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考 > 历史

四川省达州市2016年中考文综(历史部分)真题试题(含解析)

试卷简介

这份试卷主要考察了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和科技史等方面的知识。题目涵盖了从19世纪到20世纪的重大历史事件,包括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新民主主义革命、冷战背景下的国际关系、西欧经济恢复与发展、三次科技革命及其影响等内容。试题设计注重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分析和综合应用能力。

所涉及的知识点

- 中国近代化进程与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的关系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与中共一大、南昌起义、井冈山会师等事件 - 中共为实现民族团结和国内和平所作的努力 - 近代中国通商口岸的变化 - 周恩来在20世纪50年代的外交成就 - 文艺复兴与新航路开辟的意义 -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战役 - 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的影响 - 冷战的起源与铁幕演说 - 战后西欧经济恢复的原因 - 相对论对原子能技术的影响 - 三次科技革命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 民族解放与国家独立的历史事件 - 土地改革与民生问题的解决

2016年四川省达州市中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1.列强的侵略,使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寻求救国之路.下列事件中,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广泛传播了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对中国社会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的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2.达州某中学九年级同学在复习中国历史时,整理了如下资料:“中共一大的召开”、“南昌起义”、“井冈山会师”、“遵义会议”、“四渡赤水”等.据此判断,他们复习的学习主题是(  )

A.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B.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 C.近代化的进步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3.团结使中华民族能够战胜强大的敌人,和平是中国人民经历残酷战争后的迫切愿望.中国共产党为了实现民族团结或者国内和平曾做出的努力有 ①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②大跃进运动  ③重庆谈判  ④文化大革命(  )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4.下列城市中,曾在19世纪90年代被迫开放为通商口岸,又是20世纪90年代主动开放的长江沿岸城市是(  )

A.重庆 B.沙市 C.上海 D.南京

5.在国际舞台上,周恩来充分地展现了他的外交魅力,为我国外交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下列与周恩来有关的图片中,属于中国20世纪50年代取得的外交成就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14-16世纪的西欧,开放冲破神学的黑暗桎梏,肯定人性;挑战大海的惊涛骇浪,寻找出路.“肯定人性“与”寻找出路“分别是指(  )

A.光荣革命和雾月政变 B.文艺复兴和雾月政变 C.光荣革命和新航路开辟 D.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

7.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面对法西斯的疯狂进逼,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组成反法西斯同盟在各个战场共同抗击,并取得了重大胜利.下列属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战役有(  ) ①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②百团大战  ③诺曼底登陆  ④凡尔登战役  ⑤台儿庄战役   ⑥辽沈战役.

A.①②③⑤ B.②③④⑥ C.①②⑤⑥ D.③④⑤⑥

8.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各帝国主义国家组织召开的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有着许多共同点.下列选项中表述错误的是(  )

A.都确立了帝国主义战后在部分地区的“新秩序“ B.都解决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长久地维持了世界和平 C.都涉及了中国问题,体现了大国意志 D.都损害了其他弱小民族的利益,表现出“弱国无外交“

9.英国首相邱吉尔,在1946年访问美国时,最先发出了冷战信号“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亚斯特 …”.该“信号”被称之为(  )

A.杜鲁门主义 B.欧洲复兴计划 C.铁幕演说 D.慕尼黑阴谋

10.二战后初期的西欧,经济凋敝,困难重重.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西欧各国凭借其原有的经济基础等,政府采取了各种有力的措施,维持了经济的相对稳定和持续发展,到70年代初,面貌为之一新.其中经济增长尤其迅速,成为西欧实力最强的经济大国是(  )

A.英国 B.法国 C.意大利 D.联邦德国

11.如图是“欧洲两大帝国主义集团对峙图”,图中所表示的军事集团是(  )

A.三国同盟 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三国协约 D.华沙条约组织

12.科学无国界,科学无时限.20世纪初一位伟大的物理学家提出了相对论,为原子能技术的开展提供了理论依据;20世纪60年代另一位物理学家根据相对论,主持形成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理论设计方案.这两位物理学家分别是(  )

A.牛顿和王大珩 B.牛顿和邓稼先 C.爱因斯坦和王大珩 D.爱因斯坦和邓稼先

13.美国法里德•扎卡里亚在《后美国世界》中写道:“近500年来发生过三次结构性的权力转变…第一次是西方世界(欧洲)的崛起….第二次转变发生在19世纪末美国的崛起…我们目前正在经历的则是现代史上的第三次权力转变,或可称为‘群雄竞起’的时代.”其中第三次权力转变是指(  )

A.区域集团化 B.政治多极化 C.文明多元化 D.技术信息化

二、列举题

14.根据提示信息及所学内容,列举出下列历史知识. (1)为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作出了突出贡献,被国内外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人物是_________. (2)新中国成立后,为促进民族团结,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是_________. (3)美国南北战争中,为了激发叛乱各州黑奴的革命情绪所颁布的法律文件是_________. (4)冷战结束后,世界经济出现了新的变化,市场经济席卷全球,经济活动冲破了国与国之间的界限,出现了_________  的大趋势. (5)20世纪30年代,为求苟安一时,英、法等国对法西斯侵略弱小国家的行动采取姑息、纵容的政策是_________.

三、材料解析题

15.各国经济发展并非一帆风顺.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材料一:1992年,一位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世纪伟人,针对当时有些人担心实行改革开放会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困惑,发表了重要谈话.谈话中他强调,“发展才是硬道理”、“改革开放的胆子要大一些”、“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明确提出了判断是非的标准. --川教版八年级下册 材料二:在某种意义上,有人说,他挽救了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不是说没有毛病,出了一些毛病.在20世纪30年代的时候,他引进了一些新政,然后使市场经济又回到一个比较健康发展的轨道…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得以发挥. --《大国崛起》解说词 (1)材料一中,“世纪伟人”发表的“重要谈话”被称作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祖国统一大业方面出现了什么创新制度?哪次会议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 (2)材料二中的“他”是谁?“他”开创的“市场经济新模式”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提供了怎样的范例?

16.三次科技革命在人类发展史上留下了深刻的脚印,对人类各方面生活都产生着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材料一:1815年,英国人打赢了一场震动世界的战争….战争的胜利不仅是不列颠军队的胜利,也是市场经济的胜利….在这场战争中,英国为参战国提供了军服、枪炮和其他产品.当战争结束时,英国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无与伦比的产业大国,英国利用自身首屈一指的优势,开始积极推行自由贸易政策…为了实施自由贸易,英国用武力迫使一个又一个国家打开了大门…到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了一个忙忙碌碌的世界,乡村建起了灰暗的厂房,城镇竖起了高耸的烟囱… 材料二:如图 材料三:2014年9月19日,阿里巴巴集团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宝网是亚洲最大的购物网站,也是最常用、最受欢迎的网络购物平台.拥有近5亿的注册用户数,日活跃用户超1.2亿,在线商品数量达到10亿,平均每分钟售出4.8万件商品. (1)材料一中,使英国成为“产业大国”的事件是什么?19世纪40年代,英国为了打开中国的大门发动了什么战争?在使英国成为“产业大国”之外,“灰暗的厂房”和“高耸的烟囱”还带来了什么问题? (2)材料二中,为图一、图二交通工具的诞生提供动力的机器是什么?图三人物的众多发明中,最重要的发明对人类生活有何重大影响? (3)材料三中的“网络购物”是哪次科技革命的产物?这次科技革命为“网络购物”的实现提供的最为突出的核心技术是什么?

四、简答题

17.纵观中外历史,民族解放、国家独立、社会制度的变更、民生问题的解决等都是国家得以发展的主要因素,同时也是历史发展的重要主题.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17-19世纪,美国、英国、法国、俄国、日本,这五个国家实现民族解放或变更社会制度的重大历史事件各是什么?上述五国伙同其他国家曾对中国发动了什么战争,使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2)20世纪上半叶,中国人民为了推翻剥削压迫,实现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进行了诸多实践.其中哪次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实现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3)19世纪60年代,俄国和日本在改革中对于土地问题分别采取了什么具体措施? (4)20世纪50年代,中国为解放农民土地问题,消灭封建剥削制度,采取了什么措施? (5)我们青少年为了中国的发展应该怎样做?

2016年四川省达州市中考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0

1.列强的侵略,使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寻求救国之路.下列事件中,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广泛传播了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对中国社会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的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考点】戊戌变法.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戊戌变法,重点掌握其历史意义.

【解答】在民族危机深重和康有为屡次上书警示之下,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9月,慈禧太后发动政变,戊戌变法失败.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故选B.

【点评】要求学生熟记民族危机关头实行的戊戌变法,认识戊戌变法是一场爱国的、进步的运动.

2.达州某中学九年级同学在复习中国历史时,整理了如下资料:“中共一大的召开”、“南昌起义”、“井冈山会师”、“遵义会议”、“四渡赤水”等.据此判断,他们复习的学习主题是(  )

A.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B.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 C.近代化的进步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考点】中共一大;八一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红军长征;遵义会议.

【分析】考查中共一大的召开、南昌起义、井冈山会师、遵义会议、四渡赤水的主题思想.

【解答】依据所学知识,“中共一大的召开、南昌起义、井冈山会师、遵义会议、四渡赤水”,这一单元的主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故选D.

【点评】考查学生对中共一大的召开、南昌起义、井冈山会师、遵义会议、四渡赤水的主题思想的认识.

3.团结使中华民族能够战胜强大的敌人,和平是中国人民经历残酷战争后的迫切愿望.中国共产党为了实现民族团结或者国内和平曾做出的努力有 ①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②大跃进运动  ③重庆谈判  ④文化大革命(  )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考点】西安事变;重庆谈判与《双十协定》.

【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为了实现民族团结或者国内和平曾做出的努力.

【解答】②大跃进运动和④文化大革命是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严重失误不符合题意.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促成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抗日战争胜利后,人民渴望和平和民主,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1945年,毛泽东亲赴重庆谈判,因而①③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历史基础知识和对历史问题的分析能力.

4.下列城市中,曾在19世纪90年代被迫开放为通商口岸,又是20世纪90年代主动开放的长江沿岸城市是(  )

A.重庆 B.沙市 C.上海 D.南京

【考点】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对外开放和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近代开放口岸与现代改革开放的内容.

【解答】19世纪90年代被迫开放为通商口岸指的是《马关条约》开放的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同时符合20世纪90年代主动开放的长江沿岸城市是重庆. 故选A.

【点评】注意准确识记重庆的有关内容.

5.在国际舞台上,周恩来充分地展现了他的外交魅力,为我国外交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下列与周恩来有关的图片中,属于中国20世纪50年代取得的外交成就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考点】中美建交;中日建交.

【分析】本题考查中国20世纪50年代取得的外交成就.

【解答】50年代的外交成就有1953年12月,我国政府在同印度政府代表谈判中,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5年4月,周恩来总理率代表团参加了在印度尼西亚万隆举行的亚非会议,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推动会议取得圆满成功.图片②④符合题意.①图片反映的是尼克松访华的史实,③图片反映的是中日建交,①③是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成就.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重点掌握中国20世纪50年代取得的外交成就.

6.14-16世纪的西欧,开放冲破神学的黑暗桎梏,肯定人性;挑战大海的惊涛骇浪,寻找出路.“肯定人性“与”寻找出路“分别是指(  )

A.光荣革命和雾月政变 B.文艺复兴和雾月政变 C.光荣革命和新航路开辟 D.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

【考点】文艺复兴运动;新航路的开辟.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文艺复兴的相关史实、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解答】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越来越发现人的价值和作用,他们反对陈腐的宗教学说,提出人文主义思想,反对以神为中心,要求以人为中心,提倡发扬人的个性,掀起了文艺复兴.16世纪的新航路的开辟以后,从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被称为“地理大发现”的时代,符合“挑战大海的惊涛骇浪,寻找出路”的内容. 故选D.

【点评】理解并识记文艺复兴与新航路开辟的内容、意义.

7.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面对法西斯的疯狂进逼,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组成反法西斯同盟在各个战场共同抗击,并取得了重大胜利.下列属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战役有(  ) ①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②百团大战  ③诺曼底登陆  ④凡尔登战役  ⑤台儿庄战役   ⑥辽沈战役.

A.①②③⑤ B.②③④⑥ C.①②⑤⑥ D.③④⑤⑥

【考点】二战的转折及重要战役.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解答】①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诺曼底登陆打击的是德国法西斯;②百团大战、⑤台儿庄战役打击的日本法西斯;④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著名战役;⑥辽沈战役发生在1948年,是中国解放战争时期三大战役之一.故①②③⑤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准确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属基础题.

8.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各帝国主义国家组织召开的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有着许多共同点.下列选项中表述错误的是(  )

A.都确立了帝国主义战后在部分地区的“新秩序“ B.都解决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长久地维持了世界和平 C.都涉及了中国问题,体现了大国意志 D.都损害了其他弱小民族的利益,表现出“弱国无外交“

【考点】巴黎和会和凡尔赛体系;华盛顿会议和华盛顿体系.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相同点的认识.

【解答】第一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战胜国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及其所签订的一系列条约,形成了臭名昭著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确立帝国主义统治世界的“新秩序”.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都涉及了中国问题,体现了大国意志,都损害了其他弱小民族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帝国主义间的矛盾,但它不可能解决帝国主义争夺世界的矛盾,不可能长久的维持世界和平.所以B明显错误,其它表述都正确.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可用排除法.

9.英国首相邱吉尔,在1946年访问美国时,最先发出了冷战信号“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亚斯特 …”.该“信号”被称之为(  )

A.杜鲁门主义 B.欧洲复兴计划 C.铁幕演说 D.慕尼黑阴谋

【考点】美国的冷战政策及措施.

【分析】本题考查了铁幕演说的相关知识.

【解答】据所学知,1946年3月5日,英国前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在美国富尔顿城威斯敏斯特学院发表的反苏联、反共产主义的演说,宣称“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运用“铁幕”一词之意攻击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用铁幕笼罩起来”,因此此演说被称为“铁幕演说”.铁幕演说也被认为是正式拉开了美苏冷战的序幕. 故选C.

【点评】识记铁幕演说的相关知识.

10.二战后初期的西欧,经济凋敝,困难重重.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西欧各国凭借其原有的经济基础等,政府采取了各种有力的措施,维持了经济的相对稳定和持续发展,到70年代初,面貌为之一新.其中经济增长尤其迅速,成为西欧实力最强的经济大国是(  )

A.英国 B.法国 C.意大利 D.联邦德国

【考点】战后西欧经济恢复和发展.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战后西欧经济发展的认识.

【解答】根据所学可知,20世纪70年代初,联邦德国通过实施一系列改革措施,抓住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机遇以及美国的援助,经济增长尤其迅速,成为西欧实力最强的经济大国.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注意扎实掌握战后西欧经济发展的主要史实.

11. 如图是“欧洲两大帝国主义集团对峙图”,图中所表示的军事集团是(  )

A.三国同盟 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三国协约 D.华沙条约组织

【考点】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三国协约的知识点.

【解答】读《欧洲两大帝国主义集团对峙图》可知,图中所表示的国家是英国、法国和俄国.在一战前,英国、法国和俄国组成了三国协约集团.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三国协约集团的有关知识的记忆能力.

12.科学无国界,科学无时限.20世纪初一位伟大的物理学家提出了相对论,为原子能技术的开展提供了理论依据;20世纪60年代另一位物理学家根据相对论,主持形成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理论设计方案.这两位物理学家分别是(  )

A.牛顿和王大珩 B.牛顿和邓稼先 C.爱因斯坦和王大珩 D.爱因斯坦和邓稼先

【考点】近代科学家;“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爱因斯坦与邓稼先的相关知识.

【解答】20世纪初,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相对论的创立推动了整个物理学理论的革命,为原子弹的发明和原子能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由此打开了原子时代的大门.我国科学家邓稼先在原子弹、氢弹的研制过程中做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两弹元勋”. 故选D.

【点评】对著名科学家的成就要作为学习的重点,要把他们作为自己学习的榜样.

13.美国法里德?扎卡里亚在《后美国世界》中写道:“近500年来发生过三次结构性的权力转变…第一次是西方世界(欧洲)的崛起….第二次转变发生在19世纪末美国的崛起…我们目前正在经历的则是现代史上的第三次权力转变,或可称为‘群雄竞起’的时代.”其中第三次权力转变是指(  )

A.区域集团化 B.政治多极化 C.文明多元化 D.技术信息化

【考点】世界格局多极化.

【分析】本题考查了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解答】由材料“我们目前正在经历的则是现代史上的第三次权力转变,或可称为‘群雄竞起’的时代”可知,所谓“群雄竞起”指的是世界出现了多个力量中心,如美国、俄罗斯、欧盟、中国、日本.这推动了世界格局向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故选B.

【点评】识记当今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二、列举题

14.根据提示信息及所学内容,列举出下列历史知识. (1)为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作出了突出贡献,被国内外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人物是袁隆平. (2)新中国成立后,为促进民族团结,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美国南北战争中,为了激发叛乱各州黑奴的革命情绪所颁布的法律文件是《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4)冷战结束后,世界经济出现了新的变化,市场经济席卷全球,经济活动冲破了国与国之间的界限,出现了经济全球化  的大趋势. (5)20世纪30年代,为求苟安一时,英、法等国对法西斯侵略弱小国家的行动采取姑息、纵容的政策是绥靖政策.

【考点】组合列举题;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绥靖政策和慕尼黑会议;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分析】(1)考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贡献. (2)考查新中国成立后,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 (3)考查《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知识点. (4)考查经济全球化的史实. (5)考查绥靖政策的知识点.

【解答】(1)农业科学家袁隆平经过多年艰辛探索,在1973年成功培育出我国第一代籼型杂交水稻,这种杂交水稻亩产量很高,被外国新闻媒体称为“东方魔稻”,袁隆平被国内外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2)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根据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民族互助的原则,确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3)1862年,林肯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规定:从1863年1月1日起,所有南部叛乱各州的黑人奴隶一律获得人身自由.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扭转了战局,使南方彻底陷入了绝境. (4)冷战结束后,世界经济出现了新的变化,市场经济席卷全球,经济活动冲破了国与国之间的界限,出现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5)20世纪30年代,为求苟安一时,英、法等国对法西斯侵略弱小国家的行动采取姑息、纵容的绥靖政策. 故答案为: (1)袁隆平.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4)经济全球化. (5)绥靖政策.

【点评】考查学生对“杂交水稻之父”、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经济全球化和绥靖政策的相关知识点的识记能力.

三、材料解析题

15.各国经济发展并非一帆风顺.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材料一:1992年,一位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世纪伟人,针对当时有些人担心实行改革开放会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困惑,发表了重要谈话.谈话中他强调,“发展才是硬道理”、“改革开放的胆子要大一些”、“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明确提出了判断是非的标准. --川教版八年级下册 材料二:在某种意义上,有人说,他挽救了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不是说没有毛病,出了一些毛病.在20世纪30年代的时候,他引进了一些新政,然后使市场经济又回到一个比较健康发展的轨道…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得以发挥. --《大国崛起》解说词 (1)材料一中,“世纪伟人”发表的“重要谈话”被称作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祖国统一大业方面出现了什么创新制度?哪次会议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 (2)材料二中的“他”是谁?“他”开创的“市场经济新模式”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提供了怎样的范例?

【考点】材料解析题;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重要意义;“一国两制”的构想及影响;罗斯福新政;阐述见解题.

【分析】(1)本题考查了南方谈话、“一国两制”、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相关知识. (2)本题考查了罗斯福新政的相关知识.

【解答】(1)由材料一中的时间“1992年”及谈话内容“发展才是硬道理”、“改革开放的胆子要大一些”、“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可知,这反映的是邓小平的南方谈话.为了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成为了完成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这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我国的改革开放从此拉开序幕. (2)由材料“在20世纪30年代的时候,他引进了一些新政,然后使市场经济又回到一个比较健康发展的轨道…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得以发挥”可知,这指的是罗斯福新政,故“他”指的是罗斯福,通过罗斯福新政,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使资本主义发展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新时期. 故答案为: (1)南方谈话;“一国两制”;十一届三中全会. (2)罗斯福;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点评】识记中国改革开放和美国罗斯福新政的相关知识.

16.三次科技革命在人类发展史上留下了深刻的脚印,对人类各方面生活都产生着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材料一:1815年,英国人打赢了一场震动世界的战争….战争的胜利不仅是不列颠军队的胜利,也是市场经济的胜利….在这场战争中,英国为参战国提供了军服、枪炮和其他产品.当战争结束时,英国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无与伦比的产业大国,英国利用自身首屈一指的优势,开始积极推行自由贸易政策…为了实施自由贸易,英国用武力迫使一个又一个国家打开了大门…到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了一个忙忙碌碌的世界,乡村建起了灰暗的厂房,城镇竖起了高耸的烟囱… 材料二:如图 材料三:2014年9月19日,阿里巴巴集团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宝网是亚洲最大的购物网站,也是最常用、最受欢迎的网络购物平台.拥有近5亿的注册用户数,日活跃用户超1.2亿,在线商品数量达到10亿,平均每分钟售出4.8万件商品. (1)材料一中,使英国成为“产业大国”的事件是什么?19世纪40年代,英国为了打开中国的大门发动了什么战争?在使英国成为“产业大国”之外,“灰暗的厂房”和“高耸的烟囱”还带来了什么问题? (2)材料二中,为图一、图二交通工具的诞生提供动力的机器是什么?图三人物的众多发明中,最重要的发明对人类生活有何重大影响? (3)材料三中的“网络购物”是哪次科技革命的产物?这次科技革命为“网络购物”的实现提供的最为突出的核心技术是什么?

【考点】材料解析题;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英国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电子计算机的出现、发展特点及用途;阐述见解题.

【分析】(1)考查了工业革命和鸦片战争的相关史实. (2)主要考查两次工业革命中交通领域里的发明的准确识记. (3)考查了“网络购物”相关的历史知识.

【解答】(1)18世纪60年代,在英国的资本主义生产中,大机器生产开始取代工厂手工业,生产力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历史上把这一过程称为“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产业大国”.英国为了打开中国的大门发动了鸦片战争,即是1840到1842年英国对中国发动的一场战争,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工业革命带来巨大发展的同时,带来了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2)主要考查两次工业革命中交通领域里的发明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卡尔?本茨发明的汽车是以内燃机为动力;史蒂芬孙发明的火车机车是以蒸汽机为动力;交通领域里的这些发明促进了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提高了生产能力;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3)“网络购物”离不开计算机,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产物;第三次科技革命发生于20世纪中期,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发展为主要标志.它以信息科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等为前沿,以计算机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激光技术、空间技术、新能源技术和新材料技术的应用为特征,把人类社会推进到信息时代,所以“网络购物”的实现提供的最为突出的核心技术是计算机技术. 故答案为: (1)工业革命;鸦片战争,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2)汽车是以内燃机为动力,火车机车是以蒸汽机为动力;意义:促进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提高了生产能力;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3)第三次科技革命;计算机技术.

【点评】熟练掌握教材知识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学生须反复阅读材料,从材料中归纳主要意思,链接教材的相关理论知识.

四、简答题

17.纵观中外历史,民族解放、国家独立、社会制度的变更、民生问题的解决等都是国家得以发展的主要因素,同时也是历史发展的重要主题.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17-19世纪,美国、英国、法国、俄国、日本,这五个国家实现民族解放或变更社会制度的重大历史事件各是什么?上述五国伙同其他国家曾对中国发动了什么战争,使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2)20世纪上半叶,中国人民为了推翻剥削压迫,实现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进行了诸多实践.其中哪次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实现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3)19世纪60年代,俄国和日本在改革中对于土地问题分别采取了什么具体措施? (4)20世纪50年代,中国为解放农民土地问题,消灭封建剥削制度,采取了什么措施? (5)我们青少年为了中国的发展应该怎样做?

【考点】材料解析题;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土地改革;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历史开放性问题.

【分析】(1)本题考查17-19世纪,美国、英国、法国、俄国、日本实现民族解放或变更社会制度的重大历史事件以及发动的侵华战争. (2)本题考查辛亥革命和新中国的成立. (3)本题考查19世纪60年代,俄国和日本在土地问题上采取的具体措施. (4)本题考查土地改革. (5)本题考查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解答】(1)17-19世纪,美国在1775年爆发了美国独立战争,英国在1640年爆发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于1789年爆发了法国大革命,俄国于1861年实行了1861年改革,日本于1868年实行了明治维新,这些事件分别使五个国家实现了民族解放或变更了社会制度,1900年,这五个国家伙同其他国家发动了对中国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签订了《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2)20世纪上半叶,中国人民为了推翻剥削压迫,实现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进行了诸多实践.其中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实现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的历史事件是新中国的成立,新中国成立,结束了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人民成立国家的主人,实现了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60年代,俄国农奴制改革规定农民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出钱赎买;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规定允许土地私有和买卖. (4)20世纪50年代,中国为解放农民土地问题,消灭封建剥削制度,进行了土地改革,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在全国农村展开.到1952年底,全国大陆除少数民族地区外,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三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走向恢复和发展. (5)本题为开放性试题,青少年应该努力学习,准备着为祖国做出自己的贡献,言之成理即可, 故答案为: (1)美国独立战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辛亥革命;新中国的成立. (3)农民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出钱赎买;允许土地私有和买卖. (4)土地改革. (5)努力学习,准备着为祖国做出自己的贡献.

【点评】本题考查17-19世纪,美国、英国、法国、俄国、日本实现民族解放或变更社会制度的重大历史事件以及发动的侵华战争、辛亥革命和新中国的成立、19世纪60年代,俄国和日本在土地问题上采取的具体措施和土地改革.考查学生综合掌握历史知识的能力.

无限免费下载试卷
Word文档没有任何密码等限制使用的方式,方便收藏和打印
已有人下载。
×
扫码关注公众号
二维码
扫描公众号,私信暗号:54908 获取网盘提取码
前往网盘下载
点击下载文档
还需要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