹣﹣飞机 D.内燃机﹣﹣汽车
10.1928年﹣﹣1937年的两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人民在斯大林的领导下,建成了六千多个大型工矿企业,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工业体系。1940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这说明了苏联当时( )
A.经济明显超过欧美资本主义国家
B.轻工业是处于完全停止的状态
C.采取计划经济手段使其成就显著
D.一直坚持列宁时期新经济政策
二.非选择题
11.探究政治文明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朝)“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史记》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上”是谁?简述他建立的政治制度内容极其基本特点。
材料二 “在中国,不懂得皇帝的权威,就不会懂得辛亥革命打到皇帝的伟大意义。”“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它是一条分界线”。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从政治民主化的角度,说明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的“一条分界线”。
材料三 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必须坚决保障,任何人不得侵犯。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和极大的权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从现在起,应当把立法工作摆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极其常务委员会的重要议程上来。
﹣﹣摘自《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3)据材料三,该公报对我国法制建设提出了哪些要求?列举一项20世纪八十年代我国立法工作的成就。
(4)综上,谈谈你对政治文明演进的理解。
12.当代经济全球化深刻影响世界经济的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欧洲联合大事记(节选)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欧洲走向联合的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材料二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在范围和程度上日益加深。世界贸易组织应运而生,建立起了一个正式的协调、监督和执行的国际贸易机制;同时,跨国公司发展为六万多家,中国位列世界财富“500强”的跨国公司,从上世纪90年代寥寥几家,迅速发展为2009年的34家。这些企业不仅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更主要的是它们能够根据各地的优势在世界范围内生产,它们对外资和世界贸易中不断成长。如,中国的海尔电器,在美国工厂生产的家电已位居美国同行业前列。这种现象越来越普遍。
﹣﹣摘编自齐世荣《世界当代史》等
(2)指出中国在哪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的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全球化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材料三 世界经济全球化下的中国对外开放示意图
(3)仔细观察《20世纪中国对外开发格局》图,请按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格局,在四个阶段中分别选出一个代表城市(地区),依先后顺序写出。对比两幅示意图,指出21世纪的今天我国对外开发有什么新变化?
13.组合题
材料一 有人据“法西斯势力与反法西斯力量的较量”图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见如图)
(1)据材料一图示,结合所学知识,在横线上填出两次战役:
① ;② 。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宾西法尼亚大学奉命为陆军计算弹道数据,并于1943年6月军方签订合同,开始工作。1945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制成。从1953年起,IBM公司开始批量生产IBM701机,这标志这第一代电子计算机的工业化生产。后来不断更新换代的计算机,逐渐成为普通的办公用品,同时也促进了“网上交易”、“远程医疗”等的产生和发展。
﹣﹣摘编自王鸿生《世界科学技术史》等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计算机的使用领域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简要说明计算机的使用对人类社会产生的直接影响。
材料三 学习历史要有证据意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下列围绕抗战提出问题,请根据题意解决问题。
提出问题:关于抗战,第一种观念认为,“七七事变”为起点的“八年抗战”的说法与内涵早已固定,而“十四年抗战”的说法,则是“不符合历史实际”;第二种观点则认为,无论从逻辑还是从历史来看,“九一八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十四年抗战”绝不是对抗日战争的曲解,更不是对历史的改写或重写,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3)按第二种观点,根据下列材料A和材料B,简要说明“十四年抗战”的合理性。
材料A 花谷少佐是日本策划柳条湖事件的主要参与者之一,他在战后记录中说出了事件的真想:“十八日夜,川岛中队的河本末守中尉亲自把骑兵用的小型炸药安放在铁轨下,并点了火。炸断的铁轨和枕木向四处飞散,时间是十点多钟,袋中铁路爆破点北的四千米的文官屯的川岛中队长,立即率兵南下,开始袭击北大营”。
(据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整编)
材料B 随着九一八事变的爆发,1931年后,东北人民和来撤走的东北部队,组织起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略。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在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并涌现出了一批如赵一曼等抗日英雄。
(据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等)
2017年四川省宜宾市中考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题2分)
1.下列反映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发展的是( )
A. B. C. D.
【考点】2J: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分析】本题以战国时期农业的发展为依托,考查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的知识.
【解答】战国时期,铁农具的普遍使用,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土地的利用率和粮食的产量显著提高.选项A是战国时期的铁农具图;选项B是唐朝曲辕犁图;选项C是司母戊鼎图;选项D是筒车图.
故选A.
2.李时珍经过27年研究,写成有药物一千八百多种、医方一万多个的《本草纲目》.这一书( )
A.成为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B.是一部规模空前的药物学著作
C.是中国系统介绍了西医的著作
D.奠定了中医临床理论体系基础
【考点】7P:明朝三部科学巨著.
【分析】本题以李时珍经过27年研究,写成有药物一千八百多种、医方一万多个的《本草纲目》为切入点,主要考查《本草纲目》的内容和意义.
【解答】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总结前人经验,历时27年编成的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全书共收1892种药物,附药方11000多则,插图1160幅,对每一种药物的名称、性能、用途、制作都作了说明,并且改正了前人关于药物的许多错误和含混的记录,它是我国16世纪以前医药学的丰富总结,是一部规模空前的药物学著作,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
故选B.
3.在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中,属于改变愚昧落后习俗的是( )
A. B. C. D.
【考点】B3:近代生活的变迁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分析】本题考查近代社会习俗的变化,知道亥革命后民国政府为改变落后愚昧的习俗颁布了剪辫的法令.
【解答】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为改变落后愚昧的习俗颁布了剪辫的法令.C军警为行人剪辫子.故属于改变愚昧落后习俗的是C.
故选C.
4.下列属于新文化运动时期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是( )
A.《庶民的胜利》 B.《敬告青年》 C.《狂人日记》 D.《孔子与宪法》
【考点】97:新文化运动.
【分析】本题以《庶民的胜利》为切入点,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时期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
【解答】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1918年,李大钊连续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文章,颂扬十月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指出它是“世界人类全体的新曙光”,并在北京创办了《每周评论》.李大钊第一个举起了社会主义的大旗.
故选A.
5.在古代文明冲撞和交融中,最有可能发生的是( )
A.亚历山大大帝的东征催生了佛教的产生
B.罗马帝国的不断扩张孕育了基督教产生
C.阿拉伯数字在波斯帝国扩张时传到东方
D.伊斯兰教传入欧洲后罗马皇帝定为国教
【考点】G5:罗马帝国的扩张与文化传播.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文明冲撞和交融,注意相关事件的影响.
【解答】罗马帝国的不断扩张给巴勒斯坦地区带来深重的灾难,基督教是在这个背景下产生的.1世纪时产生于巴勒斯坦一带的基督教,创始人是耶稣,他教导人们忍受苦难,死后可以升入“天堂”.罗马帝国的不断扩张孕育了基督教产生在古代文明冲撞和交融中,最有可能发生.
故选B.
6.文艺复兴时期,但丁在《神曲》中明确表达了对天主教会的厌恶,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也深刻批判封建道德理论观念和社会陋习。这反映出( )
A.建立资产阶级国家的愿望 B.人文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C.文学艺术作品水平的落后 D.社会等级观念完全消除
【考点】H1:文艺复兴运动.
【分析】本题考查文艺复兴的相关知识,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
【解答】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兴起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以人文主义为核心,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为“人”的回归开辟道路,但丁和莎士比亚就是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他们的作品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
故选B.
7.历史陈述有时带有感情色彩,据此判断,北美人民关于独立战争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陈述的是( )
A.《独立宣言》发表 B.来克星顿枪声
C.华盛顿出任总司令 D.萨拉托加大捷
【考点】H8:美国独立战争.
【分析】本题以历史陈述为切入点,考查独立战争的相关知识.
【解答】ABC三项是对独立战争相关事件的客观陈述,不带有感情色彩,而D项萨拉托加大捷用了“大捷”一词,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故选D.
8.1859年,达尔文《物种起源》出版问世,书中提出了“进化论”思想以及自然界“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法则,他的认识( )
A.完全推翻了神权统治的根基 B.推动里物理学理论的革命
C.把生物学建立在科学基础上 D.奠定了近代自然科学基础
【考点】KC:近代科学家.
【分析】本题考查了达尔文.在他的科学巨著《物种起源》一书中,提出了“进化论”思想.
【解答】1859年,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在他的科学巨著《物种起源》一书中,提出了“进化论”思想,指出一切物种都在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不断变化之中,是按“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法则发展的.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沉重打击了神权统治的根基.
故选C.
9.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关于交通运输工具的革新,搭配正确的是( )
A.蒸汽机﹣﹣火车 B.发电机﹣﹣轮船 C.蒸汽机﹣﹣飞机 D.内燃机﹣﹣汽车
【考点】K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
【分析】本题以交通运输工具的革新为切入点,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
【解答】据所学和,火车和轮船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其动力是蒸汽机.汽车和飞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其动力是内燃机.
故选D.
10.1928年﹣﹣1937年的两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人民在斯大林的领导下,建成了六千多个大型工矿企业,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工业体系。1940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这说明了苏联当时( )
A.经济明显超过欧美资本主义国家
B.轻工业是处于完全停止的状态
C.采取计划经济手段使其成就显著
D.一直坚持列宁时期新经济政策
【考点】L7:苏联的两个五年计划.
【分析】本题考查了苏联前两个五年计划.1924年列宁逝世后,苏联人民在斯大林领导下,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而努力奋斗.
【解答】1928年﹣﹣1937年的两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人民在斯大林的领导下,建成了六千多个大型工矿企业,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工业体系.1940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这说明了苏联当时采取计划经济手段使其成就显著.1928~1937年,苏联人民在斯大林领导下,先后完成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这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力加强.
故选C.
二.非选择题
11.探究政治文明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朝)“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史记》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上”是谁?简述他建立的政治制度内容极其基本特点。
材料二 “在中国,不懂得皇帝的权威,就不会懂得辛亥革命打到皇帝的伟大意义。”“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它是一条分界线”。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从政治民主化的角度,说明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的“一条分界线”。
材料三 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必须坚决保障,任何人不得侵犯。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和极大的权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从现在起,应当把立法工作摆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极其常务委员会的重要议程上来。
﹣﹣摘自《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3)据材料三,该公报对我国法制建设提出了哪些要求?列举一项20世纪八十年代我国立法工作的成就。
(4)综上,谈谈你对政治文明演进的理解。
【考点】32: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96:辛亥革命;DD: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PD:历史开放性问题.
【分析】(1)本题以《史记》的材料为依托,考查的是秦朝巩固统一措施的知识.
(2)本题以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的材料为依托,考查的是辛亥革命的知识.
(3)本题以《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公告》的材料为依托,考查的是新中国法制建设的知识.
(4)本题是开放型的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
【解答】(1)由 “(秦朝)‘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可知材料一中的“上”指的是秦始皇.秦朝建立后,为巩固封建统治,秦始皇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至高无上,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在地方上实行郡县制.秦始皇创立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特点是皇权至上,中央集权.
(2)由材料“‘在中国,不懂得皇帝的权威,就不会懂得辛亥革命打打倒皇帝的伟大意义.’‘辛亥革命…它是一条分界线’”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因此说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的“一条分界线”.
(3)由材料“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必须坚决保障…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和极大的权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可知材料三对我国法制建设提出了要求是:坚决保障公民的权利,任何人不得侵犯;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和极大的权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1982年,颁布了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6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此后,全国人大又通过了《义务教育法》《劳动和社会保障法》《环境保护法》等一系列法律.
(4)本题是开放型的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秦朝建立后,为加强封建统治,秦始皇建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先后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等,我国的法制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因此说政治文明演进是由专制逐渐走向民主.
故答案为:
(1)秦始皇.内容:最高统治者称皇帝,至高无上,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在地方上实行郡县制等.特点:皇权至上,中央集权.
(2)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3)要求:坚决保障公民的权利,任何人不得侵犯;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和极大的权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成就:1982年,颁布了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6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此后,全国人大又通过了《义务教育法》《劳动和社会保障法》《环境保护法》等.
(4)由专制逐渐走向民主等.(言之有理即可)
12.当代经济全球化深刻影响世界经济的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欧洲联合大事记(节选)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欧洲走向联合的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材料二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在范围和程度上日益加深。世界贸易组织应运而生,建立起了一个正式的协调、监督和执行的国际贸易机制;同时,跨国公司发展为六万多家,中国位列世界财富“500强”的跨国公司,从上世纪90年代寥寥几家,迅速发展为2009年的34家。这些企业不仅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更主要的是它们能够根据各地的优势在世界范围内生产,它们对外资和世界贸易中不断成长。如,中国的海尔电器,在美国工厂生产的家电已位居美国同行业前列。这种现象越来越普遍。
﹣﹣摘编自齐世荣《世界当代史》等
(2)指出中国在哪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的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全球化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材料三 世界经济全球化下的中国对外开放示意图
(3)仔细观察《20世纪中国对外开发格局》图,请按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格局,在四个阶段中分别选出一个代表城市(地区),依先后顺序写出。对比两幅示意图,指出21世纪的今天我国对外开发有什么新变化?
【考点】MD:欧盟的成立;D5:对外开放和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OE: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OF:中国应对经济全球化采取的措施.
【分析】本题以当代经济全球化深刻影响世界经济的发展为主题切入考查欧洲的联合、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的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全球化中发挥的作用及中国的对外开放等史实.
【解答】(1)从材料一表格中可以看出从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共同体、欧洲议会、欧盟、欧元发行、再到不断扩大成员国,可以看出欧洲一体化过程中是从经济一体化逐渐向经济政治一体化目标迈进.欧洲联合的原因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欧国家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为了提高自身的安全系数、降低未来战争的可能性,提高西欧国家的国际地位,加快经济发展步伐,西欧国家必须密切联系加强合作.
(2)中国在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根据材料二“这些企业不仅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更主要的是它们能够根据各地的优势在世界范围内生产,它们对外资和世界贸易中不断成长.如,中国的海尔电器,在美国工厂生产的家电已位居美国同行业前列.这种现象越来越普遍.”可知中国的跨国公司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在世界经济全球化中对促进对外资和世界贸易发挥了重要作用.
(3)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经济特区.后来,又开放了广州、上海等14个沿海城市,增设海南经济特区,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现在,对外开放区已从沿海地区向内地发展,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各任意选取一个城市说明即可,如深圳、广州、珠江三角开放区、重庆等.对比两幅示意图,可以看出21世纪的今天我国对外开发由对外开放国内市场转变为拓展对外投资、开拓国际市场.
故答案为:
(1)从经济一体化逐渐向经济政治一体化目标迈进.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欧国家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为了提高自身的安全系数、降低未来战争的可能性,提高西欧国家的国际地位,加快经济发展步伐,西欧国家必须密切联系加强合作.
(2)2001年;中国的跨国公司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在世界经济全球化中对促进对外资和世界贸易发挥了重要作用.
(3)深圳、广州、珠江三角开放区、重庆.由对外开放国内市场转变为拓展对外投资、开拓国际市场.
13.组合题
材料一 有人据“法西斯势力与反法西斯力量的较量”图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见如图)
(1)据材料一图示,结合所学知识,在横线上填出两次战役:
① 日本偷袭珍珠港 ;② 斯大林格勒战役 。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宾西法尼亚大学奉命为陆军计算弹道数据,并于1943年6月军方签订合同,开始工作。1945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制成。从1953年起,IBM公司开始批量生产IBM701机,这标志这第一代电子计算机的工业化生产。后来不断更新换代的计算机,逐渐成为普通的办公用品,同时也促进了“网上交易”、“远程医疗”等的产生和发展。
﹣﹣摘编自王鸿生《世界科学技术史》等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计算机的使用领域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简要说明计算机的使用对人类社会产生的直接影响。
材料三 学习历史要有证据意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下列围绕抗战提出问题,请根据题意解决问题。
提出问题:关于抗战,第一种观念认为,“七七事变”为起点的“八年抗战”的说法与内涵早已固定,而“十四年抗战”的说法,则是“不符合历史实际”;第二种观点则认为,无论从逻辑还是从历史来看,“九一八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十四年抗战”绝不是对抗日战争的曲解,更不是对历史的改写或重写,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3)按第二种观点,根据下列材料A和材料B,简要说明“十四年抗战”的合理性。
材料A 花谷少佐是日本策划柳条湖事件的主要参与者之一,他在战后记录中说出了事件的真想:“十八日夜,川岛中队的河本末守中尉亲自把骑兵用的小型炸药安放在铁轨下,并点了火。炸断的铁轨和枕木向四处飞散,时间是十点多钟,袋中铁路爆破点北的四千米的文官屯的川岛中队长,立即率兵南下,开始袭击北大营”。
(据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整编)
材料B 随着九一八事变的爆发,1931年后,东北人民和来撤走的东北部队,组织起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略。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在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并涌现出了一批如赵一曼等抗日英雄。
(据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等)
【考点】M4:太平洋战争;A1:九一八事变和中国局部抗战;M6:二战的转折及重要战役;P3:电子计算机的出现、发展特点及用途.
【分析】本题以示意图和相关材料切入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三次科技革命与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史实,注意认真阅读材料,提炼有效信息.
【解答】(1)据材料一图示①处的1941年12月,进一步扩大字样,可知此外为日本偷袭珍珠港;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重创美军太平洋舰队.第二天,美国对日本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达到最大规模.②处有1942年7月,重要转折,可知此处为斯大林格勒战役.1942年7月﹣1943年2月初的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苏联获胜,此后苏军一反被动局面,展开对德军的全面进攻.斯大林格勒战役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
(2)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宾西法尼亚大学奉命为陆军计算弹道数据,并于1943年6月军方签订合同,开始工作.1945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制成.从1953年起,IBM公司开始批量生产IBM701机,这标志这第一代电子计算机的工业化生产.后来不断更新换代的计算机,逐渐成为普通的办公用品,同时也促进了‘网上交易’、‘远程医疗’等的产生和发展.”可知计算机的使用领域从军事领域转变为民用领域.计算机的使用对人类社会产生的直接影响是使人类进入信息化社会.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是计算机产业最有前途的发展方向,国际互联网使人类进入信息化社会.
(3)第二种观点即“无论从逻辑还是从历史来看,“九一八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十四年抗战”绝不是对抗日战争的曲解,更不是对历史的改写或重写,经得起历史的检验.”根据材料A“十八日夜,川岛中队的河本末守中尉亲自把骑兵用的小型炸药安放在铁轨下,并点了火.炸断的铁轨和枕木向四处飞散,时间是十点多钟,袋中铁路爆破点北的四千米的文官屯的川岛中队长,立即率兵南下,开始袭击北大营”可知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者有预谋地制造了柳条湖事件,并以此为借口发动侵华战争;材料B“随着九一八事变的爆发,1931年后,东北人民和来撤走的东北部队,组织起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略.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在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并涌现出了一批如赵一曼等抗日英雄”主要介绍了中国军民的抵抗,这说明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
(1)①日本偷袭珍珠港;②斯大林格勒战役.
(2)从军事领域转变为民用领域;使人类进入信息化社会.
(3)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者有预谋地制造了柳条湖事件,并以此为借口发动侵华战争;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