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2017年中考历史真题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 文物是鲜活的历史。下列古代器物中,能印证商朝青铜器生产工艺高超的是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题干的“商朝青铜器”关键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司母戊鼎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ACD都不是商朝时期的青铜器,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B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灿烂的青铜文明。
2. 发生于4世纪后期,为江南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的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是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答案】D
【解析】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春秋战国的纷争。
3. 国家统一始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下列结束长期分裂局面、实现国家统一的四个封建王朝,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秦朝 ②隋朝 ③西晋 ④元朝
A.②①③④ B.①④②③ C.①③②④ D.③①②④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秦朝是公元前221年建立的,②隋朝是581年建立的,③西晋是266年建立的,④元朝是1271年建立的。按照时间先后的顺序排列应该是①③②④,所以答案选C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4. 右图电影讲述了清朝乾隆时期我国的一支少数民族不远万里,历经千险回归祖国的故事,体现了中华民族巨大的凝聚力。这支少数民族是
A.匈奴族的一支 B.蒙古族的一支
C.回族的一支 D.维吾尔族的一支
【答案】B
【解析】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5. 近代西方列强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把中国一步步推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下列四个不平等条约中,最早破坏中国关税主权的是
A.《南京条约》 B.《瑷珲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涉及割地、赔款、五口通商和税款协商。尤其是英商进出口货物需缴纳的税款,中国需同英国商定,这一条最早破坏中国关税主权。所以答案选A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上册•侵略与反抗•鸦片战争。
6.毛泽东曾经说过:“讲到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讲到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下列关于两人并同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都是洋务派的地方代表 B.都大力主张“实业救国”
C.都为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D.都提出了“自强”和“求富”的口号
【答案】C
【解析】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上册•近代化的探索•洋务运动。
7. 近代以来,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方式和社会生活也在发生着变化,关于以下四幅图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图一是创办于广州的近代中国最著名的中文报纸
B.图二是在南京创办的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C.图三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
D.图四人物主持修建了近代中国第一条正式投入运营的铁路——京张铁路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申报创办与1872年的上海,A项不正确。商务印书馆也是在上海创办的,B项不正确,D项詹天佑主修的是中国第一条自己设计并修建的铁路京张铁路,D项说法不正确,所以答案选C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上册•经济和社会生活•社会生活的变化。
8. 世界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中关于公平、正义曾有过这样的表述:“发扬正义于世,灭除不法邪恶之人,使强不凌弱。”这部法典是
A.《汉谟拉比法典》 B.《罗马法》 C.《拿破仑法典》 D.1787年宪法
【答案】A
【解析】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九年级历史上册•人类文明的开端•西方文明之源。
9. 史学家布克哈特评价一场运动吋说:“由信仰、幻想和幼稚偏见织成的神学面纱最先在意大利烟消云散了。”他评价的是
A.新航路的开辟 B.宗教改革 C.文艺复兴 D.启蒙运动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文艺复兴最先在意大利各城市兴起,以后扩展到西欧各国,于16世纪达到顶峰,带来一段科学与艺术革命时期,揭开了近代欧洲历史的序幕,被认为是中古时代和近代的分界。所以答案选C。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九年级历史上册•步入近代•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
10. 在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权利法案》、《独立宣言》、《人权宣言》是资本主义国家的三部重要文献,下列有关它们的评述,正确的一项是
A.都是为反对本国封建统治而颁布 B.分别是英、法、美三国的历史文献
C.都使本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 D.都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思想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A项不正确,《独立宣言》反抗的是英国殖民统治,B项顺序是不正确的,应该分别是英、美、法的历史文献,C项不正确,美国和法国确立的都是共和制,D项正确,都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思想。所以答案选D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九年级历史上册•步入近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1. 科技革命推动了社会进步。下列科技发明中,把人类带入到“蒸汽时代”的是
【答案】B
【解析】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九年级历史上册•步入近代•“蒸汽时代”的到来。
12. 右图这本书最早刊行于1848年,它的问世标志着
A.空想社会主义诞生
B.马克思主义诞生
C.列宁主义诞生
D.斯大林模式形成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右图《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促进了社会主义运动的蓬勃发展,使社会主义从空想走向科学。所以答案选B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九年级历史上册•无产阶级的斗争与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3.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旧制度所显示的破产导致旧制度的变革。第一个变革是解放农奴……”与“解放农奴”相关的重大事件是
A.日本明治维新 B.美国南北战争
C.俄国1861年改革 D.俄国十月革命
【答案】C
【解析】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九年级历史上册•无产阶级的斗争与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14. 人类历史的发展离不开科学进步的推动。在19世纪60年代,欧洲基督神权统治的根基遭到沉重打击。这一打击主要来自于
A.伏尔泰的启蒙思想 B.达尔文的进化论
C.牛顿的力学理论体系 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尔文的进化论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灭论;轰动了欧洲和整个世界,动摇了神学统治的根基。ACD与题干内容无关。所以答案选B。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九年级历史上册•璀璨的近代文化•科学和思想的力量。
15. 二战后日本和西欧经济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其共同原因不包括
A.美国的援助 B.科技革命的推动
C.制定恰当的经济政策 D.区域的联合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ABC都不是西欧和日本二战后经济迅速发展的共同原因,只有D是西欧国家在经济发展后为了摆脱美国的控制,提高国际地位,进行的联合,日本没有这一政策,这是不同点。所以答案选D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九年级历史下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16题9分,17题8分,18题9分,19题9分,共35分)
16. (9分)2017年6月10日是我国第12个文化遗产日。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正在举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之美”的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思想之美】
材料一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观园中,诸子百家熠熠生辉,儒道释和谐共生……毫不夸张地说,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上有大智,在科学上有大真,在伦理上有大善,在艺术上有大美。
——《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没取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
(1)春秋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出现的“熠熠生辉”的局面叫什么?面对战乱和社会巨变,法家的韩非提出了怎样的济世良方?(3分)
【科技之美】
材料二 在唐宋两代,中国的工程师掀起了发明的热潮,中国引领着全世界的科学技术——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2)请列举一项唐宋时期“引领着全世界”的科技发明,并说说它的影响。(2分)
【品德之美】
材料三 一位阿拉伯商人记述:两宋时期,信用券被广泛应用……中国商人把钱给别人时会写下借条……他们主张以信接物,以义为利,市不二价,童叟无欺,不卖假货,不赚黑钱,不会乘人之危而牟利。 ——摘编自《新全球史》
(3)由材料概括指出宋代商人具有的优秀品质。他们最早使用的纸币是什么?(2分)
【艺术之美】
材料四
(4)中国书画艺术可谓源远流长翰墨飘香,请据图写出书圣王羲之的作品名称,并据材料说明习总书记号召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是什么?(2分)
【答案】(1)局面:百家争鸣。(1分)主张改革;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任写两点得2分)
(2)印刷术促进了世界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为远洋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火药应用于军事,推动了世界历史的进程。(任写其一得2分)
(3)诚信待人、轻利重义。(1分,意思相近即可)交子。(1分)
(4)《兰亭序》。(1分)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或:涵养民族精神,树立文化自信。意思相近即可得1分)
【解析】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时期的印刷术促进了世界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为远洋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火药应用于军事,推动了世界历史的进程。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他们主张以信接物,以义为利,市不二价,童叟无欺,不卖假货,不赚黑钱,不会乘人之危而牟利”的内容可知,宋代商人诚信待人、轻利重义。交子是发行于北宋于仁宗天圣元年的货币,在四川境内流通近80年。交子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重要发明,是中国最早由政府正式发行的纸币,也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的纸币。
(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王羲之的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是习总书记号召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中华文化的勃兴(一);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灿烂的宋元文化(一);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
17. (8分)“丝绸之路”是从历史深处走来的合作共赢之路。丝路精神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回眸】
材料一
(1)由材料及所学知识,说出汉代“丝绸之路”的起点,并分析唐朝对外交流频繁的原因。(2分)
【当代聚焦】
材料二 1979年4月,邓小平对广东省委负责人说:“可以划出一块地方,叫特区……”经济特区……吸取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
材料三 “一带一路”使中国不仅可以输出丰富多彩、价廉物美的日常用品,而且能够向世界提供更多的技术和设备。中国有实力投资海外,与急需资金的国家共同把握发展机遇。
(2)请写出两个经济特区的名称。对比材料二、三,从经济特区的建立到“一带一路”的提出,我国对外开放有什么变化?(4分)
【现实思考】
材料四 截止2015年4月15日,中国倡议 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增至57个。涵盖了除美国之外的主要西方国 家以及除日本之外的主要东方国家。(如右图)
(3)材料四反映了当今世界发展的哪些趋势?(2分)
【答案】(1)长安。(1分)原因:唐朝手工业和商业繁荣;政府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唐朝海陆交通发达。(任写一点得1分)
(2)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任写两个得2分)变化:经济特区建立时,主要是引进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一带一路”则重在对外输出产品、技术、设备和资金。(2分)
(3)趋势: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增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任写两点得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首都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它的最初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被称为丝绸之路,唐朝手工业和商业繁荣;政府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唐朝海陆交通发达。所以唐朝对外交流频繁。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四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是: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增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下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人教版新课标九年级历史下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18. (9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立足国情,准确把握时代特点,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始终坚持同一个梦想,走出了—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制度建设篇】
材料一
(1)为新中国成立做筹备工作的会议是什么?图片中宪法的性质是怎样的?(2分)
【经济发展篇】
材料二 1952—1956年国民收入结构表(单位%)
资料来源: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2)表中数据的变化与哪一事件有关?该事件有何历史意义?(3分)
材料三 1992年初,邓小平南巡讲话中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3)19922年中共十四大确定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1分)
【思想引领篇】
材料四
(4)图中会议上确立了怎样的思想路线?材料中所说的“现实的马克思主义”是指什么?(3分)
【答案】(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分)性质: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或: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1分)
(2)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或: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分)意义: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或: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分)
(3)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分)
(4)解放思想、实事求是。(2分)邓小平理论。(1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当时还不具备召开普选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条件下,肩负起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重任,完成了建立新中国的历史使命,揭开了新中国历史的第一页。《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数据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中会议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会议上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材料中所说的“现实的马克思主义”是指邓小平理论。这是在1997年的党的十五大上,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下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下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三大改造;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下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9. (9分)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里说过:“你向后看得越远,就能向前看更远。”战争让我们居安思危,铭记历史,面向未来:
【夹缝中求生存】
材料一(一战)在许多难以预料的方面改变了中国的命运……一战期间,有大量华工在欧洲与协约国并肩战斗……他们的血汗、牺牲和生命为中国外交官在巴黎和会上争取国际承认、为中国登上世界舞台和实现国际化提供了重要凭借……并且在战后和平会议上参与世界新秩序的创建……1919年的中国与1914年的中国有着天壤之别……——徐国琦《中国与大战:寻求新的国家认同和国际化》
(1)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世界新秩序”的名称。“1919年的中国”有何标志性事件?(3分)
【抗战中谋发展】
材料二 苦难十四年,日本和汉奸,压迫老百姓,有苦不能言。 ——东北民谣
材料三 (中国)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随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中国成为世界四强之一的大国,中华民族开始了近百年来的伟大复兴。——臧运祜《20世纪的中国与世界》
(2)材料二所说的“苦难十四年”始于哪一历史事件?请举一著名战例,说明中国是“世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2分)
(3)世界反法西斯国家走向联合的标志是什么?“成为世界四强之一”的中国在二战后参与了哪一国际组织的创建?(2分)
【崛起中促和平】
材料四
(4)早在1953年,为促进世界和平,周恩来提出了什么外交原则?据图片说出本世纪初期中国主动融入世界的一件大事。(2分)
【答案】(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2分)五四运动。(1分)
(2)九一八事变。(1分)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任写其一得1分)
(3)发表《联合国家宣言》,建立国际反法西斯联盟。(1分)联合国。(1分)
(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9年,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国家先后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签订了一系列的条约, 构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但由于在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引起中国人米的不满,他们发动了五四爱国运动。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942年1月,在华盛顿签署中、苏、美、英等26个国家的《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以美、英、苏、中为核心的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并为建立联合国组织奠定初步基础。中国在二战后参与了联合国这一国际组织的创建。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九年级历史下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上册•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难忘九一八;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下册•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人教版新课标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次世界大战•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