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四川省自贡市中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1分.
1.下面是某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史时制作的一段政权更迭的年代标尺,其中①处建立的是( )
A.隋朝 B.唐朝 C.北宋 D.明朝
2.文物是指历代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价值的物质遗存.下面图片体现的主题是( )
A.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B.唐代的对外交往 C.明朝的建筑成就 D.清朝的经济繁荣
3.下面知识卡片所列内容为中国古代某时期经济发展的一些特征.据此推断这一朝代是( )
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
4.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曾说:“我到过世界许多地方,中国的万里长城是最美的”.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自秦朝以来,历代不断整修.其中明长城的起止点是( )
A.东起辽东,西至临洮 B.东起山海关,西至临洮 C.东起嘉峪关,西至山海关 D.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
5.近代史上,英国强迫清政府开放上海、广州等五口为商埠的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6.某学习小组在进行研究性学习中,搜集了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历史史实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7.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下表中的选项、史实与推论对应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8.某校有几位同学在学习完辛亥革命的相关内容后,表达了各自对这场革命的看法.其中观点错误的是( )
A.辛亥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辛亥革命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C.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D.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9.历史地图可以使我们直观生动了解历史.如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台儿庄战役 B.百团大战 C.辽沈战役 D.淮海战役
10.据1954年9月《人民日报》报道:在全国人民普选的基础上,各地选出1226名代表,其中包括177名少数民族代表,147名妇女代表.这些代表齐聚北京中南海参加会议,共商国是.这次会议是( )
A.中共七大 B.开国大典 C.第一届全国人大 D.政治协商会议
11.读毛主席语录,中国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 )
A.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 B.1955年万隆会议上 C.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 D.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中
12.对联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文学形式.以下对联反映的史实,发生在改革开放时期的是( )
A.抗美援朝万民有责,保家卫国全户光荣 B.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C.土地还家山河改色,妖氛敛迹农民翻身 D.高歌时代进行曲,实践科学发展观
13.1640年以来,英国国王的地位日益尴尬如图文字所示.导致英王这种地位的法律文献是( )
A.《人权宣言》 B.《独立宣言》 C.《权利法案》 D.1787年宪法
14.某同学在学习过程中摘录了“1789年”“人权宣言”“罗伯斯比尔”等关键词,你认为他正在学习的是( )
A.英国的新生 B.法国大革命 C.美国的独立 D.日本明治维新
15.他的“生物进化论从根本上改变了当时绝大多数人对生物界和人类在生物界中地位的看法,有力挑战了封建神权说.支持他的人称他为生物学上的牛顿”.这位科学家是( )
A.法拉第 B.爱迪生 C.达尔文 D.爱因斯坦
16.有些学者主张从能源角度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把人类推进到“电气时代”的原因.他们关注的主要能源应是( )
A.风力 B.煤炭 C.电力 D.核能
17.“从本国国情出发,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扩大生产,改善和巩固工农联盟,是对具有苏俄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有益探索”.这是评价苏俄的(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政策 D.斯大林模式
18.一战后,使中国再次回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局面的条约是( )
A.《凡尔赛和约》 B.《四国条约》 C.《五国海军条约》 D.《九国公约》
19.罗斯福新政期间,国会先后通过了《产业复兴法》、《社会保障法》、《全国劳工关系法》、《公平劳动标准法》等70多个法案.这些法案产生的深远影响是( )
A.美国经济缓慢恢复,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B.社会矛盾得到缓和,美国摆脱了经济危机 C.社会性质发生改变,美国进入“黄金时代” D.开创了利用国家政权干预经济生活的范例
20.促使日本经济在“二战”后高速发展的原因有( ) ①美国的扶植 ②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③重视科技和人才培养 ④实行民主化改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二、第Ⅱ卷(非选择题,共20分)
21.某兴趣小组围绕“人类文明演进的足迹”的主题进行探究,请你参与. 探究问题一 文明西传 在唐宋两代,中国的工程师掀起了发明的热潮,中国引领着全世界的科学技术. --[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列举三项唐宋时期“引领着全世界”的科技发明.试用一例说说对欧洲历史进程产生的影响. 探究问题二 步入近代
探究问题三 阳光大道
(1)写出历史事件①_________;②_________;③_________. (2)“阳光大道”是指_________. 探究问题四 当今世界
阅读上表,从“当今世界”的某个侧面,选出3个关键词,并拟一个主题.
2016年四川省自贡市中考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1分.0
1.下面是某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史时制作的一段政权更迭的年代标尺,其中①处建立的是( )
A.隋朝 B.唐朝 C.北宋 D.明朝
【考点】隋朝的建立.
【分析】本题考查隋朝的建立.
【解答】图片中①处581年.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年号开皇,杨坚就是隋文帝.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重点掌握隋朝的建立.
2.文物是指历代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价值的物质遗存.下面图片体现的主题是( )
A.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B.唐代的对外交往 C.明朝的建筑成就 D.清朝的经济繁荣
【考点】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分析】本题考查了唐代对外交往的遗迹.
【解答】空海俗名佐伯真鱼,谥号弘法大师,是日本佛教僧侣,日本佛教真言宗创始人,于公元804年到达中国,并在长安学习密教.806年回国,创立佛教真言宗(又称“东密”).招提寺是唐玄宗时历经六次东渡,才到达日本的鉴真精心设计的,佛殿式样优美,至今犹存,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图片体现的主题是唐代的对外交往.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唐代对外交往的遗迹.
3.下面知识卡片所列内容为中国古代某时期经济发展的一些特征.据此推断这一朝代是( )
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
【考点】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中国古代经济南移的过程和原因.
【分析】本题考查了宋代经济发展的相关史实.
【解答】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需要全面分析题干相关内容,寻找共同之处,确定主题.
4.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曾说:“我到过世界许多地方,中国的万里长城是最美的”.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自秦朝以来,历代不断整修.其中明长城的起止点是( )
A.东起辽东,西至临洮 B.东起山海关,西至临洮 C.东起嘉峪关,西至山海关 D.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
【考点】北京紫荆城和明长城.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明长城的知识点.
【解答】在秦始皇修建的万里长城的基础上,明朝时期大规模的修筑,达到完善的程度.明长城的起止点是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明长城起止点的记忆能力.
5.近代史上,英国强迫清政府开放上海、广州等五口为商埠的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考点】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
【分析】本题考查了《南京条约》的内容.
【解答】1842年清政府战败求和,被迫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所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南京条约》的内容.
6.某学习小组在进行研究性学习中,搜集了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历史史实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考点】洋务运动.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洋务运动的有关内容.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地主阶级洋务派发起了洋务运动,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汉阳铁厂都是洋务派创办的企业. 故选A.
【点评】注意准确识记洋务运动的有关内容.
7.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下表中的选项、史实与推论对应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考点】戊戌变法.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戊戌变法的有关内容.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发起了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A说法正确.辛亥革命使得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定国是诏》的颁布,标志着戊戌变法运动的正式开始;戊戌政变,最终使得光绪帝丧失了政权.BCD说法错误. 故选A.
【点评】注意准确识记公车上书的有关内容.
8.某校有几位同学在学习完辛亥革命的相关内容后,表达了各自对这场革命的看法.其中观点错误的是( )
A.辛亥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辛亥革命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C.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D.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考点】辛亥革命.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辛亥革命的认识.
【解答】根据所学可知,ABC所述观点都与史实相符.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而不是封建制度.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注意扎实掌握辛亥革命的主要功绩.
9.历史地图可以使我们直观生动了解历史.如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台儿庄战役 B.百团大战 C.辽沈战役 D.淮海战役
【考点】百团大战.
【分析】本题考查百团大战.
【解答】根据图片信息“八路军”和形势图可知是百团大战.1940年8月,为了粉碎敌人的“囚笼”政策,彭德怀指挥八路军一百多个团,在华北向日军发动大规模攻击,主要目标是破坏敌人的交通线,摧毁日伪军的据点,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重点掌握百团大战.
10.据1954年9月《人民日报》报道:在全国人民普选的基础上,各地选出1226名代表,其中包括177名少数民族代表,147名妇女代表.这些代表齐聚北京中南海参加会议,共商国是.这次会议是( )
A.中共七大 B.开国大典 C.第一届全国人大 D.政治协商会议
【考点】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新中国第一部宪法.
【分析】本题考查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解答】根据题干给出的1954年9月可知这次会议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时间.
11.读毛主席语录,中国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 )
A.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 B.1955年万隆会议上 C.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 D.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中
【考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分析】本题考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相关知识.
【解答】据图片信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周恩来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共同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重点掌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2.对联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文学形式.以下对联反映的史实,发生在改革开放时期的是( )
A.抗美援朝万民有责,保家卫国全户光荣 B.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C.土地还家山河改色,妖氛敛迹农民翻身 D.高歌时代进行曲,实践科学发展观
【考点】农村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国有企业改革;对外开放和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分析】本题考查改革开放.
【解答】A.抗美援朝万民有责,保家卫国全户光荣是抗美援朝时期. B.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是新中国成立. C.土地还家山河改色,妖氛敛迹农民翻身反映的是土地改革. C.高歌时代进行曲,实践科学发展观是出现于改革开放后. 故选D.
【点评】重点识记改革开放的内容与影响.
13.1640年以来,英国国王的地位日益尴尬如图文字所示.导致英王这种地位的法律文献是( )
A.《人权宣言》 B.《独立宣言》 C.《权利法案》 D.1787年宪法
【考点】《权利法案》.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权利法案》知识点.
【解答】由材料“君主立宪制是资本主义国家用宪法限制君主权力的一种政治制度.”可知,1640年以来,英国国王的地位日益尴尬是由于君主立宪制度的确立.而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确立的标志着是: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权利法案》的有关知识的理解能力.
14.某同学在学习过程中摘录了“1789年”“人权宣言”“罗伯斯比尔”等关键词,你认为他正在学习的是( )
A.英国的新生 B.法国大革命 C.美国的独立 D.日本明治维新
【考点】法国大革命.
【分析】本题考查法国大革命.
【解答】据“1789年”“人权宣言”“罗伯斯比尔”等关键词可知是法国大革命.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起义,攻占巴士底狱,法国大革命由此爆发,它揭开了法国大革命的序幕,是法国大革命开始的标志.1789年8月,法国资产阶级颁布《人权宣言》,宣称人们生来自由,权利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1793年,巴黎人民第三次起义,推翻了吉伦特派,以罗伯斯比尔为首的雅各宾派掌握了国家政权,一度把法国大革命推向高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重点掌握法国大革命.
15.他的“生物进化论从根本上改变了当时绝大多数人对生物界和人类在生物界中地位的看法,有力挑战了封建神权说.支持他的人称他为生物学上的牛顿”.这位科学家是( )
A.法拉第 B.爱迪生 C.达尔文 D.爱因斯坦
【考点】近代科学家.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达尔文的有关内容.
【解答】根据对材料的分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的达尔文提出了进化论思想.达尔文指出,一切物种都经历了由低级到高级的演变过程,他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 故选C.
【点评】注意准确识记达尔文的贡献.
16.有些学者主张从能源角度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把人类推进到“电气时代”的原因.他们关注的主要能源应是( )
A.风力 B.煤炭 C.电力 D.核能
【考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
【分析】此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点.
【解答】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随着电力的广泛应用,彻底改变了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面貌,开创了“电气时代”,所以他们关注的主要能源应是电力.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注意扎实掌握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史实.
17.“从本国国情出发,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扩大生产,改善和巩固工农联盟,是对具有苏俄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有益探索”.这是评价苏俄的(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政策 D.斯大林模式
【考点】苏俄新经济政策.
【分析】本题考查新经济政策.
【解答】“从本国国情出发,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扩大生产,改善和巩固工农联盟,是对具有苏俄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有益探索”,这是对苏俄新经济政策的评价,此前,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取消商品贸易,国内战争结束后,为恢复经济,苏俄于1921年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故选B.
【点评】掌握新经济政策的相关知识.
18.一战后,使中国再次回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局面的条约是( )
A.《凡尔赛和约》 B.《四国条约》 C.《五国海军条约》 D.《九国公约》
【考点】华盛顿会议和华盛顿体系.
【分析】本题考查华盛顿会议.
【解答】1922年华盛顿会议上签订的《九国公约》有利于美国在中国的扩张,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故选D.
【点评】知道《九国公约》的签署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19.罗斯福新政期间,国会先后通过了《产业复兴法》、《社会保障法》、《全国劳工关系法》、《公平劳动标准法》等70多个法案.这些法案产生的深远影响是( )
A.美国经济缓慢恢复,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B.社会矛盾得到缓和,美国摆脱了经济危机 C.社会性质发生改变,美国进入“黄金时代” D.开创了利用国家政权干预经济生活的范例
【考点】罗斯福新政.
【分析】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
【解答】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宣布实行新政,“新政期间,国会先后通过了《产业复兴法》、《社会保障法》、《全国劳工关系法》、《公平劳动标准法》等70多个法案”,可知罗斯福新政的显著特点就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开创了利用国家政权干预经济生活的范例. 故选D.
【点评】理解罗斯福新政的显著特点就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20.促使日本经济在“二战”后高速发展的原因有( ) ①美国的扶植 ②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③重视科技和人才培养 ④实行民主化改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考点】战后日本经济的高度发展.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二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有关内容.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日本借助美国的扶植,重视科技和人才培养,实行民主化改革,使得经济迅速发展.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是明治维新的措施. 故选C.
【点评】注意准确识记二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
二、第Ⅱ卷(非选择题,共20分)
21.某兴趣小组围绕“人类文明演进的足迹”的主题进行探究,请你参与. 探究问题一 文明西传 在唐宋两代,中国的工程师掀起了发明的热潮,中国引领着全世界的科学技术. --[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列举三项唐宋时期“引领着全世界”的科技发明.试用一例说说对欧洲历史进程产生的影响. 探究问题二 步入近代
探究问题三 阳光大道
(1)写出历史事件①十月革命;②五四运动;③中共一大. (2)“阳光大道”是指社会主义道路. 探究问题四 当今世界
阅读上表,从“当今世界”的某个侧面,选出3个关键词,并拟一个主题.
【考点】材料解析题;五四运动;中共一大;毛泽东开创的中国革命道路;文艺复兴运动;新航路的开辟;第一次工业革命;俄国十月革命;阐述见解题.
【分析】探究问题一:本题考查了唐宋时期科技发明及对欧洲的影响. 探究问题二:本题考查了文艺复兴、新航路的开辟、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 探究问题三:本题考查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实践. 探究问题四:本题是开放性题目,符合题意即可.
【解答】探究问题一:据所学知,中国唐宋时期,科技领先于世界,主要成就有,印刷术特别是活字印刷术推动了文化的传播,火药广泛应用于军事领域,指南针在航海中被广泛使用.中国的指南针传入欧洲后,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时代. 探究问题二: (1)据所学知,14-16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是欧洲近代第一次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它抨击了天主教会对人性的束缚,“向人性扼杀者”.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的文明开始会合交融,日益连成一个整体,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即“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历史开始”.1492年航海家哥伦布开辟了从欧洲到美洲的新航路,美洲被“发现”. (2)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蒸汽机成为最要的动力,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在交通运输领域,出现了以蒸汽机为动力的轮船和火车. (3)工业革命的开展,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全世界范围内寻找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探究问题三: (1)由“1917年11月7日”和图片可以判断,这反映的是俄国十月革命;由“1919年5月”和图片可知,这反映的是五四运动;由“1921年7月23日”和图片知,这反映的是中共一大的召开. (2)材料围绕的主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实践,所以材料中所说的“阳光大道”是指社会主义道路. 探究问题四: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主题一:经济全球化.关键词:世界贸易组织、亚太经合组织、欧盟.主题二:冷战.关键词: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与华约. 故答案为: 探究问题一:活字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指南针传入欧洲后,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时代. 探究问题二: (1)①文艺复兴;②哥伦布;③新航路的开辟. (2)①轮船;②火车. (3)工业革命的开展,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探究问题三: (1)①十月革命;②五四运动;③中共一大. (2)社会主义道路. 探究问题四:主题一:经济全球化.关键词:世界贸易组织、亚太经合组织、欧盟.或主题二:冷战.关键词: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与华约.(言之有理即可)
【点评】识记文艺复兴和工业革命的相关史实,识记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